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顧茅廬主要人物是誰
三顧茅廬的主要人物有: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四人。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二人,三次到南陽卧龍崗諸葛亮居住的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
(1)三顧茅廬指的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成語典故【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歷史背景
漢末,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坐擁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此為一顧。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此為二顧。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此為第三顧。
此次談話,,諸葛亮為劉備奉獻草廬對策,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三分天下」的策略受到劉備推崇,正是在這一戰略決策指導下,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與孫吳和曹魏兩大政權成三國鼎立之勢。這也就是後世的《草廬對策》也叫《草廬對》,此後成為千古名篇佳作,成為中國政治和軍事謀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草廬對》具有典範價值。
《草廬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略構想之一,在政治謀略和戰略學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Ⅱ 三顧茅廬指的是誰
三顧茅廬指的是劉備請諸葛亮。
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後,得知諸葛亮的才能,於是與關羽、張飛前去拜訪諸葛亮,卻得知諸葛亮外出遊玩沒有歸來。
於是過了幾日再次拜訪,不巧諸葛亮被朋友邀走,第三次拜訪時劉備懇求諸葛亮出山相助,後來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顧茅廬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向別人請教問題,或者有求於人,態度一定要真誠,並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就像劉備一樣,不因此而鄙視諸葛亮,因而蜀漢皇朝才有了更進一步的輝煌。
假設劉備無禮節,諸葛亮肯定不會出山相助;假設沒有諸葛亮相助,劉備很難建立蜀漢政權。其實,「三顧茅廬」的背後,是求賢若渴。
Ⅲ 三顧茅廬的歷史人物是誰
三顧茅廬的歷史人物是劉備和諸葛亮。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