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西部大開發在歷史書的哪裡

西部大開發在歷史書的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03 15:38:36

『壹』 西部大開發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西部大開發是鄧小平在1988年提出的。

思想是沿海地區要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

(1)西部大開發在歷史書的哪裡擴展閱讀:

一、西部大開發的決策歷程

2000年1月,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研究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任務,部署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作。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發行長期國債14億元。

把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強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關系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關系地區協調發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

二、繼承和發展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科學發展觀,對鄧小平"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進行了全面繼承、具體實踐和重大創新與發展。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新一屆黨中央全面貫徹鄧小平"兩個大局"戰略思想,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舉措,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將同沿海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和西部大開發等發展戰略一起,成為我們黨全面貫徹鄧小平"兩個大局"戰略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成功典範。

『貳』 誰能詳細說說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歷史

美國西部大開發,應該就是美國西進運動

關於西進運動的時間,看起來是一個無可爭議也無需爭議的事情,但實際上這關繫到後面對西進運動的評價問題。著名的美國史專家張友倫教授認為「在美國歷史上,從殖民地時期開始到美利堅合眾國成立後一百年間,向西部廣大地區擴張、移民和進行開發,即所謂的西進運動。」而國內另一位知名專家何順果則認為西進運動「興起於北美獨立戰爭之後,十九世紀中葉進入高潮,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基本結束,幾乎貫穿美國近代化的全部進程。」楊生茂、劉緒貽則認為「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買標志著美國領土擴張的開始。」在這本書里還談到了「19世紀上半期只是大陸擴張,而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西進運動,只不過是這二者在9世紀下半葉同時進行。」這樣的區分就是從時間上界定了西進運動的內涵。

關於西進運動發生的背景和原因,歷來不斷有人提出和補充,從我盡力搜集到的資料來看,有下面這么一些,何順果認為「西進運動本身是在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這樣一個背景下發生的,如果說西進運動最終推動了美國經濟的話,那麼工業革命及導致這個革命的諸因素便是動力的動力。」而很多美國人在總結他們自己的這場運動時,提出了一種天定命運說,「它意味著上天預先安排德望向尚未明白確定的地區擴張。」而楊生茂、劉緒貽補充了他的話,經濟危機使得尋求新市場的慾望強烈再加上人口壓力使得國內各階層在「天定命運」下一致對外,使擴張主義盛行,經濟的壓力再加上輿論的導向,促成了轟轟烈烈的西進運動,美國人一直認為他們的民主制度應當推廣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民主制度是如此盡善盡美,以至不會受到任何國界的限制……擴張是上天安排的啟發鄰近國家遭到暴君蹂躪的一種手段,它不是帝國主義,而是強行的拯救!」黃名哲的書系統的總結了西進運動的歷史動機:「首先,美國人認為,來自歐洲大陸的威脅遠遠沒有終結,美國必須變的更加強大,……其次,在美國工業化的過程中,美國人擔心工業化將會使美國人喪失了殖民地時期的美德……因而,美國人需要再一次的創業過程,西進運動正是這樣一個合適的選擇,通過西進運動,一方面可以使得人們重新面對創業的艱辛,另一個方面,也使得很多人找到了新的發家致富的機會。……另外一個憂慮最終為美國的發展所證實……北方大力推進西進運動,並極力要拓展非奴隸制的地盤,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希望能夠得到削弱南方奴隸制基礎的結果。」

同樣認為奴隸制的問題在美國領土擴張上烙上了痕跡的還有前蘇聯史學家謝奧斯季揚諾夫主編的《美國史綱》。當然,「西部廣大自由土地的存在和美國政府處理西部土地的政策是西進運動的前提。」另外一個美國學者則從印第安人發展史的角度談到了美國西進運動,「從平原遷移到聖菲、加利福尼亞、俄勒岡的運動——特別是在1840年代——打破保留地的神聖不可居住這樣的觀念,美國國會未能通過立法成立一個永久性的印第安人州或准印第安人州就說明了這一點。」的確是這樣,「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國內難望找得出哪怕是一個在原則上反對向西部擴充本國國界的頗有地位的政治活動家來。」而另一個美國學者則完全從經濟角度來論述這個問題,「農民要求更多土地的熱情、大陸貿易的誘惑以及新英格蘭在太平洋航運上所得的收益,除了這一切外,還有一批手中持有價值幾百萬元得克薩斯債券和土地臨時憑證並指望得到合眾國保護而積極活動的姓名不詳的公民。」由此可見,美國西進運動有著復雜的原因,既是歷史的必然,又是美國民眾主觀上意圖對外擴張的產物。

在西進運動過程中,出現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第一次移民高潮出現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初期。由於美國政府頒布一系列的土地法令並從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廣大地區,移民們感到拓殖活動有了一定的保證,紛紛湧向西部,開拓俄亥俄、肯塔基和田納西等地區,為後來日益擴大的中西部產糧區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現在1815年以後,兩股移民朝著兩個方向移動。一股是來自沿海地帶和德國的移民,他們匯合起來,逐步開拓了俄亥俄河以北的整個地區,建立了美國穀物生產和牧畜業的基地。另一股是來自東南部的移民,他們進入了瀕臨墨西哥灣介於喬治亞南部與路易斯安那之間的平原地區。在這個地區,逐漸建立以生產和銷售棉花為主的大種植園,從而擴大了南部奴隸制經濟。
第三次移民高潮是伴隨著19世紀中葉美國領土擴張和兼並到來的。當時,美國的領土擴張朝著兩個方向繼續推進:在西南方面,它於1845年兼並得克薩斯;在1848年美墨戰爭中,奪取墨西哥領土的一半;在西北方面,經過與英國長期談判,於1846年取得俄勒岡大片土地。最後,這兩方面的擴張在加利福尼亞匯合,完成對整個大西部的佔領。與此同時,由於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激起湧向西部採掘黃金的移民浪潮。後來,一部分淘金人轉而務農或開設店鋪�成為加州的永久定居者;另一部分則從加州前往西北部地區勘查礦藏 。在19世紀50、60年代,由於小農大量移入進行糧食生產和落基山脈以西地區被劃分為一些州和准州,開采礦藏的營寨發展成為永久性居住區。
內戰結束後,大批牧牛人和小農在20多年內,把荒蕪的大平原改造成為一片巨大牧場,把貧瘠的草原改造為良田 。1890年,西進運動正式結束。西進運動使美國的領土增加到建國時的3倍以上,擴大了發展工業所需的各種基本資源 ,對美國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叄』 西部大開發哪年開始的

2000年1月,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研究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任務,部署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發行長期國債14億元,把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

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再次進行了具體部署。西部地區特指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貴州、重慶、西藏、廣西、內蒙古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3)西部大開發在歷史書的哪裡擴展閱讀:

西部大開發的三個階段:

1、奠定基礎階段

從2001年到2010年,重點是調整結構,搞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等基礎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場體制,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使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初步改善,生態和環境惡化得到初步遏制,經濟運行步入良性循環,增長速度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2、加速發展階段

從2011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礎設施改善、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制度建設成就的基礎上,進入西部開發的沖刺階段,鞏固提高基礎,培育特色產業,實施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和專業區域布局的全面升級,實現經濟增長的躍進。

3、現代化階段

從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發展地區增強實力,融入國內國際現代化經濟體系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加快邊遠山區、落後農牧區開發,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縮小差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部大開發

『肆』 大戈壁的地理環境以及西部大開發的歷史背景

一、大戈壁的地理環境
大戈壁廣泛分布於溫都爾廟—百靈廟—鄂托克旗—鹽池一線以西北的廣大荒漠、半荒漠平地,總面積約45.5萬平方公里。茫茫戈壁灘上布滿粗砂、礫石,踏在上面,沙沙作響。中國幾個主要的、大的沙漠和沙地主要位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地,沙漠(包括沙丘和風蝕土地)總面積為71.29萬平方千米,戈壁總面積為56.9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的13.36%,其中新疆沙漠總面積為42.0萬平方千米,戈壁面積為29.3萬平方千米,位居全國沙漠和戈壁面積的首位。
氣候是極端大陸性的和乾燥的︰冬季嚴寒,春季乾冷,夏季溫暖。年氣溫升降幅度相當大,1月份平均低溫可達到-40℃(-40 ℉),而7月份平均高溫則可攀升到45℃(113 ℉);日氣溫升降幅度也可十分巨大。年總降水量從西部的不足76公釐(3吋)至東北部的203公釐(8吋)餘不等(夏季降水量最大)。類似季風的狀況存在於東部地區。北風和西北風盛行於戈壁。
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背景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自治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吉林延邊地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由於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的歷史存在和過分擴大,以及國內成為一個長期困擾中國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全局性問題。支持西部地區開發建設,實現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的一條重要方針,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西部大開發是中共中央貫徹我國現代化建設「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
2000年1月,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研究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任務,部署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 的建議》,把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強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關系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關系地區協調發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

『伍』 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了解

西部開發包括哪些區域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那麼,究竟哪些區域屬於西部大開發的范圍,適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
據介紹,我國西部開發的區域,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含兵團)、內蒙古、廣西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0年末人口3.55億人,佔全國的28.1%。
國內生產總值1.66萬億元,佔全國的17.2%。西部地區國土遼闊,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市場寬廣。

西部開發規劃遵循六大原則
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目前正在制定的西部開發規劃,主要遵循六大原則。
據介紹,這六大原則一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量力而行,注重實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西部大開發;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把加快西部發展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三是堅持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把解決西部地區眼前的突出問題同實現長遠的開發目標結合起來;四是堅持統籌兼顧,相互促進,把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發展協調起來;五是堅持通盤考慮,科學規劃,把實施西部大開發的目標、步驟和政策措施,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六是堅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西部大開發既要有國家和各方面的支持,更要依靠中西部廣大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國家投資西部知多少
國家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逐步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
2000年,在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下,國家增加了對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國家用於支持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的國債投資達430億元,加上中央財政預算內的基本建設資金,共計700多億元;一批在建的大中型基建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當年完成投資762億元,40%的項目全部或部分建成投產;新開工10個重大項目,工程總投資1000多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00多億元。
今年國家支持西部開發的國債資金和預算內資金將超過去年;新開工12個重點工程,總投資約3000億元。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公路國道主幹線、江河上游水利樞紐、特色農業、科技教育、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批事關西部開發全局的重點工程已經開工或將要開工。

西部投資稅減幾何
國家為了鼓勵各類經濟實體投身西部大開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其中投資稅收優惠政策,最為投資者所關心。那麼, 西部投資稅減幾何?
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對在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等企業,企業所得稅實行兩年免徵,三年減半徵收。對為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生態林、草產出的農業特產品收入,在10年內免徵農業特產稅。
對西部地區公路國道、省道建設用地比照鐵路、民航用地免徵耕地佔用稅,其他公路建設用地是否免徵耕地佔用稅,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對西部地區內資鼓勵類產業、外商投資鼓勵類產業及優勢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先進技術設備,除國家規定不予免稅的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外商在西部可以投資哪些領域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外商在西部地區投資的領域將進一步擴大。這將有利於西部地區吸引外資,有利於外商獲得更多的商機。
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外商投資於農業、水利、生態、交通、能源、市政、環保、礦產、旅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以及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擴大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將外商對銀行、商業零售企業、外貿企業投資的試點擴大到直轄市、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城市,允許西部地區外資銀行逐步經營人民幣業務,允許外商在西部地區依照有關規定投資電信、保險、旅遊業,興辦中外合資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工程設計公司、鐵路和公路貨運企業、市政公用企業和其他已承諾開放領域的企業。一些領域的對外開放,允許在西部地區先行試點。

西部利用外資有哪些渠道
外商投資是西部投資的一個重要方面,西部大開發中利用外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
根據國家政策,在西部地區可以進行以BOT方式利用外資的試點。開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資的試點,允許外商投資項目開展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項目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西部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外股票市場上市。
支持西部地區屬於國家鼓勵和允許類產業的企業通過轉讓經營權、出讓股權、兼並重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資。積極探索以中外合資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方式引入外資。鼓勵在華外商合資企業到西部地區再投資,其再投資項目外資比例超過25%的,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對外商投資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優勢產業項目,適當放寬外商投資的股比限制,適當放寬國內銀行提供固定資產投資人民幣貸款的比例。允許西部地區的某些項目適當提高總投資中國外優惠貸款的比例。對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及出口創匯項目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國家在國外商業貸款指標安排上給予支持。積極爭取多邊、雙邊贈款優先安排西部地區項目。

西部開發土地和礦產資源有哪些優惠政策
為支持西部大開發,國家在土地和礦產資源方面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根據國家政策,對西部地區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及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實行誰退耕、誰造林種草、誰經營、誰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草所有權的政策。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國有荒山荒地,進行恢復林草植被等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在建設投資和綠化工作到位的條件下,可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減免出讓金,實行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期滿後可申請續期,可以繼承和有償轉讓。國家建設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依法給予補償。對於享受國家糧食補貼的退耕地種植的生態林不能砍伐。對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實現耕地佔補平衡。進一步完善建設用地審批制度,簡化程序,及時提供並保障建設用地。
另外,現有城鎮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收益,主要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促進探礦權、采礦權依法出讓和轉讓的政策辦法,培育礦業權市場。

東部人才參與西部大開發可不遷戶口
為吸引更多人才參與西部大開發,鼓勵他們到西部地區創業發展,西部地區將改革戶籍管理制度,以促進人才交流和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動。
據了解,對東部或其他地區參與西部開發的人才,將實行「戶口不遷,身份保留,來去自由」的政策,凡自願將戶口遷至西部的,本人及其家屬回內地工作或生活時,戶口和社會保險關系可以遷回原遷出地或其他同意接收的城鎮。
中小城市戶籍管理制度也將進一步改革。到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投資經營的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凡在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有合法固定居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可辦理所在城鎮的常住戶口,各部門不得收取城鎮增容費或其他類似費用。

西部如何改善投資軟環境
西部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資,除了改變落後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外,投資軟環境的改善更為緊迫。
為了改善西部的投資軟環境,國家制定了一些措施,對有關部門和西部地區提出不少要求。主要有深化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搞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加大對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減負脫困、改組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強西部地區商品和要素市場的培育和建設。積極引導西部地區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凡對外商開放的投資領域,原則上允許國內各種所有制企業進入。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除國家重大項目和有特殊規定的項目以外,凡是企業用自有資金或利用銀行貸款投資於國家鼓勵和允許類產業的項目,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合並一道按規定程序報批,初步設計、開工報告不再報政府審批,相應簡化外商投資項目審批程序。
同時,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強化服務意識,消除行政壟斷、地區封鎖和保護,加強依法行政,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環境保護,防止盲目重復建設,依法關閉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廠礦企業。

東西部根本差距何在
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基礎設施落後,生態環境惡化,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化、城鎮化程度較低等等。國家計委社會司副司長李守信認為,根本差距在於:教育、知識、信息、技術上的差距。
有關統計表明,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15歲以上文盲半文盲比重為18.6%,高出4.7個百分點;小學入學率低3個百分點,初中入學率低10個百分點,高中升學率低10個百分點,接受過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低15個百分點。全國從業人員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佔54.3%,西部為41.6%。西部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只佔全國21.4%,比東部低25.7%。2000年每萬人口的在校大學生數與東部的絕對差距為12.3人。西部互聯網普及率也大大低於東部。

西部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西部人才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任務。我國將從營造政策環境、吸引外部人才、提高人才素質、建立良好機制等方面加快西部人才的開發。
為了加快西部人才資源開發的進程,我國將全面推進西部地區人才培訓。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各種適應性短期培訓和自主培訓;在安排國際交流、培訓和技術合作等方面,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
吸引外部人才參與西部大開發,注意依託西部大中城市、優勢產業和重大建設項目,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工作;加快建立東部、中部、西部專門人才在國家重大項目實施、重點工程建設和支柱產業發展中的「雙向參與」機制;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短期服務、承擔委託項目及重要研究課題等方式參與西部大開發;鼓勵西部地區企事業單位以能夠創造經濟效益和單位有承受能力為原則,自主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歡迎海外志願者對西部大開發提供智力支援。
在西部地區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不僅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教育經費的支持力度要加大,西部地區省級財政教育支出也應有較大幅度的增加。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
(中國鄉鎮企業報)

『陸』 西部大開發 主要開發那些地區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何在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餘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擔任組長,副總理溫家寶擔任副組長。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於2000年3月正式開始運作。
中國西部大開發區域圖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自治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http://ke..com/view/13834.html?wtp=tt

『柒』 西部大開發是指哪裡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自治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捌』 政治書講到「西部大開發」怎麼回事

1.西部大開發:面向新世紀的戰略抉擇

在中國發展的戰略棋盤中,西部的發展極為重要。我國西部國土面積佔全國的56%,人口佔全國的22.8%,實施西部大開發,是實現全國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改革開放至今,沿海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部地區也在加速發展。然而,由於西部的特殊條件,東西部的差距仍在擴大。以江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時提出西部大開發,正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在新世紀實現我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必然抉擇。

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有全新的發展思路和總體規劃。國家提出西部開發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經濟結構調整、開發特色產業為關鍵,以依靠科技進步、培養人才為保障,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繁榮經濟、使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為出發點,在總體規劃下,今年將在西部地區新開工10大工程,繼而循序漸進,遵循經濟規律實施,避免一哄而起。

2.西部大開發決策出台前後來源:
(1)鄧的「兩個大局」的戰略。
80年代,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以後,1988年,鄧針對中國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一個大局,就是沿海地區加快對外開放,較快地先發展起來,中西部地區要顧全這個大局。另一個大局,就是當沿海地區發展到一定時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幫助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部沿海地區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2)1999年6月9日,江總書記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3)1999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抓住時機,著手實施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

3.西部大開發是我們黨面向新世紀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提出的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影響,東、中西部地區經濟在共同發展過程中,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慢一些。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發展,關繫到全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以江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非常重視協調東西部關系,開發西部地區。
來源:www.examda.com
西部地區占我國面積的2/3,和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西部大部分地區人口較為稀少,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經濟較為落後。這些情況的存在,是各種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造成的。如果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一個發展中國家,東西部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甚至出現某些地區發展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是不正常的,必然會出現西部拖東部後腿,最終導致發展嚴重滯後,影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對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於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於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施西部大開發戰賂,目前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我們一定要把握「兩個大局」的辯證關系,抓住機遇。現在的有利條件是,經過20多年的改革、建設,東部地區已經得到了較快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一方面,東部地區在繼續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有願望也有能力支持西部地區的發展:另一方面,西部地區的豐富資源和巨大市場潛力,也為東部地區繼續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更加重要的是,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接近小康,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我們黨運用經濟手段適應市場規律領導經濟建設的經驗日益豐富,加上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開發好西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正確認識西部大開發

由於觀念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人們對西部大開發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

(1)對「大開發」含意的誤解。
「西部大開發」是一個廣義上促進經濟全面發展的概念。「大開發」不僅意味著經濟指標的大幅度提高,其中還包含著對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等一系列完整的內容,這才是「大開發」中「大」的含義。

『玖』 西部大開發包含哪些地方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自治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求採納

閱讀全文

與西部大開發在歷史書的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