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上要去支教,給小學3—6年級的孩子講歷史,不知道講什麼內容合適求思路
你可以參考一下
1.介紹歷史的基本常識。如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歷史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可以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或者中國古代大概的朝代 更替等,可以參考一下三字經中的歷史部分比如「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堯舜興,禪尊位 ,好唐虞,為二帝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3.適當介紹介小學歷史課程的地位、要求和紀律等
㈡ 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故事
兒子問:顏良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在下頭就這個話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我們該怎麼給小孩子們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農民起義的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腦子里的印象一直是個溫文儒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關雲長》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呀? 我其實有個略顯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給小孩子講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張泉靈在文章開頭碰到的問題,就可以這么解決: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㈢ 怎麼給孩子講九一八事變
通過引導孩子站在人性觀照的角度去給孩子講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天。這天晚上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所屬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經過長時間密謀和精心策劃,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路,栽贓嫁禍於中國守軍。
以此為借口,日本關東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炮轟沈陽北大營和兵工廠,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家長們可以在這一天和孩子們一起去回顧歷史,讓孩子以歷史為戒,發憤圖強,熱愛祖國。
2、對孩子進行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幼兒也需要國防教育。通過九一八這些沉重的歷史事件,可以向孩子們傳遞國防意識,提高國防觀念,樹立起防患意識。
3、讓孩子們正確地認識歷史。
歷史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我們不可掩飾或者忽略,正確的認識中國的歷史,能夠讓孩子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能夠讓孩子們鑒古識今。
另外, 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可以選擇性地告訴他一些事實,至於還有更多,更深層的內容,就要等長大之後自己慢慢去挖掘了。
每年的「九一八」凄厲的防空警報都會劃破寧靜的長空,提醒著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歷了怎樣的苦難,中國人民曾經過怎樣艱苦卓絕的斗爭。
如今,我們每年都在重提九一八。並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只有記住它,才能知道和平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㈣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應該怎麼做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歷史的趣味書籍,勾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多帶孩子到一些歷史景點去參觀,給孩子講解有關景點的歷史故事。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事件都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的任務,就是學好中國的歷史,再將歷史傳給下一代,歷史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作為家長,要認識到傳授孩子知識並不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也是你們的責任。學習好歷史,不僅僅是讓孩子能夠有好的學習成績,而是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知禮節,懂世故的人。我們要知道,歷史對於一個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吸取歷史中的精華,拋棄糟粕,做好一個歷史傳承人應盡的義務。
㈤ 用兒童的語言給兒童講述中國歷史
文:書俠麥克元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也是世界歷史中獨特的唯一,因為她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國度。想想當年跟我們一起或者早一點的古國,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文化已經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國度。
我們國家擁有燦爛輝煌的歷史,也是史書記載豐富的唯一國度。古有《尚書》,中有《春秋》等,後有《二十四史》,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歷史記載,我們為之驕傲而又自豪。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歷史更好的傳播下去呢?那就讓孩子從小學習,可是如果乏味可陳的歷史故事或者課程,怎麼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呢?
讀史,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過去,了解我們燦爛的文化,也是對我們今天的一種鼓勵。那麼就需要有好的歷史故事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我在萬千書籍當中,發現一套《伍老師講歷史》。這是一本我在眾多歷史故事書中,發現的最具吸引力的歷史兒童故事書。
書分六冊,上自三皇,下至三國,涵蓋上古中古三千年大歷史。每冊介紹一段歷史行程,內附卡通漫畫,又有問答和講解。這點歷史書基本都有,不算什麼亮點,無非就是畫的質量高低而已。讀史,還是讀的故事,故事性不強在我看來也是不會購買的。但是這套書,最吸引我的恰恰就是故事性,是我為孩子選擇的一個主要原因。
兒童看書,不同於成人,因為其語言能力剛剛起步,思維又跟成人有別,若用成人語言和思維來教授孩子,則就有點不合道理了,也不太符合兒童學習的上台階式的學習軌道了。兒童的故事用兒童的語言。伍老師不愧是這方面的專家,書寫的內容,看似簡單,卻包含了重要的內容,簡單而不丟失重要信息,這是高手。我作為一個成年人,試著模仿書中的語言表演出來,覺得就跟睡前故事一樣,很是吸引人。
兒童的故事,並不是因為它語言簡單而就忽略內容,內容才是一本書的魂。伍老師,梳理了中國歷史的大脈絡,從三皇寫到三國,算是以「三」始又以「三」終,後面估計伍老師還會寫吧。第一冊講的是上古歷史,也是我著重要說的內容。說心裡話,上古不好寫,多半都有點神話色彩。三皇就有不同的版本,「禪讓制」中的堯舜也有正反兩個版本,就看作者大大如何選擇了。
第一冊的故事,講述了華夏的由來、炎黃子孫的由來,有了從哪來,就定了我是誰,才能有後來的到哪裡去。了解了我們是誰,我們的文化起點便開啟了五千年的長河。學歷史不就是如此嗎?我們在給孩子讀這些故事時,也是在教育我們自己,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何嘗不是對中國歷史又一次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對中國文化的又一次了解。其他五冊隨著時間推移進行記述,大家可以買來好好看看。
說到故事性,我們不妨大聲的有感情的讀出來,是好是壞立馬出真知。之所以說伍老師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我讀的時候進入狀態了,好像真的成了一個孩童去了解什麼是華夏文明,什麼是中國歷史。自豪不是簡單一句話,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實。選取的故事都是很有名或者很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如:逐鹿之戰、大禹治水、周公輔政、墨翟救宋、蘇武牧羊等等太多的歷史故事,很多都是耳熟能詳的,也有一些悲情的故事。歷史有和平也有戰亂,讓孩子了解古代中國,也明白今天和平的不容易。
太多言語,就是一句:《伍老師講歷史》,一套好書,值得孩子讀,也值得家長讀。
㈥ 紅色故事是最生動的教材!該如何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的歷史
其實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通過教材去讓孩子了解歷史。
我相信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通過教材了,尤其是在歷史課上的時候,我覺得歷史的教材裡面必須要把這段歷史寫的非常詳細,這樣的話,孩子們或者學生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尤其是家長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可以挑選紅色故事,這樣的話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過去了解我們中國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不同的時間有哪一些名人名句。
㈦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