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江是歷史上哪個時期哪個城市的名稱
唐神龍二年(706)析湘陰東境置昌江縣;後唐同光元年(923)為避庄宗祖父李國昌諱,以縣治周圍地勢平坦,江水至此平靜無波,改稱平江縣。
② 德懷市改為平江縣歷史有多久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為避庄宗祖父李國昌諱,昌江縣改稱為平江縣。沒有德懷市。
③ 蘇州平江路歷史 (詳細介紹上千字) 在線等啊!!!
山塘街歷史
④ 平江路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卻說宋元時候蘇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闊,河上行走的是搖櫓船,路上僅可過黃包車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陸並行,河街相鄰」,這是很典型的水鄉特色。
⑤ 了解平江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v 三、風流九君子
宋代最令後人敬仰的鄉賢當屬以李儒用為代表的「九君子」。
君子,是人們對有學問,品行好的人的尊稱。宋代九君子是: 李儒用、吳雄、鄒輗、毛友誠、許炳、方暹、魯仕能、方輗、萬鎮等。他們大多是朱熹的學生,國學功底深厚,能詩善文 ,品德高尚。
九君子的事跡頗多,同治《 平江縣志》中的《儒林傳》對他們九人均有記載。這里先對他們共同的地方做點介紹。
第一、九君子與朱子的關系。
九君子中,屬於朱子嫡系學生的有李儒用、吳雄兩位。鄒輗雖接受過朱子的教誨,但時間不長。其他幾位大多是朱子門生的弟子。李儒用(字仲秉,學者稱練溪先生)、吳雄(字伯英,學者稱陽坪先生)與朱子關系非同一般,是朱子非常器重的學生。他們與朱子朝夕相處,記述朱子的一言一行,朱子的講稿都有他們的貢獻,用清代李元度的話說就是:「學者所讀孔孟之書,皆朱子詮釋之書,即皆練溪、伯英、良仲諸子講肆敘錄之書。」可見他們對朱子所集的注四書五經所作的貢獻。
第二、九君子均為道德楷模。
九君子個個品德高尚,無論為官為民,都能做到廉潔自律。這里特別要說說許炳許仲明,他是嘉定年進士,官受潭州(今長沙)寧鄉尉尉司,在任期間,清正廉潔,有很好的口碑,他是中國古代政務公開最早的政府官員之一。 他針對當時吏治腐敗,官吏常借接觸錢糧之便,貪污公物,中飽私囊的現象,在辦公的大堂里,設置一隻大櫃,公開收費,「聽民自輸,執筆消注,不參吏手」。杜絕了管理上的漏洞,為國家挽回不少損失。在當時,許炳就贏得了「不要錢縣尉」的美稱。
第三、九君子大多能文善詩。
宋代是平江歷史上第一個人才眾多,人文鼎盛的時代,這與宋朝的基本國策重文才有關。「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平江眾多進士大部分出在宋代,九君子中就有李儒用、許炳、魯仕能、萬鎮等四人。他們大多能文善詩。
許多都有著作傳世,如李儒用著《理致集》、毛友誠著《玩易手抄》、萬鎮著《左傳十辨》、鄒輗著《自樂軒集》。
九君子的詩作很多,清同治縣志中就收有李儒用、鄒輗、方輗、毛友誠等人的詩作。李儒用的《春江游眺》一直是平江詩作的代表:山自青青水自流,花香鳥語滿溪頭。道人此際身無累,親見曦皇正冕旒。」這首詩把平江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人間仙境作了很好的評價,成為傳誦至今的名作,被平江許多詩集、詩牆收入。
九君子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鮮明的個性。他們各以自己所長,為家鄉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事業等作出了自己貢獻。
這里特別要介紹的是九君子中的吳雄吳伯英。
這是一位有著執著信仰,熱心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的讀書人。吳雄在青年時候,游學於臨安,與當時朱子門人蔡元定相識。蔡元定便將他引薦給朱子。吳雄在朱子的教導下,對象緯、占候、水利、孫吳兵法等頗有研究,並結交了當時著名人物。在朱子奪職罷祠後,朱子許多跟隨者,大多被受到牽連。吳雄不遠萬里,對他們進行勸慰、鼓勵。有人擔心吳雄的安危,吳雄「笑應之,不為止也」,表現出君子見義勇為的高尚品德。
吳雄最值得稱道的是在家鄉創辦了陽坪書院,使程朱理學在平江得以很好傳承。關於這一點,我們不妨引用作家喻奇駒的一段話:陽坪書院,教化四方學子,……。不但教化了一大批子弟,而且風化了平江士、農、工、商各階層,使之逐漸成為禮儀之邦、文明之地。這種影響所產生的效果,可以從現在古風猶存的各種地方風俗中端詳出來。」
以李儒用、吳雄為代表的九君子所共同致力於傳承的儒家禮儀思想,千百年來,已經深植在平江人民心裡,表現在平江人民各種生產生活中。
⑥ 有人知道平江的歷史嗎
大革命時期,平江是湖南農民運動的中心地區之一。
⑦ 湖南省平江縣是哪個朝代建立的,歷史上經歷過哪些名字
三國(東漢末年)建縣
秦-屬羅縣
三國(東漢末年)-始置吳昌縣
唐-昌江縣
後唐-平江縣
⑧ 平江區的歷史沿革
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吳王闔閭授命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周圍四十五里三十步,小城八里六百六十步,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象地之八卦」。(《吳地記》)所建大城即今蘇州古城,今平江區在城之東北部。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國平定楚國江南地區,置會稽郡,郡下領縣,時蘇州始稱吳縣,今平江轄區屬吳縣。
東漢永建四年(129)十二月,析會稽郡東北地另立吳郡,領13縣,蘇州一帶仍稱吳縣,今平江轄區亦屬此。東漢興平二年(195),孫策部將朱治逐吳郡太守許貢,入郡領太守事,自此吳地屬三國孫吳,蘇州仍稱吳縣,平江轄區亦屬此。晉代,吳郡屬揚州,蘇州仍稱吳縣,平江轄區屬吳縣。隋開皇三年(583)十一月廢郡為州,地方行政建置改為州、縣二級,九年二月隋破吳州,廢吳郡,改吳州為蘇州,取州西姑蘇山為名,蘇州名稱始於此,當時蘇州領5縣:吳縣、常熟、烏程、崑山、長城。今平江轄地仍屬吳縣。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割吳縣地以東置長洲縣,今平江轄區屬蘇州的吳縣、長洲部分。
唐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蘇州改為吳郡,領6縣:吳、長洲、嘉興、崑山、常熟、海鹽。今平江轄區屬當時吳縣、長洲部分。唐乾元元年(758),改吳郡為蘇州。從此,蘇州地名被作為通稱。二年,廢長洲縣,置長洲軍,平江轄區屬長洲軍。唐大歷十二年(777),廢長洲軍,仍為長洲縣,蘇州領7縣:吳、長洲、嘉興、海鹽、常熟、崑山、華亭。今平江轄區仍屬吳、長洲2縣。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同光二年(924),敕升蘇州為中吳軍(軍為當時軍事要沖之地所設的地方行政建置),領常、潤等州。宋開寶四年(971),南唐去國號改為江南國。開寶七年,宋諭吳越伐江南。八年,中吳軍改稱平江軍。同年,宋以吳越孫承祐為平江節度使,意在平定李煜江南國。今「平江」兩字,即當時平定江南國之意。自此,蘇州歷史上始有「平江」之稱。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國降北宋。宋政和三年(1113),以蘇州為帝節鎮,升為平江府。「平江」作為蘇州地方行政建置由此確立,一直沿用到元末。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十二月,改平江府為平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占平江,改平江路為隆平府。次年,張士誠降元,復改隆平府為平江路。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攻克蘇州後,建都金陵,國號吳,改平江路為蘇州府,領吳縣、長洲2縣與吳江、常熟、崑山、嘉定4州。清雍正二年(1724),析長洲縣置元和縣,蘇州城內出現三縣建制,三縣各轄蘇城之一部分及郊外農村地區。今平江轄區由三縣分治,大部分屬長洲、元和縣境。城內南以干將路為界,東、西向范圍屬吳縣部分為今人民路以西至永定寺弄、河東巷一線;屬長洲縣部分,大致為人民路以東至臨頓路一線;屬元和縣部分,為臨頓路一線以東至婁門、相門一線。城外今北寺塔街道和婁門街道所屬地區分別歸長洲及元和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蘇州府領9縣2廳:吳、長洲、元和、崑山、新陽、常熟、昭文、吳江、震澤9縣;太湖、靖湖2廳。今平江轄區分別屬於吳、長洲、元和部分。
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初四,裁蘇州府及長、元、吳3縣,設蘇州,置蘇州民政長署,管轄原長、元、吳3縣縣境。其餘原蘇州府屬各縣、廳均由蘇軍都督府直接管轄。 中華民國元年(1912)1月,各地廢府、州,並縣、廳。裁蘇州府,蘇州改稱吳縣。原屬蘇州府的長洲、元和、吳縣同時並入吳縣,今平江區屬吳縣部分。11月,吳縣城廂自治改稱蘇州市。「市」是「縣」的下級行政建制。民國16年7月1日,蘇州市政籌備處正式成立,所屬蘇州城廂及附郭暫分7區32段,今平江轄區大致涉及當時的東區(一至七)7個段,南區(五至七)3個段,西區五、六段,北區一、二、六、八、九、十、十一、十六、十七段。民國17年11月27日,縣、市分治,蘇州市政府正式成立。民國19年3月27日,撤銷蘇州市,並入吳縣。20年1月,吳縣將原蘇州市7個市政區劃為3個城廂區:城廂第一區在城北半部,城廂第二區在城南半部,城廂第三區在閶門、胥門外附郭地區。今平江區大致處於當時第一區的東南部與第二區的東北部。
民國23年(1934)6月,吳縣劃為13個區,蘇州城廂3個區合並為一個區,稱吳縣第一區。第一區下轄11鄉60鎮,今平江區域內當時建有6鄉22鎮。民國31年3月,蘇州城廂改為第八區。
抗日戰爭時期,偽吳縣知事公署劃定下屬鄉鎮區域,建立3個城廂公所,今平江區域主要在當時的第一公所管轄范圍內,余及第二公所、第三公所。
民國36年(1947)2月16日起,實行新制,擴並鄉鎮,吳縣全境設9區137鄉鎮,蘇州區下轄14鄉鎮。今平江區域內涉及6鎮1鄉:中山鎮、北街鎮、西城鎮、婁江鎮、中和鎮、齊溪鎮及寧南鄉。次年12月,蘇州城區調整為13鎮。撤區署,各鎮由吳縣縣政府直接領導。今平江區域內除寧南鄉撤銷外,其餘6鎮未變。 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30日,劃蘇州為市。5月3日,蘇州市軍管會宣布蘇州市按原13鎮區劃建立13個鎮人民政府。9月1日,撤鎮,按公安分局轄區將城區分為東、南、西、北、中5個區,建立5個區公所。東區區公所轄婁江鎮全部,中山、齊溪、北街3鎮的一部分。1950年5月,區公所撤銷。1951年10月18日,經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蘇州城區建立東、南、西、北、中5個區人民政府。今平江轄區涉及當時東區、中區、北區。
1955年10月1日起,蘇州市各區改名,東區改稱平江區,北區改稱北塔區,中區改稱觀前區。「平江區」政區名稱始於此。觀前、北塔兩區分別於1956年7月與1958年7月撤銷,所屬街道一部分並入平江區,另一部分並入滄浪、金閶兩區。
1958年11月5日,成立平江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60年6月,平江人民公社所屬平江路、觀前街、北寺塔、東北街4個街道分別成立人民公社分社。1960年7月,撤銷分社建制,原北寺塔、東北街2個分社從平江人民公社劃出,合並成立北塔人民公社,辦公地址在西北街。1962年6月,城區撤銷人民公社,恢復人民委員會建制。1963年3月22日,撤銷北塔區,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平江區。
1966年11月,平江區改稱東風區。1979年6月1日起,恢復平江區原名,一直沿用至今。
2012年經國務院、省政府批復同意的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蘇州市平江區,與蘇州市滄浪區,金閶區合並,設立蘇州市姑蘇區。
⑨ 湖南省平江縣南江鎮歷史
天岳幕阜山下的南江鎮,是湖南省平江縣一個重要而又繁華的小鎮,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處,與湖南嶽陽縣、湖北通城縣、江西修水縣三縣毗鄰,俗稱「一鎮跨三省」。
距平江縣城43公里,距岳陽市區98公里,距湖北通城縣城37公里,距省城長沙148公里。
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
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國營平江縣幕阜林場,位於湖南省東北角的湘、鄂、贛三省交界之地。始建於1957年。200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幕阜山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由國家林業局批准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