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自成歷史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家世業農。自成以家貧,為人牧羊,略識文字,及長為銀川驛卒。明天啟、崇禎年間,陝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崇禎三年(1630),自成以裁驛卒失業,遂投活動於西川的不沾泥張存孟部。後因張存孟敗降 ,自為一軍。
起義的發展和勝利 不久,自成投闖王高迎祥,為八隊闖將,轉戰陝、晉、畿南、豫楚等地。九年七月,迎祥被俘犧牲,自成承襲闖王名號,轉戰於陝南及四川東北部地區 。十三年二月 ,自成軍在奉節魚腹山失利 ,再次潛伏商雒山(今陝西商州東南)中。
同年,河南省發生嚴重災荒,農民紛起暴動。十一月中旬,起義軍經陝南商州突出武關,轉戰河南,農民爭附。不久,文士牛金星、宋獻策、李岩等先後來投。十四年初下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開倉濟貧,聲勢迅速擴大 。此後 ,3次圍攻開封。明軍主力被消滅,起義軍控制河南全省,部眾近百萬,李自成起義軍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主力。
自佔領洛陽始,李自成漸將過去的流動作戰改為每得一城,分兵據守的軍事戰略,十六年正月克承天(今湖北鍾祥),打出「剿兵安民」旗號,散發「三年不征」傳單。尋移檄黃州,揭露朱明暴政,宣傳自己興仁義之師、拯民於水火的作戰宗旨。兩年多席捲河南五府數十州縣,及湖廣荊、襄諸府。十六年二月,改襄陽(今湖北襄樊)為襄京,成立新順政府,自成自號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羅汝才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轄區西起潼關,東至歸德(今河南商丘)、汝寧(今河南汝南),北濱黃河,南至松滋、枝江、澧州(今湖南澧縣),派遣地方官吏者凡70多州縣。
起義軍雄據荊襄,遂圖謀取京師。李自成採納謀士顧君恩之策,先取陝西,作為根據地。十六年九月,起義軍於河南郟縣大敗孫傳庭 ,殺傷明軍4萬多人 ,獲器仗輜重數十萬計。此後起義軍分兩路進兵陝西,十七年正月,攻克西安 ,乘勝取寧夏、蘭州、西寧、永昌、庄浪等地。
起義軍佔領西安後,即正式定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 ,以崇禎十七年為永昌元年。並改西安為長安。李自成改名自晟,稱王。同年二月,起義軍分兩路進攻北京。三月十八日圍困京師。次日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縊於煤山(今景山) 。明朝滅亡。
自成佔領北京後,繼續分兵略地,委派地方官吏,建立基層政權。北直、山東、河南、蘇北、皖北各地州牧縣令紛紛上任。是時,大順版圖,東自山東,西至甘寧,北沿長城,南達江淮,掩有北直、山東、山西、陝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肅、青海、寧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寧地區若干州縣,及今江蘇、安徽淮河流域地區,長江流域則有湖廣的荊州、襄陽、承天、德安四府等地。
政治經濟綱領 起義軍起義過程中,針對明朝地權集中與賦稅繁重的情況,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攻佔西安後 ,又以「貴賤均田」及「五年不征」相號召。在河南等地到處傳播「不當差、不納糧」的歌謠。「均田免糧」並未真正實行,只是個別地方官曾經實行過改變封建地權的措施。如在某些地區大順地方官府默許農民進行自發的奪地斗爭。起義軍亦實行籍沒富室政策,以解決軍餉,兼濟貧窮。但在這一口號下,劫掠平民、殃及無辜之事亦時有發生。起義軍還實行平買平賣,保護工商的政策。起義軍進北京後,令市民照常營業。山東畿輔運河航行的商船不絕。
起義的失敗 起義軍佔領北京後,北方的勁敵只余駐防山海關外的明總兵吳三桂。自成失於輕敵,僅派人攜金銀錦緞前往招撫。三桂先接受招撫,後聞自成在北京向明官追餉,並聞家屬被拘,遂歸山海關起兵反叛,並向清軍求援。自成率劉宗敏、李過東征,四月二十一日至山海關。為防三桂東退 ,自成出奇兵2萬繞至三桂軍後 ,自己則率軍從西面合圍夾擊。在吳三桂軍動搖之際,清多爾袞發兵夾擊。因眾寡懸殊,兩面受敵,農民軍敗退北京。
農民軍的戰敗引起北京人心惶恐。起義軍的很多將官經不起都市豪華生活的誘惑,日趨驕奢淫逸,士卒也各身懷重貨,無有鬥志。軍心渙散,紀律鬆弛。永昌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自成倉卒即帝位,次日即離北京南下,經晉入陝,試圖仍以陝西為基地再起。五月轉戰至湖北東南各州縣。九月至九宮山(一雲通山,一雲通城),為地主鄉團所圍困。李自成犧牲,余部由劉宗敏、李過率領南下,聯明御清。
B. 李自成在歷史上是什麼人物
李自成原本是驛站的士兵,崇禎為了減少政府支出,撤消了部分驛站,李自成從此失業,隨後加入了造反的行列,還成了農民軍的首領。這時中原大地上已經遍地都是叛軍,李自成的影響力並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排在他前面的頭領都被明軍剿殺,他才變成了農民軍的最高領袖。由於明朝北方的經濟危機太過嚴重,李自成的軍隊所到之處,到處都是踴躍加入他的農民,到處都是爭相投降的明軍,一不留神,農民軍已經打到了北京的城下。
其實李自成並無大志,他沒想過真要推翻明朝的統治,最大的理想是在自己的家鄉割據——甚至在推翻明政府的最後關頭,在他大軍圍攻北京城的時候,他還主動向崇禎提議雙方和談,只要允許他在西北稱王就行。可是在知識分子的道德壓力之下,崇禎皇帝沒有和談、逃跑或者投降的可能。在李自成軍隊入城的前一刻,崇禎帝逼著自己的母親、皇後和嬪妃自殺,又用劍殺死不少嬪妃,砍傷了自己的女兒。然後他手持火槍,帶著太監試圖突圍失敗,又退回到皇宮里,在皇宮的後山上吊自殺。如果不算後來的南明小朝廷,大明此時就算是滅亡了。
李自成的部隊在百姓的歡呼聲中走進了北京城。假如李自成能有朱元璋一半的見識,他都能為中國歷史創造出新的一頁。然而,歷史上像朱元璋那樣出身於草莽,又有遠大見識的領袖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草莽英雄只懂得如何帶領自己的窮兄弟殺出一條生路,但不懂得如何統治一個以農民為基礎、由地主豪強構成中層、由儒家知識分子構成上層的復雜社會。
聰明的統治者征服一個地方,面對新的臣民,首先都會做出安民的姿態,表示秋毫無犯,安定人心。然後指派當地的地主豪強、族長家長幹些徵收賦稅的事,算是他們表示臣服的「投名狀」。在這個過程里,統治者摸清了哪些人可以拉攏,哪些人需要打擊。等到時機成熟以後,用高官厚祿大力獎賞順從者,用鮮血和酷刑狠狠懲罰叛逆者。因為人人都是自私的,在這拉攏和打擊的刺激下,很快就能形成效忠於自己的新集團。
但是李自成不懂得這個道理,尤其不懂得統治古代社會離不開豪強和知識分子的協助。他進入北京後,對豪強、官僚實行的是全面打擊的政策,結果引來了豪強和知識分子的集體反抗。
從本質上說,李自成的失敗在於得天下過快。李自成能成功,是因為他趕上了明朝經濟崩潰的節點,整個北方社會秩序全面瓦解,他正好遇上了社會權力的真空期。李自成所到之處,大批農民加入,大批明軍投降,那是因為明朝的統治太糟,並不意味著李自成的統治有多好。換句話說,在攻陷北京的時候,李自成看上去實力很強大:佔領了廣大的領土,擁有龐大的軍隊,好像是明末諸雄中最強的一支。實際上,這些地盤和軍隊只是暫時依附在李自成的身邊,在李自成真正消化它們之前,並不是真正屬於李自成的。
C. 誰知道哪有關於太平天國時期人物的資料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應寫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志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13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首都稱天京(即現南京太平天國(太平天囯,註:天國以「囯」代「國」,取王居其中義)(1851年-1864年),是中國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國家,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勢力遍及中國十省。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
太平天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特例,例如以西方宗教名義組織勢力,或是中國官方認定之「中國農民起義」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而在清朝初年剃發易服之後,太平軍因拒絕此俗,亦被稱作長毛、發賊。
目錄 [隱藏]
1 創立、發展及滅亡
1.1 創立及發展
1.2 天京事變
1.3 後期
2 政治綱領
3 經濟制度
3.1 聖庫制度
3.2 天朝田畝制度
4 前期王侯表
5 後期重要的王
6 大事年表
[編輯]
創立、發展及滅亡
[編輯]
創立及發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他們從《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後來自行洗禮。次年春天入廣西傳教,積極宣傳組織農民群眾。1844年,馮雲山跟隨洪秀全到廣西傳教。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到廣州跟隨美國傳教士學習《聖經》。7月,洪秀全與馮雲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條」。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清朝官府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營救。
1849年,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1850年7月,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12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並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史稱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太平天國」。楊秀清獲封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占廣西永安。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雲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歷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並且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2年4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離開廣西進入湖南,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9月,蕭朝貴攻長沙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3月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征。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西征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戰敗,清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收復武昌。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編輯]
天京事變
(相關條目:天京事變)
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編輯]
後期
1856年12月,太平軍撤出武昌。
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開始提防石達開,任用洪氏兄弟牽制他,石達開日益不安,從天京出走到安慶,再從安慶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跟隨他出走的太平軍有二十萬人,嚴重削弱太平天國的力量。
1858年石達開經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廣東再到廣西。
1858年5月,九江失守,湘軍進圍安慶,11月太平軍在三河之戰獲勝,湘軍撤安慶之圍。
1860年,李秀成在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1860年9月,太平天國部署二次西征,以陳玉成、李秀成軍為江北江南兩支主力,目的為進攻清軍後方以援救安慶。北路的陳玉成因英國官員干預而不敢進攻武漢。南路的李秀成在1861年上半年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軍吃敗仗後,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攻下浙江大部份地區。石達開率十萬之眾,北上過湘西,入川東。部將彭大順、朱衣點、吉慶元等人與之決裂,重返天朝。
1861年9月安慶失守。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在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下,太平軍久攻之下,仍未能佔領上海。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令其回援天京,會師二十萬,大戰湘軍四十多天,無法攻退。6月陳玉成被清軍殺害。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1863年12月蘇州失守。
1863年石達開攻下貴州遵義。石達開在四川南部時,多次企圖渡過長江北上,為清軍所阻。5月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加上河水暴漲和清軍堵截了太平軍的進路和退路,石達開部隊在紫打地進退無路,困二十餘日,糧食將盡,部隊損失過半。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主帥駱秉章請降以救全軍,清軍偽稱同意,縛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石達開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殺。
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幼天王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被俘,8月7日親書供狀數萬言後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在江西被俘,11月處決。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余部在1866年初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與捻軍合編,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捻軍在1869年被消滅。
[編輯]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玉璽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徵。另一方面,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所有歷史學家的贊同;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教科書中,仍然認可了天平天國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認為其具有相當的革命性。但更為廣泛的觀點認為太平天國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郭廷以在《太平天國的極權統治》一文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個低級的迷信,絕對的暴力集團,神權、極權、愚昧的統治,只為滿足自己的無限慾望,絲毫不顧及大眾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滿地的荊棘,喪失的生命最少為二千萬至五千萬。」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的史學界近年來也有對天平天國和洪秀全重新評價的聲音。
[編輯]
經濟制度
[編輯]
聖庫制度
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制度。這個制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制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制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面,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范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干親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施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沒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啟,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制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制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志。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志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斗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系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制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制在保衛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從歷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制度還處於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說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為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平均主義的供給制度。因此,聖庫制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著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制度轉變成較為完善的財務制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於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制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目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制,這無疑是對至庫制度原則的一種破壞。 這說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裡,聖庫何嘗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只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象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編輯]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諸種制度所依託的基礎,也是《天朗田 畝制度》的精華所在:
關於土地制度。《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和本質,正如太平天國創始人在這本書的題目上所標明的,是「田畝制度」,亦即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這里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劃分土地質量的等級標准;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則和方法。《天朝田畝制度》把天下田畝按其產量多寡,分為三類九等。
關於生活物資的分配製度。
關於農村的社會組織制度。太平天國對農村的社會組織,按照太平軍編制進行了改組,即以軍、師、旅、卒、兩司馬為編制。
關於各級職官的保舉與黜陟制度。太平天國的各級職官,分為朝內、軍中和地方鄉富三種。規定每年一保舉,三年一升貶。
關於教育與司法制度。太平天國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進行,每二十五家設一禮拜堂,禮拜堂兼學校。 關於司法, 《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每軍設「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師帥、旅帥兼任。不過,民間凡有民刑訟事,開始還是由兩司馬調理,如不能平息,則逐級復審。
[編輯]
前期王侯表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東王九千歲,
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稱幼西王八千歲,
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歲,
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萬勝襲爵,稱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注
頂天侯 秦日綱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後期事跡不詳,可能在北伐中戰死。
滅胡侯 黃益芸 1853年軍營火災中喪生
護國侯 胡以晃 1854年封豫王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 楊秀清親戚,後期事跡不詳。
補天侯 李俊昌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贊天侯 蒙得恩 1859年封贊王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中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編輯]
後期重要的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扶王陳得才
啟王梁成富
遵王賴文光
祜王藍成春
[編輯]
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
1844年
4月 洪秀全、馮雲山等人離開家鄉傳教。
5月 洪秀全及馮雲山到廣西貴縣傳教,後馮雲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廣州,在美國教士羅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那裡學習,首次讀到聖經。後來洪秀全請求洗禮,為羅孝全拒絕。
8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雲山發展拜上帝會。
1848年
3月 楊秀清首次假裝「天父下凡」。
10月 蕭朝貴首次假裝「天兄下凡」。
1851年
1月 拜上帝會於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 洪秀全稱「天王」。
9月 太平軍攻佔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制度,稱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進圍桂林。
6月 南王馮雲山傷重死亡。
9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年
1月 太平軍攻陷武漢,湖北巡撫常大淳死。太平軍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2月 攻陷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自殺。
3月 攻陷南京,江寧將軍祥厚、兩江總督陸建瀛戰死。南京易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5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4年
1月 太平軍攻克廬州,安徽巡撫江忠源自殺。
2月 湖廣總督吳文鎔戰死。
4月 湘潭之戰、靖港之戰。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軍潰敗。
6月 太平軍二克武昌。
10月 清軍收復武昌。
1855年
1月 翼王石達開於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3月 清軍攻下連鎮,北伐軍主將林鳳祥被俘,不久處死。
4月 太平軍三克武昌。
5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李開芳被俘後遭處死。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國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9月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諸王互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先後被殺。
1857年
6月 石達開帶兵出走。
1858年
5月 九江失守,守將林啟容戰死。
9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營。
11月 三河鎮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陳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
4月 太平軍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營。
6月 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洋槍隊」,助攻太平軍。
1861年
9月 安慶失守,守將葉芸來戰死。
李鴻章辦淮軍。
12月 李秀成攻佔杭州,巡撫王有齡自殺。
1862年
2月 洋槍隊改為常勝軍。
5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6月 陳玉成被清軍殺害。
1863年
3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6月 石達開於大渡河旁投降,遭處死。
12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
8月 李秀成被清軍處死。
10月 洪仁玕及幼天王先後在江西被俘。
11月 幼天王被處決。
D. 歷史人物李自成祖籍是哪裡
陝西榆林米脂縣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E. 太平天國發生在什麼時間李自成是什麼時侯的人物
太平天國開始的標志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13年。 李自成是明末清初時的人.
F. 太平天國和李自成起義哪個規模大
必須太平天國規模和影響大,太平天國是驅逐韃虜,李自成替滿清火中取栗,然後被卸磨殺驢。太平天國屬於民族英雄,李自成必將釘在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G. 梟雄李自成身世成迷,他究竟是哪個民族的人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順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
李自成,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繼遷寨,人稱闖王、李闖,明末農民軍領袖之一,大順政權的建立者。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1644年5月27日,吳三桂與李自成在山海關決戰,李自成兵敗,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致死,屍首不知何處。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盪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復性打擊。《明史》也記載,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山。
對於李自成一族,歷史曾有這樣的記載:北宋年間,一代梟雄、米脂籍黨項族人李繼遷,挾地利人和,在這里屯兵墾田,積蓄力量,終立西夏,稱霸一方。而李自成的老家又是李繼遷寨,可見,李自成和李繼遷有著很深的源淵。對於這一點,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經考察過,他在描寫李自成進京時曾這樣寫道:「他(李自成)甚至想到他日後的勛業應該同唐太宗媲美。
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統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國要強大得多,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如今他已經破了北京,不久將平定江南,統一宇內,李繼遷傳到李元昊,又傳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發揚光大。」如果姚雪垠的觀點成立,李自成肯定是黨項人的後裔,至於他的血液中究竟有多少黨項族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李自成的祖先,已不可考。但李自成的世系可上推3代:曾祖李世輔,祖父李海,父親李守忠。李守忠共生2子,長子李鴻名,次子李鴻基。李鴻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與其兄相差20歲,比其侄子李過只大幾個月。由於李鴻名早逝,李過與李自成一起,從小就由李守忠撫養。黨項族屬於我國古老民族羌族的一支。黨項人以姓氏分為許多部落,拓跋一支勢力較強,唐末居住於今寧夏、陝、甘邊區及與內蒙古接壤一帶。其部落首領拓跋思恭,因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軍有功,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公,賜姓李氏。
傳了七代到李繼遷,自稱夏國王。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於1038年稱帝,建立西夏國。西夏王朝亡於蒙古的入侵,從1205年開始,蒙古人先後六次大舉伐西夏。最後一次,成吉思汗親征,在西夏即將滅亡的時候,成吉思汗病死於六盤山,蒙古人認為這是西夏帶來的災難,於是在西夏主獻城投降之後仍然殺其國王,在興慶府屠城。為了摧毀這里的「王氣」,蒙古人夷平了府城,發掘了西夏王陵,將西夏國民遷到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並與當地人通婚。從此,史書上再也不見黨項的名字。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黨項人連同那獨特的民族文化一起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完全溶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里。
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們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
H. 關於明末李自成和清末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
姚雪垠:《李自成》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
唐浩明《曾國潘三部曲》
顧城《明末農民戰爭史》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
I. 太平天國是那個人打出來,李自成起義是在那年的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於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余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終結。
明天啟、崇禎年間,陝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李自成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1]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致使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於煤山。[2] 由於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五月十七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玄帝廟拜神後因勞累熟睡,遭到當地鄉勇誤殺犧牲。李自成余部降清後,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斗爭。
J. 李自成與洪秀全故鄉分別在哪裡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 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於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後,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斗爭。
洪秀全(1814.1.11—1864.6.1),原名洪仁坤、洪火秀,漢族人,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1日)生於廣東花縣(今花都區)福源水村。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咸豐三年定都南京,稱天京。頒《天朝田畝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參見太平軍北伐、太平軍西征)。八年,因掌握軍政實權的東王楊秀清「威權逼己」,遂密詔(一說無密詔)北王韋昌輝率軍返京誅楊。韋又擴大事態,濫殺無辜。洪秀全迫於眾怨,只好殺韋,以翼王石達開主政。
次年,石達開受猜忌負氣出走,太平天國瀕危。洪秀全重用陳玉成、李秀成諸後起良將,自兼軍師,又採取減賦和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度過難關。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為清軍圍困,糧盡援絕。洪秀全拒絕李秀成突圍之議,固守天京。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詩文及詔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之一)及《太平天國史料》等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