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歸納初中歷史知識

如何歸納初中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3-08-24 18:09:45

A.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2021

初中 歷史 學習 方法 和技巧雖然說千篇一律,但是,想要真正掌握到精髓,還需要不斷堅持下去,初中歷史知識點 總結 歸納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2021,歡迎查閱!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 教育 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並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對外友好往來

1.遣唐使和鑒真東渡:遣唐使;(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唐朝時,已有日本遣唐使到來。

2.回國後:(1)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性政治改革(2)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

(3)在石灰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3.鑒真: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響的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直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精心色記得康招提寺,被日本是為藝術明珠

4.唐與新羅的關系:

(1)派遣唐使節和大批 留學 生到唐朝學習中國 文化

(2)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

(3)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4)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5)採用科舉制選拔官吏

(6)引入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7)朝鮮的音樂也傳入中國

5.玄奘西遊: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是玄奘,回長安後,寫了《大唐西域記》 (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列舉唐中外文化交流的三件史實:

日本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遊

輝煌的隋唐文化

1.李春和趙州橋: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街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宮含元殿氣勢宏偉,富麗堂皇

3.雕版印刷數的發明:(1)出現:隋唐;(2)《金剛經》:唐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明確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醫學的發展:「葯王」孫思藐,《千金方》

初中歷史必備知識總結

科學技術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

二、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共同點:

(1)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費散」。

(2)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明朝傑出的醫葯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三、都江堰

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

四、長城

北:(1)秦長城: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明朝時,在歷代修長城的基礎上,先後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築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工程堅固,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結晶。

五、大運河

隋朝時開鑿的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大運河通航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2021相關 文章 :

★ 2021初中歷史復習提綱

★ 2021年初中歷史核心常考點匯總

★ 2021初中七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 各類歷史學習方法

★ 2021八年級歷史的復習提綱

★ 2021八年級上歷史復習提綱

★ 歷史教師工作總結2021

★ 初中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 2021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 2021初三歷史中考備考計劃

B. 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初中的 歷史 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下面由我為你整理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一
一、元謀人

北:P2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

二、北京人的 文化 遺存:(P3-P4)

生活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

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一)河姆渡遺址:

北:P9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裡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 動物 骨骼製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 種植 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 飼養 豬、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干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二)半坡遺址:

北:P7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

P8遺址四周建有許多圓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員的住處。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家畜,還打獵、 捕魚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P9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為紅色,上面多繪有人、動物和幾何花紋等圖案,稱為彩陶。

四、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 傳說

北:P12炎帝和黃帝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P14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並不斷繁衍,形成後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P15禹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堯年老後,部落聯盟推舉舜為繼承人。後來,舜又以同樣的方式傳位給禹。這種通過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 辦法 ,後人稱之為「禪讓」。

[考試說明]國家的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實

北:P2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

二、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北:P2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 天下 」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服從周王的 命令 ,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他們必須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各諸侯國保持密切聯系,共同抵禦「蠻」、「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過逐級分封, 編織 起由中央向四方擴散的控制網路,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四、商鞅變法

1.主要內容

北:P43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勞役。從事商業而貧窮的人,全家罰做奴隸。獎勵軍功;立了軍功的人,按照功勞的大小封爵。沒有軍功的貴族子弟,就沒有爵位。承認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護土地私有制;推行縣制,把鄉、邑、聚合並成縣,縣的長官稱為縣令,由國君任命;統一度量衡,在秦國范圍內頒布度量衡的標准器。

2.歷史作用或影響

北:P44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二
統一國家的建立

一、陳勝、吳廣起義

北:P66陳勝、吳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二、張騫通西域

北:P81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三、絲綢之路

北:P83《絲綢之路示意圖》

P83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P84沿著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 魔術 、音樂、 舞蹈 、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四、秦兼並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

北: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P69—72,P71《秦統一文字表》和《秦統一貨幣示意圖》

政治 上: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二級行政機構,把全國分為分為36郡,郡下設縣。

思想上:焚書坑儒(小字部分)

經濟、文化上:車同軌(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是六尺),書同文(統一小篆為標准文字,後推行 隸書 ),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度量衡。

軍事 上:修萬里長城

作用:以後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

五、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

北:P74—76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主要 措施 :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政治上: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

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在地方在13個州部設刺史。

軍事上:出擊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脅。

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交往: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對外交往:開拓了絲綢之路。

作用: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六、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及評價秦始皇、漢武帝

[考試說明]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一、 三國 鼎立形成的史實

北:

P102官渡之戰,P103赤壁之戰,P105《三國鼎立形勢圖》

魏、蜀、吳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陽

221年,劉備,蜀,成都

222年,孫權,吳,建業

二、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 自然 條件十分優越,南方比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內容:(1)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2)要求南遷的鮮卑人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樂、胡舞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國古代史(歷史 七年級 下冊)

一、隋唐科舉制度:

北: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 書法 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鑒真東渡

北:P33鑒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葯、建築、雕塑、文學、書法、 繪畫 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識圖P34鑒真東渡示意圖)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 地理 、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三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為元世祖。

[考試說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一、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__、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史實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三、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祖國統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繼光抗倭:明朝時戚繼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鬆弛,倭患嚴重,倭寇到到處燒殺搶掠,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2)戚繼光訓練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多次挫敗倭寇的進攻,聲名大振,號稱「戚家軍」。1561年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迅速盪平浙江境內的倭寇。後又開赴福建和廣東,東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肅清。

五、鄭 成功 收復台灣

北:P105—106明末,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台灣地區,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在當地高山族人民的幫助下,順利地在台灣登陸並迅速包圍了入侵的荷軍。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簽字投降,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和其他國家也起到保護作用。

六、雅克薩之戰

北:P106—107沙俄強占雅克薩和尼布楚。康熙帝 決定 用武力捍衛祖國邊疆,1685年,清軍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俄軍戰敗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薩,重創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七、鄭和下西洋

北:P127-128明初,社會安定,國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後七次派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和 航海 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船隊航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P128-129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不計經濟效益;用來輸出的 物品 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價強征硬派,造成大量 手工 工匠逃亡。隨著明朝國力衰退,遠洋航海的壯舉也最終被廢止。

八、「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歷史影響

北:P129閉關鎖國並非完全斷絕對外往來,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北:P130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考試說明]科學技術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

二、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共同點:

(1)華佗擅長 外科 手術,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費散」。

(2)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述了 中醫 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明朝傑出的醫葯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三、都江堰

北:P54李冰石像圖

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 水利工程 。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

四、長城

北:(1)P72(七年級上冊)秦長城示意圖。(2)秦長城: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七年級下冊)P117明朝時,在歷代修長城的基礎上,先後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築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工程堅固,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結晶。

五、大運河

北:P4-5隋朝時開鑿的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大運河通航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 工商 業發展。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六、四大發明

北:P40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了巨大影響。

(一)造紙術

北:P87西漢前期,已經發明了紙。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 經驗 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做造紙原料,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又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二)印刷術

北:P40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

P81北宋時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較方便。活字印刷術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基礎。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多年。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針

北:P82宋代時,製成了指南針,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運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北:P82唐朝開始運用於軍事,宋代廣泛應用於軍事。
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四
思想文化

一、孔子

北:P5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還是偉大的 教育 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提倡「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對後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孔子還是大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孔子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 意見 ,他說:「當仁不讓於師」。他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論整理成《論語》一書

二、佛教傳入的史實

北:P91佛教起來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三、《史記》

北:P93—94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該書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四、《資治通鑒》

北:P86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按年月日的順序記述了從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歷史,對中國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

(一)甲骨文

北:P46商朝時期,將占卜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一篇或長或短的記事文,稱為卜辭。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二)金文

北:P49《每課一得》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稱為銘文,也叫金文。

(三)小篆、隸書

北:P71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P71《秦統一文字表》

C.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歸納

現在,初中歷史所涉及的是粗線條的知識,每課的內容也不多,學起來應該很容易。可是,部分學生總是學不好,成績不理想。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歷史必考內容 總結 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1

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

(1)諸子百家思想觀點: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禮治」或「德治」,即指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國」,即強調法的作用,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秦漢以後統治者的修養生息政策正是這種治國思想的體現。

(2)演變: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思想在不同時期分別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張,雖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從總體來看,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取二者之長、棄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輔的治國方略。

①秦統一中國後,採用了法家的主張,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西漢初年,先後採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無為而治」和墨家節儉的思想。

③西漢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現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統」,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內法,劑之以道」的治國模式。

④漢代以後,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視,逐漸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學;隋唐科舉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墨家「選賢舉能」的思想。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2

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②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築路。

④ 文化 侵略:西方的-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大片領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破壞: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喪失、獲得在華駐兵權。

②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輸出資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③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3

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特點

(1)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

①含義:受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現:太平天國運動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

(2)農民階級具有落後性

①含義: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階級局限性,難以提出科學合理的革命綱領以指導其革命。

②表現:《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資政新篇》的不切實際性;「扶清滅洋」 口號 的盲目排外性。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4

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認識

(1)三次發展機遇: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放鬆。

(2)四個原因:

商品經濟的發展、外國侵略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國民政府的政策。

(3)五個發展階段:

「春」:甲午戰後的初步發展和一戰期間的「短暫春天」;

「夏」:1927~1936年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較快發展;

「秋」:抗戰時期遭到沉重打擊;

「冬」:解放戰爭時期陷入絕境;

「新生」: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

(4)分布結構:

「弓箭」結構——主要分布在自然經濟解體程度比較高的沿江、沿海地區。

(5)兩個影響:

一是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步;

二是為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革、思想進步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6)三個障礙:

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歸納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必考題總結

★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知識總結

★ 歷史知識點梳理總結

★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中中國歷史常考知識點

★ 初三歷史必考知識點梳理與復習方法

★ 常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D.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的歸納

初中歷史的重點知識點比較多,想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需要做好歷史知識點的 總結 。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 文化 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xx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即貞觀新政;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 清明 ,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貞觀新政:唐太宗實行了一系列革新 措施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5.武則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6.★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7.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9.▲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0.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1.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2.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13.11xx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11xx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5.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xx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xx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 方法 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6.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7.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18.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xx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19.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xx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__、班禪進行冊封;17xx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__、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0.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1.13xx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xx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xx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2.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2.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 網路 全書」。

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

23.14xx年-14xx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影響:清朝實施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時期

( 19xx年新中國建立 - 19xx年三大改造完成)

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期

(19xx年八大 — 19xx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前)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xx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
初中歷史復習記憶法
?(1)縱向聯想記憶法

這是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時間的先後順序,按照事物內部因果聯系為特徵的 記憶方法 。「縱向聯想記憶法」的要點是緊緊抓住「原因」和「結果」,「本原」與「表象」諸項,把它們之間的聯系扭合在一起,從而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說明歷史現象的本質,了解歷史事件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

?(2)橫向聯想記憶法

運用這種記憶法是通過把握同一歷史時期不同性質歷史事件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聯系,以達到記憶效果的方法。橫向聯想記憶法的要點是抓住其中一項內容為基本點,左右聯想,推及其餘。

?(3)相似聯想記憶法

歷史的發展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很多歷史事件其發生、發展、特點極為相似。這種相似是客觀事物的某種聯系,相似聯想記憶法是反映客觀事物這種聯系的方法。相似聯想絕不是等同聯想,把它們等同起來是錯誤的。這種方法的基本點是「相似之處」,從同類事物中找到相似之處,再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形成同類問題知識異同的記憶網路結構,印象深刻,不僅容易記住,而且記憶比較牢固。

?(4)相反聯想記憶法

這種方法著眼於歷史事物的對立點,也就是說由對某一事物的思維記憶,引起對它有相反特點事物的思維記憶。例如從林則徐的主張禁煙聯想到穆章阿等反對禁煙;從關天培、葛雲飛、陳化成率軍英勇抗英聯想到琦善、奕山、奕經、牛鑒等破壞人民和愛國官兵抗英斗爭的情形,在頭腦中形成正反的鮮明對比。
初中歷史 復習方法
一、抓住考點 有的放矢

一般在三月份的第二周,有關會考科目的考點就已經下發到各學校了。學科教師會根據上級部門的布置,將考點告知每一位學生,例如2017年共有63個考點,涵蓋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各個方面。盡管看似這樣大的覆蓋面,其實也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復習負擔,這63個考點和初中階段浩繁的六本歷史書相比,畢竟只能算是滄海一粟了。

在告知學生考點的同時,教師還會對考點進行第一遍的解讀,這個時候學生們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解,因為畢竟初中學習歷史的時間是前後三年,可能有一些以前的知識點都已經遺忘了,這時候,經過老師講解,前後的知識點又會在大腦中進行重新建構,從而為下一步的鞏固聯系做好鋪墊。

二、反復練習 熟能生巧

歷史學科的結業前練習是遵循的由簡入難的原則。首先,教師會選擇歷史學科結業考試的前兩種題型進行聯系,即選擇題、判斷題。集中練習時間大約是一周,練習量大約是在100——200道題左右,這個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同學們要注意,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錯題,就是你復習要注意的盲點。這時,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解,弄清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比較知識的易混淆點,尋找答題技巧。

接下來,老師會帶領學生「轉戰」到主觀題部分。這里是導致部分學生不能最終得到「A+」的重災區。在開卷的前提下,為什麼還有學生不知如何作答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種:

第一,歷時題的問法靈活多變。例如「使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的標志是什麼?」有的學生會一臉茫然,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如果題目換成直接問「1994年10月1日,發生的歷史事件是什麼?」學生就能回答上來了。

第二,審題的方法還沒有掌握。例如,「結合世界史,列舉兩次工業革命中,『工匠』及其發明」。很多學生只答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第二次工業革命」,而不是「兩次」。

第三,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連續性,也造成了部分學生答題的困難。例如,「中國共產黨成長歷程」涉及到「中共一大」、「中共七大」、「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五大」等五個考點。如果再加大難度,聯繫世界史的「《共產黨宣言》」、「十月革命」,就會使學生把考點翻個遍,造成思路的混亂,拖延了答題時間,影響了答題的精準度。

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會在講解試題時逐一將知識點的綜合運用滲透給學生,教給他們審題時要抓住關鍵詞,在頭腦中要建立歷史的脈絡、框架。所以,復習階段,學生一定要跟住老師,聽老師的話!

最後,教師會給學生練習完整的套卷,大約4—5套左右。這幾套試卷,老師們會力爭涵蓋住所有考點,還要把前面練習中學生出現的易錯題、共性題在試卷中再次呈現,來檢驗學生掌握情況。

到這個時間段,絕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達到「A+」水平,還有少數學生沒有達標,這時候需要師生共同配合,共同渡過難關。

三、幫扶策略 走向成功

考前最後一周,會進入到學困生和教師的「度劫」境界。教師開始「一對一」式的輔導,講解——練習——糾錯——再練習。

學生這時候也要付出極大的毅力,和教師齊心協力,不怕困難,把知識一點點撿起來,穿成線,連成片。

其實最好不要把這些留到這個階段再來做,如果前面跟住老師復習的節奏,此時就不用這樣「折磨」了。

猜你喜歡:

1. 初中歷史知識點整理

2. 初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3.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重點總結

4. 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5.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點

E. 怎樣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

01

古代中國的政治

1、時空定位

F.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作為一名九年級的學生,要想學好歷史就要懂得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和歸納。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歸納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篇一
1、西周分封制

(1)分封對象: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賜給同姓或異性貴族(如姜尚等),建立起許多諸侯國,稱為“授民授疆土”。

(2)封王(諸侯王)義務與權力:義務: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王指周王)、交納貢賦、定期朝見周王述職。權力:在封國內擁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權,並可把封地內的土地和臣民逐級分封給卿、大夫、士。

(3)作用:對拓展周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2、秦兼並六國與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

(一)了解秦兼並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的統一 措施 (對秦始皇的評價):

(1)政治上,加強中央專制集權,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設立郡縣制。

(2)經濟上,統一度量衡、貨幣,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錢。

(3) 文化 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

(4)軍事上,為了抵禦匈奴,修築長城。

統一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割據戰亂局面;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漢武帝大一統

漢武帝的鞏固統一措施

(1)政治上: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候國。(史稱“推恩令”)

(2)經濟政策:廢半兩錢,改鑄五銖錢。在關中開鑿六輔渠和白渠。治理黃河。

(3)文化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提出),興辦太學(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隋唐時期科舉制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科舉制是我國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為了改變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高門權貴中選拔(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科舉制正式誕生。唐時科舉制逐漸完善,以進士科為主。武則天開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到明清時期,科舉制發展成為“八股取士”其消極作用突出出來了。科舉制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1300多年,到1905年推行學校 教育 ,科舉制才被廢除。

科舉制產生的作用: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5、貞觀之治

出現的原因:

(1)注重 總結 歷史 經驗 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人鏡)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 清明 ,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

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6、開元盛世

出現的原因:

(1)作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當宰相,“勵精為治“

(2)重視地方吏治,反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並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

(3)重視節儉,節制自己的慾望。

7、行省制度的建立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篇二
一、希波戰爭:

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希臘勝利, 馬拉松 戰役

二、亞歷山大東征

征服了埃及、巴比倫、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強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三、馬可·波羅來華

義大利威尼斯商人, 1275 年來到中國元朝。《馬克·波羅行紀》使西方人更多地了解東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四、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與傳播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創造的。公元 12 世紀,被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篇三
一、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日本大化改新

(1)大和統一日本

(2)大化改新

背景:為克服危機,穩固政治

內容:實行“班田收授法”,由國家將天下公田班給公民;實行租庸調制度,統一租稅;廢除世襲貴族統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權體制

作用:使日本邁進了封建文明的發展時代

2、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創造伊斯蘭教:7世紀麥加

(2)阿拉伯統一過:622年,穆罕默德在買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征服麥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632年,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

二、中古歐洲社會

1、西歐主要封建國家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和發展:715年查理、馬特的采邑制改革。

2、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騎士等等級。

3、羅馬教廷:經濟上占據了當時西歐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與世俗王權分庭抗爭;思想文化上控制人們的思想。

4、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10世紀

意義:瓦解了西歐封建經濟;城市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資產階級的前身;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5、奧斯曼人滅亡拜占庭帝國。

看了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的人還看:

1. 初中歷史知識點大全

2.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3.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梳理

4.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重點復習提綱

5.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6. 九年級歷史上知識點復習總結

G.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歸納哪些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歸有: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16、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10、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11、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1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1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1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閱讀全文

與如何歸納初中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