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有什麼規律
歷史規律與歷史趨勢
否認了歷史規律自然也就會否認依據歷史規律來判定歷史趨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波普在口頭上並不否認歷史趨勢的存在,而是認為,「規律和趨勢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被解釋的趨勢是存在的,但它們的持續存在依賴於某些特定的原始條件的持續存在(這些原始條件有時又可以是趨勢)。」(同上,第92、101頁)他甚至說,歷史決定論的「主要錯誤」是把規律和趨勢相混同,從而把趨勢看成「無條件的」。
這里有一連串的問題需要澄清。首先是如何說明條件和趨勢的關系。波普沒有說明「某些特定的原始條件」是什麼,而只是用這樣一種含含糊糊的說法否定了社會發展趨勢和歷史規律的聯系。肯定趨勢依賴於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條件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波普所謂趨勢依賴於條件的論點,不過是在最一般的意義上肯定了社會趨勢形成過程中存在著因果關系,至於這種因果關系是如何發生和實現的,還是沒有作出任何說明。可見,波普只是空泛地談論趨勢和條件,而有意避開趨勢和規律的關系,結果是條件和趨勢的關系也完全說不清楚。當然,條件和規律是有聯系的。條件既是一定的規律得以形成的依據,也是一定的規律發生作用的基礎。規定社會發展趨勢的,是其自身發展的內在根據。這種內在根據不是別的,正是社會自身所具有的規律。條件對於社會發展趨勢的形成也是起重要作用的,但它是通過社會發展規律而起作用的,說到底,它只是社會規律藉以發生作用的條件。條件總是相對於一定的規律才是條件,離開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任何因素都不成其為社會發展的「條件」,就是說,離開社會發展的規律,條件起什麼作用、如何起作用等等都無從談起。
肯定社會發展趨勢以社會發展的規律為根據,當然不意味著趨勢等同於規律。人類社會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多種過程所構成的有機系統,其間充滿了極為復雜的、可以導致多種演化結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關系,因此在社會發展的任何一個歷史階段上,社會生活體系本身所具有的規律並不決定社會的演化必然朝向哪個方向,而只是決定演化的可能性空間。這個可能性空間中究竟是哪一種可能性成為主導趨勢便取決於現實的具體條件,這個「條件」即是前面所說的同規律相對區分的條件。顯然,人在社會演化的可能性空間中並不是消極無為的,而是可以做出選擇的,因為現實的具體條件是可以改變的。人認識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把握了社會在一定歷史階段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以及各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的條件,就能夠通過強化或抑制歷史條件起作用的方向,或者說通過改變條件和創造條件促使其中某一種可能性變成現實。而條件的改變又顯然是同這個歷史階段上的人的價值選擇直接相關的。這表明社會發展的趨勢既以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內在根據,又必然包含著社會歷史主體的價值選擇。波普所謂「被解釋的趨勢」的持續存在「依賴於某種特定的原始條件的持續存在」的論斷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沒有什麼始終不變或「持續存在」的原始條件,條件總是在變化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的歷史。隨著條件的變化,社會規律發生作用的方向和方式乃至社會規律本身也會變化。把歷史趨勢的存在歸因於特定原始條件的持續不變,只能說明波普仍然沉溺於近代的形而上學思維之中。
肯定社會發展趨勢也包含著社會歷史主體的價值選擇,這並不意味著社會發展不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所謂社會發展趨勢既是指社會歷史演化的可能性,也是指人們歷史活動的一般趨向。因此社會發展趨勢是否包含歷史必然性,既要看社會發展是否具有客觀的規律性,當然也要看人類歷史活動在其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上是否具有一致性。歷史的辯證決定論從對人類最基本的社會活動即物質生產活動的分析中對於後一個問題同樣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在馬克思看來,物質生產活動既是人們滿足自身生存的物質需求的活動,又是體現人的實踐本質的自由、自主、自覺的活動。自主性、自由性、自覺性是人類活動的基本特徵,也是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的價值。唯物史觀確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所推進的歷史過程既是經濟和社會不斷地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推進的過程,也是人們不斷地追求自主性、自由性、自覺性的過程。不管人們對自主性、自由性、自覺性的追求在不同的民族或國家中有怎樣不同的文化表現形態,不管這個追求經歷怎樣的曲折,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總是朝著人的自主性、自由性、自覺性不斷深化和擴大的方向發展。
以上論述說明,一方面,人們的活動要受社會歷史客觀規律的制約,不能超出客觀規律所規定的社會發展的可能性空間;另一方面,人們在這個可能性空間內又有選擇的自由,即可以改變客觀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使其中最符合於人們的價值理想的可能性成為某個時期社會發展的主導趨勢並爭取其實現。社會歷史的發展是客觀規律性與人們歷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的統一,而這種統一正是歷史的辯證決定論的精髓。
歷史趨勢與歷史預見
所謂歷史預見是指對歷史發展的趨勢或可能性的揭示,唯物史觀從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存在推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可以預見的。歷史辯證決定論這一關於社會發展的可預見性的觀點遭到了波普的最猛烈的攻擊。在波普看來,承認歷史進程的可預見性是歷史決定論的核心,他相信自己已經成功地找到了反駁歷史決定論從而也是徹底摧毀歷史決定論的「純粹的邏輯理由」。這個「邏輯理由」是一個簡單的三段式推論:1.人類歷史的進程受人類知識的增長的強烈影響;2.我們不可能用合理的或科學的方法來預測我們的科學知識的增長;3.所以,我們不能預測人類歷史的未來進程。
波普對於自己的推論相當滿意,認為經過這樣一個推論就可以宣布歷史不可預測,「歷史決定論不能成立」。(同上,第1頁)但當我們仔細推敲波普的推論時,卻不難發現,這個三段式推論是在一系列不可原諒的理論「疏漏」中進行的。其中,最關鍵的「疏漏」是:斷言人類知識的增長不可預測是沒有充分根據的。知識的增長固然與知識創造者個人的才能、品德、境遇以及知識創造過程中各種偶然因素密切相關,因而確有不確定性的一面。但是,如果把知識的增長放到社會進步的歷史過程中進行考察,而不是把它理解為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我們就會看到知識的增長及其對社會進步的強烈影響亦取決於兩方面的社會條件:其一,知識資源的歷史性傳承和積累;其二,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需求對知識的「選擇」。就前者而言,一種新知識的產生總是以歷史地積累起來的知識資源為基礎和前提,以往文化發展的成果包含著孕育新知識的種種智力因素,新知識的創造者只有充分佔有這些知識資源才能真正有所作為。因此,依據人類知識業已達到的程度及其所面臨的新問題,人們是可以大體上預測出知識增長的未來走向的。就後者而言,人類知識是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諸方面因素交互作用並通過這種交互作用而對歷史進程產生「強烈的影響」的。一種科學知識或技術知識只有在被現實的生產過程所吸收,從而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的時候,它才能對人們的物質生產、經濟過程乃至歷史進程產生影響;一種關於社會變革的理論,只有當它把握了真實的社會矛盾或社會問題,並能夠被更為廣大的社會成員所接受時,它才能實際地影響社會進步的過程。因此,盡管知識本身的增長有其不確定性的一面,但現實的生產活動,或現實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卻對知識的運用產生一種「選擇」作用,這種選擇作用可以使人們用「合理的或科學的方法」從社會經濟、技術、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社會條件來判定哪些知識可以被吸收或接受,並推測出這些被吸收和接受的知識將對社會發展進程產生何種影響。而且,我們越是能夠准確地把握使知識發揮作用的社會條件,就越能准確地預測知識的影響作用。在很多情況下,當某種知識缺乏的時候,生產活動或社會進步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會激發人們去學習、創造這些知識。因此,真正推動歷史進程的現實力量是社會物質生產力的發展以及這個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知識之所以能夠對歷史進程產生強烈的影響,是因為它能夠融入這個現實力量中,能夠融入現實矛盾和問題的解決中。沒有融入這個現實力量的知識,是不可能對歷史進程產生任何影響的。僅僅從知識增長的不確定性出發,是不能徑直得出「歷史的未來進程不可預測」的結論的。
波普爭辯說:「我的這個論證並不反駁對社會進行預測的可能性……我的論證只是根據歷史發展可以受到我們知識的增長影響這一點,來反駁對歷史發展進行預測的可能性。」(同上,第2頁)這又回到了前面討論的問題,實在無須再說了。對社會進行預測和對歷史發展進行預測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波普並沒有說清楚,但他的主要論點實際上不僅否認了歷史預測的可能,而且也否認了社會預測的可能,因為他明確地說:「我的證明在於指出了任何科學預測者——不管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部計算機——都不能用科學方法預測它自己的未來結果。」(同上,第2頁)按照這個說法,科學存在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科學存在的基本意義就在於能夠通過把握研究對象的客觀屬性和規律,揭示事物系統演化的可能性空間,從而為人類活動提供某種意義上的預測。盡管存在著事物內部關系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但科學預測揭示出事物演化的可能性,使人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活動促使有利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可能性變成現實,並避免「壞」的可能性變成現實,至少將其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就是依賴這種預測而存在發展起來的,這正是人類活動不同於其他動物活動的地方。
總之,歷史的辯證決定論完全肯定歷史主體可以在社會演化的可能性空間中進行選擇。這是它的辯證性之所在。這種選擇之所以可能,正在於人們可以對社會發展的趨勢作出預測。而選擇和預見所以可能,則在於每一種演化的可能性都以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根據,並依賴於一定的條件。從歷史規律、歷史趨勢和歷史預見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可以說明,歷史的辯證決定論,即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正確的、邏輯上十分嚴整的歷史觀
2. 「歷史從哪裡開始,邏輯就從哪裡開始,歷史和邏輯必須統一。」 什麼意思呀
邏輯的東西與客觀現實發展的歷史過程是統一的。歷史的起點同時也是邏輯的起點,事物的實際歷史發展從哪裡開始,人們考察事物的邏輯思維也就應當從哪裡開始。
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核心,是馬克思、恩格斯從事一切學術研究的基本原則,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活的靈魂這在理論上是眾所周知的,也是我們應該掌握和遵循的基本原則。
所謂歷史的方法,也就是敘述的方法,邏輯的方法即分析的方法。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就是在錯綜復雜的歷史現象中,剝除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表面現象,揭示其本質規定性,從而把握歷史發展的真諦。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最早是由黑格爾提出的。黑格爾認為,歷史上先後出現的概念、原理的次序就是理念中范疇、理論的邏輯次序。他說: 「哲學體系在歷史中的次序同觀念的邏輯規定在推演中的次序是一樣的。」 由於黑格爾的學說是建立在「絕對理念」基礎上的,因而他所說的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不可避免地帶有許多缺陷以至於致命的錯誤。他認為概念范疇的邏輯體系包含於絕對理念之中, 在自然界之先, 歷史發展是邏輯理念的顯現, 因而往往採用先驗的邏輯次序去剪裁歷史。
真正科學論述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是恩格斯,最初他只是將該方法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在《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文中作為重點論述。他說: 「對經濟學的批判, 即使按照已經得到的方法也可以採用兩種方式:按照歷史或按照邏輯。既然在歷史上也像在它的文獻的反映上一樣, 整個說來, 發展也是從最簡單的關系進到比較復雜的關系, 那麼, 政治經濟學文獻的歷史發展就提供了批判所能遵循的自然線索,而且整個說來, 經濟范疇出現的順序同它們在邏輯發展中的順序也是一樣的。」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經黑格爾初創後再經馬克思恩格斯予以唯物主義的改造而完善。邏輯是人類認識發展的規律。要求我們在研究教育史的過程中既要遵從歷史的客觀進程,又要善於對歷史事實作符合邏輯的理論提升。
3. 夏代歷史的記載是從哪裡來的
本身司馬遷家族就是史官世家,家族內部一定有關於夏代的記載,同時後世周王室和諸侯史籍有一些流傳下來夏代的故事(比如魏國史書《竹書紀年》),加上當時一部分夏代文物,而且不能證實夏代無文字(甲骨文已經很完善了,不是從天而降吧?),口耳相傳和出土文物總有一些真實的吧?
4. 構成歷史的要素是什麼,資料從哪裡來想要學習,非常迫切,謝謝!
歷史的要素包括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影響等。歷史資料很多,你可以上網、上圖書館查閱。
5. 歷史發展規律性原理有哪些
歷史發展規律性原理有:重復性、預見性、層次性、不確定性與開放性。具體如下:
第一、重復性。這是其最基本的屬性,也是同於自然規律的一種屬性,由此也表明了歷史規律的客觀性。人們正是對歷史現象的多次重復進行探索,抓住其內在聯系,證明它是歷史規律;一旦如此,它就在一定范圍內具有了。
第二、預見性。如果沒有一定程度上的預見性,就不稱其為歷史規律(如唐太宗等總結出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規律,不僅適用於他以後的封建社會,也適用於現當代社會),這樣,發現規律才有價值。
(5)歷史規律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歷史規律也是客觀實在,是指歷史發展過程中多次出現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質共同性的歷史現象及其內部和外部的本質聯系。揭示歷史規律,是人們透過歷史表象探討其深層因果聯系,揭示歷史發展中普遍性、統一性、必然性的努力的表現。
是人們不滿於對歷史的膚淺描述、並希望歷史可以資鑒現實、預示未來的想法的表現。由於對歷史規律的揭示是對無法感知的歷史深層結構所做之抽象性認識,所以有可能投上更多的主體性影響,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歷史規律是上述人對於上述歷史現象及聯系的主觀抽象和歸納。
6. 這個世界的物理規律是從哪裡來的
理論物理學所研究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物理規律都是由實驗和現實總結出來的,但我們仍不能揭示物質在運動和相互作用時,為何要遵循這樣的規律.
你所提的問題現在沒有好的答案(但還是有的),超弦論可以解釋你的問題,在這物理模型中,可以存在無數個不同的宇宙,所有宇宙的大小,和其中的物理規律都可以不同,比如可能在另一宇宙中,光速可以慢一些,或許會有質量很大的原子,也許沒有誇克的存在.總而言之,這一切都是隨機產生的.大爆炸也是一個隨機事件.
簡單的來說:丟一塊硬幣,出現正面和反面都有機會,但我們無法預測,我們也不可能解釋為何出現正面或反面.因為這是一個隨機事件.
這種理論很受爭議,但也許永遠都沒有好的答案.
理論物理中有一句名言:這個世界最難以理解的地方,就是他是可以被理解的.
7.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有哪五大定律
歷史在不斷發展,但是在發展中又有著一種規律在不斷循環。尤其是中國歷史中有著象牙定律、不能共富貴、賦稅改革、居安思危還有盛極則衰的定律。
一、象牙塔的規律,崩塌總從小事開始如今再來看一下那些王朝崩潰的幾率,幾乎都是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的。比如說。一個王朝的負面有很多原因都是沒有安頓好民心,若是民心出現了動亂,於是這個王朝就陷入了混亂之中。還有就是一些臣子篡權奪位,這也是因為野心膨脹,並且當時的局勢給了他們可乘之機,所以一個人的慾望是很可怕的。
五、盛極則衰那些王朝就算持續了幾百年,但終究躲不過衰亡的命運。因為在繁華的影響下,他們已經忘了要進行改革就放縱慾望,不懂得進取,所以自然會滅亡。
8. 學歷史是學啥呢是學經驗教訓是學歷史規律的不是學習仇恨
歷史是對過去的人和事的一個總結和敘述,它描述了人類和社會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興衰更替中,看一種文化、一個國家從輝煌到衰敗、再到重新崛起的經驗教訓,使我們有前車之鑒。歷史是前輩付出過沉重的代價換來的,經驗和教訓是花多少錢都買不過來的。歷史可以使人知道自己的文化淵源和來處,增加我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從而促進國人的凝聚力。
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和改變。看歷史使人知識豐富,知道許多有趣的故事,知道許多有趣的人,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更是在茶餘飯後的閑聊中,許多人不自覺得就和自己接近。他們感覺和你在一起能聽到有趣的故事,知道有越的人,不無聊,不乏味,使你的人際關系融洽,口碑呈指數上升。人們都喜歡和有知識的人在一起,當然如果你更和藹一點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