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州吳興歷史人物
1.寫祖國翻天覆地變化可使家鄉生活水平提高
2.建設祖國,建設家鄉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歷史任務後,湖州市又作出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範區的重大決策,吳興區對此高度重視,緊緊抓住與浙大合作共建的有利契機,扎實推進我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吳興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
建區三年來,吳興區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市民與農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鄉發展總體均衡。2005年全區GDP總量148.5億元,人均GDP達到31145元(折約3800美元),三年年均分別增長16.8%和16.6%。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吳興區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貫徹和落實,並取得了明顯成效。特色高效生態農業得到較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取得一定成效;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鄉鎮主導產業發展突出,新型紡織、品牌童裝、金屬製品、機械電器四大特色主導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東部新區建設初見成效,道路框架迅速拉開,織里、八里店和環渚工業平台建設快速推進,新區的產業、人口集聚功能日益顯現;「百千工程」和「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和消費環境大為改善;「六位一體」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構建,全市唯一的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率先建立;啟動「十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培訓農村勞動力達4.04萬人,可以說吳興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步伐已經邁得又快又大。特別是已被列為農村新社區建設省級示範點的64萬平方米的八里店農民新社區,其「生活進社區、生產進園區、商貿進市場」和「農業向工業轉、農民向市民轉、村莊向社區轉」的三進三轉理念准確地詮釋了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生活方式向農村滲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更是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
二、實施「六大工程」,勾劃新農村建設發展藍圖
「十一五」期間,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好以下「六大工程」:
(一)農村產業發展工程。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深入實施農業「3511」工程,推動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到2010年,農業增加值達到13.8億元。加快吳興食品加工園、黃泥拱筍竹生態科技園、南太湖吳興生態農業科技園等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快培育龜鱉、蔬菜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培育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8家。大力發展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特點,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緊密結合的區域塊狀經濟,以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為目標,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兩大支柱產業,壯大特色機電、綠色食品兩大優勢產業,培育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高新產業,生態化改造印染和礦業兩大傳統產業。推進產業升級,使高新技術產業佔比達到30%以上。壯大農村經濟服務組織,大力發展農村商貿流通業和以「農家樂」為代表的休閑旅遊業等第三產業。
(二)農村環境改善工程。以東部新區為重點,積極做好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實施縣(區)鄉道路聯網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400公里。推進城市公交網路向自然村延伸,全面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完善覆蓋城鄉的電力、郵政、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網路。全面完成老虎潭水庫及引水工程建設,實施東部新區防洪工程建設,大力開展水庫保安、小流域治理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強以污染治理為重點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三)村鎮規劃建設工程。堅持整治和新建相結合,做到宜保留則保留,該新建則新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根據城市規劃區內農村新社區規劃建設的要求,建成20個優勢特色明顯,集聚程度較高,公共事業配套的農村新社區,形成8個3000人以上較大的新型社區。運用城市社區管理的理念,按照硬體與軟體一起建的要求,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社區管理的長效機制。
(四)農村公共服務構築工程。推進城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重點在均衡發展的城鄉教育,「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繫上有新突破,到2010年,農村所有初中、小學達到等級學校標准,高標准、高質量普及學前3年至高中段15年教育,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5%以上,社區醫生全科醫學轉型培訓率達到90%以上。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養老保險、新型社會救助網路趨於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穩定在93%以上,農村五保戶供養率達100%。加強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發展農村連鎖超市、農村放心店等商業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五)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推進群眾文化「十百千萬」工程,努力挖掘、創作一批地方特色的精品文藝節目,為廣大農民群眾奉獻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教育活動,使農民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科技、教育、文化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撐作用,切實增強農民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全面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使轉移就業的農民掌握專業技能,使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適應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法治觀念、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組織好行政村書記、主任培訓工作,提高村幹部隊伍的素質。
(六)農村綜合改革工程。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為目標,加快推進城鄉配套的體制改革,基本建立在戶籍管理、勞動就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新制度,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並取得明顯成效,集體經濟管理運行機制、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得到扎實推進。推進鄉鎮綜合改革,合理界定其管理的職能和許可權。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增強農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規范村級組織運行機制,完善民主議事、決策和監督、管理的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三、把握「五大載體」,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一)建立機制、落實責任。全面參與合作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建立健全機制、明確責任措施來加以推進。一是完善組織機制。我區在建立領導小組及專項工作協調小組的基礎上,抓緊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到人員、資金到位,確保早日運轉。各鄉鎮和區級有關部門也要盡快建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分管領導,落實工作班子,切實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領導合力抓。二是落實責任機制。按照我區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把各個項目的工作任務分解到相關部門和鄉鎮,把各項目的目標、措施細化到相關責任單位,做到任務明、責任清、措施實。三是嚴格考核機制。健全督查、考核、獎懲機制,通過定期不定期、形式多樣的督促檢查,對措施有力、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彰獎勵,對推諉扯皮、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追究責任並予以嚴肅批評,以此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狠抓項目、加快推進。項目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抓手。目前我區已與浙江大學合作及明確進行合作的項目有29項,對這些項目,要分門別類,同步推進。對已經合作的項目,要進一步明確責任,深化合作;對即將合作實施的項目,要進一步落實領導聯系制度、推進考核制度、部門跟蹤服務制度、督查通報制度等措施,排出實施計劃,一項一項抓落實,切實加快推進。當前重中之重要抓好南太湖農業高科技園區科技孵化器、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技術支撐及檢驗檢測中心、西部山區低丘緩坡開發及生態化工業功能區建設、浙大吳興農村社區學院等四個項目的合作實施,落實責任部門,細化實施方案,加快實施步伐。
(三)培育典型、示範先行。新農村建設點多線長面廣,要切實抓出成效,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梯度推進。結合我區實際,根據東西部不同經濟水平、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發展特點,堅持典型性和可推廣性相結合的原則,精心確定一批示範村鎮。每個示範點都要制訂發展的總體規劃、示範重點和實施方案。對示範村建設,積極探索村企結對共建模式,開展「一企帶一村、共建新農村」活動,通過村企結對,共謀發展思路、共興村級經濟、共辦社會事業、共推村莊建設、共育文明鄉風。
(四)研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要做到有人辦事、又要做到有錢辦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建立完善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的重要途徑。下一步要對如何引導村級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土地經營、資源利用、合作經營等發展模式,切實增加村級集體收入進行重點調研,研究發展思路、提出對策措施。
(五)督查推進「百千工程」。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是全面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的有效載體。今年要按照集中力量、成片推進的要求,加強督促檢查,提質量、抓進度,確保完成4個市級以上示範村創建和15個行政村連片整治,完成16個以上中心村規劃,新增受益人口2.5萬。同時全面推行垃圾集中處理模式,實行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覆蓋面達到60%以上。
② 湖州歷史
戰國至秦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黃歇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而得名.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改菰城為烏程縣,屬會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期220),嬴政南巡會稽,途經烏程。時項羽隨叔項梁避仇於此,羽「觀秦始輿,大言『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因名其處曰掩浦,又稱項浦。
秦二世二年(前期208),項羽在江子匯東北築城,周一里三百六十七步。後世稱「項王城」(子城,今湖州人民公園一帶)。
惠帝五年(前190),夏大旱,太湖乾涸。
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楊(陽)郡,故鄣屬丹楊(陽)郡。
永建四年(129),分會稽浙江以西為吳郡。烏程屬吳郡。
中平二年(185),分故鄣縣南、東境置安吉、原鄉兩縣,仍屬丹楊(陽)郡。
興平年間(約195前後),烏程嚴白虎聚眾萬餘人起事,後被孫策破滅。
建安中(約210前後),駱統為烏程相,善於治理,民戶過萬。
三國
吳黃武元年(222),分烏程、餘杭置永安縣。
永安元年(258)十月,孫皓加封為烏程侯。烏程政治、經濟地位日趨顯要。
永安年間(258-263),官府發民築青塘、孫塘、皋塘,遏太湖之水以衛民田。
寶鼎元年(266),分吳郡烏程、陽羨、永安、餘杭、臨水與丹楊郡故鄣、安吉、原鄉、於潛9縣置吳興郡,治烏程.
晉
太康二年(281),改永安縣為武康縣。析烏程西境為長城縣,東境為東遷縣。
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任吳興太守,曾至東效烏山言:「百年後誰知王逸少與諸卿游乎!」後稱此山為「升山」。
永和中(約350年前後),郡太守殷康發民開東塘,溉田千頃,以地多蘆荻,因名荻塘。
咸安年間(371-372),謝安發民開城西官塘,民獲其利,譽稱「謝公塘」。
太元中(約385年前後),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為吳興太守,時烏程令羊不疑之子羊欣著絹裙晝寢,獻之伎癢,取筆在其絹裙上書寫。後被藝林傳為佳話。
南朝
梁天監二年(503)著名詩人柳惲任吳興郡太守,八年復為吳興郡太守,發民重浚郡北青塘,後稱柳塘。又於郡西南築西亭,與主簿、著名文人吳均同賦《西亭五韻》。
大同七年(541),武帝蕭衍建妙喜寺於州西金斗山。
梁代,郡太守建霅溪館(亦稱古公館)
陳永定元年(557),長城(今長興)人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
隋
開皇九年(589),陳亡,廢吳興郡,並武康入餘杭,並故鄣、安吉、原鄉人綏安,並東遷、長城入烏程。劃餘杭、臨安、於潛歸杭州,綏安歸宣州,烏程歸蘇州。
仁壽二年(602),置湖州,治烏程。復置武康、長城兩縣,屬湖州。大業末,復改湖州為吳興郡。
五代
梁開平二年(908),吳越王錢鏐改長城縣名為長興。
周顯德六年(959)二月,升湖州為節鎮,稱宣德軍,以州刺史錢偡為節度使。
大宋輝煌!!!
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王錢鏐納土歸宋。奉敕拆除子城。
七年(982),析烏程縣東南15鄉置歸安縣。
天聖年間(1023-1031),湖州綾、羅能染深紅、淺紅、淡紅等色。因其色可與瑪瑙纈媲美,故名「湖纈」。
寶元二年(1039)知州事滕宗諒奏准建州學。胡瑗(安定)執教,經學治事並重,明體達用,教育有方。慶歷年間,宋廷取其法為太學之法,世稱「湖學」。
元豐二年(1079),四月,蘇軾出知湖州。抵任甫3月,以「訕謗朝廷」,被捕系獄,世稱「烏台詩案」。
建炎三年(1129),金將完顏宗弼(兀術)舉兵南下,占建康(今南京),經廣德,越安吉,取臨安(今杭州)。岳飛在長興纏嶺、將軍山與金兵鏖戰,「六戰六捷」,擒王權,俘金軍首領四十餘,擊退金兵。
紹興二年(1132),由釋凈梵等勸募,密州觀察使王永從捐資,在歸安縣思溪圓覺禪院刊印《大藏經》5480卷,世稱「思溪圓覺藏」,為我國佛學重要經典總集。
紹興八年(1138),湖州知府宇文時中刊印吳縝所撰《新唐書糾謬》及《五代史纂誤》。
淳熙年間(1174-1189),湖州境內大量生產絲織品,烏程、歸安的樗蒲綾,雙林的紗、絹,安吉的絲、絹,武康的「天鵝脂」絲綿名聞遐邇。
嘉泰元年(1201),湖人談鑰纂成《吳興志》20卷(今存)。
嘉定十年(1217),德清吳潛考中狀元,淳佑十一年(1251)官至右丞相。
寶慶二年(1226),改湖州為安吉州。
淳佑年間(1241-1252),箸名藏書家陳振孫撰成目錄學專箸《直齋書錄解題》56卷。
南宋時(1127-1279),湖州制鏡業興起。所產銅鏡,有方、圓、葵花、心形、帶柄等形狀,背面鐫有牌號、銘文。以石家鏡、薛家鏡最箸名。作坊多在湖州市區儀鳳橋一帶。
元末明初時期衰弱!!!
近代崛起之
清代
十八年(1661),「庄氏 明史獄」案發。庄廷 系南潯人,因編纂《明書》稱努爾哈赤為建州都督,不書清帝年號等被人告發。庄被戮屍,其家籍沒。
八年(1669),長興沿太湖新築湖堤,三十四溇港各有跨橋。
十七年(1678)春,戲曲家洪升寓居武康前溪,組織演出其傑作《沉香亭》(後改名《長生殿》)
九年(1731),德清縣人沈銓赴日授畫;近二年後歸。
六年(1741),湖州王一品齋筆庄開張,以「天官」圖像為商標,經營善璉村所制筆。因「齊、健、圓、銳」,被稱「湖穎四德」,著譽大江南北。
三十四年(1769),德清戚蓼生中進士,在京得曹雪芹《石頭記》並作序,世稱「戚序本」。
道光五年(1825),上海福潤、永和合信局在湖州開設分局。此乃湖州民信局之始。
十四年(1834),知府吳其泰發民開浚烏程三十六溇及碧浪湖。
二十年(1840),范來庚纂成《南潯鎮志》10卷(今存)。
二十三年(1843),著名文字學家嚴可均卒。
五年(1866),湖州士紳沈丙瑩、鈕福皆稟請浙撫開浚烏程、長興溇港,至八年竣工。
八年(1869),湖州首家加工經營麵粉的商號--陳德興切面真粉號在城內中街開業。
十年(1871),浙撫楊昌浚奏派湖州知府宗源瀚疏浚碧浪湖及三十三溇港。
是年後,因連年戰亂,湖屬各縣,人口銳減。清廷實行「招墾、招細」政策,河南、湖北、安徽和浙江寧、紹、溫、台等地鄉民陸續遷入安吉、孝豐、長興等地。
十三年(1874),知府宗源瀚主修,湖人陸心源、周學浚等纂成《湖州府志》,集歷代《湖志》之大成,為湖州最後一部府志(今存)。
光緒三年(1877),湖州最早的碾米坊--同成義碾米坊開業,以石臼、杵碓為工具,手工操作,時稱「碓房」。
五年(1879),湖州產生絲208萬公斤,時占浙江全省總產量三分之二以上。
七年(1881),陸心源建千甓亭於府城東門月河街寓所,內藏漢魏六朝古磚。
九年(1883),南潯電報局開業,隸屬上海電報總局。
十一年(1885)十一月,上海《申報》在湖州設售報處。
十七年(1891),湖州創立電報局,屬南潯電報局管轄。
十八年(1892),孫志熊纂成《菱湖鎮志》45卷(今存)。
二十年(1894),美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佛禮甲游獵莫干山。此後,美、英兩國傳教士相繼上山游覽。二十四年,英國傳教士伊文思在山上佔地築屋。
二十一年(1895),湖州發生「海島教案」。
二十六年(1900),德清縣新市創辦二等郵局。
二十七年(1901),上海南翔文潔女塾遷至湖州馬軍巷辦學,由基督教監理公會主辦。後遷入海島新校舍,改名為湖郡女塾。
是年,大清湖州府郵政分局開業,隸上海海關稅務司郵政局。
湖人沈翔雲、秦力山等在日本東京出版《國民報》(月刊),為當時較早出現的反清刊物。
二十八年(1902)六月,建立湖州府中學堂。
是年,湖紳沈譜琴在東街家宅捐資創辦志衛學堂,開湖州私人辦學之先河。
錢玄同等人創辦《湖州白話報》。
梅溪設立竹商公所,募勇保護竹筏運輸。
三十一年(1905)六月,湖州士商**抵制美貨,以抗議美國政府排華和殘殺華工,並印發署名「陸家花園」的反美愛國傳單。
客民楊洪興在德清縣創設洛舍布廠。
三十二年(1906),秋瑾抵南潯潯溪女校執教。
三十四年(1908),在城內紫城巷成立湖州商務分會錢業會館。
晚清舉人俞恆農等捐資建立海島圖書館。
基督教監理會設湖州海島中學堂(民國4年改名為東吳大學第三附屬中學)。
德清縣新市合資興辦德新輪船公司,經營客運業務。
王笙甫、范芹圃等人以10萬兩白銀開辦公益繅絲廠生產「牡丹牌」白廠絲。
錢恂應沈譜琴之聘,代理湖州府中學堂校長,其弟錢玄同在校代理國文教員。
南潯梅月牌、梅花牌湖絲在南洋勸業會上獲超等獎。
湖州的歷史 =======每一位湖州人應該知道的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83年10月,實行撤地建市,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郊區。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三區。2003年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湖州是中國蠶絲文化、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蠶絲織物。南潯「輯里絲」曾獲18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是「茶聖」陸羽進行茶事活動的主要場所。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於湖州善璉,百姓尊秦朝大將軍蒙恬為「筆祖」。湖州人才輩出,人文薈萃。在歷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兆頁、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等不少名流。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18名。「兩彈一星」的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人民衛士」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湖州歷史沿革簡表
年 代
史 實
備 注
夏(公元前21世紀)
防風氏在今德清縣武康境內建國
商(公元前12世紀)
地屬勾吳
吳太伯與弟仲雍奔荊蠻,自號「勾吳」
周
太伯開辟吳地,湖州即「三吳」之一
「三吳」指蘇州、湖州、吳江
春秋戰國(公元前248年)
置菰城縣,為春申君封地
因澤多菰草,故名菰城
秦王政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於菰城置烏程縣
以烏申、程林兩家善釀酒而得名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吳王劉濞封地內
德清縣莫干鄉境內有劉濞采銅鑄錢遺址
三國(公元266年)
孫皓設置吳興郡
取吳國興盛之意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
廢郡置州,廢烏程、武康、長城(今長興)等縣合置湖州
因濱臨太湖而得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
復置湖州,領烏程一縣
唐武德七年(624年)
領烏程、長城、武康三縣
唐天寶六年(742年)
改湖州為吳興郡,改臨溪縣為德清縣
以「德清山」而命名
唐乾元六年(758年)
復改吳興郡為湖州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
領烏程、歸安、長興、安吉、德清、武康縣
烏程縣東南十五鄉劃出,分置歸安縣,歸安縣始設於此
元元貞六年(1295年)
省下廢州,置路,湖州路,領一州五縣,即長興州、烏程、歸安、安吉、德清、武康縣
升長興縣為長興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改湖州府,領烏程、歸安、德清、武康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領烏程、歸安、德清、武康、安吉、長興縣
復長興州為長興縣
明正德二年(1507年)
領安吉州、孝豐、烏程、歸安、長興、德清、武康縣
升安吉縣為安吉州,領孝豐一縣,仍隸湖州府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領烏程、歸安、長興、德清、武康、安吉、孝豐縣
改安吉州為安吉縣,與孝豐縣並編湖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
吳興縣
撤道廢府,烏程、歸安合並為吳興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4月27日)
湖州解放
1950年
嘉興專區轄吳興、長興、嘉興、嘉善、桐鄉、崇德、德清、海寧、海鹽、平湖縣
撤銷湖州、嘉興兩市
1951年
恢復湖州市建制
1953年
嘉興專區,轄2市17縣
安吉、孝豐、武康、昌化、餘杭、於潛、臨安縣劃入
1958年
湖州改縣屬市
1978年
嘉興專區更名為嘉興地區轄10縣
地區駐地遷湖州
1979年
恢復湖州市建制
1981年
撤消吳興縣並入湖州市
1983年
湖州市轄德清、長興、安吉3縣,城區、郊區2區
撤消嘉興地區,湖州升地級市
1988年 轄德清、長興、安吉3縣,湖州市直管鄉鎮 撤消城、郊區建制,實行市直接領導鄉鎮體制
2003年
湖州市轄德清、長興、安吉3縣,吳興、南潯兩區
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參考資料:http://www.hzjtsjy.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87
③ 浙江湖州有哪些名人
湖州名人
湖州歷史上名人輩出。自唐至清末,湖州境內舉進士第1530人,其中狀元16人。湖州文學家在全國舉足輕重,出現了沈約等大家;書畫界名家紛呈,有姚最、趙孟(兆頁)[一個字。讀fu三聲]、吳昌碩等;陸心源等藏書、校勘、纂輯家煌於明清;沈麟士等教育家代不乏人;水利、農藝等百家學科代有人才出;出現了「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等實業家。近現代,湖州也是人才擠擠,有梁希、趙九章、錢三強、、徐遲、俞平伯、屠守鍔、林宗虎等。沈尹默、錢壯飛、錢玄同、「海空衛士」王偉等也是湖州人所熟知的湖州名人。
湖州歷代歷史名人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歇 朱冶 曹不興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陸修靜 丘淵之 沈約 吳均 丘遲 柳惲 吳均 裴子野 陳霸先 張僧繇
隋唐
釋?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堅 沈千運 顏真卿 錢起 張志和 陸羽 沈既濟 李季蘭 皎然 孟郊 沈亞之 杜牧 楊漢公 陸龜蒙 高閑
宋元
贊寧 燕文貴 張先 梅堯臣 孫覺 朱肱 米芾 毛滂 葉夢得 方勺 劉一止 沈與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陳振孫 程大昌 牟巘 周密 錢選 趙孟兆 管道升 王蒙 沈夢麟 黃王介
明
凌雲 嚴震直 聞良輔 陳霆 陳良謨 唐樞 吳承恩 茅坤 慎蒙 吳維岳 徐中行 潘季馴 沈節甫 許孚遠 溫純 臧懋循 朱國楨 丁元薦 凌迪知 凌濛初 董斯張 茅維 茅元儀 陳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閔齊 姚翼 張睿卿
清
嚴我斯 蔡啟樽 吳綺 董說 徐倬 胡渭 孫在豐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銓 鮑?(字西風) 嚴遂成 戚蓼生 丁傑 施國祁 姚文田 王以銜 嚴可均 許宗彥 周中孚 陳傑 費丹旭 吳雲 汪日楨 俞樾 凌奐 劉鏞 陸心源 沈家本 傅雲龍 湯緒 劉錦藻
現當代
吳昌碩 崔適 單士厘 朱孝臧 周慶雲 龐元濟 王一亭 莫觴清 徐自華 沈壽 龐元澄 陳其美 金城 錢病鶴 姚勇忱 徐一冰 劉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鴻雋 錢玄同 陳嶸 趙紫宸 沈邁士 李彥士 陸志韋 蔡聲白 錢壯飛 諸聞韻 慎微之 葉桔泉 雷震 沈茲九 李泉生 楊光泩 邱望湘 俞平伯 章榮初 諸樂三 陳嘯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陸學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錢仲聯 潘子農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趙羅蕤 王文林 劉旭滄 陳又新 錢三強 徐遲 王宗淦 張珩 徐舜壽 張龍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鍔 史之華 丁是娥 潘鏡芙 鍾萬勰 欽俊德 盧良恕
④ 湖州十二中的歷史名人
袁希澔,1909年,在湖郡女塾任教,1910年冬天她受辛亥革命思想影響,新的民主局面使她決心獻身於婦女解放運動,從湖州回到上海,於1912年4月興辦了第一所中國人自己辦的女子學校——上海愛群女校,為實現中國婦女解放,爭取男女平等做出了貢獻。
毛彥文(1898-1999),浙江省江山人。1898年出生,辛亥革命後,受新潮思想影響,1916年入浙江吳興湖郡女校學習,四年後畢業,又以浙江省第一名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英文系,參加了五四新文化運動。1922年,被推選為女權運動同盟會浙江支會臨時主席。同年,轉學至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29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教育行政與社會學,兩年後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到歐洲游歷,與在歐洲游學的吳宓一同回國。
回國後,任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教育系教授。1935年2月9日與熊希齡(民國第一任總理)結婚後辭去大學教職,協助丈夫開展慈善事業。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病逝後,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長。曾出席印尼雅加達國際禁販婦孺會議。1939年,當選浙江省參議會參議員。1947年,當選北平市參議員,同年11月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4月去台灣,1950年4月赴美國,先任舊金山《少年中國報》編輯,後任加州大學、華盛頓大學研究員。1962年回台灣定居,並執教於實踐家政專科學校。1966年退休,定居台北內湖。1999年11月10日於台北逝世,享年101歲。著作有回憶錄《往事》。
王會悟,1898年7月出生於浙江桐鄉烏鎮,1916~1920年在湖郡女塾求學。她在學生時期就主動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後去上海尋求婦女獨立解放,並結識了陳獨秀、李達等許多革命志士。1920年她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結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王會悟作為唯一的工作人員,參加了大會的籌備、會務和保衛工作。由於她的警惕性高,及時發現反動軍警的行動,才未使黨組織遭受損失。在王會悟的建議下,會議遷到嘉興南湖的紅船上繼續進行,直至完成所有的議程,從此,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新的里程。
另外,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茅盾的夫人孔德沚,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夫人孫祿卿等都在我湖郡女中學習。
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之子孫科曾為我東吳附中賦詩勉勵,辛亥革命元勛陳英士的侄子陳果夫、陳立夫,曾為我湖郡女中四十年校慶題詞。
⑤ 湖州歷史名人的故事
湖州文化歷史悠久,湖州是古代文化的發祥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被譽為「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同時也有許多名人在此地誕生。湖州的歷史名人有:
一、吳均
吳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安吉縣)人。他出生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梁初,柳惲任吳興太守時,召為主簿,常與賦詩,後為建安王記室,又遷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為人耿直,寫《齊春秋》時,不顧梁武帝蕭衍的忌諱,如實地記錄了齊、梁間的歷史,梁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焚其稿,而遭迫害。
後又奉詔撰寫《通史》,皇自三始,迄於齊代,未成而卒。曾注范曄《後漢書》,著《廟記》、《十二州記》、《錢塘先賢傳》等百餘卷,都散佚。散文以寫景見長,文體清拔,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如《與朱元思書》、《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等,皆工於寫景,清新秀逸,藝術成就較高,為六朝駢文之名作。
詩亦剛健清新,富有感情,明人輯有《吳朝請集》。他還寫有志怪小說《續齊諧記》等。吳均的作品「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自其文風清拔,而有「古」氣,自稱「吳均體」。其詩今存140餘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於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
二、沈約
沈約(441—513),南北朝時梁代著名文學家、詩律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德清縣)人,歷仕宋、齊、梁三代,後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後至尚書令,卒謚隱。他也是齊、梁文壇的領袖,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禺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的創作開辟了新境界。
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這些詩詞藻綺麗,偏於雕飾,對當時的文風很有影響,但內容狹隘平庸,走入了形式主義的歧途。
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在沈約的少年時代,他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沈約從小就是這樣的立志不變,勤奮好學,而這也是他成才的原因。
三、陳霸先
陳霸先:陳高祖黃武帝陳霸先(公元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漢族。吳興郡長城縣(今長興縣)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時,陳氏家族迎來了家族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陳氏後裔陳霸先移梁之祚,以禪讓的方式建立起陳朝。
陳霸先出身於鄉里小吏,卻好讀兵書,精於武藝軍事,明達果斷,博大胸懷,又逢一個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時代,就如魚得水,以其威武賢德,得民心於天下,開創了陳朝。可以說他和他所建立起來的陳朝雖然短暫卻非常重要,而陳霸先本人堪稱南朝的「第一英主。」卞孝萱這樣認為。陳霸先的家鄉在今天的浙江湖州長興縣。
根據史料記載,陳氏雖是當地的大戶,但是在門第之見很深的南朝,陳家也只能算作寒門而已。但正是這樣的寒門內,卻出了個未來的英主陳霸先。《陳書》中稱陳霸先「讀兵書,多武藝」,而南史中更是記載他:「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在當時,能夠讀史籍、兵書,又多武藝的人可稱得上是文武全才了。從村官到皇帝「這就是卞孝萱對陳霸先政治道路的評價。
最初,陳霸先只是鄉間小吏。而後,懷著滿腔報國之志的他,來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個看守油庫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貴族的賞識後,平步青雲,並因在廣東一帶平叛有功而名聲鶴起。最終,成就陳霸先帝業的是那場著名的「侯景之亂」。通過平定「侯景之亂」,功高一世的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並於太平二年(557年)廢梁稱帝。
⑥ 湖州歷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興,「二十四史」中最早立傳的畫家,善畫龍、虎、馬及人物。
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大都督、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陸修靜,南朝劉宋著名道士,南天師教創始人,所著《山洞經書目錄》等,
丘遲,南梁永嘉太守,好詩文,所著名篇有《答陳伯之書》。
沈約,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名相,「四聲」的最早發現者,「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
張僧繇,南朝梁武帝時期畫家,「畫龍點睛」的典故出自於他。
陳霸先,南北朝時期陳的開國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書》、《陳書》的作者。
智永禪師,王羲之七世孫,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習書法,終有大成。
陸羽,客居湖州30多年,寫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後人奉為「茶聖」。
孟郊,著名唐詩《遊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詩僧,其詩清麗閑淡。
錢起,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李季蘭,唐代女詩人,道士,與陸羽交好,曾招入宮中。
張志和,客居湖州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佳句。
李昪,五代時期南唐開國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後主、婉約派詞人。
邱光庭,五代十國人,所著《海潮論》,對後世天體研究具有很大影響。
張先,北宋詞人,與柳永齊名,時稱「張三影」。
蘇軾,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謝上表》,釀就「烏台詩案」
燕文貴,北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人稱「燕家景緻」。
姜夔,南宋詞人,因隱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號「白石道人」。
錢選,南宋畫家,「吳興八駿」之一。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其楷書自唐以後無出其右者,世稱「趙體」。
王蒙,元末畫家,趙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於獄中。
沈萬三,南潯人,時稱「江南第一巨富」。
凌濛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馴,在明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被譽為「千古治黃第一人」的水利專家。
朱國楨,明萬曆首輔大臣,他的遺著《明史稿》引發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戲曲理論家,編印有《元曲選》。
茅元儀,明代兵學家,祖父茅坤為文學家,所著《武備志》被譽為古代兵學網路全書。
沈銓,清代著名畫家,對日本繪畫影響極大,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
戚蓼生,為《紅樓夢》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慶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對《周易》、《春秋》等有較深研究,所著頗多。
近現代名人
吳昌碩,近代繪畫史的開創者,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書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傑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有「書壇泰斗」之稱。
俞樾,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國學大師。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師。
俞平伯,著名學者、紅學家。
黃佐卿,民族資本家,第一家機器繅絲廠的創辦者。
錢玄同,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戴季陶,民國煊赫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摯友。
陳其美(陳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會主要骨幹、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張靜江,「民國奇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陳果夫、陳立夫,國民黨元老,「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開創者。
朱家驊,教育界、學術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行政院副院長。
胡宗南,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
錢壯飛,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黨中央、被周恩來稱為共產黨情報工作「龍潭三傑」之一。
楊光泩,被後人稱為「民族節氣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部長。
錢三強,著名核物理學家。
任鴻雋,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學家。
屠守鍔,「中國航天之父」、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
趙九章,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家。
趙紫宸,哲學家,冰心、費孝通、雷潔瓊的老師。
徐森玉,國寶」級文物鑒定家。
陸志韋,燕京大學校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
徐遲,現代著名散文學家
朱惠勇,中國古橋古船專家。
譚建丞,著名書畫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著名詩人,十年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綿亘千餘年的科舉制度下,湖州產生的狀元確鑿可考者有賈安宅、范應期、韓敬、嚴斯我、蔡啟僔、蔡升元、王以銜、姚文田、鈕福保 等9人,另有數人籍貫尚存爭議。其數量僅次於蘇州而位居全國第二。清代湖州科舉尤盛,有狀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⑦ 浙江湖州的文化名人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別號寄簃,吳興(今湖州)人。父丙瑩,進士,曾任刑部郎中、貴州安順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舉人,任直隸(今北京市)、陝西司主稿,受刑部尚書潘文勤賞識。光緒九年(1883)進士,任奉天(今沈陽市)司正主編,兼秋審處坐辦、律例館幫辦,後又升為協理、管理等。十九年,出任天津知府。任間寬嚴結合,恩威並施,深得百姓贊許。調任保定知府後,在處理一外國教堂被過境軍士毀壞事件中,按法據理力爭,處理妥善。後升任通永道,山西按察使。未及行,外國教士為報爭地索款未成之恨,誣沈私通義和團,遭朝廷搜查,終因查無實據而未獲罪。二十七年起,歷任刑部右侍郎、修訂法律大臣,並兼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等職。宣統二年(1910),兼任資政院副總裁。次年,任法部右侍郎。專治法學,曾收集我國古代法律資料整理和考訂。又奉命主持修訂法律,建議廢止凌遲、梟首、戮屍等酷刑,用修訂的《大清現行刑律》取代《大清刑律》,並研究和參照國外刑律,制訂《大清新刑律》,對刑法作了改革。著有《歷代刑官考》、《歷代刑法考》、《漢律摭遺》、《明律目箋》、《文字獄》、《刑案匯覽》、《讀律校勘記》,另有《古今官名異同考》等。後人編有《沈寄簃先生遺書》、《枕碧樓叢書》傳世。
⑧ 湖州有哪些名人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轄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於戰國,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如莫干山、南潯古鎮等。湖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有雙瀆雪藕、太湖百合等土特產品,同時也是近代湖商的發源地。
孟郊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洛陽人 ,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縣),出生地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唐代著名詩人。 祖先世居洛陽 (今河南洛陽),少時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余慶之薦,任職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余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趙孟頫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蘭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沈約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作為南朝文壇領袖,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顒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創作開辟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秉穹 ,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在核物理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特別是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製作了科學的解釋。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和「兩彈」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
⑨ 浙江湖州出過哪些名人
湖州是一個風景秀麗,人傑地靈的地方,不論是在古時候還是近現代,湖州在任何一個時間都可以說是人才輩出。
趙孟(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趙孟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齊、梁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沈約是齊、梁文壇的領袖,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的創作開辟了新境界。「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湖州,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錢壯飛(1895年—1935年),浙江湖州人,中共隱蔽戰線的「龍潭三傑」之一。1915年考入北京醫科專門學校,1919年畢業後在醫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今陝西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民主街)。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於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王偉(1968.4.6?2001.4.1),男,浙江湖州人,中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烈士。畢業於長春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2001年4月1日8時55分,美國海軍的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王偉駕駛的殲-8II戰斗機發生碰撞,殲-8II戰斗機墜毀,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後被確認犧牲。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1]
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限於篇幅,就不一一細數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發言。
⑩ 湖州歷史名人的故事有哪些如題 謝謝了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 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 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 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 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 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 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 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 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 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 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 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 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 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 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 夏秋之交終於得准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 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於樞、仇遠、 戴錶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 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 (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 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 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 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 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 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 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 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 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 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 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 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 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 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盡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 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鑒於趙孟頫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 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 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散藏在日本、 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 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 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 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 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 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 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 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 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 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 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 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 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賦》、《 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 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 12卷等。 此外還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唐朝詩人孟郊(德清人) ; 唐朝「大歷十大才子」之首的錢起(吳興人); 著有「三言二拍」的凌濛初(吳興人); 南朝開國皇帝陳霸先(長興人); 清朝篆刻大師,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安吉人); 清朝學者俞曲圓(德清人); 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陳英士(吳興道場人); 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主將錢玄同(道場人)、沈尹默(竹墩人) ; 現代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南潯人); 現代的「海空衛士」王偉; 「潘公」潘季馴、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果夫、陳立夫, 沈約,「茶聖」陸羽,沈家本,胡援,王啟民, 左手書法大師費新我,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朱家驊、張靜江.... .. 另外: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 史家稱李白、李煜、李清照為詞家「三李」, 其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李煜的祖父李升是南唐國的建立者。據《吳越備志》和清同治《 安吉縣志》載,李升本姓潘,安吉(時屬湖州)人, 父為安吉縣訾將,淮南將軍李神福侵湖州時將李升父子虜去, 李升就成了李神福的家奴,改姓李。一日, 吳國丞相徐溫到李神福家,見到李升,非常喜歡,經李神福同意, 徐溫收李升為養子,並更名為徐知誥。徐溫死後,升篡政, 於吳天祚三年(937)即位於金陵,改國號為南唐,年號為升元。 並恢復李姓,仍稱李升,李升在位時,曾致書吳越國王, 以祭祀祖宗的祠堂、田產都在安吉為由,欲以毗陵(今常州) 換取湖州,末果。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歇 朱冶 曹不興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陸修靜 丘淵之 沈約 吳均 丘遲 柳惲 吳均 裴子野 陳霸先 張僧繇 隋唐 釋?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堅 沈千運 顏真卿 錢起 張志和 陸羽 沈既濟 李季蘭 皎然 孟郊 沈亞之 杜牧 楊漢公 陸龜蒙 高閑 宋元 贊寧 燕文貴 張先 梅堯臣 孫覺 蘇軾 朱肱 米芾 毛滂 葉夢得 方勺 劉一止 沈與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陳振孫 程大昌 牟巘 周密 錢選 管道升 王蒙 沈夢麟 黃王介 明 凌雲 嚴震直 聞良輔 陳霆 陳良謨 顧應祥 唐樞 吳承恩 茅坤 慎蒙 吳維岳 徐中行 潘季馴 沈節甫 許孚遠 溫純 臧懋循 朱國楨 丁元薦 凌迪知 凌濛初 董斯張 茅維 茅元儀 陳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閔齊 姚翼 張睿卿 清 嚴我斯 蔡啟樽 吳綺 董說 徐倬 胡渭 孫在豐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銓 鮑?(字西風) 嚴遂成 戚蓼生 丁傑 施國祁 姚文田 王以銜 嚴可均 許宗彥 周中孚 陳傑 費丹旭 吳雲 汪日楨 俞樾 凌奐 劉鏞 陸心源 沈家本 傅雲龍 湯緒 劉錦藻 現當代 吳昌碩 崔適 單士厘 朱孝臧 周慶雲 龐元濟 王一亭 莫觴清 徐自華 沈壽 龐元澄 陳其美 金城 錢病鶴 姚勇忱 徐一冰 劉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鴻雋 錢玄同 陳嶸 趙紫宸 沈邁士 李彥士 陸志韋 蔡聲白 錢壯飛 諸聞韻 慎微之 葉桔泉 雷震 沈茲九 李泉生 楊光泩 邱望湘 俞平伯 章榮初 諸樂三 陳嘯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陸學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錢仲聯 潘子農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趙羅蕤 王文林 劉旭滄 陳又新 錢三強 徐遲 王宗淦 張珩 徐舜壽 張龍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鍔 史之華 丁是娥 潘鏡芙 鍾萬勰 欽俊德 盧良恕 參考資料: http://www.yingbishufa. com/ldbt/6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