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做好高中歷史教師

如何做好高中歷史教師

發布時間:2023-08-26 00:19:17

A.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讓高中歷史教師「通過各種經驗學會再現他人,與別人進行交往,探索世界,學會繼續不斷地、自始自終地完善自己」,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師的總體要求。

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施的主體是高中歷史教師,老師的專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成敗。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理念,提高專業能力,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從兩個方面談一下:

一、拓展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具備系統、扎實的高中歷史教學專業知識。

第一,應具備系統的歷史學科專業知識。

高中歷史新課程採取中處歷史合編和專題化的課程結構。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要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地區史、國別史、斷代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

第二,應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它涉及到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如歷史(Ⅲ)中的「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等專題。

同時歷史教學一方面要從多角度對重要歷史問題作微觀分析,另一方面又要作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即宏觀地由前後(時間)、中西(空間)的往復觀照來審視歷史。

這些都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高中歷史學科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歷史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第三,應具備扎實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高中歷史新課標倡導高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高中歷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所授高中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

這就需要有科學的歷史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

第四,應具備良好的關於學生的知識,即熟悉所授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情況。

高中歷史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而現在的高中生生活在物質相當豐富和信息傳播多樣化的現代信息社會,再加上獨生子女和家庭獨居方式的影響,他們的生長、學習無疑都有了根本性變化,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熟悉授課的對象——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要熟悉他們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已有哪些歷史知識;熟悉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如何和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疑難點、關注點、興奮點;熟悉他們學習高中歷史的習慣和方法;熟悉他們對新課標課本的感受;熟悉他們學習歷史的願望和要求;熟悉他們對你授課的接受程度乃至他們對你本人的接受度等。

熟悉了這些,你的教學才會目中有「人」,才能真正關注你的學生,關注你的學生的學習,關注你的學生的發展。

二、提升專業理念

專業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之魂,是支撐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它指引著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摒棄傳統觀念中與高中歷史新課標不相符的觀念,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重新構建自己的專業理念體系。

它包括課標意識、課程資源觀、教學觀、學生觀等方面的內容。

(一)增強課標意識

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確立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鑽研教材是怎樣體現課標理念、貫徹課標目標和內容的;增強課標意識就是要將新課標的精神,特別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實到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教學反思等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中去。

(二)轉變教師觀

教學的根本在於學生的學,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

因此,教師的角色亦被賦予新的內涵:教師的職責現在是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師的角色應發生以下變化。

1.由單純的歷史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高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信息源。

2.由高中歷史教學的「權威」轉變為高中歷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3.由強制式的教學管理者轉變為高中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三)轉變教學觀

新課標要求改變舊有的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也應發生以下的轉變。

1.必須從偏面的歷史知識傳播轉變為更關注三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發展。

2.必須從偏重教師的「教」轉變為重學生的「學」,特別是高中歷史的學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3.必須從單一的講解、單向的提問轉變為師生多向互動,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閱讀自學,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4.必須從重結果轉變為重過程,關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5.必須從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重視學生差異性發展。

希望學校和政府能根據新課改的需求,有步驟分階段對老師進行專業培訓,以促進教師盡快成長,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B. 如何有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工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應當對教學工作進行深入的分析,不僅要分析教材、教學對象以及教學方式,還要強化教學反思,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思路,明確優化的方向,充分整合資源,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本文主要結合筆者的一些工作實踐進行初步探究。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為歷史教學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科學的教學方案是一節課成功實施的重要基礎,教師應當在教學方案設計環節投入更多的精力,拓展思路,認真分析。

首先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刻的領悟和發掘,站在教材編寫者的角度去思考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乃至一課教材,從整體上宏觀把握歷史教材的編寫特點,從而為教學活動的前後連貫、深入推進打好基礎。

其次,教師要對高中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認真的分析,只有緊扣學生的思想實際,才能夠更好地設計出教學方法與策略。

另外,教師還要針對教學模式、方法進行認真的研究,廣泛汲取高中歷史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經驗、新方式,做到取眾家之長補己之短,以及消化性吸收、創造性運用,不斷完善與提升自身的歷史教學水平。

二、注重教學模式改革,對教學效率提升發揮促進作用

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其關鍵與核心在於抓住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使課堂這一主陣地在拓展學生思維、強化理解效果以及促進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筆者在毀毀教學工作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效參與到歷史課堂學習活動之中,重點進行了四種方式的教學改革。

首先,將自主研究式教學廣泛應用於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將教學目標要求設計成前後連貫的思考題,在課堂上交給學生進行分析研究,而教師則側重對學生進行點撥。

這樣的教學模式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不再被動接受知識,在主動探鋒余毀究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發掘其中的歷史發展規律,這對於學生有效把握歷史學習的知識點和歷史發展規律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促進了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

其次,筆者將辯論探討式教學引入歷史課堂。

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出現一些觀點的差異屬於正常現象,關鍵在於教師如何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觀點的辨析,以擺事實、講道理等方式,讓他們自己尋找學習成果中的不正確、不完善之處。

例如在《「一國兩制」和中國的統一大業》教學中,有學生對「一國兩制」中港澳實施資本主義制度存在不理解現象。

筆者將這一問題交給學生進行討論辨析,正反兩方學生分別從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港澳問題的由來等方面進行了激勵的辯論,最終明白了「一國兩制」是在特殊背景下維護祖國 *** 與領土完整、維護港澳地區繁榮穩定以及順利過渡的政治創舉,其本質並不違背社會主義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補充和拓展。

通過這樣的辨析活動,學生有效加深了對這一方面的理解,而且糾正了思維中的疑惑。

第三,將圖文結合式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

在歷史教學中,補充教學信息是增強教學生動性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演示相關的影音資料,通過圖像、圖片、圖表、文字等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教材的理解,這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路徑。

另外,筆者還在教學中運用對比分析式教學,深化對學生的教育成效,例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教學中,筆者不僅通過影音資料展示了甲午中日戰爭中的一些場景,而且還展示了當前中日東海紛爭中極具震撼力的畫面,如中國軍艦在 *** 海域游弋巡邏的場景。

通過這樣的畫面對比,學生的心情無比激動,筆者乘勢引導學生分析兩者對比體現了什麼。

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這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體現了中國國防戰鬥力的提升,體現了中國國際地位的牢固,這樣的對比分析教學有效深化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三、發掘生活教育資源,為增強理解感悟效果拓展空間

歷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知古論今,展望未來,教師可以通過發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對歷史教學進行補充、拓展與完善,增強學生的理解感悟銀備效果。

例如在《現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一課教學後,筆者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家庭生活變化入手,比較五年、十年、二十年等不同節點上自己家庭生活條件出現的變化,以這種漸進式的對比增強了學生對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直觀感悟。

在這樣的拓展活動中,學生通過調研獲得了許多直觀形象的資料,如家庭居住面積的增加、家中電器的增多、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變化等,汽車、電腦等已經走進了平常百姓家庭,而這一切在二十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

在這樣的對比調研中,學生對於現代社會生活的一些顯著變化具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

筆者乘勢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是社會主義制度,是黨的堅強領導,是干群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生活條件,飲水當思挖井人,教育學生懂得感恩,深化了愛黨愛祖國的教育。

這樣的拓展活動有效整合了歷史教學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打造了課內外相結合的立體教學體系,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感悟理解效果,同時為他們形成正確思想理念提供了有力引導。

另外,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還要充分兼顧學生的身心特點,以積極的正面評價鼓勵學生,對於他們在歷史學習中表現出來的閃光之處加以肯定,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幸福與滿足,從而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歷史學習之中,這也是使歷史教學得以高效開展的重要情感促進因素,對歷史教學成效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C. 歷史教師講課技巧有哪些

作為一名專業的歷史教師應具備系統、扎實的高中歷史教學專業知識。本文就來分享一篇歷史教師講課技巧有,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一、歷史教師要拓展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基本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

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前提,高中歷史教師要學會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所授高中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

近年來,在研究高中歷史新課程方面,也出版了一些專著,例如,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新課標資源庫?歷史卷》,新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課程歷史地理教學案例與評析》等;同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歷史教學專業期刊上也刊載了高中歷史新課標方面的許多學術論文和經驗文章,這些都是教師專業學習值得借鑒的資料。

2、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

作為一名專業的高中歷史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是教學最基本的保障。首先專業教師要精通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課標所涉及的主要專題史、地區史和史學理論知識等。

高中歷史教師只有完整、系統、扎實、精深地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只有深入透徹地了解高中歷史新課標所列的主體教學內容及相互間的關系,才能明白它們在高中歷史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才能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觀全局地分析教材。

3、應具備寬闊的學術視野。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它涉及到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例如,「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藝術」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等專題。這些都要求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專業教師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寬闊的'學術視野,只有具備了這些知識,才有參與歷史學術問題討論的能力,使自己的專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影響,一位專業能力扎實、對教學認真負責的教師教出的學生自然成才的幾率高很多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提高教學基本技能的同時,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1、提高歷史教學反思能力

對教學而言,教師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有可能帶來外顯的教學行為的改進。可以說,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今,是否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已經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一條重要標准。

何謂教學反思?簡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地位的提升大有幫助。

反思性學習是高中歷史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比如,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所定的本節課的目標理解得如何?學生對本節課會有哪些疑難點?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是否符合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和學生的實際等。

2、提高課堂課程資源的運用能力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對不同地區和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第一,提高歷史課程資源利用能力

老師要充分利用好人力資源。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以生動的語言、得當的肢體動作、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其精深的歷史專業知識和對所授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專業能力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勾畫出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去吸引學生,或者運用多媒體效果進行教學,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歷史短片。

第二,利用好高中學生資源。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運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一些關於歷史課程資源,如收集歷史故事、外出旅遊參觀歷史遺址時的照片、報刊雜志中有關的歷史文章等。並進行課堂討論、組織歷史辯論會和故事會、編制歷史劇等形式,增強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深入理解。

3、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課例教研和課題研究是高中歷史教研的兩種主要形式。

課例教研就是以「課」為研究對象的教研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課堂實錄,即對課堂教學的全程記錄。課例研究主要關注的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行為,沒有關注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其行動缺乏理論的支撐,也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設計。因此,教師在課例教研的基礎上,還須提升為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在科學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並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系統、有序的研究。

綜上所述,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研究者。從歷史學科來說,研讀史家的學術論文,對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不失為一個極重要的途徑。研讀史家撰寫的論文,不僅能夠了解何為學術論文;而且也能進一步審視學術論文是如何寫成的,通過研讀史學論文,使歷史教師逐步掌握史家是如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史料來解決問題,最後進行歷史解釋的。讓學生比較容易的理解接受歷史這門課程。

D. 如何做好一個中學歷史老師

一、好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教學基本技能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是有職稱的人。所以,好教師基本的標准必須是具備教學的基本技能。教學基本技能是教師有效開展教學工作具備的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在課堂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持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五方面。一位好教師應該做到:1、能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清楚認識所授課程在本學科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並能制訂詳細的授課計劃和教學進度;正確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重點、難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實際情況撰寫實用、有效的教案;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正確掌握教學媒體使用方法。2、能進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好壞是評價教師工作是否勝任的重要標准之一,可以做到「五看」:一看導入方法。要以為授新服務,不能喧賓奪主為原則,或開門見山、或聯系舊、或設置懸念、或故事引入、或創設情景等,好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授課類型等因素,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二看能准確運用教學語言。做到「三有」:有形象、有感性、有幽默感。不同學科的老師除了正確恰當使用學科術語外,還各有側重。語文老師應該突出語言感染力,數學老師則要突出其邏輯性、條理性,政治歷史老師分析問題時要表現出語言的嚴謹、嚴密,社科老師的語言表達的要簡潔、准確、有啟發性等。對教學語言的評價看其即興說話的能力,有「六要」:思路要清晰、構思要全面、應變要靈活、儀表要得體、教態要自然,表達要准確。三看教學設疑提問要恰當。啟發式教學不是問答式教學,設疑要在恰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提出,並根據學生反饋及時進行肯定和總結。四看能正確認識板書的作用。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本節課知識點向學生整體、條理性呈現,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一位好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板書功底:文圖准確,有科學性;層次分明,有條理性;書寫(繪圖)規范,有示範性;重點突出,有計劃性;布局合理,有藝術性;形式多樣,有啟發性。五看能善於歸納總結。一節課上下來要對所授知識形成系統性總結,具有啟發性,利於學生拓展延伸。3、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輔導能夠根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選擇作業形式,布置作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並能夠合理控製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作業要求明確,指導要及時;運用合理的作業批改方式,能夠正確總結出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批與改、批與評相結合,及時進行課後輔導,既進行課程內容的輔導,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4、具有科學評價技能一能科學命題。通過准確分析,根據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考試目的和內容確定題目的難度和題型,掌握試題編制的一般原則。二能夠科學分析。根據每個考試題目的質量和考試結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撰寫客觀、科學的考試質量分析報告。5、樹立主動學習和研究意識好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學習型教師。優先確立終身學習意識,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充實自己、提升教學素養;其次以課題研究為依託,主動參與,做研究型教師。當好教師、當名師就一定要會研究,教學即研究,樹立「小課題」意識,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通過梳理獨立撰寫學科研究論文。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在聽課、說課、評課上有自己獨到之處,具體要求為聽得進去、說得出來、評得到位。善聽課。主動深入同頭、同科、同級課堂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方面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另一方面全面客觀了解學生,為自我成長打基礎。精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說課能夠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好教師能夠運用語言把自己的備課思路和設想准確地表達出來,達到和他人交流、分享、提高的目的。懂評課。評課不是否定、不是挑刺兒,不可借題發揮,一夥人群起而攻之,對授課人品頭論足,或者乾脆一棒子打死,永不得翻身。好教師應該懂得,同樣一節課,十位教師會有十種教案;同樣一個問題,不同教師會有多種解法這個道理。好教師應該具有平等的思想、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對授課人的優點要大膽肯定,對其不足要直言不諱,通過交流產生思想碰撞,最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好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形成一個認識:教材是我們教學的素材。不僅僅指課本,也包括考綱、考點、課程標准等;教材是工具,而不是拐杖。本著一個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例子。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或者拄著拐杖不敢放手。好教師應該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要有鑽研教材的能力。首先能吃透課本。熟知學科性質,把握所教知識的內涵實質及其知識結構,熟知每章節、每單元的知識點、重難點,深刻理解和整體把握「是什麼、如何是」,這是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知道了「是什麼」,才能思考「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其次能細心研讀學科考綱、把握考點。考綱是是指揮棒,決定教學的方向,是每一位學科教師都應該掛在嘴上、裝在心裡、用在實際的有效進行教學任務的指導性綱領。只有清楚考向的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如果教師理解不深、認識不到位甚至錯位,那麼他們就很難將本學科的知識正確、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很難保證教學的高質量。二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好教師除了對所教年級課程熟悉之外,整個學科課程體系都應該清楚明了。主要體現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關聯,給學生呈現出框架式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為了某一知識點而學習,學會橫向、縱向雙向思考問題,將知識整合,自主地進行學習。這樣,教師不是為了單純的「教」而「教」,學生也不是為了盲目的「學」而「學」,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在學習過程中得以提升。三、好教師必須能夠會上課能上課不等於會上課。會上課分三個檔次:能讓學生愛聽,能讓學生掌握,能對學生未來發展奠基,即培養學生的能力。當下,好多地方教研工作盲目跟風,今天學這個模式,明天學那個模式,學來學去把常態化的課堂教學變成了「花架子」的表演,只要有「劇本」,按照設計好的「台詞」,加上表演功底,課上的叫「精彩」,學生配合的叫「絕妙」。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充其量就是跟著老師「跑龍套」,課堂夠熱鬧,但不充實;講課夠花哨,但不有效。失去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到最後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不是說這節課教師導入好、板書好、學生活動多、技術手段使用多、PPT製作精美就是一節好課;也不能說教師的外表美、教態好、口齒清晰、表演到位、語言感染力強就說課講得好。講課不是表演,更不是「作秀」,好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講課特色,不盲目跟風,能夠把新的教學理念融會於自己的授課過程中,把常態課上規范、上扎實、上有效。一節課上得好不好,應該具備三個基本點:一是上課能吸引住學生,學生愛聽。一位好老師應該懂得「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這個道理,不管你長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輕還是年長,都要通過自身精彩的授課特色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喜歡聽講。二是上課能講清、講透,學生能聽懂。「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提倡了幾千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能把它真正落到實處的並不多。一個好的學科帶頭人一定是熟練掌握教學教法,根據學生的差異科學施教,有條理、清晰地把知識點講到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三是上課能做到讓學生掌握知識和開發潛能二者兼顧。好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看他做對了幾道題、記住了幾個單詞等等,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課上舉一反三,適時的引導和點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自覺的學習,從而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好教師要讓學生學得會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學習,學生學得會。對學生而言,教學的效果就是學得會,它包括顯性的學會了知識和隱性的具備了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就是檢測或考試成績優秀。也許會有人說,現在進行的是素質教育,是不能談考試、談成績的,這是與當下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卻不這么認為。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我以為,為了城鄉教育的公平、為了加速教育的發展,不能迴避考試,尤其不能迴避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1、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與教學檢測現在有人一提起素質教育,就要講到學生的「減負」,就會把考試貶得一無是處,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只管上上課、搞搞活動,不能涉及考試成績,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理解的偏頗,也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做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全面理解考試以及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其核心內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應試教育是一切以分數為中心,以犧牲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教育。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考試也是素質教育成功的標志之一;素質教育不能怕考試,素質提高了,考試自然能成功。抓檢測、抓考試,並不是搞應試教育,也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檢測而檢測,考試和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為了下一步更好地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為了了解教師教學評價的結果。因為,在目前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教育放棄了考試,放棄了檢測,教學就失去了評價,失去了方向,這恐怕不是素質教育提出者的真正目的。對素質教育作簡單化的理解,對考試作簡單化的評說,都可能造成歷史的貽誤。2、客觀認識教育公平現在之所以大談教育公平的問題,就是因為有許多的教育不公平。目前國家採取的中考、高考以及各類選拔考試,都是消除城鄉、貧富、高低、貴賤之分的最佳方式。我們讓農村孩子學得會、考得高,不正是給教育公平做貢獻嗎?在教育資源還不太豐富,教育結構還比較單一的條件下,分配教育資源的標准,應該是可預期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是學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客觀測度標准又是什麼呢?與考試相比,人們更擔心的是權力的交易和操控,所以,考試無疑是最有效、最客觀、最公平的標准之一。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是好教育,適應教育發展的教師才是好教師。一個教師能關愛學生,能熱愛教育,可是到最後學生做題做不對、考試不及格,那他也不能算是好教師。好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在眼下所提供的平台上不被淘汰,順利通過選拔邁入自己理想的學校,這才是對教師教學成效的根本肯定,這就是為教育公平奉獻。經常抱怨:一邊是偏遠山區岌岌可危的校舍,一邊是大都市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教室;一個是早早輟學在家,肩負生活重擔的山裡娃,一個是車接車送、衣食無憂的城裡妹;有的孩子從來沒上過微機課、沒上過像模像樣的體育課,有的孩子卻在享受著平等、幸福、健康的先進教育。這樣的「不公平」還有許多,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能做的就是用行動,教學質量逐步改善這一狀況,縮小教育差距,力求教育公平的最大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樣,一個教師如果想要發展的更快、更好,就必須把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相結合,學習教育理念、堅持教學常規,走自主發展之路,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成長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學者型教師。如何做好一個中學歷史老師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好高中歷史教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