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北京故宮有什麼樣的歷史

北京故宮有什麼樣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8-27 12:14:11

A. 北京故宮簡介和歷史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幕。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的簡介:

北京(Beijing),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5萬人,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22.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9%。2015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68.6億元,比2014年增長6.9%。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北京由此成為全球首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名字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歷史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堯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後燕和北魏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燕郡。大業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4]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627年),幽州劃歸河北道。後成為范陽節度使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使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區)與遼戰斗,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代時,蒙古大汗國改名元朝。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元朝時的北京稱為元大都。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Khanbalik,意為「汗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並簽訂《北京條約》。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大量文物被侵略軍和壞民劫掠。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戰爭後,由於蔣介石不重視北方邊防,把首都遷到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正義,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實現對北京的解放。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1956年-1958年間,將河北省昌平、良鄉、房山、大興、通縣、順義、平谷、密雲、懷柔、延慶等縣劃歸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區域。

自然資源: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東貫穿五大水系:拒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薊運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庫85座,其中大型水庫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

北京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約為29.21億立方米,平均年可開采量約24~25億立方米。一次性天然水資源年平均總量為55.21億立方米。

2013年北京市總用水量35.3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1.4%。其中,生活用水14.5億立方米,增長4.3%;工業用水5.6億立方米,下降3.4%;農業用水12億立方米,下降3.2%。[6]

礦產資源:

2013年北京已發現的礦種共67種,礦床、礦點產地476處,列入國家儲量表的礦種44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黑色金屬礦產4種,有色金屬、貴金屬及分散元素礦產11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5種;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5種。共有產地300處,其中黑色金屬產地49處,有色金屬產地35處,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產地43處,化工原料非金屬產地68處,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產地75處,煤炭產地30處。

植物資源:

北京市地帶性植被類型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並間有溫性針葉林的分布。大部分平原地區已成為農田和城鎮,只在河岸兩旁局部窪地發育著以蘆葦、香蒲、慈菇等為主的窪生植被,但多數窪地已被開辟為魚塘,在擱荒地及田埂、路旁多雜草;湖泊,水塘中發育著沉水和浮葉的水生植被。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表性的植被類型是栓皮櫟林、櫟林、油松林和側柏林。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森林覆蓋率增大,其下部以遼東櫟林為主,海拔1000米至1800~2000米,樺樹增多,在森林群落破壞嚴重的地段,為二色胡枝子、榛屬、綉線菊屬占優勢的灌叢。海拔1800~1900米以上的山頂生長著山地雜類草草甸。

動物資源:

北京地區的動物區系有屬於蒙新區東部草原、長白山地、松遼平原的區系成分,也有東洋界季風區、長江南北的動物區系成分,故北京的動物區系有由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的動物區系特徵。截至2009年,此動物區系中有獸類約40種,鳥類約220種,爬行動物16種,兩棲動物7種,魚類60種。

區域文化:

北京地區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萬,約佔北京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北京現有宗教活動場所達100多處。

傳統建築: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皇家建築:

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天壇以其布局合理、構築精妙而揚名中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地方。

四合院和胡同: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傳統住宅的統稱。北京四合院源於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

廟宇:

北京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指元、明、清時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鍾鼓樓,長約7.8千米。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午門,紫禁城,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鍾樓。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布。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後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北京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

京劇:

京劇是中國國粹。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

B. 故宮歷史是什麼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為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幕。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

(2)北京故宮有什麼樣的歷史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院的創立,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勝利,是對復辟勢力的一次致命打擊;

其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業績。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舉行故宮博物院成立典禮。博物館是以文化教育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實物的機構。將作為君主法統象徵和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貴文物,變為全民族的共有財富。

C. 故宮簡介和歷史 故宮簡介和歷史資料

1、名稱考義,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營建原則,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

3、建造過程,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

4、明朝時期,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哪姿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

5、清朝時期,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橘胡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圓緩攔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

6、民國時期,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

7、現代狀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D. 故宮的歷史和文化

故宮的歷史

故宮(Palace Museum,Forbidden City) 故宮舊稱紫禁城。

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

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

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檐廡殿頂,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

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

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故宮宮殿的建築布局有外朝、內廷之分。

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此外還有文華殿、武英殿、御花園等。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

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

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後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

清代皇後去祭先蠶壇前,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准備情況。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

明時為皇後住所。清代改為祭神場所。

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故宮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

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轎遲中的瓊宮仙闕。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閉肆李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

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部位,是故宮三大殿之一。

建在高約5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頭雕以雲龍雲鳳圖案,前後各有三座石階,中間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

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雹肢龍藻井,上掛「正大光明」匾,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太和殿紅牆黃瓦、朱楹金扉,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中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

形體壯麗,建築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

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建築裝修與彩繪十分精細絢麗。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

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庄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

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收藏文物100萬件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

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文物系統文物收藏單位館藏一級文物的總數已達109197件,現已全部在國家文物局建檔備案。

在全國保存一級文物的1330個收藏單位中,故宮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鍾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

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展出各種奇珍異寶。如一套清代金銀珠雲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16條龍,形狀生動,穿插於雲朵之間。

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片厚約1毫米,長4毫米,寬1.5。

關於故宮的歷史

故宮(Palace Museum,Forbidden City)故宮總介紹: 故宮舊稱紫禁城。

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

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

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檐為廡殿頂,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

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

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故宮宮殿的建築布局有外朝、內廷之分。

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此外還有文華殿、武英殿、御花園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部位,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約5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

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頭雕以雲龍雲鳳圖案,前後各有三座石階,中間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上掛「正大光明」匾,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

太和殿紅牆黃瓦、朱楹金扉,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 中和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

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形體壯麗,建築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

建築裝修與彩繪十分精細絢麗。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

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

明、清時,該殿是皇後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後去祭先蠶壇前,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准備情況。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明時為皇後住所。

清代改為祭神場所。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

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里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

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富有生活氣的內廷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庄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

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

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收藏文物100萬件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

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鍾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展出各種奇珍異寶。

如一套清代金銀珠雲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16條龍,形狀生動,穿插於雲朵之間。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片厚約1毫米,長4毫米,寬1.5毫米,鑽上小孔,以便穿線連結。

據說,為製造這套甲胄,共用了4萬多個工時。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

故宮博物院 故宮有什麼歷史和文化價值

1.北京故宮博物館的價值包含中國歷代每個朝代的發展史。

2.每個朝代的律法發展史。

3.每個朝代的國家治理發展史。

3.每個朝代的各種科技的發展史。

4.每個朝代的文化發展史。

5.每個朝代的人類進化發展史。

6.人類在朝代延續的基因庫。

7.人類在朝代演變過程中的浮沉。

8.人類思想覺醒每個朝代值得我們思考探索的等等;

9.館藏的珍貴不是在於他的市場貨幣值,而是在於很多都是無法再生的;

故宮的歷史 故宮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從故宮學的視野看待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的重要價值,而且看到宮廷歷史遺存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發生過的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一認識是故宮學得以產生的重要依據,也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使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有了深化。故宮所代表的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而且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它卻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用「封建落後」來概括。

故宮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對立的,而是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 (4)北京故宮有什麼樣的歷史擴展閱讀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網路-北京故宮。

介紹沈陽故宮的歷史和文化

清初皇宮。

原名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在遼寧 省沈陽市舊城中心。

佔地面積 6萬平方米,有建築90餘 所,300餘間,是中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 宮建築。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集 漢、滿、蒙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 價值。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 沈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明天啟五年,1625), 建成於清崇德元年 (明崇禎九年,1637)。

清順治元年 (1644),清政權移都北京後,成為「陪都宮殿」。從康 熙十年(1671)到道光九年(1829)間,清朝皇帝11次東巡 祭祖謁陵曾駐蹕於此,並有所擴建。

沈陽故宮以崇政殿為核心,從大清門到清寧宮為中 軸線,分為東路、中路、西路 3個部分。 大政殿為東路主體建築,是舉行大典的地方。

前面 兩側排列亭子10座,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統稱十 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議政之處。大政殿於清 崇德元年(1636)定名為篤功殿,康熙時改今名。

殿為八 角重檐攢尖頂木結構。在須彌座的台基上,繞以青石欄 桿,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門組成。

正門前金龍蟠柱,殿 頂為黃琉璃瓦綠剪邊。殿內彩繪梵文天花,團龍藻井。

中路為整個建築群的中心,分前後 3個院落。南端 為照壁、 東西朝房、 奏樂亭;前院有大清門、崇政殿、 飛龍閣、翔鳳閣;中院有師善齋、協中齋、鳳凰樓;後 院是以清寧宮為主的五宮建築。

中院和後院兩側各有一 跨院,稱東宮、西宮。東宮有頤和殿、介祉宮、敬典閣; 西宮有迪光殿、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文武群臣候朝之處。為 五間硬山式建築,正脊、垂脊及兩山的「墀頭」均以五 彩琉璃鑲造。

崇政殿是故宮的正殿,建於後金天聰時,是清初朝 會之所,為五間九檁硬山式,俱辟隔扇門,前後有出廊, 圍以石雕欄桿。 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內徹上明造, 梁架全部為和璽彩繪。

殿前東置日晷,西設嘉量。殿後 是鳳凰樓,同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永福宮、麟趾 宮五宮建在近 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繞以高牆,獨成一 座宮院。

鳳凰樓建於後金天聰年間(1627~1635),是休 息和宴會之所,入關之後,曾存放玉璽、帝王像及行樂 圖。 樓為三層歇山式,深廣各 3間,四周有圍廊,頂蓋 黃琉璃瓦綠剪邊。

西路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增建。 包括戲台、嘉蔭堂、文溯閣、仰熙齋等,最前面為校馬 場。

文溯閣是清代收藏《四庫全書》的七閣之一,為三 重□硬山前後出廊式建築,黑琉璃瓦綠剪邊。 梁枋間彩 繪「白馬獻書」圖案。

東側有一碑亭,內立乾隆親撰的 《御制文溯閣記》(正面)和《宋孝宗論》(背面)。碑文 詳細記錄了建閣經過和《四庫全書》的收藏。

沈 陽故宮在清朝滅亡後,被辟為博物館,是中國較 早的博物館之一,先後稱為沈陽古物陳列所,奉天故宮 博物館,國立沈陽故宮博物院,故宮陳列所等。 1949年 以來,對故宮的建築進行了全面的維修。

1955年命名為 沈陽故宮博物館。1986年改為沈陽故宮博物院。

故宮的歷史

故宮

位於北京市區中心、天安門廣場北1公里、景山南門對面。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現存最大的帝王宮殿和古建築群。

建於明永樂5至18年(1407—1420年),已有500多年歷史,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佔地72萬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000多間,居住過24個皇帝,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建築壁壘森嚴,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裡面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推翻清朝後,1914年設古物陳列所,開放故宮前半部,1925年改為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

故宮是皇權統治中心,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有內廷與外朝之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外朝內廷的所有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是皇帝行使權力、慶典和召見大臣的場所,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富麗堂皇,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建於三層漢白玉雕欄高台上,有86根直徑一米多的楠木大柱,頂有金龍藻井,內設金龍寶座,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有在中軸線上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等,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為「三宮六院」,是帝王處理日常政務的庭院,也是帝王後妃和皇子居住、玩樂、奉神的地方。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

故宮規制宏偉,布局嚴整,建築精美,富麗華貴,收藏有許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國古代建築、文化、藝術的精華。故宮內藏有歷史珍品和宮廷文物90多萬件,是收藏文物珍品最大的博物館。常設陳列有:陶磁館館藏陳列、宮廷原狀、珍寶陳列、鍾表陳列、繪畫陳列、青銅陳列、明清工藝陳列、玉器陳列等。1987年故宮已列入世界遺產清單,成為人類文化瑰寶。

游故宮最好以中路為主,若時間許可的話,可到西路走走看看。

閱讀全文

與北京故宮有什麼樣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