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湖南邵陽綏寧縣的故事
綏寧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宋元豐四年(1081年)建蒔竹縣,祟寧二年(1103年)該稱綏寧;全縣總面積29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43萬畝,佔全縣土地面積的72.95%。全縣轄25個鄉鎮,人口35萬,其中苗、侗、瑤、壯、回等15個少數民族(主要為苗族)占總人口的61.23%。
全縣「八山一水一分田」,有耕地30萬畝,糧食作物以中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柑桔、西瓜等,土特產有香菇、木耳、、楊梅、天麻、玉蘭片、獼猴桃、雲霧茶、烏骨雞、茯苓等。
綏寧縣是全省、全國的重要林區縣,森林覆蓋率達73.6%,活立木蓄積量為1156萬立方米,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杉、松原木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地,楠竹、馬尾松已成為產業化的重要樹種。林業保護形成了豐富的林業生態旅遊資源。黃桑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22種,珍貴動物17種,國家二類保護樹種——「活化石」長苞鐵杉群落為世界罕見,引起國內外有關方面注目,綏寧被譽為「神奇綠洲」。
補充回答: 綏寧縣位於湖南省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總面積2899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3年)。
綏寧縣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長鋪鎮、武陽鎮、李熙橋鎮、紅岩鎮、唐家坊鎮、金屋塘鎮、東山侗族鄉、鵝公嶺侗族苗族鄉、朝儀侗族鄉、在市苗族鄉、樂安鋪苗族侗族鄉、黃桑坪苗族鄉、關峽苗族鄉、長鋪子苗族鄉、黨坪苗族鄉、聯民苗族瑤族鄉、麻塘苗族鄉、楓木團苗族侗族鄉、河口苗族鄉、竹舟江苗族鄉、白玉鄉、黃土礦鄉、瓦屋塘鄉、水口鄉、梅坪鄉。縣人民政府駐長鋪鎮。
歷史沿革
綏寧縣唐時名徽州,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始建為蒔竹縣,崇寧二年(1103年)易名為綏寧縣。《今縣釋名》:「宋收復蠻地置縣。」取安撫太平之意。1958年7月隸屬邵陽專署,1986年元月隸屬邵陽市。
2000年,綏寧縣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長鋪鎮、李熙橋鎮、紅岩鎮、武陽鎮、金屋塘鎮、唐家坊鎮、瓦屋塘鄉、水口鄉、在市苗族侗族鄉、東山侗族鄉、白玉鄉、樂安鋪苗族侗族鄉、竹舟江苗族鄉、關峽苗族鄉、楓木團苗族侗族鄉、楓香苗族鄉、鵝公嶺侗族苗族鄉、河口苗族鄉、黨坪苗族鄉、黃土礦鄉、黃桑坪苗族鄉、梅坪鄉、麻塘苗族鄉、聯民苗族瑤族鄉、朝儀侗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9235人,各鄉鎮人口(人): 長鋪鎮 33477 武陽鎮 25509 李熙橋鎮 17636 紅岩鎮 25827 唐家坊鎮 19599 金屋塘鎮 13708 東山侗族鄉 16076 鵝公嶺侗族苗族鄉 11713 朝儀侗族鄉 7505 在市苗族侗族鄉 15589 樂安鋪苗族侗族鄉 8918 黃桑坪苗族鄉 5452 關峽苗族鄉 21304 長鋪子苗族鄉 16176 黨坪苗族鄉 10181 聯民苗族瑤族鄉 5858 麻塘苗族鄉 9474 楓木團苗族侗族鄉 6757 河口苗族鄉 5946 竹舟江苗族鄉 8176 白玉鄉 8067 黃土礦鄉 15504 瓦屋塘鄉 18550 水口鄉 9673 梅坪鄉 2560
?年,綏寧縣轄25個鄉鎮、349個行政村,總人口34.37萬人,其中漢族人口15萬人。
2004年,轄6個鎮、5個鄉、14個民族鄉。(根據《湖南省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2004年》整理)
100長鋪鎮轄:長鋪、長征路、硃砂塘、江口園、大公坪、萬家坪6個居委會;長鋪、和平2個村委會。
101武陽鎮轄:解放坪、田凼街2個居委會;六王、道口、大田、秀水、雙龍、干坡、三房、雙鳴、連塘、雀林、桐木、長沖、大溪、老祖、大幹、毛坪、武陽、周家、肖家19個村委會。
102李熙橋鎮轄:李熙居委會;李熙、林家頭、大龍、梅林、陳家、灣頭、金子嶺、漿塘、石階田、長寨、滾水、雙元、蘇洲、逆流水、塘沖15個村委會。
103紅岩鎮轄:紅岩居委會;泡桐、紅岩、下匡、石家、上匡、巷子、大田、柳山、鹽井、太平山、稅田、焦溪、謝家、稠樹腳、下村、竹溪、清浪、陡街、吳家、雙沖、大山、陽田、樓下、曾家、袁家、雪峰、桃坪、江坡、張家田、下坊、沈家、渣灣、肖家灣33個村委會。
104唐家坊鎮轄:唐市居委會;曾家灣、賴梅、下灣、唐市、唐家坊、梅溪、湖塘、白沙、上白、聯興、羅連、從陽、寶善、金龍、鹽井、沖峰、松陽17個村委會。
105金屋塘鎮轄:草寨居委會;張家灣、小坪、岳溪江、主溪、新華、金屋、草寨、長坪、雄魚、魚林溪、磚屋、大吉、萬子13個村委會。
200東山侗族鄉轄:東山、牛背嶺、翁溪、表華、謝庄、陽溪、橫坡、白岩、俊頭、石橋、路斯、洛界、大凼、大坪、三溪、土溪、長界、樂榮、深坳19個村委會。
201鵝公嶺侗族苗族鄉轄:鵝公、文溪、拱橋、下白、上白、佳田、佳馬、陳家、金坑、太坪、高品、表團、老塘、地湖、壕地、劉家、寨頭17個村委會。
202朝儀侗族鄉轄:朝儀、表田、老灣、隘門、茶沖、郭沖、大沖、鐵坡、和團、上翁、翁培、田仔、大塘沖13個村委會。
203在市苗族鄉轄:城內、西正街2個居委會;岩塘、利試、李家、大灣、朝太、下鐵坡、長溪、竹橋、蘭家、江背、石門、十里鋪、西河、高倉、熬添、下寨、白寨、馬田、正板、東門20個村委會。
204樂安鋪苗族侗族鄉轄:樂安、大凍、聯豐、楊柳、中心、天堂、多龍、大團、瓦窯、黃佳水、文江11個村委會。
205黃桑坪苗族鄉轄:黃桑、蘭家、赤板、界溪、上堡、磨石、潭泥、大灣塘、地林、老團、坪溪11個村委會。
206關峽苗族鄉轄:關峽、珠玉、芷田、高坪、茶江、岩頭、文家、插柳、大元、四甲、南廟、鳳凰、鳥塘、石脈、梅口、花園角、石江坪、岩腳田、蘭溪19個村委會。
207長鋪子苗族鄉轄:小水、寨坡、瀨瀨水、沙田、拱橋邊、楓香、佘家、曹子沖、安陽、坪溪、榮岩、李家、田心、川石、哨溪、象家、拓丘田、新水沖、袁家團、大寨、洞溪、游家、楊家、桿子24個村委會。
208黨坪苗族鄉轄:黨坪、芷坪、界溪、滾水、蘇家、動雷、麻地、大碑、米水、龍家、凍坡、楊庄12個村委會。
209聯民苗族瑤族鄉轄:聯民、半沖、江抱、抱龍、大黃、馬王橋、陶家、田螺旋8個村委會。
210麻塘苗族鄉轄:麻塘、莫鋤、夏家、高梅、洪溪、船田、桐油沖、五龍寨、岩寨、長寨、溪口、雙沖、於家13個村委會。
211楓木團苗族侗族鄉轄:楓木團、道口、界頭爐、新屋場、秋木田、黃泥井、凈溪、黃土江、印坪、白岩水10個村委會。
212河口苗族鄉轄:河口、四甲團、多逸寨、山茶坪、岩坡、水車、楊家寨7個村委會。
213竹舟江苗族鄉轄:竹舟江、雞子頭、塘灣、萬林灣、新田、彭家、聯溪、新團、白洋灘9個村委會。
214白玉鄉轄:羅家鋪、百家田、塘玄灣、坪頭、曾家橋、付家灣、黃洋坪、檀山廟、石坪9個村委會。
215黃土礦鄉轄:同樂、唐家、桐溪、源頭、小安、半嶺、石溪、板嶺、大安源、中源、牛欄沖、大灣、自然、團豐14個村委會。
216瓦屋塘鄉轄:官路上、白家坊、小田、抱寨、皮葉樹、楊家塘、瓦屋塘、新橋、三星橋、金竹、石屋、楓門嶺、冷水、水廟仔、岩灣、雙江、寶頂17個村委會。
217水口鄉轄:水口、羅沙、新哨、曲溪、田凼、大浪江、侯家、泌水、菖蒲江、茶山10個村委會。
218梅坪鄉轄:梅坪、飛蛾、雙江、廟灣、木蘭田、黃泥江6個村委會。
② 雙江古鎮的古鎮歷史
1927年3月31日,組織了抗議英、美帝國主義炮擊南京重慶市民大會,遭到了反動軍閥的血腥鎮壓和屠殺,死傷上千人,這就是重慶三三一慘案。楊闇公4月4日被捕,4月6日壯烈犧牲在重慶浮圖關,時年29歲。解放後,在他的家鄉舊居辟為陳列館,供人瞻仰。雙江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楊闇公烈士和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故鄉,歷史悠久、物產豐富、景觀獨特、名人輩出。主要景點有楊闇公烈士和楊尚昆舊居及其生平事跡陳列展覽、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將軍官邱、蔣介石行轅,還有被譽為「重慶小十景」之一的「雙江古韻」八大景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4處,有一級景點3處,二級景點5處,三級景點7處,共計15處。
③ 雙江鎮的歷史沿革
潼南縣轄鎮,1950年建雙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3年大埝、城西、智慧3鄉並入。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8.6公里。面積104.6平方公里,人口4.7萬。涪江、綿(陽)璧(山)公路過境。轄大埝、城西、智慧3個辦事處和金龍、仙鵝、管店、踏水、姚堂、杜灣、小溝、五里、謝家、板倉、祖師、花溝、龍溝、白鶴、雙林、竹山、祠堂、團義、河溝、塔四、新店、洪嘴、長五、垮岩、社田、菜灣、郭溝、林灣、高石、龍門、郭堰、丁溝、獨樹、老關、草坪、木井、陳灣、小灣、安興39個村委會和雙江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釀造、塑料編織、機械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紅薯、油菜子,兼產生豬、養蠶。鎮境為楊*公烈士故居和-主席舊居。有楊*公烈士陳列館及禹王宮、惠民宮、關帝廟等古廟。1917年0戰爭時,四川省靖-川北總司令部設於此 。
④ 雙江古鎮的古鎮概況
古鎮青石板鋪就,店鋪相間,樓台錯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韻,雖然有的顯得斑駁陳舊,倒也彰顯出古鎮的歲月滄桑。穿行在古鎮上,你能發現有多條支街,就象長江有許多支流一樣。整個街景的布局呈現出網狀結構,穿行在古鎮上,一時半會還分不清正街與支街。 古鎮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現今存有中街、東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興隆街、水巷子、老豬巷9條街道,這不同於其它古鎮形成的一條街道,而是縱橫交錯,形成了雙江古鎮特有的古鎮特色。穿梭於古鎮上,常要詢問街上的居民,問清方向,找尋古鎮上的看點和景點。古鎮上商品豐富,大多是縣城鄉鎮所需的廉價物美的日用品和農產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門坊柱壁多雕飾精美,四角飛檐高翹,院落深深,天井花園設計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為典型的巴蜀古鎮風韻。這里是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家鄉。
雙江古鎮,是中國革命早期創始人之一的楊闇公烈士的故鄉。楊闇公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來,在重慶積極進行馬列主宣傳活動。1925年任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地委書記,1926年任中共第一屆四川省委書記,領導了順滬起義。
古鎮以清代為特色的院落庭園星羅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門坊柱壁多雕飾精美,四角飛檐高翹,院落深深,天井花園設計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為典型的巴蜀古鎮風韻。古鎮有「禹王宮」、「清代民居」、「興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郵政局大院(即楊尚昆、楊闇公舊居)」、「長灘四知堂」、「惠民宮」等規模大、頗具清代民居建築風格的大型古民居20餘座,被專家們譽為「難得的清代民居建築群」,譽為清代一條街。
⑤ 雙江在什麼地方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雙江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瀾滄江和小黑江交匯於縣境東南而得名。1985年6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全縣國土面積216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96.2%;轄4鄉2鎮72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兩個農場,總人口16.5萬人,有少數民族23個,占總人口的44.4%。北回歸線橫穿雙江縣城,境內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懸殊,立體氣候特徵明顯,有「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謝」之說,是北回歸線上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和諧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雙江境內境內居住著漢、拉祜、佤、布朗、傣、白、彝等24種民族,其中漢、拉祜、佤、布朗、傣、彝為六個世居民族,是全國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個自治民族聯合組成的多民族自治縣,是布朗族、佤族等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發祥地之一。長期以來,全縣各民族經濟互助、文化交融、平等和諧、攜手奮進,共同創造了如布朗族的蜂桶鼓舞、拉祜族的七十二路打歌、佤族的雞綜陀螺、傣族的手工制陶等等和諧共融而又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譽為民族文化和諧的活化石。
北回歸線穿過的生物寶地。地處北回歸線上的雙江,緯度低、海撥高,氣候溫和,屬南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達52.3%,年平均氣溫19.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溫、濕度適宜,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000-1200mm,加之土壤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形成了適宜各類生物生長的立體生態環境,是北回歸線穿過的生物寶地。
勐庫大葉種茶的原生地。勐庫大雪山12000多畝野生古茶樹群落,經專家考證,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面積最廣、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樹群落。源生於雙江的勐庫大葉茶種,二十世紀六十、八十年代兩次被全國茶樹良種委員會評定為中國傳統茶樹良種,被中國茶葉界權威贊為「雲南大葉茶正宗」、「雲南大葉茶的英豪」,勐庫大葉種茶條索肥厚、芽峰顯豪、滋味濃郁、回甘悠遠、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高,是製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被譽為「普洱茶之味精」。目前,全縣有茶葉面積8萬多畝,其中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園達2萬多畝,年產茶葉4000多噸。優越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氣候條件、優質的原料基地、天然的存儲倉庫,孕育了「勐庫普洱茶」和「天下普洱第一倉」的知名品牌。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臨滄市下屬的一個縣。面積229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6萬人。縣政府駐勐勐鎮。
目前下轄:勐勐鎮和勐庫鎮;沙河鄉、大文鄉、忙糯鄉和邦丙鄉。
⑥ 雙江鎮的介紹
潼南區雙江鎮,是中國第一批十大歷史名鎮之一(2003年由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古鎮建於明末清初,距今有400餘年。雙江鎮位於縣城西北10公里,這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出生地,也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因猴溪、浮溪如玉帶環腰而得名,自古便是西南地區的軍事、商貿要地。雙江鎮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線、尚昆主席故里等眾多品牌。
⑦ 雙江古鎮的介紹
雙江古鎮位於潼南區城西北面,地處成渝經濟腹心,前臨涪江、運河,以清代為特色的院落庭園星羅棋布。地處嘉陵江支流涪江的下游,是重慶市十大歷史名鎮之一。中國第一批十大歷史名鎮之一(2003年由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聯合評選,同批的有: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江蘇省崑山市周庄鎮,江蘇省吳江市同里鎮,江蘇省蘇州市甪直鎮,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浙江省桐鄉市烏鎮,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重慶市合川縣淶灘鎮,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重慶市潼南縣雙江鎮)。雙江古鎮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線、尚昆主席故里等眾多品牌。漫步於古鎮小街窄巷,石階起落,滿目灰瓦老屋,那以清代商市為特色的傳統街道,那低矮屋檐的外廊結構,風格各異的深宅大院,星羅棋布的散落其間,便紛至入眼,讓你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