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

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

發布時間:2022-03-30 19:28:17

『壹』 以前的吳國是現在的哪幾個地方>>

以前的吳國是現在的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主要城市有蘇州、湖州、常州、丹陽等。

考古學上,吳國存國期間的各種物質文化遺存的主要形式有台形遺址、土墩墓、城址等,主要分布於江蘇省寧鎮地區、皖南丘陵和太湖地區西部,春秋時期向西延伸至滁河下游一帶,其范圍已經超過其重要源頭湖熟文化的分布范圍。

據此,吳國國境經過多次調整,早期的主要范圍在今天江蘇省中南部的南京、揚州一帶。到後期吳王闔閭時代,中心擴展到蘇州一帶,而蘇州作為吳國國都的時間則長達110年左右。

吳國國境位於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

吳國鼎盛時滅亡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一眾東夷之國和楚國屬國而疆域大為擴張,成為東南霸主。

吳國還曾擊敗郯、胡、沈、陳、許、蔡、頓、魯,柏舉之戰攻入楚都迫使楚國遷都,夫椒之戰南服越,艾陵之戰北敗齊,黃池之會會盟晉。吳鉤是冷兵器里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驍勇善戰、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1)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吳國起源:

據史書記載周太王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於姬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郁寡歡。

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借為父采葯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定居於梅里(今江蘇無錫的梅村),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

『貳』 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為現在何處

東吳公元211年將首府由京口(今鎮江)遷移到秣陵(今南京),並改稱秣陵為建業.舊址在南京的清涼山西麓

『叄』 三國里的東吳是現在的哪

是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以南一帶。
湖北鄂州「吳王城」,南京「石頭城」,鎮江「鐵瓮城」是保存至今的三座三國時期的東吳古都,蘇州現在還有吳越之說。。。

『肆』 三國時吳國的都城在哪

三國時吳國的都城在建業,也就是現今的南京。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時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

東漢建安十六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今南京。東漢建安十七年,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築城,名為石頭城,作為駐軍和屯糧之所,並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之大業。

(4)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孫權治建業正是為了進取天下,與曹操爭鋒,首都就是最好的軍事基地,古代不同現代,傳令要花費大量時間,離戰場越近越好。

他的水軍控制著長江天險,曹魏想越過長江作戰簡直是自尋死路,只要水軍長江封鎖,再跟魏軍來個避而不戰,這只部隊就得活活餓死,魏軍對江南不熟,說不定還會迷路。

曹魏和孫吳對持數十年從未敢輕易渡江作戰,最終晉滅吳國也必須靠王濬的水軍從四川出發打到建業。

曹魏或西晉無法沿江建造大量水軍,不僅跨江作戰不行,就算沿著江北作戰也處於絕對的劣勢。孫吳的軍事基地都沿著長江,可以順長江運輸糧食,江陵、夏口、濡須口都在長江北岸。

『伍』 東吳,是現在什麼城市

東吳是什麼城市?東吳,侗族,少數民族;冬無,怎麼能無冬,無冬就無寒,武漢,這跟武漢有什麼關系是不是?那還是回到東吳吧!東(冬)天多了個口,洞口,難不成他住在洞口,那天去哪了,口在天上,我只能想到透過這個洞可以看天,這描述的是個地形么?可是這個洞是東,方向的東,東西南北,口天,東南西北,,既然是方向,你怎麼從天辨認方向呢?因為這個天就像口一樣,你四個方位不管怎麼看都一樣啊!如果我在口裡加個一呢?那就有日,吳你是多加了一天么?昊天呀,有日,就東了,因為太陽從東邊升起,可是這和昊有什麼關系呢?有日你還怕寒冷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日是溫暖的象徵!東吳還有什麼呢?東漢,你都無寒了,那我就武漢,因為無汗,無汗那你無熱,冷熱,寒汗,這本就是個奇妙的東西!武漢是長江w形狀的中間那個小尖尖,wu,vv,uu,長江三峽,有山,w,東吳,三五十五,,東五,3和5中夾著4,3為w,5為s,4h,wu, han,就是多了個a,少了s,san,三,,有五,東五,第五個方位是東的話,你又加了個方位是吧,那這個五是第二天的1/4天呢?還是第一天的5/8天呢?還是第一天中的1/16天呢?它選了5/8,多了四個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方向,然後每個方向圍繞一個圓都佔了45°,4+5=9,五九,可是東吳的筆畫是57,武漢呢?85,,哎~這個9表示7+2=9,8+1=9;2+1=3,33得9,可是你發現了沒東吳的5+7剛好是12哦,這是一年了,我可以理解為半天么?三國指的是吳,魏,蜀國么?五位數,這個五位數可能就是東吧,東里有一,有二,有六,有七,有八,有4,多了個4是不是,那吳4呢?吳,有一二三,,54,是不是!!可是你研究吳魏蜀的五位數的話?有四了,因為蜀,,吳蜀魏,無所謂!!那東吳就是是什麼城市呢?作為城市,它很誠實,它應該會直接告訴你,就是動物,動物王國,動物的城市,會動的物的城市,可是它又強調了現在,動物是先在什麼城市?最開始城市會是哪呢?或許它想告訴你,城市是個定義而已,不管身在哪個城市,這是我們最開始的地方,也是我們不斷總結經驗的地方,所以那個最初,她理解為了,不斷總結的經驗,所以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是什麼呢?有五哦!

『陸』 古代的東吳現在在中國的具體什麼位置呢

古代的東吳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上海全境另外還有江蘇、安徽、湖北南部和貴州、重慶的東部以及越南北部。

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就以「吳」為國號。為區別於前12世紀至春秋戰國之際存在的諸侯國吳國,以及五代時期楊行密建立的吳國,史學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統治者的姓氏稱之為孫吳。

因其居於三國之東,而有東吳之稱。從中原看,孫吳地處長江之外,故有時其統治地域也稱江表。

(6)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東吳的創建背景:

漢末黃巾起義時,孫堅隨朱儁鎮壓黃巾,又參與平定西北邊亂,以後又受任長沙太守轉戰於江南諸郡。董卓之亂時,孫堅參加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並立下不少戰功。 打敗橫行一時的董卓而進駐都城洛陽,於公元191年(漢初平二年)征討荊州時戰死,侄子孫賁率其將士依附袁術。

公元194年(漢興平元年),孫堅長子孫策投奔袁術,並討回孫堅部分舊部。公元195年以幫助舅舅吳景對抗劉繇為由,開始向江東發展,實力不斷增強。公元196年(漢建安元年),漢獻帝在許昌定都以後,孫策又兼並了袁術余部,擊走劉勛,繼續征伐江歆,實力迅速壯大。

公元200年(漢建安五年)孫策死,孫策之弟孫權統領孫策舊部,並得到張昭、周瑜、程普等人輔佐。 廬江太守李術不服孫權,但不久便被平定,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柒』 三國時期的東吳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東吳的疆域包括現在的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幾省和湖南,湖北,江蘇的一部分地區。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

東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

東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並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7)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捌』 東吳的都城在哪裡

東吳的都城有兩個,分別是:建業,在今江蘇南京;武昌,在今湖北鄂州。公元229年(黃龍元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建都武昌,後遷建業。

吳國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的疆域范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 南通日南郡,西達交趾郡,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的部分地區、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8)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孫吳疆域的經略始於195年(漢興平二年)孫策渡江,討平江東劉繇、嚴白虎等地方勢力,略有東漢揚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區,丹陽、吳郡、會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此時期的政區建置主要以縣級政區為主。200年(漢建安五年)孫策死,孫權繼位。

孫權時,鼎立局面逐漸形成,孫吳在原江東六郡的基礎上,出兵深入各郡險地征討山越,還向西向南拓展。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長沙、江夏、桂陽等地及士燮所據的交州。

並在擊敗關羽得荊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基本占據荊州,奠定了孫吳疆域的輪廓。公元221年,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不久即合並。

『玖』 三國時東吳的都城在哪裡

剛開始是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後來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劉備去拜訪孫權,經過秣陵時再次力勸孫權定都與此。孫權正式把自己的權力中心遷到秣陵,並改名建業,由此揭開了南京歷史的新篇章,東吳也成為第一個在南京建都的政權。

當時的東吳是中國最叱吒風雲的一方豪強,勢力范圍遍及今天的中國南方地區。東吳大帝孫權開創的一代霸業成為中國歷史不可抹去的濃濃一筆,而南京則是他留下的最大遺產。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為建業,並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又稱石首城)。

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里里,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吳之名臣張紘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

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孫權遷都於「鄂」,將鄂縣改稱為「武昌」(今湖北鄂州)。

東吳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於武昌稱帝,並於同年秋,還都建業。住在原將軍府,取名為「太初宮」。其後在周圍築起宮牆以加強防衛。

(9)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東吳建都城市:

1、鄂州

鄂州,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省轄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鄂東水陸交通樞紐之一。

鄂州歷史悠久,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孫權在此稱帝。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紅到鄂州為鄂王,修築鄂王城,這也是湖北簡稱「鄂」的由來。

2、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吳

『拾』 三國的東吳是現在的哪裡

在歷史上,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共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於 是劉備佔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

江東六郡指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

東漢及三國時期的州郡劃分大致如下:(天下分為十三州,另有洛陽一地稱為司州或司隸。三國時期,各國為方便管理,對部分郡縣又做了重新劃分,下有敘述。
因此「州」是大於「郡」的,至於「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說法,可能是演義的作者將三國時期的州與後世所謂的州搞混了,因為後來諸朝開始設「道」、「省」等行政單位,而「州府」變成了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市」的行政單位。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其他的稱謂錯誤,比如州的長官,在東漢時稱「州刺史」,黃巾之亂後為方便管理聽劉焉建議改成「州牧」,完全掌握軍政大全。而書中的某些地方卻稱「X州太守」,是錯誤的。)

司州: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幽州:分置涿郡、代、上谷、漁陽、遼西、玄菟、樂浪、右北平、燕國、遼東屬國等十郡一國一屬國,下轄69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北、遼寧與北朝鮮。

冀州:分置魏郡、廣平、陽平、鉅鹿、常山、安平、平原、樂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間、清河、趙國、中山國等十三郡二國,下轄123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北、山西東部、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並州:分置太原、上黨、樂平、西河、雁門、新興等六郡,下轄44縣,屬魏地。約於今山西省與陝西省部分。

青州:分置齊郡、濟南、樂安、北海、城陽、東萊等六郡,下轄62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與遼寧省遼河以東之境。

兗州:分置東郡、濟陰、山陽、泰山、濟北國、陳留國、任城國、東平國等四郡四國,下轄71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西界與河南省東北。

豫州:分置潁川、汝南、弋陽、陳郡、譙郡、魯郡、梁國、沛國等六郡二國,下轄94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南省。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東海、琅琊、東莞、廣陵等六郡,下轄50縣,屬魏地。約於今江蘇省、山東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縣之地。

雍州:分置京兆、馮翊、扶風、北地、新平、隴西、天水、南安、廣魏、安定等十郡,下轄70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甘肅省東部。

涼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轄44縣,屬魏地。約於今甘肅省。

荊州:南陽、南鄉、義陽、江夏、襄陽、魏興、新城、上庸等八郡65縣屬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蘄春、武陵、天門、長沙、衡陽、湘東、零陵、營陽、始安、邵陵、貴陽、始興等十六郡102縣屬吳地。約於今湖南、湖北、廣西北境、貴州東北部、四川東部以及廣東連縣等地,腹地頗大。

益州:分置蜀郡、犍為、江陽、紋山、漢嘉、朱提、越雋、牂柯、建寧、興古、永昌、雲南、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東、涪陵、武都、陰平等二十一郡,下轄146縣,屬蜀地。約於今四川、貴州、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

揚州:淮南、廬江等二郡十四縣屬魏地;丹陽、新都、會稽、臨海、建安、東陽、吳郡、吳興、豫章、廬陵、鄱陽、廬江、臨川、安成、廬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縣屬吳地。約於今江蘇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數省之地。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屬國、南海、蒼梧、臨賀、合蒲、珠崖、鬱林、桂林、高涼、高興、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屬國一都尉,下轄104縣,屬吳地。約於今廣西、廣東二省與越南國;後吳分南海、蒼梧、臨賀、合蒲、珠崖、鬱林、桂林、高涼、高興、合蒲北部等九郡一都尉另置廣州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東吳城是現在的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