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山西代縣歷史多久的

山西代縣歷史多久的

發布時間:2022-01-22 14:34:44

① 古城代縣的歷史

代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遺存豐厚的文化遺產。有東段景新石器時代遺址,漢代長城遺址、城堡遺址,隋代棗戶城遺址,明朝砌築的39堡和12聯城遺址等。又有雁門關扼勾注、聯長城,居九塞之首;邊靖樓矗立城中,威鎮三關;文廟規模宏大,名振三晉;楊忠武祠影響波海外;依石罅而建的懸空結構趙杲觀;挺拔俊秀的阿育王塔,以及白仁岩寺、柏林寺、鳳凰觀、太寧宮等古建築遺址。古墓葬有晉王李克用和義子李存墓,宋侍郎滕茂實墓,明尚書張鳳翼、孫傳庭墓等。代州又是北地聞名的商貿中心,清末城內各類鋪面達 131家。有「宗廟、明街星羅棋布,奇珍異寶瑰麗多彩」之稱。現藏金、石、陶瓷等珍貴文物4O00多件。
物華天寶,引得歷代名人墨客留連吟誦。南朝的鮑照、唐代的陳子昂、李白、王昌齡等,北宋的范仲淹,元代的元好問等名家,都為代縣的山川見物寫下了不朽的詩篇。從一首《雁門太守行》即可領略雁門的千古雄風,壯士的愛國豪情。

② 代郡治所並不在今天的山西代縣,山西代縣縣名的由來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首先,我們這個國家的地名從來就不是一層不變的,隨著歷史的變遷,許多地名都要經歷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變化,才能最終確定下來。我們現在代縣縣城所在的這個地方,最准確的應該說是叫雁門縣,因為從歷史上看無論地名怎麼變遷,雁門關這個恆久的標志是不會移動的。至於你說的「代」這個稱呼,也確實不是我們這片古老土地上最早的稱呼,最早的代郡治所在現在河北省蔚縣,就是過了平型關快到北京那,但是因為歷史上無論是代國,還是代郡,都一直處於中原漢王朝對抗北方少數民族的前沿,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我們的祖先一直是不斷向南遷移的,同樣地名也就會隨著人口、郡治、州治不斷相應變化,舉個例子,就像定襄縣這個稱謂,本來定襄是唐朝的一個軍鎮級別,最早是管轄現在內蒙,外蒙以及漠北的軍事治所,但隨著歷史的變化,現在雖然還存在這個稱謂,但是早已經脫離了當初的管轄范圍,甚至比我們代縣還在南邊,呵呵,哥們明白了沒有啊?

③ 請問山西省代縣現在歸屬哪個市管轄並請介紹一下代縣的基本情況!謝謝!

代縣屬於忻州行政公署管轄。

代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在東經112°44′--113°22′,北緯38°50′--39°21′之間。東鄰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全縣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39公里,總土地面積1649平方公里。轄6鎮11鄉,即:城關鎮、峨口鎮、陽明堡鎮、棗林鎮、聶營鎮、灘上鎮,新高鄉、峪口鄉、磨坊鄉、胡峪鄉、分水嶺鄉、胡家灘鄉、交口鄉、西窖鄉、八塔鄉、上田鄉、白草口鄉、共有391個行政村,3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為199211人。
全縣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南北高山對峙,中部平川,滹沱河由東北向西南橫績全境,構成了河谷盆地、丘陵區和基岩山區三種類型。其中:河谷盆地佔總面積的12.6%,黃土台地、丘陵地佔總面積的16.9%,基岩山區占總面積的70.5%。境內南部山區屬五台山脈,主要山峰有馬鬃山、黑圪旦尖,黑圪旦尖為全縣最高峰,海拔2548米。北部屬恆山山脈,主要山峰有草垛山、饅頭山、雁門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饅頭山2426米,為最高。雁門關位居其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歷來為晉北要隘,兵家必爭之地。中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全縣糧食、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縣境內最大的河流是滹沱河,屬海河水系,橫貫全縣東西,縣內流經40公里,平均清水流量為0.98立方米/秒。另外有峨河、峪河、中解河等13條支流流入滹沱河。

代縣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夏季炎熱而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年平均氣溫8.7℃,一月最冷,平均氣溫-8.5℃,七月最熱,平均氣溫23℃。年平均降水量473.2毫米,最多達770毫米,最少397毫米。年日照時數2645小時,無霜期為136天。

全縣共有耕地43.5萬畝,糧食作物有高梁、玉米、穀子、水稻、小麥、莜麥、山葯、蠶豆等。經濟作物有辣椒、煙葉、黨參、黃芪等。

代縣地形多樣,資源豐富。野生動物資源有豹、狼等數十種。現有林地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12.2%,樹種有落葉松、雲杉、油松、華北冷杉、白樺、國槐、山楊、旱柳等25種。葯用植物在40種以上,已知的礦產資源有鐵、銅、釩、鈦、磁、鈾、雲母、金紅石、石棉、石英、長石、石墨、藍晶石、褐煤和泥炭等24種,大型礦床達12個,小型礦床10個。鐵礦含鐵量最高為32.1%,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的42.8%,遠景儲量15億噸。金紅石現已探明儲量7615萬噸,其中碾子溝金紅石礦是僅次於湖北棗陽的全國第二大礦,原礦遠景儲量3億噸,礦石平均含二氧化鈦2.27%。金礦、銀礦、臘石礦、鉀長廠礦、石英礦等儲量都十分可觀,極具開采價值。

代縣地處北京、太原、大同三角區中心地帶,交通便捷,(北)京——(太)原鐵路橫貫全縣東西,過境32公里,縣境設下社、棗林、代縣、陽明堡4個車站,每年旅客發到量54萬人次,貨物發運量43.8萬噸。干線公路主要有京原公路,過境長40公里;太同公路,過境長29公里。此外尚有簡易公路多條,全縣97%的村通機動車。

代縣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現有45處省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文化遺址8處,古墓葬10處,古建築22處,縣博物館設在縣城文廟,館內藏品達千件,有石、陶、瓷、漆、銅、鐵、玉、金銀等器,還有化石、錢幣、織綉、書畫、石刻等。 境內著名古跡北有工程浩大、氣勢宏偉的內長城和奇特險峻的雁門關;南有風景優美、造型奇特、巍峨壯觀的趙杲觀;東有保存完整的楊家祠堂;城內有阿育王塔、文廟和全國最大的鼓樓——邊靖樓,這些古跡皆有研究歷史發展和建築藝術的價值。本境特產辣椒干,出口量居山西首位。代縣酥梨,譽滿京華,其個頭大,色澤金黃、果肉酥脆,含糖量高,堪稱梨中之魁。
說起代州英傑,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千秋忠烈楊家將。在代縣40公里處的鹿蹄澗村,有一座楊忠武祠。該祠始建於元代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以後歷代重修,現存祭台一座,前後兩進院落。前院奉祀楊氏後裔,後院正中的主殿里供奉著楊業、佘太君及七郎八虎。楊忠武祠內外古槐含蒼、青松滴翠,楹聯遍布,寫盡後人崇仰敬慕之意。
http://taiyuan.126.com

④ 山西有多少年的歷史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後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漢、魏、晉時期,山西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一直把山西作為唐帝國的腹臟地區,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發達的經濟、文化稱著於世。到五代十國,山西仍然對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形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當時山西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明,曾受到當時來中國旅行的義大利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盛贊。明代,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曾領全國之先。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斗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許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清末維新派揚澤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弟等。可以說,山西是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大同旅遊區的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以及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忻州旅遊區的五台山、蘆芽山、代縣楊家將故地;太原旅遊區的晉祠、晉中的平遙古城、昔日晉商的豪宅大院;臨汾旅遊區的堯廟、洪洞縣的大槐樹、廣勝寺、吉縣黃河壺口瀑布;運城旅遊區的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壁畫、夏縣司馬光墓、永濟黃河鐵牛、永濟普救寺和鶯鶯塔,等等。其中平遙古城和雲岡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親自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全國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華北抗戰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前的劉胡蘭精神,解放後的大寨精神、太舊精神、李雙良精神激勵著人們為爭取新生活不斷艱苦拚搏。

記得採納啊

⑤ 山西代縣雁門關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寧武關,偏頭關,雁門關

雁門關,在山西代縣西北的雁門山絕頂,本名西陘關,自古為戍守重地,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山西三關,即小說中常提到的楊六郎鎮守的三關,也叫外三關。

⑥ 代縣歷史 比如雁門關

代,本古國名。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趙。秦置廣武縣,西漢廣武縣屬並州太原郡。新莽改信桓,東漢復名廣武,改屬雁門郡(郡治在今朔州市境)。三國魏為雁門郡治,隸並州。北魏郡隸司州,太和中年改隸肆州,郡、縣治徙今城關。北周大象元年(579)肆州治自今忻州市境徙廣武縣。
隋開皇初年廢雁門郡,五年(585)改肆州為代州,縣屬之。十八年避太子楊廣名諱,改廣武縣為雁門縣。大業三年(607)改代州為雁門郡,縣屬之。唐武德元年(618)改雁門郡為代州,建都督府,州、縣俱屬之。天寶元年(742)再改代州為雁門郡,仍為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廢郡,復為代州。
五代周顯德元年(954)於縣置靜塞軍,尋廢。金天會六年(1128)於縣置震武軍,隸河東北路,尋廢。蒙古中統四年(1263)雁門縣廢入代州。元隸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廢代州,改置代縣。八年復為代州,隸太原府。成化二十三年(1487)置雁門道,與州同治。嘉靖中年改雁平道,明末廢。
清康熙十年(1671)復置雁平道,州屬之。雍正二年(1724)升直隸州,屬山西省政司。清末廢雁平道。1912年改代州為代縣,屬雁門道。民國十年廢道後,代縣直屬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58年並入繁峙縣,屬晉北專區。1961年恢復代縣,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地級忻州市。
1997年,代縣轄6鎮11鄉:城關鎮、陽明堡鎮、峨口鎮、棗林鎮、聶營鎮、灘上鎮、峪口鄉、新高鄉、上磨坊鄉、胡峪鄉、上田鄉、分水嶺鄉、八塔鄉、交口鄉、白草口鄉、西窖鄉、胡家灘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代縣總人口203311人,其中:城關鎮43324人,陽明堡鎮21265人,峨口鎮34842人,聶營鎮9935人,棗林鎮19292人,灘上鎮6309人,新高鄉17123人,峪口鄉18693人,磨坊鄉11045人,胡峪鄉4411人,上田鄉5501人,八塔鄉2767人,西窖鄉1754人,交口鄉2896人,分水嶺鄉2328人,胡家灘鄉896人,白草口鄉930人。
2001年區劃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5個鄉:上館鎮、陽明堡鎮、峨口鎮、聶營鎮、棗林鎮、灘上鎮、新高鄉、峪口鄉、磨坊鄉、胡峪鄉、雁門關鄉。縣政府駐上館鎮。楊忠武祠,亦稱楊令公祠,俗稱楊家祠堂,位於代縣城東北20公里的鹿蹄澗村,是楊業後代為祭祀楊業夫婦暨楊氏後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是北宋名將楊業滿門英烈宗祭之地。與此相關的七郎墓是雁門古戰場楊家將鎮守邊關留下的唯一墓冢,胡峪口六郎城則為宋代邊隘軍事戍守工程,以及散布代州境內的其他楊家遺存,為彌足珍貴的雁門楊家將文化實證,是雁門邊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忠武祠,創建於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祠堂面南而建,祠南向,對面樓台三間為祭台,題名「頌德樓」。樓前有古槐兩株,粗狀挺拔。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業戰死陳家峪,後宋追贈太尉,並縊「忠武」,楊氏子孫以此題共祠名。祠堂公前後院,前院奉祀楊業後裔。後院左右廂房各三間,正殿五站,殿內塑二十二尊像。正中神龕內,是楊業和佘太君像。兩側為八子塑像。東、西、南三面是楊族歷代名將塑像。姿容偉俊,氣宇軒昂。 主要景點: [楊忠武祠] 位於棗林鎮鹿蹄澗村,為楊氏宗祭主建築群,因楊業謚「忠武」而名。祠堂座北向南,對面3間樓台為「頌德樓」,先稱祭台後稱戲台,台前古槐2株,粗壯挺拔,至為茂盛。祠門3間,上飛甍居高,下石階著地,各懸一匾,分曰「奕世良將」、「一堂忠義」、「三晉良將」,門楣正中書「忠武祠」。祠門內側抄錄北宋皇帝關於楊家誥敕10篇。祠分前後兩院,前院東西配殿各3間,北為祠堂主建築正殿,面闊5間,進深3間。懸4匾,豎匾為「敕建」,橫匾為「千秋忠義」、「威鎮華夷」、「忠勛世美」。柱懸聯匾,上聯「豐功偉績著邊疆,勇冠千軍稱無敵」。下聯「浩氣英風留古塞,聲威萬年佩青城」。內塑像22尊,中為楊業與佘太君夫婦,兩側為楊延平、楊延定、楊延光、楊延輝、楊延昭、楊延郎、楊延興、楊延玉八子,東西南三面為楊氏歷代名將,均資容偉俊,氣宇軒昂。後院中列鹿蹄石,祠中存碑6通。宋代著名詩人蘇轍題詩:「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畏人言//馳驅本為中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鹿蹄石] 存於楊忠武祠,高約2米,座為四層,雕山形人物鳥獸。石色青翠,玲瓏剔透,上嵌鹿蹄跡,下為仰覆蓮座,束腰鐫「泰定元年(1327)」四字。相傳,楊業14世孫楊友與楊山到堅州馬峪河狩獵,忽見一隻梅花鹿跑來,楊友張弓搭箭射中鹿蹄。鹿立刻帶箭奔逃,兄弟兩個率兵緊追不舍,翻溝越澗直至代州地面聯庄。正待捕捉時,巨鹿突然遁入地下,楊家兄弟即令士兵掘地尋找,深挖到三尺卻見一塊巨石,上雕那隻帶箭的梅花鹿。楊家後裔便認為這里是祥瑞之地,改聯庄為鹿蹄澗村,舉族搬遷於此並建宗祠以祭先烈。
[楊氏宗卷] 存於楊忠武祠,為宋代遺物,素絹如幅,卷長8.1米寬0.39米,排列順序先為傳記次為畫像再為名人贊詩。
[忠祠牌樓] 三座,一址通往楊忠武祠路口處,座北向南四柱七頂,藍底金字,上書「天波楊府」。一址楊忠武祠前西,為四柱七頂結構,上書「正誼明道」,乃出西漢董仲舒之語。一址楊忠武祠前東,同為四柱七頂結構,上書「廉垂四知」,乃出東漢楊震之語。
[穆桂英洞] 址在峨口鎮木角村,為楊家女將穆桂英儲備糧草和武器洞庫。依山傍勢,形勢險要,洞前置長方形巨石,周留鐵箍印痕,為插旗礅石。附近存穆柯寨遺跡。
[楊七郎陵] 位於棗林鎮東留屬村東南,下為漢白玉墓基,上為黑石圓形墓冢,冢周3米。墓基四面平台,漢白玉護欄,前立石人文武士各一尊。石碑兩通,一通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敕立墓碑,書「宋贈武通將軍延興楊公神墓」,一通為清道光十三年(1833)立藝文碑,載:「殘碣苔深綉斷文/路旁指點七郎墳//岳家父子楊兄弟/三百年來共戰勛。」陵園內沿墓冢軸線,依次建祭台、獻殿,東西配殿各5間,周植青松翠柏,紅牆碧瓦頗具「無敵」氣勢。
[楊六郎城] 位於棗林鎮盆窯村東,為宋代楊六郎駐軍營地,背依連綿起伏的勾注山脈,南俯橫亘東西的滹沱河水,城高6米,周約3000米,是宋代雁門關隘軍事防禦工程之一,是雁門楊家將文化重要實證。
雁門關又名西陘關,座落於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九塞尊崇第一關」,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國古代關隘規模宏偉的軍事防禦工程。上古稱北陵、西陘,戰國列稱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稱北庭三關,明代列稱山西內三關。歷稱勾注塞、西陘關、西陘關,向以關山雄固,北塞門戶著名,是中國長城文化、關隘文化之瑰寶。《雁門關志》載:「勾注山,古稱陘嶺,嶺西為西陘關,嶺東為東陘關,兩關石頭邊牆聯為一體,歷代珠聯璧合互為倚防。雁門關明代前址西陘關,東陘關倚防;明代後址東陘關,西陘關倚防」。古雁門關北口為白草口,南口為太和嶺口;明雁門關北口為廣武口,南口為南口。雁門關東西兩翼分別延伸至繁峙、原平,設隘口十八。雁門關整體布防概括為「兩關四口十八隘」。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SPAN>

⑦ 代縣的介紹

代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代縣地處東經112°43′—113°21′,北緯38°49′—39°21′,東臨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滹沱河由向西南橫貫全境。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總面積1721.5平方公里(2013年),總人口21.5萬,轄6鎮5鄉377個行政村。

閱讀全文

與山西代縣歷史多久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