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真有共工和祝融這些人物嗎
不一定有,因為文字流傳以前的歷史是沒辦法保存下來的,只能憑後代的口口相傳或推測。不過就考古來說,沒發現這兩人的活動軌跡。
㈡ 共工的資料
共工氏,姜姓,是炎帝的後裔。《國語·魯語上》載: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實際上是說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聯盟的一個首領。這反映了九個氏族住在九個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於首要地位。徐旭生說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輝縣。郭沫若說:共工氏長期活動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這個地方古代稱為九州,可能來源於共工氏的九個氏。後來,這里往西的山區中還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續下來的。
共工氏,中國上古傳說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許錦晶曰:共工,帝直也)。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說共工部落活動區域在今河南輝縣。
共工治水
共工氏是個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鏟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築堤防。用土堤來擋水,這種方法沒有疏通河流,水依然會漫流泛濫成災,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後都遭到失敗。
在農業方面的觀點
共工氏和他的兒子後土都對農業很精通。他們專著於研究農業生產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後,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情況,共工氏發明了築堤蓄水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把地勢高處的土運到低地上填高。認為窪地填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共工怒觸不周山
顓頊世系屬黃帝,因此共工氏與顓頊由於農業方面的不同觀點引發的帝位之爭,也便可算作炎黃之戰的繼續。
顓頊不贊成共工氏在農業方面的做法。顓頊認為,他是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以如果按照共工氏的做法實施會惹怒上天為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共工氏力氣上比顓頊要強,但他卻不如顓頊有智謀。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鼓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相信顓頊,認為共工氏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雖然共工氏沒有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 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駕起飛龍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一聲巨響後,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共工氏行為最後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皇)天後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㈢ 共工是一個什麼人物(即資料)
共工,中國上古傳說中人物。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許錦晶曰:共工,帝直也)。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關於他的傳說,幾乎全與水有關,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說共工部落活動區域在今河南輝縣。
㈣ 共工是誰共工是怎麼死的
引言: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一個人叫共工,這個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而且還會有疑問為什麼是這個姓氏?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共工到底是誰,又是怎樣一個人物,最後又是怎樣死去的。
大家都知道共工撞的是不周山卻不知道他撞的就是所謂當時的撐天柱,因為那時候的人類還沒有完全的進化,也就是母氏系族過度的階段。那共工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小編告訴大家,是因為當時女媧聽信了讒言,說共工有造反之意,於是派祝融捉拿了共工並施以凌遲處死的刑法,當時的共工是不周山部落的首領,他在遭到反抗失敗後就無奈撞死了撐天柱之上。
㈤ 共工歷史上是什麼人物
共工,氏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了四凶之一。
㈥ 歷史上真實有共工這個人嗎
有。
共工的故事存在於許多史料上,大體是講:共工與顓頊爭天下失敗,發怒撞向不周山,把撐天的柱子弄折,系住大地四角的繩子搞斷。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砍鰲的四肢頂住天邊。天的西北方殘缺,所以日月西移;地的東南殘缺,所以江河東流。
共工在網路游戲中的形象
共工因熟知水系,大洪水時期被命令治水,但治水失敗,因為人們流離失所,他被顓頊責怪,羞憤中共工撞山而死,並背負了導致洪災水患的責任。
不過也有人認為,大洪水的始作俑者也許就是共工,在與顓頊爭奪天下失敗後,他就四處決堤放水,導致了一場洪災……
㈦ 共工的人物生平
此共工並非神話中的共工(神話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媧政權時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權五任帝祝融時期的「水正」部落首領的統稱,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權最後一位統治者七任帝,後被神農氏擊敗,帶領部落改名「共工氏」。誇父則為魁隗氏嫡系九世孫,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單指一人)的曾孫輩。
《尚書·舜典》: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尚書·堯典》: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帝鴻氏)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少皞氏)讙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縉雲氏)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顓頊氏)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訓》、《淮南子》:「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姜亮夫《 楚辭通故 · 燭龍》 所據材料全抄自俞氏, 但其說卻大相徑庭, 他認為「 燭龍」即「 祝融」 之音轉
《山海經·海內經》: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此祝融是離朱也叫離婁。江水即泗水,今天泗水流域的邾婁便是祝融離朱生共工的地方。《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少昊之都在曲阜,距離共工出生地邾婁非常近。所以顓頊與共工原本是鄰居關系,他們共同的領袖是強大的少昊。
顓頊與共工氏原本應該是可以和睦相處的。但是由於少昊統治後期少昊族的衰落,加上共工一族的崛起。原本江水流域的統治者少昊已經沒有能力約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統治權發起了挑戰。這正是《國語·楚語》裡面記載的: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的事件。歷史上,共工也稱帝江,就是江水之帝的含義。面對共工的崛起,少昊指定的繼承人顓頊自然不服氣,於是乃命重黎對抗共工。重黎即重部落和黎部落。重是少昊之子,也在江水流域;黎部落是顓頊妻子女祿的娘家部落,女祿的祿是黎字的通假。女祿所在的部落也叫滕濆氏,是祝融離朱後代的一支。滕濆氏也叫滕奔氏,奔是濆的通假。濆字就是噴泉的意思,滕濆即滕涌的噴泉。滕濆氏在今天的山東滕州,滕州就是因滕涌的噴泉而得名。黎(祿)姓滕濆氏地理位置在今天滕州一帶,與他祖先祝融所在的邾婁很近,女祿與顓頊的後代也有一部分稱祝融的。滕濆氏本和共工同族,但因兄弟分家不愉快所以也出來支持顓頊攻打共工。
就這樣得到了江水流域重和黎部落的支持,顓頊實力大增,把共工逼走。《文子》曰:「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此時共工依然強大,為了取得長久的和平,顓頊與共工還搞了聯姻關系,顓頊和女祿的後代老童娶了共工大臣根水氏和竭水氏為妻。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
在帝顓頊時期(約公元前25世紀),顓頊部落聯盟與共工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今河南北部)作戰。原始社會晚期,相傳黃帝之孫顓頊號高陽氏,繼黃帝為該部落聯盟首領。他生於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今衛河)東岸附近。炎帝共工的後裔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住在九州黃河中遊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盟的上流。在顓頊高陽氏政權取得黃帝(黃帝並非一人,為一個時期的政權領導統稱)之位時,顓頊以借口帶領軍隊南征北戰,降服各路諸侯,共工氏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