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文化歷史旅遊景點有哪些
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該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開放時間: 6:00-17:00 門票: 4元 交通線路: 從市區乘坐292、210路公共汽車到廟頭站下車可以到達。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是西漢初年南越國第二代王趙昧(趙佗之孫)的陵墓,距今已2000多年,全館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館內陳列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套)、而「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皇帝」印璽,最為珍貴。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12元 交通線路: - 地鐵:2號線在越秀公園站下車即可 - 電車:101、103、105、108 109、110、112、113在越秀公園下車 - 公共汽車:21、7、5、284、543、552、519、58、273在越秀公屋、盤福路、解放北黯、中國大酒店站下車即可。 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建成於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它與佛山樑園、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台稱廣東四大名園。 開放時間: 9:00-17:30 門票: 10元 光孝寺 光孝寺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佔地面積最大的佛教寺廟,其始建年代距今17D口多年,光孝寺佔地3.1萬平方米。光孝寺以禪宗六祖惠能當年曾在這里作過著名的「風幡論辨」而名聲威震佛門。 開放時間: 6:00-17:00 門票: 4元 交通線路: 交通線路坐地鐵西門口站下車,2、4、31、29路公共汽車,102、107電車等 寶墨園 寶墨園建於清末,一九九五年重建,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驚世之作當數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逆浮雕《清明上河圖》,巨幅磚雕《吐艷和嗚壁》工藝精湛。 開放時間: 9:00-17:30 門票: 30元 交通線路: 在廣州可乖282號車,在番禺市橋可囊11號專線抵達 鎮海樓 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鎮海樓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樓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於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碑刻。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 6元 交通線路: 5、6、10、33、36、42、44 56、66、83、105、108、183、184、190、191、219、233、864路公共汽車到越秀公園下車。 補充: 還有黃捕 軍校
滿意請採納
❷ 廣州有哪些歷史名勝古跡
光孝寺、懷聖光塔、聖心教堂、廣州公社舊址和秦代造船工場遺址、鎮海樓、五仙觀及嶺南第一樓、明代古城牆、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和中山紀念堂紀念碑。黃花崗烈士陵園。
❸ 廣州各種歷史時期的老地圖到哪裡找
呵呵,去圖書館 一定沒有問題
❹ 廣州歷史記錄
廣州歷史上名稱有南海郡(前 漢、晉 代、隋 代)、番禺、廣州都督府(唐)、廣州(宋)、廣州路、廣州府、番州、興王府、廣州市等。廣州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商代時廣州地區稱為「南越」,周代時又有稱為「百粵」、「南海」。春秋戰國時,廣州地區南越民族與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往來,並歸屬於楚國,劃為南楚,據府志、文物記載, 曾於廣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歸屬楚國。現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書寫「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廣州又有「楚庭」之稱。春秋戰國時期,嶺南泛指今兩廣和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居住在這里的民族稱為南越(又稱南粵)。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朝將領任囂、首次領兵攻打嶺南,失利。後再與趙佗再率軍入嶺南,經過多年征戰,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整個嶺南由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秦始皇征服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時建立番禺(今廣州)等縣。南海郡含今廣東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囂,這是嶺南歷史上第一次劃分的行政區,亦是廣州歷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南海郡治和番禺縣治即今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倉邊路附近,廣州倉邊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築了最早的廣州城—番禺(史稱任囂城),這是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22]。任囂城雖是「袤四里」的小城,卻是廣州建城見之於文獻的最早的可靠記載[23]。因秦將任囂主持修築,故名任囂城。正式名稱為番禺城。前208年,正值中原戰亂之時,任囂突然病重,與趙佗共商割據嶺南以避戰亂,並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囂聽說秦朝滅亡,病情加重,於同年病逝,葬於番禺。秦末大亂,秦二世時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病危中的任囂曾急召好友趙佗議,認為嶺南地廣物豐,有險可守,完全可以自立為王,以保一方百姓。趙佗採納了任囂的建議,封鎖與中原的交通,擁兵自重。他受任囂之託行使南海郡尉的職權。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兼並了桂林郡和象郡,據有嶺南(今廣東、廣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東西萬余里」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都城。趙佗建立的南越國,定都番禺城長十里,俗稱「越城」或「趙佗城」,其位置約在今東至芳草街附近,西到華寧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華路一帶。前113年,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立趙建德為南越王,並聯絡東越(今福建境內)發兵反漢。次年,漢武帝調集大軍10萬分兵數路進軍南越國。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屬交州,州治為廣信(今廣東封開)。東漢時嶺南隸屬交州管轄,州治設在廣信。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10),孫權任步騭為交州刺史,略定嶺南。步氏來到南海郡治番禺,見巨海浩盪,原野殷阜,大為贊賞,認為其自然、經濟和政治條件均適合設立州治。於是報請孫權批准,修築城廓。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騭將州治遷回番禺,擴大城池,後稱為步騭城。226年,孫權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廣州」由此得名,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別為南越國、十國南漢、南明。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南北朝南朝宋、齊、梁、西梁時設置廣州,治所番禺(今廣州)。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22]。917年,劉龑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史稱南漢。唐代廣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羅城的「三重」格局。南漢又將興王府廣州城規劃為宮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廣州城市的重要時期,1068年在子城東擴築東城,五年後為保護新興西部商業區和外商聚居地,又擴築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廣州城,合宋元三城為一城,此後又進一步擴大市區,對舊城進行了改造,並向北部和東部擴展,加築外城,使廣州城形成東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萬福路一線,周長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東、西兩翼城,向南拓至珠江邊,形成了廣州今天老城區的格局。後因擴展公路廣州城牆拆除。1680年,南明紹武帝朱聿謫在廣州建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實行「一口通商」,廣州成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外國商人來華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為貿易的代理,這些指定的行商所開設的對外貿易行店,就是「十三行」。1842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通廣州為港口。1860年8月,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廣東開始洋務運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廣州同文館的建立。廣東第一家洋務企業是廣州機器局。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爆發。武昌起義後,廣東軍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17年孫中山發動了「護法運動」,11月10日孫中山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孫中山被選為海陸軍大元帥,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在廣州建立的政權。1918年成立廣州市政治公所,廣州開始以省會設市。1921年2月,廣東省議會通過《廣州市暫行條例》,並於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廣州市政廳正式成立,並由孫科任首任廣州市市長,廣州市乃成為全中國第一個「市」。1921年成立的廣州市政廳, 才特指廣州這座城市。1923年,孫中山聯合多方力量,驅逐陳炯明叛軍,再次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第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1925年6月24日,國民黨中央議決改組大元帥府,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7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1931年,黨內胡派、汪派、桂系、孫科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仿照孫文護法戰爭時的做法,在廣州另立政府,廣州「國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軍佔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1945年9月16日,廣州宣告光復。民國時期是八個特別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漢口、重慶、廣州),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公布後,又改稱直轄市。1949年,解放軍解放南京後,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李宗仁將其總統府設在華南師范大學內。1949年10月14日解放廣州,解放後撤銷特別市。一度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劃歸廣東省領導,為省轄市。 1983年2月,廣州實行計劃單列。1993年,國務院決定撤銷省會城市的計劃單列。
❺ 廣州有哪些近代史的遺跡
1,大坡地炮台
大坡地炮台在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距離白鶴崗炮台約200米,與白兔崗炮台、蝴蝶崗炮台、白鶴崗炮台、新西崗炮台、舊西崗炮台、四縫炮台共同組成長洲炮台。大坡地炮台於1938年秋日軍佔領長洲後被拆除,炮管被風割化鐵。
2,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員會舊址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75號-81號(2003年改為為194號-200號)。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公社舊址
廣州公社舊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起義路廣州市公安局大院內,亦即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舊址現存大門,還有南、中、北三座辦公樓和拘留所。
4,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的第一個總部所在地。在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原為惠州會館,為國民黨中央工人總部,1924年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遷此。
5,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❻ 介紹廣州歷史
1、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又名望海樓,俗稱五層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城市標志之一。現是專門收藏、展覽關於廣州歷史文物和史料的場所。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候朱亮祖擴建廣州城,將宋三城(子城、東、西兩城)合並,並開拓北城800餘丈,城牆橫跨越秀山,在上面建一座五層高樓以壯觀瞻。建築有雄鎮海疆之意,故名鎮海樓。
廣州城的歷史上,除了鎮海樓,沒有哪座建築能夠在漫長的6個世紀中都穩居「城標」的寶座。廣州博物館館藏的《十三行油畫》,畫面描繪了清代廣州十三行商船雲集的繁榮景象,商館右後方不遠處的一座紅色五層高樓格外顯眼,這就是鎮海樓。藏品中還有一張外國明信片,圖片的主體就是清代的鎮海樓。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鎮海樓就是外國人眼中「廣州」的象徵,進一步引申,也就是「中國」的象徵。自明代起,漂洋過海的外國商船,一過獅子洋,經虎門北上,沿途可見蓮花塔、琶洲塔、赤崗塔。駛近廣州城外,望到高聳在越秀山上的鎮海樓,便知到了廣州。
600多年間,鎮海樓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初尚可喜兵抵廣州城下,300守城將士堅守鎮海樓十個晝夜,不眠不休,最後彈盡糧絕,無一生還。如今鎮海樓的旁邊仍存放有一批大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
1883年,正逢中法交戰之時,兵部尚書彭玉麟奉命到廣東督師抗法,以五層樓為海陸兩軍指揮部。1885年,朝廷議和之聲甚囂塵上之際,彭玉麟上書朝廷,力爭抵抗。但清政府最終選擇了妥協,郁悶中的彭玉麟舉目廣州城,撰下了一副廣東最有名的對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候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對於這副對聯,有評論解讀說,聯中「故侯」指朱亮祖,鎮海樓是他建的,如今人亡樓存,可證歷史滄桑。「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兵至廣東辦理防務。他是主戰派,反對和議,但最終只得「淚灑英雄」了。此聯先詠樓,後寫人,意境磅礴,不失為一幅佳聯。
據《鎮海樓名聯話舊》一文作者陳叔垣先生說,少時他曾隨其父登鎮海樓,親見三樓懸掛木雕對聯,下款署為「宮保雪琴彭玉麟」(宮保是官銜,雪琴是彭的字)等字,五樓則懸掛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鎮海樓」三字。
就是說,這副對聯當時懸掛在三樓,是彭玉麟本人書寫的。彭的手跡後來遺失,改由葉恭綽、沈演公、吳子夏等書法家「補書」。現在這副對聯懸掛於五樓,且用兩種字體,由兩位書法家書寫。
清光緒年間,廣東幾個陳姓族人,倡議在廣州籌建一座全省性的陳氏合族祠堂,各地陳氏熱烈響應,紛紛慷慨捐資。
1892年,京城傳來喜報:一名陳姓子弟被欽點探花郎。這對在建的祠堂而言,可謂錦上添花。族人驚詫四起,喜不自禁:建祠的功效竟然如此靈驗!於是更大規模的籌資活動開始。
1894年,宏偉而精緻的陳氏祠堂宣告竣工。這座祠堂,就是聞名至今的陳家祠;而那名高中探花的陳姓子弟,叫陳伯陶,東莞市中堂鎮鳳涌人,他也是修建陳家祠的幾個倡議者之一。
陳伯陶五歲就讀,六歲師從廣東歷史上有名的大學者陳澧。他少年勤學,生性聰慧,十歲便能背誦五經。某日,父親的兩位朋友方文炳(東莞報功祠四君子之一)與方應錫來訪,夜飲,見伯陶夜讀,就出上聯為「半夜讀書燈火細」的對聯叫伯陶應對。伯陶應聲說「三更飲酒月輪高」。聽後,方文炳對方應錫說「此佳婿也」。方應錫即與陳家訂立婚姻,把次女許配給陳伯陶。
21歲,陳伯陶中了秀才,25歲時獲鄉試第一名。老師陳澧更以對聯贈送給陳伯陶,勉勵他「文章高似羅浮頂,科第連登會狀元」。可惜,此話並未「一語成讖」,光緒十八年陳伯陶復出應試,在殿試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狀元。然而在試卷中,他將「宣撫司」寫成了「宣慰司」,因此被壓在第十名之外。所幸得到咸豐朝狀元、戶部尚書翁同和為他據理力爭,謂此積學之士,故改列第三名,成為了東莞歷史上唯一的文探花。
在這之後,38歲的探花郎陳伯陶,歷任雲南、貴州、山東鄉試副考官,文淵閣校理,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總纂,憲政編查館一等諮議等職。雖沒高官厚爵,而對於生性不善逢迎的陳伯陶而言,也稱得上青雲直立。即便在甲午戰敗、戊戌變法等事件沖擊下,陳伯陶也是不為所動、坐懷不亂。
庚子亂起,八國聯軍攻陷京師,光緒和慈禧倉惶出逃。陳伯陶仍不為時勢所動,早在1898年,他便親自見證了李鴻章代表中國與英方簽署《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及香港地區235個島嶼99年的恥辱之事。兩宮返京後,陳伯陶入職南書房,後被派往日本考察學務,歸國後出任江寧提學使。陳伯陶重視國學,曾四處奔走,游說勸諭國內外華人華資辦學以振興中華。
1906年,陳伯陶協助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在六朝古都南京創辦國內首個培養僑生的學堂,目的是培養華僑學生的國文及國語等,並由陳伯陶命名―――暨南學堂,也就是今天廣州暨南大學的前身。陳伯陶更以提學使身份,兼任暨南學堂監督,親自製定辦學章程和經費預算。他與中國教育的深厚淵源,由此可見一斑。
鳳凰網—清代兵部尚書青睞鎮海樓?
人民網—中國廟立著「黑臉番鬼」?
網路—趙眜
網路—南越文王墓
網路—陳伯陶
❼ 廣州各區的歷史 以及來歷 包括什麼時候成為廣州一部分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1954年,廣東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原由中央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此後,市、專區、縣幾乎年年都有調整。1979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縣、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縣、3自治縣。1981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198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1988年,中央政府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置,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一直沿用至今。
下面的網址應該比較詳細
http://ke..com/view/7340.htm
❽ 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廣州的歷史
廣州自古以來是廣東乃至嶺南區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建築、藝術、宗教、戲劇、音樂、文學、繪畫、工藝、飲食、園林、風俗等各個文化領域,處處表現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鮮明的個性。
1、文學
東漢,廣州漢議郎學者楊孚寫出了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異物志》,是廣東最早著書立說的學者。
宋代,珠三角成為嶺南文學中心,廣州的崔與之、李昴英是有全國影響的人物,崔與之更是開嶺南宋詞之始。
明代,廣州以南園前五子、南園後五子詩社為代表的文人社團盛行,代表人物有孫蕡、黃哲、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吳旦、李時行、鄺露、陳子壯、黎遂球等。
清代,廣州出現了以「嶺南三大家」和「嶺南七子」為代表的一批詩人,包括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程可則、王邦畿、方殿元、方還、方朝、張維屏、梁鼎芬等,使嶺南詩壇與中原、江浙詩壇三足鼎立。「嶺南三大家」的詩作在清代詩壇享有極高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居於重要地位。
2、繪畫
嶺南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廣州有林良、顏宗、何浩、張譽、黎簡、謝蘭生、羅天池、居巢、居廉、蘇六朋、陳璞等。
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均為番禺人。他們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東洋、西洋畫法,自創一格,著重寫生,章法、筆墨不落陳套,色彩鮮艷,學者甚眾,與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為20世紀主宰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盧傳遠、何香凝、方人定、伍嘉陵、黃獨峰、司徒奇、何磊、黎葛民、黃幻吾、黃少強、陳凝丹等。另外通草畫是19世紀起源於廣州的一種繪畫藝術。
3、工藝
「三雕一彩一綉」是廣州傳統工藝美術的主要代表,即廣州象牙雕刻、廣州玉雕、廣州木雕、廣彩、廣綉。
廣雕還包括廣州欖雕、石雕、磚雕、骨雕、貝雕等。清代以來,廣州工匠根據西方客戶的要求,選擇各種名貴材料,精鏤細刻,形成了新穎、生動逼真、精巧細膩的廣雕藝術品,更成為朝廷貢品,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陳祖章、翁昭、翁榮標、李定寧等。
廣彩是廣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藝品,已有300多年歷史。作為外銷瓷,廣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有「世界官窯」之稱,歐洲許多國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廣彩瓷品。
廣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成為朝廷貢品,到明代中期已揚名海外,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有收藏,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廣綉的優秀作品。
4、園林
在18至19世紀初期,廣州海珠區、西關一帶曾涌現出由十三行商人興建的規模宏大、雍容華麗的私家園林,包括潘家花園、伍家花園、海山仙館在內的眾多名園,被稱為「行商庭園」。它們不僅是嶺南園林的巔峰之作,還引發了清代時期歐洲各國模仿「中國式」園林的盛況。
廣州現存的清代古典式嶺南園林有餘蔭山房,是嶺南四大園林之一。
5、民俗
廣州迎春花市在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廣州民俗還有飄色、醒獅、龍獅、鰲魚舞、黃閣麒麟舞、市橋水色、魚燈、乞巧、鳳舞、八音鑼鼓、木魚書、龍舟、北帝誕、生菜會、波羅誕、鄭仙誕、金花誕、何仙姑誕等。
(8)廣州市哪裡可以查各種歷史擴展閱讀: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
廣州是廣府文化的輻射中心,從公元三世紀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州市
❾ 廣州哪裡有幾十年歷史景點
1、越秀公園:
位於廣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而得名。,建過觀音閣,又名觀音山。著名古跡鎮海樓,又名五層樓,樓分五層,高28米,登樓遠眺,羊城美景盡收眼底。園內還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牆、四方炮台、中山紀念碑、孫中山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球形水塔、電視塔等。
2、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廣州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是九連山脈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稱。白雲山全山面積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據說每到秋季,常有白雲冉冉升起,使山上變成白漫漫的一片,猶如面紗籠罩,因而得名。自古以來,白雲山一直是廣州有名的風景勝地。
3、雲台花園
雲台花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雲山入口處,位於白雲山風景區南面的三台嶺游覽區內,它南臨廣園路,東接白雲索道,1995年9月建成開放。因背依白雲山的雲台嶺、園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貴花卉而得名,是白雲山風景區新景點之一,也是是我國大型的以各種觀賞花木造景為主的園林式花園,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譽。
4、蓮花山
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岩石,所以後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石景區,是自西漢始創、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採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岩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於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上還有始建於明朝萬曆(公元1612年)年間的蓮花塔和始建於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間的蓮花城等古跡,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番禺寶墨園
番禺寶墨園位於廣州市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初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歷時6載,擴至100餘畝,是一所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的園藝藝術公園。
6、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游覽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天源路1190號,佔地面積333公頃,建於1929年,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現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植物園建立有學術及種苗交換關系,引種有國內外熱帶、亞熱帶植物11000多種,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7、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項目,「花城明珠」號豪華游輪已正式啟航,該船長38米,寬11米,3層高。首層內設高級咖啡廳和舞池;上層為觀光和餐飲大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三層為全敞開式觀光平台,可容納250名遊客,船上安裝了兩個「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燈,加上遊船上的璀璨燈飾,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明珠,不僅為珠江增色,而且令遊客盡情觀賞上邊所敘述的美麗夜景,領略「珠水夜韻」的真實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