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人如何看待歷史事件

中國人如何看待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3-08-29 09:46:33

❶ 該如何對待民族歷史的恥辱,急急急急

理論上我們應該: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摒棄糟粕與吸收精華並存。寬容與銘記歷史發生一切的不平等事件。從歷史中汲取養分,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

但是,對你提的這樣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嚴格的正確答案的!這就是人為什麼要不斷的學習文化和知識。從而逐漸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良好的對他人有益的人生觀 價值觀 和道德觀過程等等.

1、歷史應當被銘記,歷史更應當被正視;
2、當我們被仇恨的怒火蒙蔽理智的目光,天地也變得狹小了;
3、歷史非常重要,但未來更重要,我們一再重申對歷史的態度,也為了明確對未來的態度;
4、從倭寇犯邊,到侵華戰爭,幾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歷史承載了太多傷痛...落後就要挨打啊!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作為一面矗立在歷史長河中的鏡子,永遠為我們敲響著警鍾;
5、以暴易暴,甚至傷及無辜,無異於將自己歸為禽獸,不可取,戰有三:上戰者,不戰而屈敵之兵,我們要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的同時,也要發展自己的科技、文火、社會...當然這個目標需要每一個中國人長期的努力;
6、凶險的大和民族與我們比鄰而居,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兩個民族(在針對外族的時候,56個兄弟姐妹組成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成為了永遠的競爭對手,東海油氣田、我釣魚島...種種跡象表明,即使兩個民族在歷史上未發生過戰爭,在自然資源面前,也將無法避免殘酷的競爭。多說無義,從你,從我,從大家做起,不起內訌,勵精圖治,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盡一份力。
當然,按現在的情況,道路很艱難,目標也很遙遠,但我相信終將實現!

另外,有讀者對如何正確對待歷史有篇評論,我想轉載你可以看看!

如何正確對待歷史問題

今天從報上讀到一則關於美國麻省理工版畫事件的報告,大致內容是麻省理工大學的網站最近刊登了該校兩位教授(包括一名日裔教授)在其「視覺文化」的課題上的一些圖片(包括描繪日軍在甲午戰爭中屠殺中國軍民的木版畫),從而引起在校的中國學生不解與憤怒,並在當地華人掀起一股抗議的浪潮,聲稱此舉「嚴重傷害中國人發的感情」。兩位教授和校方不得不道歉。但是校方沒有應中國學生的要求取締兩名教授的研究,稱其為正常的學術研究。

我想這種現象絕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聽說過很多次這樣的報道。這並不是我們的留學生有多麼愛國,中國的留學生的愛國精神想必大家早有所聞,在美國當年轟炸中國大使館後,中國學生都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前抗議示威,記者采訪美國當時的駐華大使,該大使對此種情況一笑了之:「不用擔心,我太了解中國學生了,今天在我這抗議,過幾個星期他們就會排隊在我這申請去美國學習的簽證......當然有不少海外學子都拒絕高薪,克服重重阻力回國作貢獻。但是,不想回國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個事件的發生反映了我們國家現在對待歷史問題還存在的偏狹的現實。據報道說這兩位教授是出於同情中國人和實事求是的學術研究的目的作這個課題的,他們公布這些照片是想表現日軍當時的殘暴,通過那血淋淋的照片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站在人道立場上探討這種現象的根源,展示歷史證據,完全是一種實事求是的伸張正義的作法!而此舉卻被「愛國」學子所指責唾棄。西方文化是以事實說話的,不像中國動不動就說(甚至是正式場合),「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而觀美國似乎天天都在挨世界很多不客觀的罵(當然中國的最多了,中國的人多,憤青多),但是沒有聽到過美國人說:「傷害了美國人民的感情」,美國人只會在必要時辯解說,這個說法不符合事實。面對別人的批評乃至辱罵,他們認為澄清事實是重要的,頻頻聲稱自己「感情受傷害」只是一種弱者的反應。留學生當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精英了,但是此舉實在是太下作了,丟盡中國人的臉,如此高學歷、高智商的人還會這么缺乏對事件是非的判斷能力,一味「感情」用事,知識並不等於理性!想當年美國把納粹集中營的種種暴行錄像公布於眾,沒有猶太人說:「這傷害了猶太民族的感情」,他們知道這是列出證據,伸張正義的行為。我們的文化與教育是不是對於歷史問題的認識上有所錯誤了,請諸位討論!

❷ 作為青年學生如何正視南屠的歷史

1、提高民族團結意識,居安思危,增強國家安全意識。銘記歷史並不意味著銘記仇恨,但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尋找先人的蹤跡,並以此作為一個警告,用羞恥和勇氣,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和強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沒有人敢以任何方式侵略我們。

2、南京大屠殺以歷史為教訓,告訴現代人只有正義才是世界的主題。不可能想像邪惡統治的想法,並將受到歷史的懲罰。伴隨著正義的力量,中國在世界上逐漸崛起,這是對正義斗爭的一個完美評價。

3、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民的一個教訓。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東亞狼」的存在,並提醒我們要小心它隨時會咬人的危險。我們不會入侵,但我們不會讓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再這樣做!


(2)中國人如何看待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日本多地反省南京大屠殺罪行: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1周年,也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近日,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忍罪行,日本有識之士於廣島、大阪、名古屋等多地舉辦紀念活動,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兩國和平友好的未來。

受主辦方邀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常志強之女常小梅來到日本,通過講述自己父親的證言,向日本民眾揭露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當時,整個南京城慘遭日軍血洗。大量無辜生命被屠殺,有多少家庭為死去的親人流盡淚水。」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連紅也受主辦方邀請,向日本民眾介紹了西方記者、傳教士、外交人員等所記錄的南京大屠殺相關報道、影片、史料等,通過當年國際社會的視角揭露了侵華日軍大規模屠殺手無寸鐵民眾及強奸婦女、掠奪財物等殘酷行徑。

很多前來參加活動的民眾表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血淋淋的親身經歷以及當時的影片、報道等如山鐵證所揭露的殘忍真相令人感到非常震撼。

❸ 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名中國當代青年,應該怎樣對待這段慘痛的歷史

請你告訴我是那一段慘痛的歷史....如果是抗日的話,我只能說,勿忘國恥,銘記於心,但對待外國友人年的時候,應當發揚我中華禮儀之邦的文明,再說,日本雖然有一個縣改了歷史書,但是目前大多數的日本人對中國其實是有好的,反對戰爭的人也有很多,我們能做的,是不要人雲亦雲,就好像當年的韓國注冊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一樣,人家申報遺產的申請第一句就是「端午節原是中國的節日,傳入我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不要老當個憤青,其實人家都把你當傻子看

❹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作為中國人應該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

每一個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殺是不應該被忽視,也永遠不能被忽視的一段歷史。如果中國人忽視這段歷史,那隻能說明不是人,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面,而在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人則展現出來的惡念,真的是讓人難以接受,南京大屠殺不是簡簡單單的殺死,而全部都是虐待致死。

沒有誰的命比誰的命更高貴,南京遇難的這些人並沒有做錯什麼,有過錯的是日本的教育,有過錯的是日本那些揮刀的人,我們現實生活中手上割了個口子,都會感覺很疼,我難以想像我們的同胞是怎樣死去的。中國的這道傷疤永遠都不應該被忘記,我們要記得自己的同胞,記得這段歷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同胞們的痛苦,也永遠不會原諒那些虐待中國人的日本人。

❺ 怎樣正確看待歷史

問題一:應該怎樣對待歷史?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顫拿研究是由現時的興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麼日本國內會從上至下颳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麼 *** 同意修改歷史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麼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鳴不平呢?為什麼不少人熱衷於參拜,熱衷於「戰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並非危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於無知,出於湊熱鬧,出於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願,或是僅僅出於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本 *** 為了體現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本 *** 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實活動的不一致,並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對立和沖突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家 *** ,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麼能在二戰中發揮出那麼巨大的威力與能量?為什麼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並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麼二戰之後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造出經濟奇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於日本人的優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餘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於斯亦困於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茄芹搭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

問題二: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首談史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問題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史論結合法」是我們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問題四:說說我們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從哲學角度講,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也就是一分為二的評判,既要看到好的、先進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落後的一面。然後再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和時代發展特點分析這件事情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潮流。

問題五:如何看待歷史的真實性 相互促進:文藝作品取材於真實歷史,增加了文藝作品的題材,豐富了文藝作品的內容。
真實歷史借文藝作品宣傳了自己,使得普通百姓得以了解。
相互包容:中國的考古學的一個方法是:「證經補史」證明經典文學中的真實歷史成分。經典文學中往往包含真實歷史。
區別:歷史以真為貴;文學在於生動形象。必須嚴格區分。

問題六:正確評價歷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 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應遵循的主要標准和方法:
1 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2 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4 把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評價,主觀目的和客觀作用分別評價
5 具體歷史事件具體分析
6 全面的觀點,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歷史人物的功過(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
歷史評價,是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等進行分析、評判,作出正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論斷。在評價歷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一、堅持一個標准。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動力,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歷史現象最根本的標准。在歷史上,凡是促進生產力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人和事都是進步的,反之,則是消極的落後的。
二、運用兩個觀點。一方面要用歷史的觀點,把歷史事件、人物、觀點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查、評論,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辯證的觀點,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去考查、分析評價對象,講清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和消極性、進步性和落後性。
三、注意一個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評價歷史不能空穴來風,不能主觀臆斷,所有的結論都要來源於事實,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觀、合理的結論。

◆歷史評價的基本層面
1.性質: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所具有的特性
2.實質:事件、現象反映的根本性問題(即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 3.消極作用:從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積極作用:通常又稱之為意義
◆歷史評價的基本方法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康梁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 是無產階級革命家。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歷史評價的原則
一般而言,歷史評價首先應該恪守求真的原則,即該評價應客觀如實,應符合對該人該事的總體描述。為達到這個目的,歷史主義地看問題,即發展變化地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看問題是必需的。以此為前提,歷史評價總體上說有歷史評價尺度和道德評價尺度。
歷史評價或評價上的歷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評人或事放在較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大趨勢,重在考察其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道德評價或評價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惡標准來衡量所評人或事。比如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道德尺度出發,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非命,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顯然是一件壞事;從歷史尺度出發,它破壞和平,逆歷史潮流而動,致使歷史發展出現停頓甚至倒退,因此應給予它否定性的歷史評價。但是,評價上的歷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會出現矛盾,如秦修長城和隋修運河,都造成數以十萬計的人民死亡,並成為大起義的導火線,道德評價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於國家疆域的穩定、農業生活有了保證,後者則成為溝通南北的經濟命脈、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故於歷史評價是好的。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雖應把上述兩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間應尤重歷史的評價,因為歷史的評價是較為長期的、比較客觀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主觀性較強的。...>>

問題七:如何正確看待歷史 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除了熟讀自身歷史學家的著作外,還需多閱讀國外人對本國的編寫歷史教材. 兩者的相同點在於,對事件是承認和紀錄的. 不同點在於站在那個立場上看問題.比如說有一個統治階級屠殺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歷史學家傾向與統治者,那麼便會將統治者的對立面描寫的邪惡,無知或先錯在先, 有的歷史學家是立場則在平民階層, 那麼他就會將統治階層描寫的很糟糕.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屠殺{沒有任何褒貶,就是大規模殺人事件,是行為意識范疇}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沒了解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難.
另外,國家在日本問題上,是有政治意識的. 民族情緒是個雙刃刀,當國內需要轉移群眾注意力時,就會把日本問題扯出來, 當群眾快失去控制時,便會努力安撫,倡導和平.
這次法國事件, 民族情緒可以說是中國的軟實力重要力量. 這當然也牢牢的控制在 *** 手裡, 他的新聞媒介充當著幫手.
所以,你不必太擔心. 努力的生活吧...

問題八: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現實和未來。急急急!!! 40分 客觀看待歷史,正確面對現實,奮力贏取未來
歷史就是歷史,誇大(縮小)功勞,放大(縮小)污點都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自然就會危害到後來的歷史和現實,即是對自己和後人的不負責任。那麼如何具體的看待歷史,簡單的說,就是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過去的歷史,放在此篇文章里,就是客觀的看待建國以來的歷史,這是馬克思主義交給我們分析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確面對現實也就是要找到我們的中國現實的出路。中國的現實是什麼,我想這個不管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大家都能說一大堆,尤其是前面所說的,資源破壞,生態危機,糧食危機,經濟危機,外交危機,兩極分化、社會矛盾、技術(尖端)缺乏等等,已經是血淋淋的現實。
我們客觀看待歷史,正確面對現實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清楚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麼(或者說社會問題出在什麼地方),而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奮力贏取未來過程。我們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我們的社會才會繼續向前發展和進步,負責就要挨打,因為落後就要挨打。

❻ 如何看待歷史

(一)什麼是歷史

歷史,一般的理解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但這種理解就廣泛了,無從了解和看待了,因而,無特定指個人,那就是指人類的歷史了;我是中國人,對中國的歷史自然比外國的歷史了解,就以中國的正史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吧!

(二)歷史的來源

人類從有了自我意識,就對人類自身的過住感興趣,原本口口相傳,但容易遺失或變異;人類為了記住歷史,用到了結繩和符號,之後,發展成文字;當中國發展到部落聯盟或邦國時,為了記錄歷史,就指定專人負責。

如上所述,史書會因作者的主觀及誤差而失真,減少了史書的可信度,但歷史的主要事實是不會輕易出錯的;如朝代丶帝王丶戰爭丶重要事件等,有誤差的主要是事實的描述等,當然,也不排除前者因歷史久遠而記錯的可能,在有其他的史料的印證下,易於修正;在沒有其他史料的印證情況下,只有先相信,有史總比無史好。

(六)看待歷史

對歷史真實性的研究,那是由歷史學專業人士研究的事了,作為普通人,還是依史書和專業人士研究和考證的結果來了解歷史了;而不能憑空意斷、或看些地灘文學丶網文,依自己的想像來取捨丶看待歷史。

歷史是有其客觀性和邏輯的關聯性而存在的,是受當時的人的識影響的,還受文化傳統丶社會狀態及周邊環境等多重影響的;不是由個人的意淫所能改變的。

學習和了解歷史要客觀,只有客觀的歷史對我們才有價值,才會做出正確的結論,進而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言行。不客觀或意斷的歷史,會誤導人做出錯誤的結論,進而會有錯誤的思想丶錯誤的言行。

❼ 如何看待歷史

問題一:如何看待歷史的真實性 相互促進:文藝作品取材於真實歷史,增加了文藝作品的題材,豐富了文藝作品的內容。
真實歷史借文藝作品宣傳了自己,使得普通百姓得以了解。
相互包容:中國的考古學的一個方法是:「證經補史」證明經典文學中的真實歷史成分。經典文學中往往包含真實歷史。
區別:歷史以真為貴;文學在於生動形象。必須嚴格區分。

問題二: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1、「怎樣看待和評價馬克思主義?」――這個問題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首先,「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人們的看法並不是完全一致的。馬克思本人從來沒有使用過「馬克思主義」這個詞,來稱呼自己的理論學說。最先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的其實是馬克思的論敵。原是一個帶有貶義的稱呼。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該同盟的綱領性文獻――即《 *** 宣言》,嗣後「馬克思主義」宣告誕生,在其後的160餘年間。以「馬克思主義」為招牌的理論學說可謂多矣。在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領域,有「青年馬克思」、「晚年馬克思」的說法;也有「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等各種各樣的提法。換言之,「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學說,有著不同的理論上的歷史表現形態。另則,馬克思有句話說「以往的哲學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重要的事要改造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種理論學說,而且是一種社會運動。因此,說到「怎樣看待評價馬克思主義」,不應當只是從理論形態方面來評價而且也應當從社會運動形態方面來評價: a.「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原始資本主義向自由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發展到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人類思想的產物。 b.同時,它也是自由資本主義深刻的內在社會矛盾的產物,這個矛盾集中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繫上,就是受壓迫的受剝削的產業無產階級級同資本家階級的深刻尖銳的階級矛盾,因此,馬克思主義也是這一深刻的社會階級矛盾的產物。 c.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形態,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本身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預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而且這個總趨勢至今並沒有改變;因此,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我們今天觀察、審視、分析當今世界發展狀況的有效的方法論; d.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世界工人階級階級意識的覺醒,因而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很大的發展,進而造成了世界范圍的革命性的變革,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 e.馬克思主義,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人的社會政治要求和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因而仍是當今世界最具革命性和創造性、最具社會進步意義的理論學說。 2怎樣理解社會歷史發展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人們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即基於社會存在,來從事社會生產活動、政治活動、文化活動以及社會生活;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這種活動中,是通過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不斷深化的認識來進行的,只有在主觀符合客觀的情形下,即只有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才能談得上、也才能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因此,「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質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的結果。但在歷史長河中,主觀性與客觀性並不是總是相統一的,因此社會歷史的發展,總是呈現出波浪式地前進的態勢。 3、 怎樣看待當今資本主義世界 當今世界的總的發展趨勢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就整個世界的經濟、社會而言,其基本屬性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因此,所謂「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幾乎就是「當今世界」的同義語。 幾次金融危機已經表明: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其主要根源依然是馬克思曾經揭示過的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的反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這個總趨勢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當今資本主義世界並沒有走到它的盡頭,還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發展時期。

問題三:如何看待歷史 你好,歷史是人寫的,我們看到的歷史可能和歷史真相有偏差,當然這也是一種文化!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的還原歷史真相,而不是迷失歷史!如著名的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本來沒爭議的,東晉習鑿齒說「隆中」屬於南陽,於是起爭議!
事實上,隆中不屬於也不可能屬於南陽,而後人就憑借諸葛亮身後200年習鑿齒的「話」就斷定躬耕地在襄陽隆中!我們要問的是:隆中屬於南陽嗎??襄陽人閉口不達!
當然,這是一種文化,文化可以存在,但歷史只有一個。諸葛亮躬耕地在今天河南南陽卧龍崗,不在今天襄陽隆中!

問題四: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唯物史觀為人們提供了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思想路線,它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觀點提供了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滅亡規模的科學依據,從而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僅從抽象的理性原則出發遣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糾正了空想社會義者寄希望於統治者發善心,以和平方式實現社會變革藍圖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克服了空想社會義者把無產階級僅僅看成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而把歷史進步和社會更替的希望寄託於少數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基石。

問題五:應該怎樣對待歷史?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麼日本國內會從上至下颳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麼 *** 同意修改歷史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麼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鳴不平呢?為什麼不少人熱衷於參拜,熱衷於「戰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並非危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於無知,出於湊熱鬧,出於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願,或是僅僅出於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本 *** 為了體現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本 *** 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實活動的不一致,並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對立和沖突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家 *** ,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麼能在二戰中發揮出那麼巨大的威力與能量?為什麼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並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麼二戰之後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造出經濟奇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於日本人的優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餘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於斯亦困於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

問題六:你如何看待歷史傳說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 古代歷史傳說盡管有些虛構、不太真實,但是我們要看到認識和理解、研究那個時代的歷史可以從傳說中找到一些與真實歷史本身的相關系和彼此之間的聯系。因為史前時代缺乏文字記載,而這些歷史傳說的背後有著符合歷史真實的一面。 如《伊利亞特》、《奧德賽》,還有中國古代的炎帝和皇帝的傳說。炎帝和黃帝可以說是炎帝族和皇帝族。這兩大部族彼此互通婚姻,同時又征戰不休。如果沒有這些傳說,僅僅只靠有限的文獻資料和出土的文物來印證,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上古歷史的研究來說,在傳說中尋找到與歷史相關的線索是很重要的。從描述的文字中探尋古代文明的禮儀、習俗、民族、戰爭的歷史,對於古代文字學、上古史、民族歷史的研究是很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

問題七:怎樣看待英雄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出現能夠加速歷史的發展。
絕對正搐。
答案上寫的。

問題八:如何看待歷史 你好,歷史是人寫的,我們看到的歷史可能和歷史真相有偏差,當然這也是一種文化!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的還原歷史真相,而不是迷失歷史!如著名的南陽、襄陽諸葛亮之爭,本來沒爭議的,東晉習鑿齒說「隆中」屬於南陽,於是起爭議!
事實上,隆中不屬於也不可能屬於南陽,而後人就憑借諸葛亮身後200年習鑿齒的「話」就斷定躬耕地在襄陽隆中!我們要問的是:隆中屬於南陽嗎??襄陽人閉口不達!
當然,這是一種文化,文化可以存在,但歷史只有一個。諸葛亮躬耕地在今天河南南陽卧龍崗,不在今天襄陽隆中!

問題九:怎樣評價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是世界上延續最長最為完整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在鴉片戰爭以前,一直是領先世界,是當時的超級大帝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於古代中國抗衡,從秦朝建立的統一多民族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開始,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了清朝中後期,但從明清開始,中國封建君主實行閉關鎖國,不能與世界交流,作擁自大,逐步落後於世界,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揭開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序幕,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歷史。評價中國歷史,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醫學、對外交流等,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封建時代是較為完善的,在唐朝可以說是很發達的,只是到了清代這種封建政治體系走進了死胡同,不能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相比,經濟上,在鴉片戰爭前,也就是清朝中後期,中國經濟仍占據世界30%左右,一直處於出超地位,正是因為這,英國才蓄謀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文化上,在唐宋時期,是非常繁榮的,明清時,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文化就有些凋敝了,軍事上,秦、漢、唐、元、明、清前期時代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像漢、元的騎兵在當時世界上是所向披靡的,根本沒有敵手,清後期,政治腐敗,軍紀渙散,加上鴉片的毒害,清軍戰鬥力就很低了,古代科技一直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四大發明更是改變了世界,醫學上,中醫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留下了大量醫書典籍,對後世影響深遠,從秦漢時,中國就與外國進行友好交流,特別是唐宋時期,極度繁榮,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對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歷史太龐雜,評價中國歷史不是幾百幾千字就能完成的,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方面,中國歷史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還原最真實的中國歷史,更要熱愛中國歷史。

問題十:如何看待「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是克羅奇在其專著《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中提出的。對於克羅奇這句話很多人抱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比較被人所接受的是柯林武德的論述:「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但並非在這個詞的通常意義上,即當代史意味著為期較近的過去的歷史,而是在嚴格的意義上,即人們實際上完成某種活動時對自己的活動的意識。因此,歷史就是活著的心靈的自我認識」 。這段話恰當的說明了這一命題的重要內涵――當代史是自我認識在歷史中的再現。而要把這種再現歸結為歷史本身,重心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當代史對歷史的全面涵蓋,這種涵蓋需要對當代史做出一番新的詮釋:「『當代』一詞只能指那種緊跟著某一正在被做出的活動而出現的、作為對那一活動的意識的歷史」 。當代並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更多的是一個思想概念。正如克羅齊自己所表明的,「當代」是對歷史做出敘述時所出現的一種思考狀態。這種思考無疑是思想的現實化和歷史化,並通過思想的歷史花進而發現了歷史學的真諦所在,即: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歷史就是過去與現在無休止的對話: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要了解當今世界的格局為什麼會這樣,要知道世界未來可能會有怎麼樣的發展,了解歷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說有一句話,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同樣的,歷史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重新構建的過程。因為我們所了解到的歷史都是聽別人說的(文獻影片資料)。這些未必真實。所以說,歷史其實是在不斷地重構,可能這種重構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和當時的統治階級有關。懂嗎?封建社會宣揚孔孟,剛理倫常,社會主義社會就不會宣揚,甚至對有些持否定態度。這就是歷史的重建,在古人眼中,朱熹是個聖人,但是現在很多書中介紹的來看,朱熹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這就是一種歷史古今的對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個時代的統治階級都需要塑造有利於自己統治基礎。所以說,唐朝的李家要把自己認作是老子的後代,這就是一種改變歷史為自己的統治服務。歷史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所以很多時候你看到未必真實,特別是歷史教科書上的。所以說,日本要修改自己的教科書。這個曉得撒。沒有那個國家想讓自己的人民認為自己的國家曾經是邪惡的。所以說有句話,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成王敗寇。

❽ 如何正確看待歷史

對於中國人,特別是南京人民來說,12月13日註定是一個沉重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警笛長鳴,總有無數的南京市民會默哀。我欣賞這些人,盡管許多年輕一輩已經不太能正確看待歷史,但至少這些默哀的人做到了,他們記住了歷史,記住了那段堪稱「國恥」的日子。 cVL|kYVWT
憑心而論,對於日本人,我說不上好感,也談不上仇恨,畢竟當年的事我們這一輩沒有經歷過,只是成長中聽聞了這段歷史。記得在網上看見李秀英老人的遺言,有「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之說,對於大多數南京人民和中國人來說,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無疑李秀英老人是善良的,是慈祥的,這位在當初飽受戰爭催殘和傷害的老人臨終於還有如此胸懷很是令人敬佩。那麼,有多少人擁有像李秀英老人這樣的胸懷呢?我不得而知。 3rH}/`d4
對於現在許多的對歷史了解淺薄,甚至對國恥不以為然的90後來說,我個人是非常鄙視的。但對於某些動不動就把「拒絕日貨,拒絕日本文化」的所謂愛國份子來說,我也不敢恭維。 9>S)*lU&s
我以為,作為新一代的有思想的青年,應該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歷史,面對現在。我們不能忘記國恥,永生不能忘,但我們不能記住仇恨,永世帶著仇恨生活。世上本無恨,只因罪惡生。誠然,過去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侵華戰爭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被寬恕的,但那畢竟已經成為歷史,我們要記住的,是過去我們國家軟弱無力任人欺負的這段恥辱,而不是把對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犯下的罪行無限延伸。 _Ik?WA_;
我們該恨,但我們恨的應該是過去那些在華犯下罪行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要恨的是現在還公然顛覆歷史,拒絕承認當年罪行的少數極右翼分子,不敢正視過去罪行的當數當代日本人。但我們不應該帶著這種仇恨去仇視日本國家,整個日本民族。 h' !C
中華民族一直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在中國數千年文化沉澱當中,從來沒有教人去仇恨,而是要寬宏大量。如何正確認識歷史,如何正確看待仇恨是衡量國家及國民是否足夠成熟的標志之一。我們無法忘記這段歷史,這段國恥,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憎恨日本文化、日本科技和日本產品。相反,我們應該尊重那些為中日友好而辛勤奔波的日本友好人士,應該敬重那些為中國受害者及其家屬申冤提供無私援助的日本律師們,應該為那些曾經在戰爭中參與過殺害中國人的日本老兵的懺悔而感動。 =IsmPQKi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很遺憾過去因為我們國家的軟弱遭受無窮的欺壓,但我們也應該為我們國家今天的騰飛而自傲。我們該恨,但我們不能殃及池魚。我們該敬佩,敬佩日本在戰後短短幾十年中靠自己的才智與努力,把一片廢虛重建成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們是中國人,感性又很理性的中國人,胸懷寬廣,仁愛無敵的中國人,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理性的去看待歷史,讓世界正視我們國人的素質和文化。「拒絕日貨,拒絕日本文化」是國人不理智的行為之一,無論如何,我們也無法否認日本科技產品的優越性,但我們沒有必要去羨慕,去妒忌,或者因此而「愛屋及烏」;但我們也不能因此把對歷史罪行的仇恨嫁接到現在的日本及其國民,畢竟他們很無辜。 M x#L|w`r
一味喊著拒絕口號的國人其實並不是愛國的真正表現,因為他們很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對我們這個國家不自信。真正愛國,就應該把自己貢獻給這個國家,為國家,為社會出一份力,哪怕你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眾志成城,便能點石成金。雖然我們國家的科技還趕不上日本和其它發達國家,雖然我們的產品還無法聞名世界,但只要給予我們中國人時間,我們就一定能做的比全世界更好。 O?Bf (y
「崇洋媚外」是可恥的,但閉門造車更不可取,我們應該取別人以精華,去他人以糟粕,不斷完善自己,不斷發展我們國家,不斷提高全民素質,才能真正有一代中國國民之風范。哈韓族也好,哈日族也罷,只要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只要他們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還能義無反顧的沖鋒陷陣,我們就沒有理由去指質他們什麼。國恥斷不能忘,但仇恨卻不可取。如何正確地看待歷史,如何正確地面對現在,該是許多國人需要學習的話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如何看待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