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楚河漢界」在歷史上的具體位置指什麼地方
楚河漢界的具體位置指在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至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劉邦與項羽對壘的鴻溝。
「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2200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滎陽為主戰場,展開了長達4年的攻伐激戰,並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成為中國歷史長河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一。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戰爭的硝煙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消散,楚河漢界卻永遠定格在了中國象棋棋盤上,昭示著滎陽在中國象棋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滎陽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象棋之都。
作為「楚河漢界」的鴻溝,不僅留在了滎陽這座「東方名郡」,留在了中華歷史的燦爛進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國象棋的棋盤上,成就了滎陽中國象棋之都的美譽。
㈡ 想知道古代楚漢相爭的地點是現在的哪裡
烏江自刎(今安徽和縣東北)
垓下之圍(今安徽靈壁縣東南)
彭城之戰(今江蘇徐州)
漢王先定都於南鄭(今陝西漢中),統一後遷都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江東地區:主要指蕪湖 南京一帶,也可指以蕪湖為軸心的長江上下游南岸地區,文化意義上也包括江北臨江的滁縣、六合、來安等地,即今皖南、皖東、蘇南、浙江以及今江西贛東北(東部)稱作江東。
武漢:春秋戰國時代屬楚地,楚漢相爭時聲名不顯,要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才在歷史上出鏡率比較高(江夏,夏口即在武昌),另外漢口地區要在明代以後才得到開發。
㈢ 楚漢歷史簡介
劉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陳楚散卒,先後攻取了洛陽周邊一些地區企圖奪取洛陽經潼關入關中,後被洛陽郡縣兵出城迎擊大敗南逃,在得到酈食其為代表的地方豪強支持後改變策略轉走武關道入關中。
經過幾個月的轉戰,於漢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進至咸陽郊外,於藍田大破秦軍,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入咸陽,盡除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殺卿子冠軍,奪其軍權,率軍北上救趙,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王離北方邊軍主力,之後再連破秦軍,最終秦將章邯投降。項羽為「諸侯上將軍」,率諸侯軍進入關。與劉邦會於鴻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後,項羽入屠咸陽,殺秦宗室,焚秦宮室,劫掠關中。
(3)歷史上的楚漢界在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發動沙丘政變,矯詔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賦斂益重,戍徭無已,致使天下越發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最終引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發動會稽起義,項梁自號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今江蘇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後,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項梁召集楚地各路義軍首領於薛縣(今山東滕州)議事,劉邦亦率部歸附項梁。是時,燕、趙、齊、魏兼已自立為王,項梁於是採納范增建議,擁立前楚懷王孫熊心為王,仍號「楚懷王」,都盱台(今江蘇盱眙)。
八月,秦軍最高統帥、上將軍章邯在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王咎和齊王田儋後,與項梁展開了定陶之戰,項梁因輕敵而戰死,章邯於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領兵北上攻打趙國,圍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平鄉鎮),趙王遂求救於諸侯(《史記·高祖本紀》)。
㈣ 「楚河漢界」在歷史上的具體位置指什麼地方
楚河漢界,是秦朝滅亡後的楚漢爭霸時期的歷史典故。楚、漢兩方曾在滎陽展開長達四年(從前205年到前202年)的爭奪戰,後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地理位置
楚河,位於今哈薩克與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源出天山北麓,全長1067公里(663英里),流域面積6.25萬平方公里。其流域原屬中國,清末被沙俄割占。
西漢王朝時期,因屢受北方匈奴的長期侵擾,自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一直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歷時近百年,歷經漢武帝、漢宣帝、漢元帝三位皇帝終於將匈奴驅逐到了天山以西鹹海一帶。西漢王朝分別在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內庫車設立西域都護府;又於漢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將分裂的匈奴南部呼韓邪單於部收降使之歸附於漢朝,又將北部匈奴郅支單於驅逐至天山以北今新疆塔城一帶。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漢王朝西域副校尉陳湯奉詔統領西域諸番國(已歸附漢王朝)諸兵及屯田吏士4萬餘人兵分兩路進擊匈奴,殺郅支單於,驅逐北匈奴到鹹海至錫爾河一帶,從而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至此,天山以西喀爾齊斯河與錫爾河流域(史稱兩河流域)廣袤的土地置於西漢王朝的統轄之下,並在兩河流域中的一條小河中游築城駐守,由於當時的將士多為楚人,所以將此河定名為楚河(現仍稱楚河),所築的城也叫楚城(亦即後來唐朝時期的碎葉城,唐朝大詩人李白就生於碎葉城)。現在,哈薩克境內仍有叫「楚」的小鎮。而被驅逐的北匈奴余部也在鹹海附近錫爾河邊築城而居定名康居城(位置在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此即「楚河漢界」的真實歷史來源。並不是現在大數人所指的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爭霸,以鴻溝為界的典故里所指的鴻溝。試想,一條鴻溝又怎麼會變成楚河了呢?另外,象棋中楚河漢界的對壘雙方亦不是劉邦與項羽,而是西漢王朝的大軍與匈奴大軍,因此,棋盤中的楚河漢界所指的楚河,亦即是今天仍存在的發源於天山以西巴爾喀什湖以南向東流入伊塞克湖的那條楚河了。
註:「楚河漢界」一詞使用了古漢語中互文的手法,即「楚漢河界」,此河界即指鴻溝。
㈤ 象棋盤中間有一條楚河漢界,這是比擬歷史上的楚漢相爭。那麼楚河漢界究竟在如今的哪裡呢
鴻溝上連黃河,下連淮河。是一條連結黃河與淮河的中國的古運河。約戰國魏惠王十年(前360年)興建。
戰國時期的魏惠王從開封向西挖一道大渠,直通滎澤,後來這條渠又向東南延伸,與濟、汝、淮、泗相連接,再後又通長江,聯結的國家有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曹國、衛國。這條水系統稱為鴻溝。
簡略地說,故道從今河南省滎陽北引黃河水,東流經過今中牟北,又東經過開封北,轉折向南經通許東、太康西,至淮陽東南入穎水。
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打得難解難分,疲憊不堪,誰也戰勝不了誰,雙方最後商定鴻溝以西為劉邦所有,鴻溝以東歸項羽所有,這就是「鴻溝為界」。
網路里也有人認為鴻溝在廣武以北的山上,這是一種誤解。在漢霸二王城中間確實有一條溝,不過它不叫鴻溝而稱「橫溝」,只有二三里地那麼長。試想這樣短短一條小溝如何中分天下?鴻溝是一條規模宏大的人工運河,決非一條小土溝。
迄今為止最完全准確的正解了,吼吼!
最佳答案都出來了,白回答了,暈!!!
㈥ 楚漢交界在哪裡呢
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現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楚漢兩國交界雖大多是山脈,但也有直接相通的地方,在楚漢兩國建國時,以防對方發難,各在此處建立一座城池。 楚國為鳳陽城,漢國為丹陽城,相距不過十里左右。兩城作為兩國的門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非常繁榮。
㈦ 歷史上真正的『』漢界、楚河『』究競在哪裡呢
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橫亘著一條大河,“河中”一般都會寫有“楚河漢界”四個大字。所謂“楚河漢界”,源於歷史上的“楚漢相爭”。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也就是說,鴻溝就是楚河漢界。“楚河漢界”究竟在哪裡呢?
據記載,歷史上的楚河漢界,是在古代豫州滎陽成皋一帶,它北臨黃河,西依鄺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在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劉邦與項羽對壘的鴻溝。
那麼,象棋里的楚河漢界有什麼人文意義呢?兩軍對壘的時候,中間隔著一個“楚河漢界”,敵我雙方分為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拿敵軍的將帥,但將帥並不照面……中國象棋對弈中的這些“法則”,所沿襲的或許正是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
㈧ 楚漢河界的時期
楚河漢界 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滎陽,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向項羽求和。項羽聽從謀士范增的計策,拒絕漢軍的講和要求,並決定乘勝追擊。劉邦勢單兵弱,但非常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設法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項羽雖勇卻無謀,不知是劉邦的計策,果然對范增生疑,並把他驅逐出軍。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離開,途中病死。從此,項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誤戰機。 當時楚軍銳氣正旺,對滎陽加緊了圍攻,形勢對漢軍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劉邦的大將紀信為解漢王安危,為了漢軍的生存,決定犧牲自己,建議劉邦逃走。劉邦在陳平的勸說下,深被紀信之舉所感動,於是讓紀信穿上漢王服乘漢王車扮漢王出滎陽東門詐降,自己則趁機從西門出逃至皋。項羽發現上當後即焚了紀信,攻破成皋。劉邦又迅速從成皋逃出,北渡黃河,軍至修武,得到韓信的援助,勢力又壯大起來。他接受以往教訓,決定採取深溝高壘和項羽作持久戰,以消耗楚軍兵力。同時,又派兵襲楚燒其糧草。 秋天,項羽率兵東進開封、商丘一帶作戰,留部將曹咎守成皋。並再三囑咐無論如何不要與漢軍交鋒。漢軍得知情報後,多次到城下叫陣謾罵,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過汜水與漢軍作戰。當船至河中時被漢軍突襲而敗,曹咎後悔不迭,自知無顏見項羽遂自殺身亡。劉邦復取成皋,屯兵廣武,取敖倉之糧而用。 項羽聞知成皋失守,急回師廣武,劉邦閉城不出。楚軍糧食缺乏不利久戰。為了迫使劉邦投降,項羽據城東把俘虜來的劉邦的父親拉至廣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死。"劉邦故作鎮靜地說:「當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懷王面前誓盟結為弟兄,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咱們的父親,別忘了給我一碗肉湯」。聽後項羽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這時,項伯勸項羽道:"殺太公不是時候,也對楚軍不利。"項從其言,太公倖存。 此後不久,劉邦兵分兩路,一路仍在滎陽同項羽相持,一面派大將韓信抄楚軍後路,佔領河北、山東一帶。從此漢軍有了更為鞏固的後方,關中的蕭何更是源源不斷地運來兵員、糧餉。而此時項羽則補給困難,危機四伏,形勢發生了逆轉,楚軍漸弱,漢軍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軍糧盡,無奈之下與漢軍講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即歷史上著名的「楚漢相爭,鴻溝為界」故事的由來。
㈨ 歷史上的「楚河漢界」指的是什麼地方
楚河漢界的具體位置指在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至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劉邦與項羽對壘的鴻溝。
㈩ 楚漢交界是指哪裡呢
指的是今天河南省滎陽市黃河面岸廣武山上鴻溝,這里曾經是戰國開鑿的鴻溝幫道的一部分,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在滎陽一帶,「大戰七十,小戰四十。」
劉邦採取鬥智不鬥力的戰略方針,暗中派韓信東度黃河的同時。長期把項羽兵力牽制在滎陽,迫使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西為漢,東為楚。
鴻溝於是成了楚漢的邊界,現在鴻溝兩邊還有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項羽的霸王城,西邊是劉邦漢王城。
楚漢之爭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
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於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於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