1.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4個)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戰,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
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2.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什麼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卧薪嘗膽、四面楚歌、完璧歸趙、入木三分、風聲鶴唳、圍魏救趙、聞雞起舞、紙上談兵、刮目相看、鍾鼓之樂、篝火狐鳴、魚腹丹書、三顧茅廬、望梅止渴、拋磚引玉、負荊請罪、買櫝還珠、望洋興嘆、掩耳盜鈴、桃李不言、請君入瓮、高山流水等。3.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4.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圍魏救趙、刮骨療毒、指鹿為馬、紙上談兵、刮目相看、胸有成竹、卧薪嘗膽、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入木三分、聞雞起舞、東窗事發、如魚得水、退避三舍、望梅止渴、背水一戰。
圍魏救趙
戰國的時候,趙國和魏國交戰,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用圍攻魏國國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邯的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刮骨療毒
三國時期,關羽被亂箭所射中,箭貫穿了他的右臂,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華倫說:「箭頭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應當剖開手臂打開傷口,刮骨頭除去毒素,這個隱患才可以除去。」關羽便伸出手臂讓醫生剖開它。當時關羽正在和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鮮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盤子了,但是關羽卻割肉喝酒,談笑如常。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期,宦官趙高專權。想要篡奪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毛遂自薦、卧薪嘗膽、塞翁失馬、聞雞起舞、破釜沉舟、一鳴驚人。
1、毛遂自薦(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釋】指自己推薦自己去擔任某項工作或職務。
【近義詞】自告奮勇、挺身而出
【反義詞】自慚形穢、讓位於賢、畏縮不前
【造句】學校需要能乾的志願者,小剛毛遂自薦。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2、卧薪嘗膽(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卧薪,睡在柴草上;嘗膽,吃飯時嘗一口苦膽。原指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
【近義詞】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反義詞】胸無大志、妄自菲薄。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卧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准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3、塞翁失馬(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釋】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得到了好處。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
【反義詞】:禍不單行、雪上加霜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用於安慰語。表示壞事就成好事,側重表示事物的互相轉換。
【用法】:常跟「焉知非福」連用。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安慰語。在句中做主謂式結構。
【成語故事】從前,在邊塞有父子倆靠放牧馬匹為生。這天有匹駿馬忽然逃跑了,兒子怎麼追也沒追回來。父親安慰兒子說:「我們養馬人,失掉馬匹是常有的事。也許它還會回來呢!」過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駿馬竟帶回來一大群馬。兒子高興極了,父親倒沒有太大的驚喜。他對兒子說:「這件事確實意外。不過,世事禍福無常,很難預料。你要小心樂極生悲啊!」
有一天,兒子在馴馬時,一個不小心,竟從馬上掉了下來,把一條腿摔斷了。父親又說:「馴馬的人,難免會被摔著。如果你能吸取教訓,日後會有益處。」
正在這時,其他年輕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戰死在沙場。兒子因腿骨折,免去了從軍,因而保存了性命。對他來說,可算是因禍而得福了。
在漢語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用得比較普遍。
4、聞雞起舞(wén jī qǐ wǔ)
【釋義】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藉以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亦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近義詞】 發憤圖強、自強不息、孜孜不倦、廢寢忘食、鍥而不舍、持之以恆、頓學累功、催人奮進。
【反義詞】 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成語故事】西晉時的祖逖,從小勤練武術,鑽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
劉琨也是個有報負的年輕人,兩人很快便成為好朋友。這天晚上,半夜過後,祖逖忽然被一陣雞鳴聲吵醒,他連忙把劉琨喚醒說:「這雞鳴聲把人吵醒,雖然很討厭,但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早些起床練習武藝。」
「好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兩人來到院子里,專心地練起刀劍來。
從此,兩人每到夜半,一聽到雞鳴,便起床練劍。
當時,祖逖看到國家被匈奴軍隊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著急,立刻上書皇帝,請求率兵北伐,收復失地。
皇帝很高興,封祖逖為「奮威將軍」,帶領軍隊北上。由於祖逖和劉琨作戰英勇,不久便收復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5、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
【解釋】釜,煮飯用的一種鍋;舟,船。意為打破飯鍋,鑿沉渡船,藉以比喻決一死戰、亦即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望風而逃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成語故事】項羽是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長大後跟隨叔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後,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里!」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帥。
6、一鳴驚人(yī míng jīng rén)
【釋義】鳴,鳥叫。一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一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近義詞】一舉成名、一炮而紅、一步登天、名滿天下、不同凡響
【反義詞】屢試不第、出師不利、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寂寂無聞、沒沒無聞、默默無聞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也用於國家、集體
【成語故事】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庄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庄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