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最大淡水湖是
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新疆博斯騰湖。博斯騰湖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湖區,小湖區有較大的湖泊,總面積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東深,最深16米,最淺0.8--2米,平均深度約10米左右。總面積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騰湖與雪山、湖光、綠州、沙漠、奇禽、異獸同生共榮,互相映襯,組成豐富多彩的風景畫卷。大湖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譽為沙漠瀚海中的一顆明珠。小湖區,葦翠荷香,曲徑邃深,被譽為「世外桃園」。
2. 一部類似於河南文化的大型歷史舞台劇叫什嗎
河南,因為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河南地處中國東部,中部,黃河,位於東經110°21'116°39',北緯31之間°23'36°22',東西約580公里,西,北,南約550公里。全省國土面積67000平方公里(排名第17位的國家,約占總面積的1.74%),到2008年年底的9869河南人,9360的人,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東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西,南湖北的北部邊界,正在尋找北到南,東部和西部的趨勢。鄭州省會。現任黨委書記徐光春是,現任州長是GuoGengMao。
河南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和中國民族的發祥地。 4000多年前,河南禹州中心為中國九州,它被稱為「玉」和「中原」和「中原」之稱。河南是當地的民族中國的生活主要是年初,是當今中國人的祖先的土地絕大多數。大多數在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夏王朝從中國歷史的河南資本中國歷史上的時間,已經有夏,商,西周(每周羅頤),東周時,西漢(早期),20多個秦漢,魏晉,北魏,隋,唐,吳洲,五代,宋,金在河南的資本。河南省中國八大古都佔四,分別為夏商古鄭州資本,商都安陽,洛陽,古都九個朝代和開封的七大古都。也河南省,局部戰爭和災難的中國最高濃度,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眾多的人為了避免大量河南省戰爭,搬到異國他鄉,這極大地促進了發展許多的祖國和中國文化傳播的一部分。
河南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省,人口最省,是全省最大的經濟體和新興工業大省。河南省在2007年超過1000個十億公斤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一,連續8年,不僅解決了飼養的第一個河南這個人口大國,每年大約兩百萬噸的糧食調入省份的支持問題,以及;河南年2008年GDP達到18407.78億,在全國不斷排名第五的近十年,僅次於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人均GDP排名第17位的國家,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經濟大省;近年來,河南省通過強孰弱,比2007年工業企業利潤躍居全國第一陣營,成為一個新的產業省之間的第四浙江,河南綜合實力;河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和鐵路通車里程居全國第一位,許多城市在河南也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是全國三大期貨交易所,其「鄭州價格」形成的一個是世界小麥,棉花和糖以及大宗商品的主要參考價格等大宗之一。
少林寺,龍門石窟,黃帝故里,清明上河園,殷墟和雲台白雲山,山,石人山,雞公山河南更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3. 介子推簡介
春秋時期,晉太子被迫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大家萬分著急,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太子,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他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感激地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賞了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去討賞,可是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地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尋找兩個人談何容易,於是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了,悲痛不已。之後,從樹洞里發現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這一天全國不準生火,只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召告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4. 揚州歷史上有哪些名稱
邗、廣陵、維揚、江都
今天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採納謝謝
5. 吳洲屬於哪個省
不是吳州,是吳川,屬於廣東省管轄內的縣級市,位於廣東省的西南部。吳川,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湛江市代管,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東鄰茂名市電白區,南瀕南海,西接廉江市,西南連湛江市坡頭區,北與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區接壤,區域總面積848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吳川市共轄5個街道、10個鎮,常住人口122.9萬人。吳川地處粵西最大河流鑒江下游,市區三面環江,一面靠海,市(縣)境東西長53公里。
南北寬45公里,地勢北高南低,鑒江幹流自北向南由化州石寧入境,流經梅菉轉折吳陽沙角漩出南海,鑒江兩岸平原開闊,肥田沃野,地理位置水源充足,雨量充沛,是一座濱江臨海的城市。
(5)中國歷史上吳洲在哪裡擴展閱讀:
梅菉街道是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中心,廣東省吳川市下轄街道,梅菉街道辦,地處鑒江下游東岸,鑒江、袂花江、梅江、三叉江匯合處,吳川市區東南部,是吳川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吳川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2000年,國家文化部命名吳川市梅錄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梅菉地處低緯,南面瀕海,季風明顯,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夏長冬短,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長青,秋季是主要的台風季節。地質方面,著名的吳川—四會斷裂帶沿袂花江從梅菉西側通過,全街道共轄18個社區居委會,88個居民小組。
6. 介紹下揚州歷史
揚州歷史: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
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隋朝後的揚州(今揚州),但和隋朝後那個繁華的揚州城(今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春秋時,稱「邗越」(後建立邗國,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建吳都)。
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6)中國歷史上吳洲在哪裡擴展閱讀:
在中國,新春民間的習俗和文化可以說包羅萬象。大年初二,中新網記者走進古城揚州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探訪老揚州人的新春習俗。
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揚州明清古城中部,東起小秦准河,西至迎春巷、史巷,南起甘泉路,北至舊城七巷,佔地面積12.07公頃,因宋代在此設仁豐坊而得名。
街區街巷體系延續唐代里坊制特徵,呈魚骨狀分布,保存有旌忠寺、阮元家廟、陳六舟住宅、趙海山住宅、雙桂泉浴室等歷史文化遺存。作為揚州的古老街區,仁豐里見證了揚州城千百年來的興衰更迭。
「老揚州人十分看重拜年,特別是家中的晚輩在春節期間一定要給長輩拜年,甚至有『不來拜年,不認往來』的俗規。」
今年77歲的老揚州人黃老先生說,他們家在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必須有安豆炒百葉(寓百事平安)、水芹菜(寓路路通)、燒雜燴(寓全家福)、燒鰱魚(寓年年有餘、吉慶有餘。此魚當晚不吃),同時要煮好「隔年陳」,大年初一不吃生的東西,不動刀剪,也不掃地,掃地會掃走運氣,會破財。
7. 泰州市海陵區吳洲北路
要從哪裡去呢,坐公交22路經過的
8. 世界上叫吳洲的有幾個人還是幾十個還是
我認為世界上叫吳洲的最多隻有幾個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