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青陽縣歷史多久了

青陽縣歷史多久了

發布時間:2022-01-22 12:41:51

1. 你好你知道肇青陽歷史

青陽縣,安徽省池州市下轄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區北部,東臨南陵、涇縣,南連石台、黃山區,西交貴池區,北與銅陵市接攘,地勢南高北低。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雄踞其中,青陽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
青陽縣總面積1181平方公里,現轄蓉城鎮、木鎮鎮、廟前鎮、陵陽鎮、新河鎮、丁橋鎮、朱備鎮、楊田鎮、九華鎮、喬木鄉、酉華鄉、杜村鄉、九華鄉等13個行政區域和青陽經濟開發區,其中九華鎮、九華鄉由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管理。2013年常住人口24.9萬人。
青陽歷史悠久,自西漢年間設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九華山雄踞縣境西南,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地方戲曲"青陽腔"被譽為京劇鼻祖,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連戲、儺戲、九華民歌被廣為傳唱。境內有滕子京墓、太平山房、李氏宗祠等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碑碣崖刻400餘處。

2. 蕪湖歷史多久了

蕪湖市是建國後在原蕪湖縣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根據史料記載和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專業師生的研究,蕪湖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城址經歷了幾次變遷與擴大的過程。 蕪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鳩茲,在今市東南約四十里的水陽江南岸。《左傳》:「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吳,克鳩茲。至於衡山。」此處記敘的衡山是當塗縣東北面的橫山。而鳩茲城址則位於水陽江南岸一帶侵蝕殘丘向北延伸的盡頭。由此往西地勢低平,多為湖塘沼澤地區,因湖沼草叢,鳩鳥雲集,而得名鳩茲,又稱「勾茲」、「皋茲」、「祝茲」等。在鳩茲附近有一長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蕪藻」,故得名蕪湖。此段水陽江當時稱為中江,西連長江,東通太湖,為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水道。鳩茲是控制中江的一個渡口,位置相當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漢武帝元封二年,鳩茲已設縣,易名蕪湖,此乃早期的蕪湖城。 蕪湖設縣以後經兩漢時期的發展,到三國時因戰爭頻繁,蕪湖地位日顯重要。吳國地處江東,以長江為天險與曹魏對峙。但其主要城鎮距長江較遠,為了適應軍事上的需要,黃武二年(223)孫權將蕪湖縣治由鳩茲西遷到青弋江口不遠的今城東南隅的雞毛山一帶的高地上(古鳩茲舊治再未復用),成為今日蕪湖市最老的城區。東晉時期,蕪湖已成為臨江重鎮。公元324年,大將王敦在雞毛山屯兵築城駐守,故有「王敦城」之稱。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省蕪湖入襄垣縣,蕪湖縣級行政建置被撤銷。隋唐時期,蕪湖皆為當塗縣屬鎮。五代十國時南唐升元(937-943)年間復置蕪湖縣。從此蕪湖作為縣一級行政建置直至1949年。 兩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為促使農業的發展,大興築圩,大片湖沼變成良田。在蕪湖地區修築了政和圩、行春圩、陶辛圩和萬春圩等。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起,城區也迅速擴大,蕪湖成為當時沿江的一座名城。約在十一世紀初,蕪湖築城垣即宋城。今北門外高城板,東門外鼓樓崗等皆為宋城遺址。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金兵不斷南侵,蕪湖城遭兵焚毀成廢墟。淳熙七年(1180)又築城,但已不如以前繁榮。元初蕪湖縣城又行恢復,人口曾達五萬人左右,但在元末又遭兵火毀壞。明代蕪湖的經濟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各地商人和工匠紛至經營各業,以染漿業和煉鋼業尤為發達,南北貨物匯集。明萬曆三年(1575)蕪湖再次築城,大部分與宋城重合。清代200多年間(1876年以前),蕪湖商業同手工業不斷發展,成為新興的工商業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業中心地帶,號稱「十里長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蕪湖因交通位置和經濟條件重要而成為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重要據點之一。光緒二年(1876)中英煙台條約將蕪湖列為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英國在范羅山建立了領事行署,劃定沿江灘地為租界。接著美、俄、法、日等帝國主義相繼侵入,又於1902年將南起陶溝,北至弋磯山,東至普潼山,西至長江岸邊的46.5公頃土地劃為公共租界。從此大量洋貨涌進蕪湖市場,既嚴重摧殘了傳統的民族工業,又刺激了商業的畸開發展,同時大量糧食、農副產品及礦產原料被廉價掠奪運走。他們在租界內修馬路,建碼頭、倉庫、堆棧、樓房,開辦教堂、醫院、學校等,使蕪湖市區由青弋江兩岸一帶向西北沿長江右岸發展,擴大了市區范圍。 開埠通商以後,由於地理、經濟條件和李鴻章為代表的官僚買辦採取政治手段等,使米商雲集蕪湖開設米號,米市中心遂由鎮江遷來蕪湖,並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每年「經蕪湖輸出之米糧數五六百萬石至一千萬石」,有「堆則如山,銷則如江」之說。同時官僚買辦資本及民族資本開辦了「裕中紗廠」、「明遠電廠」、「益新麵粉廠」等新式工廠及其它一些小工廠,後因帝國主義侵略、壓榨加劇等原因大都被迫停辦、倒閉。由於經濟的畸形發展,老城區與外國租界之間的大片空地辟為新的街道,使市區進一步擴大。人口由1745年的1萬多人增加到1915年的10萬多人。 1949年4月蕪湖市獲得解放。幾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全市人民的努力下,蕪湖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的畸形發展的消費性城市,改造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城市。[2] [2] 4.2 建置沿革(一)鳩茲(春秋~秦) 春秋 ,名鳩茲,屬吳國。 戰國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屬越國,名鳩茲。周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滅越,屬楚國,名鳩茲。 秦 ,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蕪湖屬鄣郡,仍名鳩茲。 (二)丹陽郡蕪湖縣(西漢~東晉) 西漢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領17縣,蕪湖為其中之一,蕪湖縣名始於此。 東漢 沿襲之。 三國 ,吳黃武二年(223),蕪湖縣城由鳩茲遷至今市區東南雞毛山一帶,仍屬丹陽郡。 西晉 ,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分丹陽郡置宣城郡(駐宛陵)。移丹陽郡治於建業(今南京)。蕪湖仍屬丹陽郡。 東晉 ,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帶僑置郡州縣。成帝咸和四年(329),蕪湖縣屬丹陽郡,僑立豫州於蕪湖 (三)宣城郡、淮南郡(東晉~南北朝) 東晉 哀帝興寧元年(363),蕪湖屬宣城郡(郡址移駐蕪湖);孝武帝寧康二年(374)蕪湖仍屬宣城郡,並僑立上黨郡。孝武帝太元年間(376-396)僑郡為縣,省陽轂(今繁昌)入蕪湖縣,後又省蕪湖縣入襄垣縣。自此蕪湖縣置被撤銷,襄垣、上黨兩縣均屬淮南僑郡。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於丹陽的於湖(今當塗縣南19公里處)。 南北朝 ,劉宋文帝元嘉九年(432)並上黨縣入襄垣縣,屬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並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駐於湖),襄垣縣屬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復立淮南縣屬南豫州,襄垣屬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屬揚州淮南郡。 (四)當塗縣屬鎮(隋~唐) 隋 文帝開皇九年(589)撤銷丹陽、淮南二郡,置蔣州駐石頭城(今南京),並襄垣等縣入當塗縣,縣治遷駐姑熟(今當塗縣城),原蕪湖(城)降為當塗縣屬鎮。 唐 ,將全國分為十道後又改分為十五道,蕪湖一直為當塗縣的一個鎮,只是屬道州有變動。 (五)宣州屬鎮(唐) 唐 太宗貞觀元年(627)屬江南道宣州;玄宗開元廿一年(733)屬江南西道宣州。肅宗乾元元年(758)屬江南東道升州。上元二年(761)屬江南西道宣州;德宗貞元三年(787)屬江南東道宣州。 (六)江寧府蕪湖縣、宣州蕪湖縣(五代十國~北宋) 五代 ,南唐李弁升元年間(937-943)復置蕪湖縣屬江寧府,自此以後到民國,蕪湖縣置未斷。 宋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平江南,蕪湖屬宣州。 (七)太平州蕪湖縣、太平路蕪湖縣(北宋~元)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升南平軍為太平州,蕪湖屬江南路(後為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為太平路,蕪湖屬江浙行中書省太平路 (八)太平府蕪湖縣(元~清)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35)改太平路為府,蕪湖屬太平府。 明 ,明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蕪湖屬中書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蕪湖直屬六部太平府;永樂十八年(1420)改京師為南京,蕪湖屬南直隸太平府。 清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定江南,改南京為江南省,蕪湖屬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順治十八年(1661),蕪湖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從此安徽省正式成立,蕪湖屬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國年間(1857-1864)府、縣屬浙江省兼轄,後屬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 (九)蕪湖縣(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廳而存縣、道,蕪湖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設蕪湖道(駐蕪湖),轄皖南地區二十三縣,蕪湖為首縣甲等;民國二十一年(1932)蕪湖縣屬安徽省第二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日軍侵佔蕪湖,撤銷第二專區,改屬第五專區,同年10月25日又改屬第九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8月,屬第六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9月,抗戰勝利後屬安徽省皖南行署,並為第六專區駐地。 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三十軍八十八師解放蕪湖。4月27日成立蕪湖軍事管制委員會,直屬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 (十)蕪湖市蕪湖縣分治(1949年~1980年) 1949年5月10日,成立蕪湖市人民政府。從此蕪湖市、縣分置。5月13日設皖南行署駐蕪湖市,轄蕪當、池州、宣城三專區,蕪湖市直屬皖南行署。蕪湖縣屬皖南行署蕪當專區。 1950年撤銷蕪當專區,蕪湖縣直屬皖南行署。 1952年2月4日,蕪湖縣改屬皖南行署蕪湖專區。 1952年8月27日,撤銷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市直屬安徽省。蕪湖縣乃屬蕪湖專區,蕪湖專區及蕪湖縣均駐蕪湖市。 1958年2月27日,和縣裕溪口鎮劃入蕪湖市。6月21日蕪湖市改屬蕪湖專區領導,同年11月27日專區和市合並,以蕪湖專區名義出現,直屬安徽省。 1959年3月12日並蕪湖縣入蕪湖市。 1960年1月14日專區和市分開設置,市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 1961年4月26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同年12月5日復置蕪湖縣,屬蕪湖專區,專區與縣仍駐蕪湖市。 1965年7月19日又劃蕪湖市歸屬蕪湖專區。 1971年3月蕪湖縣遷駐灣址鎮。同年3月29日蕪湖專區改名為蕪湖地區,蕪湖市、蕪湖縣同屬蕪湖地區。 1973年2月25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 (十一)蕪湖市(1980年~今) 1980年1月29日,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行署移駐宣城,蕪湖縣屬蕪湖市。 1983年7月1日,當塗縣的大橋公社劃入蕪湖市。同時將原屬宣城地區的繁昌、南陵、青陽三縣及九華山管理處劃歸蕪湖市管轄。 1988年8月17日,青陽縣、九華山劃出蕪湖市,復歸池州地區。

3. 青陽鎮的歷史文化

九節青龍山的傳說
青陽鎮滸山村背靠青龍山,對於青龍山的來歷曾有過一段古老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隻蜘蛛修煉成精,來到滸山村。當時滸山村依傍一片水域,人們打漁采蓮,安居樂業。但蜘蛛精來了之後興風作浪,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這時湖裡出來一條青龍,暫時打敗了蜘蛛精,並趕出了滸山村。沒想到的是狡猾的蜘蛛精眼見不是對手,便買通了一個天神,並捏造了事實告訴了玉帝。玉帝龍顏大怒,將青龍與蜘蛛化作了兩座山,青龍化山於小山坡村,蜘蛛化山於黃山街道大李村。青龍余願未了,每年長出一座山峰,要把蜘蛛山吞掉。九年之後,已經長出了九座山峰,離蜘蛛山僅剩一山之遙,可是最後這年時,被賣通的天神就來挖掉了青龍的眼睛,從此青龍山就沒有再生長。現在,大家仍然可以看到青龍山最北面山峰有兩個圓形的巨大石坑,石坑裡分別有一處泉眼,常年有水流出,而不遠的地方是一座小小的蜘蛛山。

4. 安徽池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秦漢時期,這里的冶鐵、造船、鑄造等手工業比較發達。古石城是當時江南經濟較為繁榮的城鎮之一,同時也是水陸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是歷代屯兵之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為秋浦縣治,今屬貴池區殷匯鎮),隸秋浦、南陵兩縣。貞觀元年(627年)撤池州,所轄縣還隸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稱秋浦河)和清溪河兩條河流的入江口之間的貴口復建池州,並將縣治原在石城(今貴池殷匯鎮石城村)的秋浦縣遷來附郭,池州隸屬於宣州觀察使,治貴口(今市城區),隸秋浦、青陽、石埭、至德四縣。元和(806—820)年間改池州為池陽郡。
五代十國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六年改秋浦為貴池,舊志載楊吳曾升青陽為勝遠軍。南唐升元二年(938)升池州為唐化軍,治貴口(今市城區),隸貴池、建德、石埭三縣;青陽縣在南唐時復縣,但屬升州。
1949年設池州專區,屬皖南行署區。池州專署駐貴池縣,轄大通市及貴池、至德、東流、青陽、石埭、太平、銅陵等7縣。
1950年撤銷大通市;原蕪當專區所屬繁昌縣劃入池州專區。轄8縣。
1952年撤銷池州專區。將貴池、銅陵、青陽、至德、東流5縣劃歸安慶專區;太平、石埭2縣劃歸徽州專區;繁昌縣劃歸蕪湖專區。
1959年東流、至德二縣合並成立東至縣;1965年7月由原石埭縣(1959年與太平縣合並)的部分縣域並入貴池縣西南劃出的二區、八鄉置石台縣。
1965年復設池州專區,專署駐貴池縣。原屬安慶專區的貴池(駐池州鎮)、青陽(駐蓉城鎮)、東至(駐堯度街)、銅陵4縣劃入池州專區。由太平、貴池2縣析置石台縣(駐七里鎮)。轄5縣。
1970年池州專區改稱池州地區,地區駐貴池縣。轄貴池(駐池州鎮)、銅陵、青陽(駐蓉城鎮)、石台(駐七里鎮)、東至(駐堯度街)等5縣。
1974年將銅陵縣劃歸銅陵市領導;原屬徽州專區的太平縣劃入池州地區。轄5縣。
1980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池州地區,所屬的貴池、東至兩縣劃歸安慶地區;青陽縣劃歸宣城地區(1983年青陽縣劃歸蕪湖市);石台、太平兩縣劃歸徽州地區。
1988年8月1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池州地區,轄蕪湖市的青陽縣,原安慶地區的東至縣、石台縣、貴池市。共有14個區公所,13個鎮、94個鄉。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

5. 青陽縣的歷史建制


夏、商、周屬九州之揚州。
春秋,本縣屬吳地。戰國,吳滅屬越,越滅屬楚。秦屬鄣郡。
西漢初至武帝元封二年(前206~前109)間,置陵陽縣(治今陵陽鎮),屬鄣郡。元封二年,鄣郡更名丹陽郡,屬丹陽郡。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置臨城縣(治今蓉城東南5公里處),與陵陽縣並存。臨城縣包括今本縣東堡、楊田、城東、朱備、新河、蓉城、廟前、九華、杜村、木鎮、竹陽、丁橋、喬木、酉華、童埠、五溪等鄉鎮及南陵丫山、河灣鄉,銅陵董店鄉等。時陵陽縣包括今本縣陵陽、南陽、沙濟,石台縣的廣陽、七都、河口、七井鄉,涇縣部分鄉村及黃山市嶺上蘇、嶺下蘇等地。
西晉太康二年(281),析丹陽郡以南為宣城郡,陵陽、臨城同屬宣城郡。東晉成帝咸康四年(338),因避杜後諱,改陵陽縣為廣陽縣,仍屬宣城郡。
東晉義熙中,因中原人士南渡,僑置定陵縣,縣域包括今本縣丁橋(古定陵鄉)、竹陽、木鎮等鄉鎮,南陵丫山、河灣鄉及銅陵部分鄉村,屬淮南郡。
宋齊時,定陵屬淮南郡;臨城、廣陽屬宣城郡。
粱時,同屬南豫州、南陵郡。
陳時,於南陵郡置北江州,臨城、定陵屬南陵郡;廣陽郡仍屬南豫州宣城郡。
隋時,避揚帝諱改廣陽縣為南陽縣。後南陽並入涇縣,臨城、定陵並入南陵縣。
唐天寶元年(742),析涇縣、南陵,秋浦部分地域置今縣,延續至今。轄陵陽、臨城故地,面積約1900 平方公里。代宗永泰元年(765),析青陽縣南地域(今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廣陽等鄉),劃為石台縣(原名石埭縣)。
時蓉城東至南陵縣城68 公里,過金山鋪社橋為南陵界;西至貴池市40 公里,過五溪橋玉山田為貴池界;南至石台縣廣陽鄉(今屬黃山市)45 公里,至硫璃嶺過河為石台縣界;東南至涇縣70 公里,至黃箔嶺(原名黃櫱嶺,又名黃柏嶺)腳為涇縣界。面積1180 平方公里。青陽、石台兩縣並屬池州。唐太宗後至今,縣域均無大變更。
五代初,屬吳。後晉以後,屬南唐,隸江寧府。
宋代,屬池州,隸江南東路。
元代,屬江浙行省池州路。
明代,屬池州府,南京直隸。
清代,康熙六年後,屬安徽省池州府。
民國初年(1912),屬安徽省蕪湖道。民國21 年(1932),安徽省劃為10 個行區,本縣屬第八區。
1949 年4 月21 日,屬池州行署。
1952 年撤池州行署,改屬安慶專區。
1965 年恢復池州專區建制,屬池州。
1980 年撤池州專區,改屬宣城行署。
1983 年7 月,實行市轄縣體制,改屬蕪湖市。
1988 年9 月,恢復池州行署,劃屬池州。

6. 青陽縣有什麼名人

1、陸仲遠
陸仲遠(生卒年月不詳),江南有名中醫。明初,行醫至青陽,愛九華風景,遂移家遷居 青陽姑溪。學識淵博,精通中醫理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四鄉登門求醫者,每日數以百計 。精心研究讀唐思邈的《千金方》,逐一臨床實驗,經過長期實踐,寫成《千金聖惠方》傳世。
2、羅尚忠
羅尚忠 (1584-1627),字孝可,號心華,青陽(今安徽省青陽縣杜村)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中進士,先後任浙江平湖知縣、江西建昌知縣。他為官清廉,惠政愛民,任內,曾捐俸置田,建義倉,以周濟貧民。以政績遷升戶科給事中及刑科、兵科給事中,其間,曾13次上疏彈劾宦官魏忠賢罪行,有《請補建文君謚號》、《恤蔭孫過諸臣》、《保楊漣》等疏奏(載《皇明通志》。後晉升太常寺正卿,並先後任江西鄉試、禮部會試考官。天啟七年(1627),奉命出行,途中猝然病逝。
3、章允賢
章允賢(1503-1549)字海愚,乳名勤龍,安徽青陽縣二十都(今酉華石安)人。嘉靖八年(1529) 年進士,會試壓魁。歷任江西貴溪,河北成安知縣,以廉正愛民著稱。後升禮、吏二科左右給 事中。秉性剛直,不畏權貴,屢次上疏檢舉貪官污吏,曾上書彈劾武定侯郭勛及都御史胡守忠 擅權違法罪行,均被採納,使郭、胡受到嚴懲。曾因監修九廟有功三次獲「御贈」,並賜宴朝天 宮。後因直言觸犯嘉靖帝,被罷職。著有《諫議集》行世。

7. 歷史上廣西桂林府有個青陽縣嗎

這個你得要去查找史書記載了,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會有所改變!

8. 青陽的發展

青陽腔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國的徽調,也滋養了第三代地方大戲黃梅戲,包括京劇、贛劇、湘劇、川劇等戲曲劇種,都直接或間接地吸收了該唱腔,借鑒其唱法,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清乾隆年間,史稱「花部」的全國地方戲曲劇種紛紛興起,青陽腔度過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在各流行地區入鄉隨俗,生根開花,結合當地的民歌俗曲,繁衍成當地的戲曲劇種;自咸豐三年(1853)始,由於青陽縣為太平天國戰爭的主戰場之一,青陽腔藝人紛紛棄家外流謀生,黃梅戲等劇種的引進,漢族民間歌謠的興起等多種原因,青陽腔劇種在發祥地青陽縣日漸式微,而在江西湖口縣卻一直興盛到前些年。
經專家研究得出結論:青陽腔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發源於安徽青陽縣,與當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的崑曲並列為明代「時尚雅調」,贛劇、清戲、徽劇、黃梅戲與青陽腔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徽劇由青陽腔演變而來,是青陽腔的一個支流,四大徽班晉京產生了京劇。青陽腔,對中國戲劇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青陽腔在明代萬曆年間由皖南經水路流傳到江西鄱陽湖一帶。1956年,戲劇史專家黃芝岡和武建倫意外地在湖口發現明代青陽腔遺響——湖口高腔。這里「鄉鄉村村都有青陽腔業余班社,其勢熾熱,如火如荼」。至1987年,該縣青陽腔業余劇團發展到37個,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2000年,文化部授予湖口「中國民間藝術(戲曲)之鄉」稱號。由於青陽腔只限於「口傳心授」,加上藝人老化斷層,各種手抄劇本資料逐漸散失、損毀,青陽腔孤脈瀕臨絕響。
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指導下,青陽縣一直努力青陽腔的搶救工作,並多次派員前往江西湖口縣進行考察,先後恢復上演《送飯·斬娥》、《夜等·追舟》、《百花贈劍》、《思凡下山》等多出青陽腔傳統摺子戲。在青陽縣成功召開「全國青陽腔學術研討會」 ,結集出版《古腔新論》論文集和《青陽腔劇目匯編》。2004年2月,擬定《關於搶救珍稀古老戲曲劇「青陽腔」的議案》在池州市第一屆第一次人代會上提出,得到市人大代表和市領導支持,列為池州市重點議案進行辦理。6月,中央電視台《華夏文明》欄目組來我縣拍攝「青陽腔」並在中央7台播放。近年來,縣文化局組織人員深入鄉村調研青陽腔在我縣的歷史和現狀,並指導杜村鄉長壠村青陽腔業余劇團開展活動。得知青陽腔在我縣並未「絕響」,民間還有多處遺響,群情振奮,於2005年初步建立「青陽腔藝術陳列室」,並向文化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經評審批准公示。
目前,我縣青陽腔研究、挖掘、整理工作仍在積極開展。

9. 安徽池州歷史

中國·安徽·池州市 China AnHui Chizhou

http://www.chizhou.net
池州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的長江南岸,面積8271平方公里,轄貴池市、東至縣、青陽縣、石台縣和九華山管理處,行署駐貴池市,人口152萬。
池州作為州府建制,始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令已有1377年。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後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淵明、李白、蘇軾、岳飛、朱熹、司馬光、王安石、陸游等眾多歷史名人都在池州留下足跡。杜牧的千古絕唱《清明》詩更使池州名播青史。隨著歷史的變遷,池州行政區劃已多次變動。建國以後,池州地區歷經兩撤三建,現地區復建於1988年9月。
池州地處皖南,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為54%,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薈萃。池州境內有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佛教名山九華山,九華山系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山勢雄偉,佛教鼎盛,森林覆蓋率達64%以上;二是國家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牯牛降,這里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譽為天然龐大的動植物基因庫;三是國家級水禽濕地保護——升金湖,每年有近70餘種約10萬只候鳥前來越冬竭息。境內還有方圓近百里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齊山——秋浦仙境,以及各具特色、瑰麗多姿的溶洞群。
池州盛產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葉、蠶繭等農副產品,是國家的商品糧、優質棉、出口紅茶和速生豐產林基地;池州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已發現喬木1000餘種,陸生脊椎動物430餘種,中葯材1300多種;池州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鉛、鋅、白雲石等40餘種,尤其非金屬礦產儲量極為豐富,而且大多分布在沿江一帶,便於開采和運輸;池州是皖南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同發達地區相比,池州目前經濟總量較小,還屬於欠發達地區,但從開發開放和經濟發展看,池州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池州地處長江經濟帶,長江「黃金水道」沿池州北緣橫貫東西,流經全區160公里,池州港是長江干線重點港口之一;318國道和206國道縱橫穿越境內;銅陵——池州——九江沿江鐵路即將開工建設;池州人口密度小,人口壓力輕;工業污染小,易於控制。地區組建以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區內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有了很大改善。這些有利因素決定了池州地區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池州地區正以兩個根本性轉變為主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生態經濟),建設生態經濟示範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不久的將來,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生態經濟強區將會屹立在皖江之濱。

閱讀全文

與青陽縣歷史多久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