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高中歷史哪裡講原始社會

高中歷史哪裡講原始社會

發布時間:2022-04-03 14:05:47

『壹』 請問一下,高中歷史分為哪幾個模塊

一、時間:從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秦朝。

二、本期歷史的分期:本期中國歷史包含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三個階段。

1、原始社會時期:原始社會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組成。父系氏族公社後期到奴隸社會誕生之間這段歷史則被稱為歷史傳說時期。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面看,原始社會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

2、奴隸社會時期:中國奴隸社會的歷史可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即:
(1)、奴隸制的創立(奴隸社會的開始)時期——夏朝,統治時間為前21世紀到前16世紀中期。公元前21世紀,大禹傳子,夏朝建立,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從「禪讓」到「世襲」,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是私有制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奴隸制發展時期——商朝,時間為前16世紀中期至前11世紀中期。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奴隸制經濟和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商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商朝高度的奴隸制文明,在世界歷史上有重要地位。
(3)、奴隸制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時間為前11世紀中期至前771年犬戎破鎬京,都城在鎬京(今西安)。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西周的統治者實行井田制和分封制,鞏固了奴隸主的統治,擴展了奴隸制的國家和疆域。
(4)、奴隸制的瓦解時期——春秋,時間為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476年。春秋時期的主要歷史特點是諸侯爭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東周王室衰微,大田諸侯爭霸。「春秋無義戰」,爭霸戰爭實質上都是為了滿足奴隸主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私慾,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學生的災難和痛苦。這時,以奴隸制土地國有制為基礎的井田制開始瓦解,我國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4、封建制的形成時期——戰國: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瀛政統一中國。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一方面戰國七雄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征戰不斷,另一方面地主階級展開強大的變法運動,以改良的辦法在中國確立起了封建的政治制度

『貳』 高中歷史,社會轉型是什麼課本中主要的案例表現有什麼由什麼轉變為什麼

社會轉型指的是社會有一種歷史形態過渡到另一種歷史形態,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五種形態。
高中歷史課本里,涉及到的轉型主要是後四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由奴隸社會轉型為封建社會,其標志就是,井田制崩潰,私田興起,國家對私田徵收賦稅——魯國的「初稅畝」
2,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進行早期殖民擴張帶動資本原始積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各國逐漸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社會由中世紀時期的封建社會過度到資本主義社會,典型案例就是1688年的英國光榮革命。
3,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標志其國家由原來的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到社會主義社會。

『叄』 高中歷史

一、春秋戰國科技概述(一)鐵器的普遍使用與社會大變革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是我國歷史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時期。
和主要以工商業與貿易為生存命脈的古希臘不同,中國的奴隸制是在大陸上發展起來的。我國黃河中下游的大片平原以及渭河、汾河谷地和長江、淮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帶,幾乎連成一片,比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的平原要大得多。這里遠古時代"草木暢茂,禽獸繁殖",①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自然條件。在使用石制、骨制、木製工具的原始社會,發展農業主要靠火,用火燒掉樹木野草,然後進行耕種。我國傳說中的農業的始祖神農,被稱為"炎帝",也叫"烈山氏",都與火有關,反映了這一歷史狀況。在石器加工和制陶技術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青銅冶鑄技術,到了商代已發展到獨步世界的高度。青銅器具的使用,不僅把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農業生產逐漸取代了採集狩獵活動和畜牧業,到周初已成為社會經濟中最主要的部門,而且也為手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銅的熔點為1083℃,煉塊狀鐵要求的溫度為1000℃左右,生鐵的溶點為1146℃。熟練地掌握煉銅技術和進一步改進鼓風技術,獲得生鐵熔鑄的高溫是不難達到的。所以不遲於公元前6世紀,我國已出現了生鐵冶鑄,很快又發明了利用柔化退火製造可鍛鑄鐵和世界上最早的煉鋼術與淬火技術。
鐵器的應用,特別是鑄鐵農具的普遍推廣,成為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引起了全社會整個技術基礎的巨大變化。V型鐵鏵犁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農田開發和精耕細作傳統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農業的產量。鑿井技術的提高和大規模水利工程的興建,便於人們向遠離河湖的地區移居,並在附近開辟農田進行耕植,使大量荒地得到開墾。私田數量的增加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使一家一戶為單位的、以個體經營為特徵的小農階層(自耕農和佃農)和以私有土地為資本、通過佃耕制而暴富起來的封建剝削階層的出現,使封建生產關系得到迅速發展。
"私門富於公室"的現象也誘使諸侯、卿大夫和貴族奴隸主們紛紛開始採用封建剝削形式。而新出現的封建制度,也更好地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使春秋戰國、特別是戰國時期的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也促成了奴隸社會無法比擬的科學技術的大發展。中國的奴隸制沒有產生足以和希臘科學文化相媲美的精神文明;但是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不僅在進入封建社會的初期就創造了可以和古希臘媲美的科學文化,並且從此伊始,以自己輝煌的成就和鮮明的特色在世界上領先達1000多年之久。
春秋戰國時期獎勵耕戰、重視農桑的政策,不僅促進了農業科學技術的提高和水利灌溉工程的興建,而且也促進了天文歷法的發展。春秋時期我國已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的制歷方法,至遲在公元前7世紀已開始用圭表測日影以定冬至和夏至;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二十四節氣的思想。在天文觀測上,這一時期也有了關於日食、月食、流星、彗星的世界上最早的觀測記錄;楚人甘德、魏人石申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①《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在農業發展的同時,手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形成了冶鐵業、絲織業、車輛製造、玻璃漆器業等許多獨立的生產部門,出現了分工越來越細、工藝技術逐步規范化的趨勢。春秋末期齊國人撰寫的《考工記》,記述了當時官府手工業的30項專門部門的製造工藝和技術規范,反映了當時手工業技術發展的高水平。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水陸交通的發達和城市的發展。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軍事征伐、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擴大了各個地區的聯系溝通。這不僅促使了華夏地區各民族的融合與科學技術的交流,而且開闊了人們的地理視野,豐富了人們的地理知識,出現了《禹貢》、《管子•地員》和《五藏山經》等對地理資料進行綜合論述的著作。
(二)"士"的出現與學術繁榮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各諸侯國之間的攻伐兼並十分激烈。各種勢力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在奪權斗爭中取得勝利,都需要輿論上的准備和思想上的支持,特別是需要籠絡收買社會上的智能之士為他們出謀劃策,承擔處理大量的軍政外交事務。在這種形勢下,原來由奴隸主階級壟斷文化教育的"學在官府"的制度受到沖擊,社會上私學興起。特別是從孔丘(公元前551-前470年)開始的私人講學活動,使原來被統治階級壟斷的文化知識普及到社會上並不當權的平民即"國人"之中,社會上由此產生了一批受過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教育的"士"。這一大批來自"國人"的"士",在中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個時期,代表各階級、階層利益的不同思想學說紛起。許多思想家、哲學家各持見解,著書立說,奔走游說,互相爭辯,出現了"■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①的現象,造成了思想上解放、學術上自由的"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以及荀況(約公元前313-前238年)、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等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對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有較大的影響。他們為了發展自己的學派,論證自己的觀點,實現自己的主張,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程度不同地關心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從中汲取某些有利的論據。他們從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對一些自然現象和技術問題進行解釋和概括,頻繁交流,彼此辯詰,相互補充,為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氣氛和條件。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促進了我國整個學術的繁榮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和正值奴隸制鼎盛時期的古希臘一起,在世界的東方和西方,同時形成了兩個交相輝映的科學文化高峰,全面奠定了我國後世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
(三)自然知識的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在自然知識方面,除前面已述及的天文學、地理學之外,數學、農學、生物學、醫學和物理學等均有了相當的發展。
在數學方面,我國商代已使用了十進位法,有了畫圓和直角的工具"規"和"矩"。春秋時期已可利用籌算進行完整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並有了分數的概念。後期墨家提出了幾何學中的點、線、面、方、圓乃至極限的概念。
公元前239年,由秦相呂不韋(約公元前290-前235年)的門客集體
①《漢書•藝文志》。
編撰的《呂氏春秋》,融合了諸子百家的思想和學術成果。其中的《上農》、《任地》、《辨土》、《審時》四篇,專講"崇本抑末"的重農政策和深耕細作的農業技術,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技術水平。農業和地理學的成就,也促進了生物學知識的積累。這個時期在生物形態學和分類學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中國獨特的醫學體系,也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並得到迅速發展。在醫葯、病因病理和診斷治療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戰國後期成書的《黃帝內經》,對我國古代的醫療實踐經驗作了系統的整理和總結提高,成為我國中醫理論開始形成的標志。《內經》運用陰陽對立、五行生剋的思想,論述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預防、治則和葯性問題,成為2000年來中醫辨證論治、臨床實踐的基礎理論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手工業技術包含了豐富的物理學知識。《考工記》和後期墨家撰寫的《墨經》等書中,記載了我國古人在力學、聲學、熱學、電和磁以及光學方面獲得的理性認識。特別在力學、聲學和光學的研究上,還出現了實驗方法的萌芽。《墨經》中記載的光學實驗,包括小孔成像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實驗,其方法和結論與近代光學實驗十分相似,取得了比古希臘歐幾里得《光學》更早的輝煌成就。
(四)諸子百家的自然觀自然觀作為古代科學思想的一種形態,在春秋戰國時期涌現出多種學說,成為2000多年來影響我國科學技術和文化思想發展的傳統力量。
1. "天命觀"的衰落和荀子"明於天人之分"的思想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必然引起意識形態上的巨大變化。這首先體現在對維護奴隸主統治的"天命觀"所提出的公開挑戰。
這種狀況在當時的諸子學說中普遍反映出來。即使在講過"天命"的孔子那裡,對"天命"問題也是極力迴避的。"子不語怪、力、亂、神"。①他還說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②這已把"天"看作是"自然"了。同樣,宣揚"王道"的孟軻(公元前372-前289年)也指出:"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③是說天和星辰雖然高遠得很,但其規律也是可以獲知的,千年間的冬至也可以被預知。這反映了對"天"的神秘感的消失以及對"天"可以認知的信心。地主階級上升時期的傑出思想家荀況,更提出了"明於天人之分"的思想,認為"天"是沒有意志的"自然",把原來被看作是人間至高無上的主宰一下子降為與人為伍的大自然,並把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以政裕民"的物質基礎。在《荀子•天論》中,這個思想得到了完整的表述。"天"是什麼呢?荀子指出:"列星隨旋,日月遞■,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這是說"天"就是自然本身,是沒有意志的;自然的功能就是"神"。他還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天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是不為"人事"所改變的。他十分卓越地提出:"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
①《論語•述而》篇第七。
②《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③《孟子•離婁下》。
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與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在這里,荀子進一步抒發了"明於天人之分"的意義,指出在"人"與"天"的關繫上,"人"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只要能掌握和善於利用自然規律,就可以使自然為人服務。"如是,則知其為,知其所不為矣;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如果對"天"只是敬畏、頌揚和等待其恩賜,那就是"錯人而思天"了。荀子的這段論述,可以說是當時在處理"人"與"天"的關繫上最具積極意義的認識。
2. 陰陽-五行說在百家爭鳴的形勢下,各家學說都力求從總體上說明和理解自然,在自然的本質或宇宙萬物本原的問題上,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說法。探討、認識這一問題,是自然科學的根本任務,但在科學還沒有進步到足以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只能先由哲學提出某些猜測和作出一定的解釋。春秋戰國時期寬松活躍的學術氣氛,為這些學說的提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時的中國哲學家們對自然本質的各種看法,與古希臘自然哲學的內容大體上是類似的。關於宇宙論和時空觀的內容,將分別在天文學和物理學部分介紹。
殷周時期已經產生的陰陽和五行學說,仍然是這一時期關於宇宙萬物本原的重要學說。五行學說是從西周的"五材"演變而來的。漢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記載,武王伐紂至於商郊,士卒歡樂歌舞以待旦,歌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五種基本材料的看法,當是有古老淵源的。《國語•鄭語》記載,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太史伯回答鄭桓公之問時說:"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這個回答表明,當時還只是把土與金木水火看作是"以成百物"的基本材料,還沒有把它們上升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左傳》中記載的關於柳下惠(展禽,生活於公元前7世紀後半期)的一段話中有:"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這是最早出現的"五行"二字。《國語•周語下》記載公元前572年的一段話說:"天六地五,數之常也。""天六"指陰、陽、風、雨、晦、明"六氣";"地五"即指五行,並把它們上升為正常的自然規律("數之常也"),這就具有一定的哲學意義了。到公元前6世紀末,五行即被推廣到各個方面("五味"、"五色"、"五聲"等),並被看作是"禮"所依據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可能是戰國時人偽作的《尚書•洪範》中則進一步概括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里把五行提升為構成宇宙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並對它們的性質和作用作了規定。
西周末年,還產生了物質為"氣"的說法,用對立的陽氣和陰氣的相互作用來解釋天地分離、四季變化、萬物盛衰等各種自然現象。天氣為陽,性質是上升的;地氣為陰,性質是沉滯的。兩種氣的協調交感作用,生成萬物和天地的秩序;二氣不和,就會引起自然界的災異變化。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今陝西中部)皆震,周大夫伯陽父說這是因為"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升)",①於是便發生地
①《國語•周語上》。
震。
到了戰國時期,幾乎各家都把陰陽看作自然界兩種對立的力量。《老子》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陰陽蘊涵於萬事萬物之內,在看不見的氣中得到統一。這里把陰陽看作是萬物的基本屬性。《荀子•天論》稱:"四時代御,陰陽大化";並用"天地之變,陰陽之化"來解釋星墜之類的自然現象。
在孔子及其弟子所編的《易經•系辭傳》中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並稱:"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這是說一陰一陽,一剛一柔,相互推移,即生變化,在這種對立統一的作用之下,就發生了萬物的演化。這可以看作是對先秦陰陽學說的總結與提高。
戰國時期,從不同角度反映自然界面貌的陰陽說與五行說開始被結合起來,形成了陰陽五行說。陰陽五行說和元氣論的結合,又構成了我國古代元氣一元論的自然觀。
先秦學者也有將宇宙萬物的本原歸結於一種具體物質的。《管子•水地》篇稱:"集於天地,而藏於萬物,產於金石,集於諸生。。。萬物莫不以生。。。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這是水一行說。《莊子•在宥》篇假借黃帝時代的廣成子之口說:"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返於土。"這是土一行說。盡管我國古代的五行說、陰陽說、水一行說、土一行說還比較粗糙,但都在試圖把自然界無限多樣的物質存在形態統一於幾種或一種物質本原,用統一的觀點去解釋宇宙萬物,其中包含著一些合理的見解和天才的猜測。

『肆』 有關歷史的幾個概念,高中歷史

2.
小農經濟,也可以說是自然經濟,它的特點一是分散,二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
用來自己消費或絕大部分用來自己消費,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但小農經濟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然經濟,小農經濟強調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
而自然經濟主要與商品經濟相對.小農經濟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
下,而自然經濟早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
屬於經濟形態

『伍』 最新的高中歷史教材是如何介紹夏朝的

部編版的新教材,重新採用通史的編撰模式。因此第一課是介紹原始社會和夏商周時期,共8頁,篇幅十分客觀。一共有《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從部落到國家》《商和西周》三個標題。

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

首先,文章介紹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區別,舊石器時代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的主要工具是新石器。正文中介紹了中國發現的最典型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元謀人和北京人。然後給出一張舊石器遺址分布地圖,並且讓學生思考其分布規律(主要位於河流兩邊)。


最後一段講商周的奴隸制經濟,可見該書雖然已經進步了很多,但是還在繼續沿用“五種社會形態說”。“歷史縱橫”中還專門介紹商周的奴隸。商周的農業制度為“井田制”。除了農業還簡單介紹了手工業。

『陸』 原始社會的歷史知識誰有給我講點

原始社會是以親族關系為基礎,以母系社會為前提,人口很少,經濟生活採取平均主義分配辦法。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系,而無習慣法和政府權力。在典型的原始社會里,沒有專職的領袖。年齡與性別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會地位。如有爭執就按照傳統准則進行調停,人們普遍遵守這些准則。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會,形式多樣。有些以狩獵和採集經濟為主,有些則以漁業為主,或者以簡單的自然農業為主,部落組織是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徵,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始社會都有這一特徵。根據文化進化論者的學說,有些原始社會保持著平均主義的性質,但另一些則已經逐步變成等級制度的社會,並進而發展成為酋長領地,其組織形式更為復雜。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系被破壞,而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所代替。
原始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當環境穩定,與它種文化接觸又有限之時,這些社會不易變化,至少變化速度不易覺察。而西方文化則是由此發端,不停地發生急劇變化——有時以爆炸性的速度變化著。
原始社會分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緣家族、氏族公社。按照人類體質發展,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即從猿人、古人到新人。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柒』 高一歷史:為什麼說夏商西周是奴隸社會

判斷一個朝代的社會形態主要看當時的社會發展生產力程度,問題中提供的朝代社會生產力低,但是已經出現了社會分工,這是他們不同於原始社會的原因,同時上述朝代落後於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的土地歸國家所有,封建社會的土地性質是私有制,歸農民所有,這也是判斷社會性質的一個因素。

『捌』 高中歷史分為幾個階段,幾個時代。

高中歷史
一、時間:從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秦朝。

二、本期歷史的分期:本期中國歷史包含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三個階段。

1、原始社會時期:原始社會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組成。父系氏族公社後期到奴隸社會誕生之間這段歷史則被稱為歷史傳說時期。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面看,原始社會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

2、奴隸社會時期:中國奴隸社會的歷史可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即:
(1)、奴隸制的創立(奴隸社會的開始)時期——夏朝,統治時間為前21世紀到前16世紀中期。公元前21世紀,大禹傳子,夏朝建立,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從「禪讓」到「世襲」,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是私有制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奴隸制發展時期——商朝,時間為前16世紀中期至前11世紀中期。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奴隸制經濟和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商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商朝高度的奴隸制文明,在世界歷史上有重要地位。
(3)、奴隸制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時間為前11世紀中期至前771年犬戎破鎬京,都城在鎬京(今西安)。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西周的統治者實行井田制和分封制,鞏固了奴隸主的統治,擴展了奴隸制的國家和疆域。
(4)、奴隸制的瓦解時期——春秋,時間為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476年。春秋時期的主要歷史特點是諸侯爭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東周王室衰微,大田諸侯爭霸。「春秋無義戰」,爭霸戰爭實質上都是為了滿足奴隸主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私慾,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學生的災難和痛苦。這時,以奴隸制土地國有制為基礎的井田制開始瓦解,我國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4、封建制的形成時期——戰國: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瀛政統一中國。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一方面戰國七雄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征戰不斷,另一方面地主階級展開強大的變法運動,以改良的辦法在中國確立起了封建的政治制度。

『玖』 高中三年歷史主要是學什麼內容

高一學習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
高二學習世界史,從資本主義萌芽開始。
高三學習中國古代史,從原始社會開始。

『拾』 最新的高中歷史教材是怎樣介紹夏朝的,我們要怎樣看待

編版的新教材,重新採用通史的編撰模式。因此第一課是介紹原始社會和夏商周時期,共8頁,篇幅十分客觀。一共有《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從部落到國家》《商和西周》三個標題。

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

首先,文章介紹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區別,舊石器時代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的主要工具是新石器。正文中介紹了中國發現的最典型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元謀人和北京人。然後給出一張舊石器遺址分布地圖,並且讓學生思考其分布規律(主要位於河流兩邊)。


文中並沒有說元謀人是否是現在中國人的祖先。不過在開頭的引文部分,提到了“鏟形門齒”,這種牙齒是現在亞洲黃種人普遍擁有的牙齒類型。教材並沒有定論是說人類起源於哪裡,這一點和老教材有了區別。記得老教材說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

然後介紹西周的衰亡。其中對“國人暴動”和“共和行政”有了合理的解釋、過去的老教材認為國人暴動是奴隸起義,共和行政是貴族共同執政。現在改了,認為國人暴動是貴族驅逐了國王,共和行政是“共伯和被推舉攝政”,共和是共伯和的簡稱,並非共和制度。最後,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內亂,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最後一段講商周的奴隸制經濟,可見該書雖然已經進步了很多,但是還在繼續沿用“五種社會形態說”。“歷史縱橫”中還專門介紹商周的奴隸。商周的農業制度為“井田制”。除了農業還簡單介紹了手工業。


在“問題探究”中,展示幾個西周“民本”思想的材料,提出了“你認為西周民本觀念產生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這實際上就是在讓學生思考西周的文化以及和儒家思想的關系。在“學習擴展”中又提出了“就中華文明起源的多源性與統一性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哪裡講原始社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