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裡可以找到古代的歷史
故宮的藏書、國家的檔案館、少數圖書館、大學資料庫。
Ⅱ 中國古代史最早證實到哪裡
殷商,有確切的考古證實,商代後期都城遺址。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其周圍。商代從盤庚到帝辛(紂),在此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發現占卜用的甲骨刻辭。從1928年10月13日考古發掘至今,先後發現宮殿、作坊、陵墓等遺跡,及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禮樂器和甲骨等遺物,總面積24平方公里以上。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橫跨安陽洹河南北兩岸,現存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說起殷墟的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說,作為文化遺產,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時代越久,歷史價值越高。
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沒有爭議的中國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殷墟不是一座簡單的建築物,它是一座都城。都城是什麼,都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軍事中心和文化禮儀中心。它是一個王國的縮影,是其他任何遺產沒辦法比的。
這就是殷墟之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和獨特地位。
Ⅲ 中國人最早的歷史發源地在哪裡
據古人類學的研究,兩百多萬年前的古猿已進化為能人;兩百萬年以後,又進化為直立人。據最新的遺傳基因研究,300萬年前的東非阿法種南猿是人類的直系祖先,最遲在170萬年前,直立人的是跡已到達中國大陸。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在傳說中,她與兄長伏羲結為夫妻,並繁衍子孫。還有傳說人類是她用黃土摶造而成,並煉五色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人民得以安康。 人類是怎麼起源的?這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流傳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聖經》中說,上帝創造了日、月、星辰、植物、動物之後,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人類的始祖亞當,並把靈魂注入亞當的身體,於是亞當有了生命。上帝又在亞當熟睡時從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出他的配偶夏娃。亞當與夏娃偷嘗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之後,生息繁衍後代,成為人類的老祖宗。 在印地安的霍比族則流傳著全世界的人最初是同一膚色的說法。一天,一個神靈降臨地球,他對人類說,我要把你們送到四個方向,並逐漸使你們的皮膚變成四種顏色。於是就有了東方的紅色人種,即印地安人,成為土地的守護者;南方的黃色人種,成為風的守護者 西方的黑色人種,成為水的守護者;北方的白色人種,成為火的守護者。 關於人類起源問題在世界各民族中都爭論不休,19世紀出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對人類起源問題提出新說法。達爾文認為人是由猴子變來的。他還認為自然界的發展是從無機物到有機物,不斷進化才出現了植物、動物和人類。1856年,在德國尼安德特發現了一具距今10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接著,在非洲發現更古老的類人猿的頭骨化石。於是,古人類學家描繪了關於人類起源的一種圖景:人類起源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南方古猿階段,距今300萬年~440萬年前;第二階段是能人階段,距今160萬年~250萬年前;第三階段是直立人階段,大約從160萬年~180萬年前持續到20萬年前;第四階段是智人階段,晚期智人形態已經達到現代人水平。由於目前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類人化石僅發現於非洲大陸,在其他大陸沒有發現,一些科學家就認為非洲是人類共同的發源地。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盤古開天地的說法。巨人盤古用一把利斧劈開混沌,將天地分開。死後,他的氣息化成風和雲,聲音變成轟轟的雷聲,左眼化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手足與四肢變成大地的四極與五方的名山,血液化成江河,筋脈鋪成道路,肌肉形成田地,須發成為星星,牙齒和骨骼化為金屬、珍珠、玉石,汗水成為滋潤萬物生長的甘霖和雨露。 盤古之後,出現了女媧。她按照自己的形象,「摶黃土造人」。有一天,女媧來到一處清澈的水池邊,就在池邊蹲下身來,拿起黃泥,按照自己的模樣,做了一個泥人。當她把這個泥人放到地面時,泥人竟然活了。女媧不知疲倦地塑造出許許多多男人女人來。這些赤裸的人圍著女媧歡呼跳躍,虔誠地感謝她,然後就分散到各地去了。但人總是要死的,為了不使人類滅絕,女媧就替人類建立了婚姻關系,命男女們互相找配偶,讓他們生兒育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盡管女媧造人的傳說如此優美,但今天的人們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大多數人相信人是從猿變來的,具體到中國人起源問題,目前存在兩種看法的爭論,一種是「北京猿人說」,一種是「非洲夏娃說」。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化石最早於1920年出土於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中,共發掘出頭蓋骨6個,面骨6塊,下顎骨15塊,牙齒157顆,頭骨碎片12塊,肱骨3段,肢骨7段,脛骨1段,鎖骨1根,經古人類學家的研究,它們分屬於40個個體。研究周口店遺址地層,發現北京猿人最早生活於距今70萬年,最晚生活於距今23萬年前。長期以來,在中國發現的各期人類化石,如雲南元謀猿人和陝西藍田猿人化石與北京猿人化石具有相似特點:顏面部比較扁平,鼻樑不高,眼眶呈長方形,都有鏟形門齒。因此,很多學者力主中國人起源於中國境內的同一個人種,並以「北京猿人」名之。 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遺傳學家坎恩等人通過研究來自非洲、歐洲、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148位婦女身上的線粒體DNA,發現各大洲人種中以非洲人變異最多,從而證明非洲人歷史在各大陸為最長,計算發現現代非洲人歷史達20萬年。而歐亞大陸現代人歷史只有13萬年,由此斷定現代人類起源於同一個非洲祖先,他們稱其為「非洲夏娃」。 1999年,大約20位中國遺傳學家通過研究中國28個人類群體的DNA的Y染色體上的遺傳標記,認為中國人起源於非洲。認為大約6萬年前,一部分非洲人從亞洲東南部往北遷移到中國,成為中國人的祖先。 而另一些考古發現卻讓人越來越迷惑不解。比如,在中國雲南富源縣三疊紀岩石上面發現了四個人的腳印,據考證這些岩石已有2.35億年的歷史。如果按照「非洲夏娃說」,13萬年前非洲人才來到中國,2.35億年前怎麼會有人的腳印呢?按照「北京猿人說」,70萬年前才有人類。另外像雲南元謀和陝西藍田發現的猿人化石至今也超不過200萬年。在世界各地,此類令人吃驚的發現也為數不少。目前一些大膽的科學家已經提出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的概念,認為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在地球上還存在過其他人類文明,盡管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考古發現的深入,人類早晚有一天能夠得到自身起源的正確答案。
Ⅳ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及地點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叄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
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役。自此,孫臏便聞名天下了。
Ⅳ 古代歷史
應該是不可以的,從衣服上講是絕對不可以的,按官吏的等級劃分,用了不是自己級別的日常用品那是僭越,是要受處分的甚或殺頭。皇帝的龍袍是五爪,王爺是四爪和三爪,以下的官吏是不允許在衣服上綉龍的,我想其他的和日用品應該是大同小異的
五爪龍,又叫五爪金龍,確是只有皇帝才能用。
民間用的四爪龍應該叫蟒,並不是正真義意上的龍。
Ⅵ 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爭議的人物有哪些爭議的焦點在哪裡
希望對你有幫助,我在此列舉8位
1.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2.軍史人物: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國,並在中國度過了大半生。他的父親是一位在中國傳教的美國牧師。他曾子繼父業,做過牧師。他也是辛亥革命後,在現場親耳聆聽孫中山先生發表願將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的講演的唯一一位西方記者。
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學的主要創辦人,並長期擔任燕大的最高行政領導。在燕大,他提倡學術自由,支持學生運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不惜出重金聘請了許多著名的國內外教授,從而使燕大成為當時可與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齊名的中國名校。
抗戰時期,司徒雷登站在中國人民一邊,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為燕大師生逃離日佔區,奔赴大後方和抗日根據地提供過種種掩護與方便,並因此被日寇關進監獄達三年之久。
1946年7月,已70高齡的司徒雷登被馬歇爾選中,出任美國駐國民黨政府的最後一任大使,因而被深深地捲入了當時的中國政治,成為一個非常矛盾的人物:他既與蔣介石私交甚篤,又做過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座上客。他執行當時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支持國民黨政權,燕大的學生為此打出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標語。在「調停」失敗後,司徒雷登站在蔣介石一邊,支持國民黨打內戰,但當蔣介石下台,國民黨政府被迫遷往廣州,要求各國使館一同南遷時,他卻堅持留在南京,以務實的態度積極與中國共產黨代表聯絡,並希望美國政府及時承認共產黨中國這一現實。當時,他已做好了到北京與毛澤東和周恩來會談的准備,但他的建議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不得不遺憾地離開中國。途經沖繩島時,他發表聲明主張美國應承認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因此被美國國務院下了「禁言令」。
3.慈僖太後
一個女人,幾乎成了歷史上第二個女皇,但她沒有這么做,沒登大寶。
沒有慈僖主政的這30年,既沒有洋務運動,也沒有「同光中興」,慈僖穩定了清庭30年,在她死後僅僅不到5年,天下大亂。
戊戌變法如果成了,中國一定亂,改革嘛,只有一步步來,過於激進的改革對於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是不適應的。
4.周樹人
一個偷看自己弟媳婦沖涼的人,一個連親兄弟都可以不認的文化痞子,整天除了漫罵還是漫罵,一個動不動就跑到日本人開的店裡躲避的漢奸,居然被稱為文豪。他哪一點夠條件?(所以,我叫文霸了,哈哈)我看了他漫罵的人的文章――周作人、林語堂、胡適、等人的,更覺得樹人同志是個30年代的XP+憤青!而且還是一個刻意賣弄文采,玩弄小女生,大搞師生戀的變態青年。
5.吳三桂
寧遠鐵騎的指揮官,在國仇家恨面前,失去了理智,也難為他了,君王被逼死,老爸被暴打,情人被姦淫,作為干將,焉能不恨?畢竟他也要逐漸的積蓄力量,憑他那6000寧遠鐵騎想對抗滿清,大家的期望值也太高了點吧,況且,那時候皇帝已經自殺了,國無君王,你能指望人家怎麼做?有本事歷史後退300年,你帶領我們反清。況且人家後來還是反清了。
6.曹操
曹操歷來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裡,是一個壞人、奸人的形象,其實,用真正的歷史評價,曹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一、政治家: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二、軍事家:曹操唯才是用。關羽被他抓住時,他很希望關羽降服於他,因為他知道關羽是一個又忠心又驍勇善戰的人,但關羽始終都不答應,還惡語相加。最後,寧願放關羽回去,也捨不得殺了他。可見他是一個很惜才的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性格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卻被他發現,董卓就派人追殺曹操,正是危急時刻,他父親的好朋友呂伯奢救下了他,為了給他壓驚,呂伯奢就磨刀殺豬招待他,可沒想到曹操卻認為是要暗殺他,就先下手,把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掉,曹操問為什麼要殺他,朋友說是殺豬,曹操雖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還是把他殺了,還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曹操的狠毒、殘忍。還有一次,有個士兵晚上給他蓋被子,他卻裝成是做夢把士兵給殺了,過後又士兵舉行盛大的葬禮。他這樣的做法很感動士兵們的心,而他厚葬士兵的目的也在於此。他還是一個很有辦法的人,「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知道,
三、文學家: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
1、反映漢末動亂的,
2、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
3、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他的《龜雖壽》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毛澤東寫詞贊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7.王莽
王莽,(前45---後23)新朝的建立者(8---23)。字巨君,漢元帝後侄。西漢時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應該說是出身豪門:他父親雖然早死,但他的幾個伯父、叔父在漢成帝時代一個個出將入相、封侯受賞,王氏一門可謂顯赫之極。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卻是寒微之極:父親早逝,只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親戚周濟生活。但也正因此,王莽從小就養成、練就了一套為人處世的本領,少年老成之極。無論心中多麼難過或氣惱,但在親戚長輩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現出十分愉悅、平和的樣子,因此頗為宗族中眾人賞識。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後跑來,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葯送水,守夜看護,一連幾個月衣不解帶,蓬頭垢面、惟悴不堪,簡直比病人還「病人」,比親兒子還「親兒子」。對此,台族上下無不誇贊,紛紛上書,為他請求封賞。
於是漢成帝封他一個新都侯稱號,並命他任宮中侍衛,成了皇帝身邊一位近臣。地位高了,權力大了,但王莽從不露出半點驕矜懈怠神色,反而益發謙恭有禮一方面廣為結交公卿將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賑濟窮貧、輕財好施。而自己生活卻十分儉朴,常常吃葷菜,更不穿長袍大袖的禮服,只一身短打扮。於是朝野眾人一致以一個「賢」字稱贊他。後來,他的叔父、大司馬王根病逝,臨終舉他以代。皇帝及眾大臣都認為最適當不過,於是,才僅僅三十八歲的王莽,便當了掌握全國最高軍權的大司馬。
正當他仕途順暢之極時,漢成帝去世,漢哀帝上台。漢哀帝排斥王家。為了避禍全身,王莽忍痛辭官家居,那一段時間,他時常歇斯底里大發作,動輒怒罵、暴跳、哭嚎、慘笑,為多年用心付之流水而痛苦不已。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漢哀帝在位不久就去世了,而且皇族無後,連個主持喪事的男人也找不到。於是,當時已是太皇太後的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憑當年印象,把王莽宣進朝來,讓他主持喪事,並又重新任命他為大司馬兼任尚書。司馬掌最高軍權,尚書相當於丞相,掌最高行政權。兩職加於一身,王莽頓時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重新掌權的王莽決心利用這次時機,大顯身手。他草草處理完哀帝喪事後,提議讓年僅九歲的劉(彳+干+亍)為皇帝。太皇太後對他是言無不聽,於是,西漢最後一個皇帝漢平帝繼位。而實際權力則自然由王莽獨享。此刻的王莽心裡很不平靜:漢朝自開國以來,已歷十一個皇帝、二百餘年。近幾十年內,幾個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貪鄙,國困民窮、怨聲四起,可見大漢氣運將盡了。目前大權既已在握,應當仁不讓了!
此外還有很多,秦始皇、武則天、李鴻章、成吉思汗、王陽明、多爾袞、洪承疇、陳獨秀、胡適之、佛朗哥、爾巴喬夫、、等等身後都背負著很多的爭議,有些是因民族感情原因、大多是因政治原因而起的,在此就不一一論道了。
Ⅶ 中國古代歷史應該從哪裡看起
我覺得應先從春秋戰國開始看起,因從春秋時開始的中國歷史對一般想看歷史的人會有興趣的,並且中國了事業是從春秋時代開始的歷史資料是很詳細的,之前的不是不詳細,就是有斷裂,遠古的都是傳說,就沒有資料,而且從春秋戰國後的歷史也是越來越精彩。等自己對歷史的興趣越來越強烈,再往前看。
Ⅷ 中國的文化政治歷史中心從古代到底在哪裡》
就是歷代都城,主要的有西安、北京、南京、洛陽等,以黃河流域的河南、陝西為最,最早最集中的還應算中原地帶的河南。下而一部分,太多了貼不了,你可搜「中國歷代都城在哪裡」查看全部。
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公元前2070年)
『黃帝』有熊(今河南鄭州新鄭)
『顓頊』帝丘(今河南濮陽)
『帝嚳』帝丘(今河南濮陽)、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堯』 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舜』 永濟(今山西運城永濟)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陽城 (今河南鄭州登封東)
陽翟 (今河南禹州)
帝丘 (今河南濮陽西南)
安邑 (今山西夏縣西北)
斟鄩 (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原 (今河南濟源西北)
老丘 (今河南開封東北)
西河 (今河南安陽東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 (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亳 (今河南鄭州)
囂 (今河南鄭州西北)
相 (今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
邢 (今河北邢台)
庇 (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奄 (今山東曲阜)
殷 (今河南安陽)
朝歌 (今河南淇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鎬京 (今陝西西安長安西北)
成周 (今河南洛陽)
犬丘 (今陝西咸陽興平東南)
南鄭 (今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 (河南洛陽)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肅天水西南)
平陽 (今陝西寶雞東南)
雍 (今陝西鳳翔東南)
涇陽 (今陝西涇陽西北)
櫟陽 (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
咸陽 (今陝西咸陽東北)
『晉』:
絳 (今山西翼城東南)
新田(今山西侯馬)
屯留(今山西屯留縣南)
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
『楚』:
郢 (今湖北江陵紀南城)
陳丘(今河南淮陽)
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
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
『齊』:臨淄(今山東淄博)
『燕』:臨易(今河北雄縣)
薊 (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
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
『魯』:曲阜(今山東曲阜)
『鄭』: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晉陽(今山西太原)
中牟(今河南鶴壁西)
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安邑(山西夏縣西北)
大梁(今河南開封)
『韓』: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宜陽(今河南洛陽宜陽西)
陽翟(今河南禹州)
新鄭(今河南新鄭)
『衛』:沫(今河南淇縣)
曹(今河南安陽滑縣東)
楚丘(今河南安陽滑縣東北)
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陳』:陳 (今河南淮陽)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 (今山東定陶)
『吳』:吳 (今江蘇蘇州)
『越』:會稽(今浙江紹興)
『杞』:杞 (今河南開封杞縣)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蘇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廣東廣州)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漢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吳』(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武昌(今湖北武漢)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漢)』 (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漢(前趙)』(公元304年~公元329年):離石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蒲子(今山西隰縣)、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前涼』(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後趙』(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國(今河北邢台)、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龍城(今遼寧朝陽)、薊(今北京城西南)、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後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龍城(今遼寧朝陽)
『後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肅榆中東北)、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後涼』(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涼』(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廣武(今甘肅蘭州永登)、樂都(今青海樂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姑臧(今甘肅武威)
『北涼』(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肅高台西北)、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西涼』(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肅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寧夏固原)、統萬(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龍城(今遼寧朝陽)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長子(今山西長治長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陳』(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Ⅸ 古代歷史在那裡記載
在石壁,龜甲,竹片,紙,等等能有效記錄的載體上
Ⅹ 在哪裡能找到有關中國古代歷史的詳細資料啊
中國十八個朝代名稱來歷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代的創建者要首先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名不正言不順,確立了國號就名正了,代表一個新的朝代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那麼國號由什麼決定呢?一般來 說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2.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之分,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7.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8.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9.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0.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1.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2.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3.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4.西夏:拓跋思恭占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5.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6.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7.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8.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洲」,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