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歸納
現在,初中歷史所涉及的是粗線條的知識,每課的內容也不多,學起來應該很容易。可是,部分學生總是學不好,成績不理想。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歷史必考內容 總結 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1
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
(1)諸子百家思想觀點: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禮治」或「德治」,即指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國」,即強調法的作用,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秦漢以後統治者的修養生息政策正是這種治國思想的體現。
(2)演變: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思想在不同時期分別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張,雖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從總體來看,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取二者之長、棄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輔的治國方略。
①秦統一中國後,採用了法家的主張,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西漢初年,先後採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無為而治」和墨家節儉的思想。
③西漢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現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統」,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內法,劑之以道」的治國模式。
④漢代以後,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視,逐漸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學;隋唐科舉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墨家「選賢舉能」的思想。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2
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②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築路。
④ 文化 侵略:西方的-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大片領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破壞: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喪失、獲得在華駐兵權。
②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輸出資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③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3
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特點
(1)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
①含義:受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現:太平天國運動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
(2)農民階級具有落後性
①含義: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階級局限性,難以提出科學合理的革命綱領以指導其革命。
②表現:《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資政新篇》的不切實際性;「扶清滅洋」 口號 的盲目排外性。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4
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認識
(1)三次發展機遇: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放鬆。
(2)四個原因:
商品經濟的發展、外國侵略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國民政府的政策。
(3)五個發展階段:
「春」:甲午戰後的初步發展和一戰期間的「短暫春天」;
「夏」:1927~1936年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較快發展;
「秋」:抗戰時期遭到沉重打擊;
「冬」:解放戰爭時期陷入絕境;
「新生」: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
(4)分布結構:
「弓箭」結構——主要分布在自然經濟解體程度比較高的沿江、沿海地區。
(5)兩個影響:
一是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步;
二是為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革、思想進步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6)三個障礙:
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歸納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必考題總結
★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知識總結
★ 歷史知識點梳理總結
★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中中國歷史常考知識點
★ 初三歷史必考知識點梳理與復習方法
★ 常考歷史知識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