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科高二上學期歷史是學什麼啊
世界近現代史。上學期內容是從新航路開辟到一戰。高三是古代史。
2. 高二選了理科學校還會有上歷史,政治,地理科嗎
會上的,因為高二下學期還有一個會考是拿畢業證的,我不知道你是哪一個省的,反正在安徽省學了理科之後,會繼續學習歷史,政治等文科,不過每個星期這三門課只上一節而已。為的是高二下學期的那次會考,會考是要考全部內容的即九門學科都要考。考完之後會在你所在的市各個學校放在一起評ABCD四個等級,說是會影響高考錄取,其實也看不出有什麼影響,反正很簡單的,只要聽一聽,按老師的要求做就可。會考過後文科就甩了。
3. 高二還有歷史課嗎
如果是學文科的話就有歷史課、如果學理科的話一般就沒了。不過我們這兒高二寒假還有學業水平測試、是要考高一所有科目的、所以上學期我們每星期也會有一兩節歷史以便應對考試。
4. 高二上學期沒上歷史必修,下學期開始還來得了及嗎
現在很多省份都已經採用了新的高考模式,3+1+2,如果你選的,物理組合那麼歷史學科只要你能參加學業水平測試及格就可以了,應該還來得及,學校不會耽誤你們的。
5. 高二了,怎麼學歷史好呢
這個很容易,我原來學歷史時基本上不怎麼用背,你就把歷史書當故事看,看上五遍以上,然後基本上就沒有記不住,如果有再硬記下來,願順利考上大學。
6. 高二上學期歷史大事年表誰能提供一下啊…救命啊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19年 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罷工 1920年 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 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 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9月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1923年 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 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 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5年 6月 -1926年 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 3月 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 10月 -1927年 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 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集團叛變革命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7年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 4月 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29年 12月 古田會議召開 1930年 3月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1930年 冬 -1931年 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1月2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 3月 日本操縱的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 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934年 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 1月 遵義會議召開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10月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爆發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毛澤東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 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抗日戰爭 1937年 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國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1938年 春 台兒庄戰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0月 中共召開六屆六中全會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 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 1月 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1年 1月 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採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 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盪」斗爭,保衛解放區 1943年 6月-7月 國民黨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1944年 9月 林伯渠代表共產黨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組織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45年 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8月28日-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0月中下旬 上黨、邯鄲戰役,粉碎國民黨的局部進攻 12月 昆明學生發動「一二·一」愛國運動 1946年1月10日 國共兩黨簽訂停戰協定 政協會議開幕 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 12月 北平學生發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2月28日 台灣人民舉行「二·二八」起義 3月-7月 延安保衛戰,孟良崮戰役,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5月 全國學生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30日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0月 《中國億解放軍宣言》發表 中共宣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戰役 12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1949年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而進軍令,解放軍渡江作戰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改革開放 1992年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香港回歸 1999年澳門回歸
7. 急求高二上學期歷史知識點總結
http://www.qfsky.com/Resource/view_69695.html
裡面好像可以下載
8. 高二上歷史問題
一:這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他所代表的是一種階級,要想統治,就必然需要用強硬手段和恐怖手段進行自己的統治。原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也是維護自己利益的唯一選擇。
二:本身當時屬於封建社會,人們對於世界的崇拜來自於宗教,宗教作為一種信仰而被人們所重視。教士便是一類代表者,受到人們的追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利-打擊了當時的反法同盟,維護了法國的安定,建立的一個有序的帝國,發展的資本主義,也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宣傳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從而促進了歷史的進步。 弊-遭到了被欺壓歐洲國家人民的不滿,反抗情緒高漲。而拿破崙也從一場正義的戰爭演變為了侵略戰爭,最終遭到了更大規模的反抗,加速了拿破崙帝國的滅亡。
9. 北京市高二上學期歷史學的那一冊
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復習綱要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一、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
①經濟根源: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造成了貨幣需求量的增加,對鑄造貨幣的黃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②道路原因: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商道.阻礙了東西方的傳統貿易,造成商業危機.促使歐洲人開辟新航路。
③社會根源:受《馬可波羅行記》的影響,歐洲人以為東方遍地是黃金。
2、條件:
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遠洋航行准備了必要的條件:①地圓學說;②地圖繪制技術進步,表明海岸線及港口的地圖已出現;③遠洋船的出現;④武器裝備的進步。
15世紀晚期,已完成中央集的酌葡萄牙、西班牙同時熱衷於傳播天主教.這是新航路開辟的動力之一。
3.經過:
(1)1488年,葡萄牙從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2)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
(3)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義大利人哥倫布越過大西洋到達了美洲。
(4)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證實了地圓學說。
4.影響:
(1)引起了「商業革命」:a.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與亞、非貿易擴大與美洲聯系開始;b.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價格革命」:a.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造成金銀價格下降,物價猛漲; b.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3)引發了西歐國家積極擴張海外殖民地的活動。
(4)加快了荷、英、法等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
1.葡萄牙 1500年佔領巴西;但葡萄牙擴張的主要方向在非洲和亞洲。
2.西班牙 主要目的是掠奪金銀。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佔領子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16世紀六、七十年代又佔領了亞洲的菲律賓。
美 非 亞 特點
葡萄牙 巴西(葡最大殖民地) 非洲東岸、西岸一些據點 印度西岸一些據點、馬六甲、澳門、摩鹿加群島 以占據軍事據點為主,同時壟斷商路,建立商站,欺詐性貿易掠奪大量財富。擴張主要方向在亞非。
西班牙 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 菲律賓 以美洲為主,甘蔗生產、黑奴貿易,瘋狂掠奪貴重金屬
3.影響
(1)歐洲的殖民統治給亞非拉美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印第安人幾乎滅絕,土著勞動力銳減,由此又引起丁罪惡的奴隸貿易。
(2)流人歐洲的巨額財富,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3)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①歐洲人開始對美洲、亞洲和非洲進行政治控制和經濟滲透;②伴隨政治霸權而來的是經濟的剝削和掠奪;③由於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滲透,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④各大洲間的相對孤立被打破,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
第三節 文藝復興
一、概念 文藝復興發生於14—17世紀的歐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藉助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二、義大利文藝復興
1、發源於義大利的原因:首先,義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前提條件;其次,義大利較多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重要條件
實質: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的一場反封建反宗教的新思想新文化革命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2、社會思潮的核心及評價
(1)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主流,社會思潮的核心。概念: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2) 影響:①對當時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②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學世界觀的思想武器;③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晚期個人私慾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3、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成就
①最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詩人但丁及作品《神曲》,畫家喬托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②詩人、學者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著有《十日談》。
③15世紀後半期至16世紀,出現「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和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軍事著作家、詩人馬基雅維利。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米開朗琪羅——《大衛》。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三、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①英國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是戲劇家莎士比亞.
②法國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傳》。
③德意志人文主義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著有《愚人頌》。
④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著有《堂吉訶德》。
四、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1)近代自然科學蓬勃興起的條件:①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使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②生產經驗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也為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
(2)成就:①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上帝選定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謬論,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②德意志學者開普勒發現行星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律。③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自製望遠鏡證實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他注重實驗、實踐,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④義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們提倡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
第二章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第一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
1、社會經濟的變化:
①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興起和發展:從制呢業擴展到採煤、煉鐵和造船。
②資本主義農業出現「圈地運動」,使農民貧困化、成為僱傭了人,它導致資本主義農牧場的出現和發展。
③開拓海外貿易:新航路開辟後.英國成為大西洋航運的中心,都鐸王朝鼓勵發展丁商業和海外掠奪。
④資本原始積累加速:海外貿易、海外掠奪和田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廠資本。
2、階級關系的變化:
①新興資產階級形成:金融家、大商人和手工:上場主實力大增。
②新貴族出現:經營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和牧場的貴族與資產階級有共同利益。
③封建王朝加強專制統治.舊貴族的勢力被削弱.農民不斷被轉化為僱傭勞動者。
3、政治矛盾(直接原因):
①斯圖亞特王朝厲行專制與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矛盾尖銳.表現為議會斗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中結成反對派,拒絕國王徵收新稅,矛盾尖銳。
②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宗教專制、迫害「清教徒」,清教徒代表資產階級追求積累資本的生活理想,迫害清教徒造成廠社會政治的緊張局面。
4、根本原因:封建主義的上層建築與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矛盾尖銳。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導火線:1638年蘇格蘭人民為反抗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舉行起義。
2、革命開始:1640年11月,查理一世召開議會,企圖征稅討伐蘇格蘭人;反對派不僅拒絕征稅,而且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由此開始。
3、內戰:查理一世討伐議會,1642年挑起內戰。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在納西比和馬斯頓荒原等戰役中打敗王黨軍隊,結束了內戰。經議會審判,以叛國罪於1649年1月在倫敦處死查理一世。
4、共和國時期:
①共和國成立後克倫威爾等人掌握大權以武力維護統治。
②發展工商業,厲行清教法規;征服了愛爾蘭和蘇格蘭,並竭力維護英國,維護海外貿易。
③年底克倫威爾宣布為「護國主」,多次解散議會,成為軍事獨裁者。
5、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①原因:克倫威爾死後政局混亂,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鞏固統治秩序,傾向復辟。
②1660年查理二世恢復王位。不久便實行反攻倒算。政治斗爭日益尖銳,政壇發生分化,政黨開始形成,出現了代表不同集團利益的政黨——輝格黨和托利黨。
③詹姆士二世繼位後企圖恢復天主教.進一步危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既得利益,遭到輝格黨和部分托利黨人的反對。
6、光榮革命:
①1688年,輝格黨聯合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入主英國。第二年議會決定威廉和瑪麗繼承王位。
②「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7、君主立憲制的形成和發展:
「光榮革命」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限制王權在議會中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影響最大的是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後來,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三、革命意義
(1)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2)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3)反映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有廣泛的影響,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的到來。
第四節 歐洲的啟蒙運動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1)原因:①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封建專制制度成為其發展的嚴重障礙,要結束舊的制度,資產階級首先必須做好輿論准備。②自然科學突飛猛進,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掙脫了封建迷信的束縛。
(2)性質: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為啟蒙運動。
(3)內容: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號召取消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4)與文藝復興的異同:
文藝復興 啟蒙運動
背景 資產階級萌芽 資產階級發展
內容 人文主義 理性
方式 藉助神學表達觀點 直接發起攻擊
作用 文藝復興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 自然科學發展促進了啟蒙運動的產生
早期概況:①霍布斯:代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A、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的封建落後意識,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承認專制政權有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B、認為世上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C、代表作是《利維坦》。 ②洛克:其思想形成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A、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政權不應干涉平民的財產。B、在政權組織形式亡,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應該分屬議會和君主。
二、法國的啟蒙運動——高潮
背景:資本主義發展程度較高,封建專制制度日益腐朽
(1)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和羅馬教皇;反對君主專制,希望通過「開明」的君主實 行改革,過渡到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發展了英國思想家洛克的分權學說,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的原則,主張三權之間「相互制約和平衡」。代表作:《論法的精神》。
(3)盧梭: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否定封建王權。
(4)狄德羅和「網路全書派」:《網路全書》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科學成就,宣揚科學和理性.反對迷信和專制,影響很大,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中心。
三、啟蒙運動的影響
①有力的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
②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③在歐洲、美洲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迫使封建君主改變統治方法,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起了深遠影響;
④啟蒙思想的著作被介紹到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激勵那裡的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第五節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一、大革命的爆發
背景:(1)國內:①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等級森嚴。
②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發展,但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根本原因
③第三等級特別是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改變現狀。(尖銳的階級對立——直接原因)
④因財政田擾,國王路易卜六被迫召開三級會議。——條件成熟
⑤啟蒙運動為革命的爆發作了思想和理論准備。——思想理論基礎
(2)國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北美獨立戰爭的影響。
二、爆發經過
1、導火線:1789年5月三級會議的召開
2、第三等級的斗爭:①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改革;②要求改變陳舊的開會方法和表決方式;③三級會議(改)→國民議會(後改又為制憲議會)的成立 1789-6;④制憲會議的成立 1789-7。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專制統治的巴土底監獄,標志大革命爆發。(1789-7-14法國國慶日)
三、君主立憲派統治時期 (1789年7月——1792年8月)
(1)1789年7月14日以後,制憲會議實際成為法國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機關(1791年前)→立法會議(1791-1792.8).起主導作用的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
(2)制憲會議宦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動搖了封建制度,但沒有廢除封建地租和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3)1789年制憲會議發布了《人權宣言》。評價: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體現了摧毀君主專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成為資產奪取和鞏固思想武器。它是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主張的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但建立在私有財產貧富懸殊基礎上「自由」「平等」實際上只能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4)1791年制憲會議頒布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憲法規定的有財產限制的選舉制度違反了《人權宣言》的精神。
(5)制憲會議解散,讓位於根據憲法選出的立法議會,君主立憲派掌權。
(6)立法議會遇到了許多困難,1792年4月,領導了反對昔奧武裝干涉、保衛革命的戰爭,人民群眾組成義勇軍開赴前線。
(7)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第二次起義),攻佔王宮,推翻了君主制。
原因:①國內:經濟困境,政治斗爭尖銳;②國際:奧、普、俄武裝干涉。
對外戰爭的開始:①1792.4法國對奧宣戰,普奧聯軍攻入法國境內;②法國人民奮起保衛祖國;③普奧聯軍公開支持路易十六;④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 (1792.8.10)。
(8)1789年7月14日至1792年8月是法國大革命的第一階段,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掌握了領導權,大資產階級是當時資產階級的主要代表。
(9)階段特徵:他們在當權時期對法國進行了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初步改造,運用立法手段確立了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的基本成果都是在這個時期取得的。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由於反對共和制、維護君主制而被趕下台。
四、吉倫特派統治時期(1792.8-1793.6 代表工商業大資產階級利益)
(1)政治:8月起義勝利後,代表工商業者利益的吉倫特派控制了立法議會,掌握了行政大權,召開了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
(2)經濟:會頒布了新的土地法以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農村中按戶分配公有土地。
(3)9月,法軍取得瓦爾密之戰的勝利,外敵人侵被制止。
(4)國民公會取代了立法議會,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製成立共和國的決議,即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5)經國民公會審判,1793年初路易十六在巴黎被推上斷頭台。
(6)內外形勢:內:王黨分子叛亂;生活用品價格飛漲,城市貧民要求最高限價遭到吉倫特派反對。 外:英、普、奧、荷、意、西等國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7)巴黎人民於 1793年5月底6月初發動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把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雅各賓派推上了統治地位。
(8)階段特徵: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是法國大革命的第二階段,代表工商業者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握了行政大權,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勢力,擴大了革命成果。由於法國大革命面臨強大的外國武裝干涉的威脅,國內形勢也十分嚴峻,吉倫特派無力領導群眾戰勝困難,因此倒台。
五、雅各賓派統治時期(1793年6月一1794年7月)
(1)雅各賓派上台後以羅伯斯庇爾為首,採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2)國民公會宣布把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按當地人口分配農村公有土地,無條件地廢除一切封建權利,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從而取得了農民的支持。
(3)實行恐怖政策 政治:頒布限價法令,對生活必須品實行最高限價
經濟:通過了懲治嫌疑犯法令,規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監管。
(4)國民公會發布總動員令,大量青年應征入伍,到1793年底基本上趕走了外國干涉軍,1794年,將戰場轉到國境之外。
(5)在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化的形勢下雅各賓派內部矛盾逐漸暴露,導致分裂。
(6)國民公會中反羅伯斯庇爾的勢力於1794年?月27日發動「熱月政變」,把羅伯斯庇爾和他的主要夥伴送上了斷頭台。
(7)階段特徵:1793年6月初至1794年7月是法國大革命的第三階段,資產階級民主派——雅各賓派掌握領導權。為了保衛共和國、拯救革命,雅各賓派採取了恐怖統治(違背了資產階級意願,超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從而戰勝了敵人、克服了法國面臨的危機;但是危機過後,內部矛盾逐漸暴露,最終又導致了雅各賓派的分裂和下台。
六、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1)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 ——規模最大,最徹底
(2)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顯示出了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急中挽救出來,並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展。
(3)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制度,震撼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
(4)為此後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具有世界意義。
七、拿破崙帝國
(1)熱月黨人統治時期:
①熱月黨人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希望建立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秩序。
②熱月黨人一方面清除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一方面保護革命成果,維護共和制。
③1795年熱月黨人成立了督政府,督政府軟弱腐敗,對內不能穩定政局,對外不能抗擊歐洲國家對法國的干涉。1799年11月,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推翻了督政府。
(2)建立帝國:
1799年11月拿破崙建立了執政府,自己出任第一執政官,後改為終身執政官。 1804年12月,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帝國(第一帝國)。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軍事帝國 1804-1814
(3)對內政策:
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②經濟: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③法制建設:1804年公布《民法典》(《拿破崙法典》)等幾部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
④科教:建立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
(4)對外戰爭:
①拿破崙掌權後,經歷了與反法聯盟的多次戰爭,一再打敗奧、普、俄、西諸國。
②1810年左右法蘭西帝國盛極一時,控制了從波蘭到西班牙,從荷蘭到義大利的廣大領土。
③拿破崙的擴張野心使戰爭性質由革命轉為侵略,最終導致第一帝國的覆滅。入侵西班牙、遠征俄國均遭失敗,被法國蹂躪的各國民族主義萌發,1813年10月,萊比錫之戰(德意志境內)法軍失敗,帝國開始瓦解。1814年3月底拿破崙退位,第一帝國覆滅,波旁王朝復辟。
④波旁王朝復辟與拿破崙「百日王朝」
⑤滑鐵盧會戰(比利時境內),拿破崙再次退位
⑥拿破崙早期戰爭捍衛了大革命的成果,第一帝國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制度,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社會秩序,傳播了革命思想,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後期侵犯許多國家,掠奪各國人民,激起了各國人民的反抗,導致他的最終失敗。
關於拿破崙戰爭性質的認識:
在帝國建立以前,拿破崙對歐洲封建君主國家的勝利具有進步意義,因為它沉重打擊和大大削弱了各封建君主國的封建勢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割據的局面;也因為對外戰爭在客觀上起著保衛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復辟的作用,所以總起來說正義和進步的性質佔主導地位。拿破崙稱帝後,隨著法國日益強盛,歐洲封建反動勢力對法國的威脅越小越小,而拿破崙統治歐洲、稱霸世界的野心越來越大,法國對外戰爭的正義性和進步性日益退居次要地位。特別是1807年法國的強盛達到頂點以後,戰爭的非正義性和侵略性佔了主導地位。相反,那些被佔領、被奴役的國家和地區人民反抗拿破崙的壓迫和統治的戰爭就具有了民族解放的正義性質。歐洲人民的廣泛反抗,造成了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的危機。
第六節 美國的建立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社會經濟狀況
1、建立(1607-1733)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
2、居民結構:移民(英國人為主),印第安人,黑人奴隸,歐洲其他國家。
3、經濟成分:工商業為主;北部,工商業(造船業);中部,小麥;南部,種植園經濟
4、管理模式:總督議會①英王直接任命總督85個州;②業主直接指派3個州;③當地有產居民選出2個州。 以上三種都需要王室認可。
二、背景
1、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較快,成為經濟發展主流,各殖民地間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
2、在長期的交流、融合中,英語成為共同的語言,產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礎上,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3、民族意識逐漸覺醒。
4、18世紀上半期,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民族民主意識日趨增強。(富蘭克林和傑斐遜)
5、英國的統治壓抑、束縛了北美殖民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基本原因(或主要矛盾)
6、波士頓傾茶事件——導火線 1773.12
7、1774年北美各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商討對付英國的辦法。
三、獨立戰爭
1、1775年春英軍與北美民兵在來剋星頓交火,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2、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第二屆大陸會議成為政權機構。
3、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英屬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獨立。(美國獨立日)
4、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5、法國、荷蘭、西班牙參加對英作戰。
6、1781年10月北美英軍在約克鎮投降。
7、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戰爭勝利原因:①北美人民英勇奮戰; ②國際援助; ③華盛頓的軍事才能。
四、美國政體的確立
①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規定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主權,根據三權分立學說把美國的國家職權分為立法、司法、行政三個部門,分別由國會、最高法院和總統掌握。(作用:避免了暴政的出現,防止權力過分集中)
②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作用:否定了封建君主制),規定總統、議員由人民選舉產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局限性在於允許奴隸制合法存在,不承認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權利。
③1789年華盛頓當選第一任總統,組成了第一屆聯邦政府。
五、北美獨立戰爭的意義
1、性質(本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2、意義:
(1)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建立了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2)完成了廣泛的政治和社會經濟改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3)對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
第七節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一、獨立戰爭前的拉丁美洲
1、背景
①獨立前的拉美大部分地區處於西、葡的封建殖民統治下,西、葡在拉美實行封建專制統治。
②西、葡對殖民地經濟採取嚴厲的統治政策。
③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廣大人民要求擺脫宗主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④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識日益增長。
⑤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和西、葡的衰落為獨立運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⑥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極大地鼓舞了拉美人民。
2、根本原因:西、葡的封建殖民統治束縛了拉美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①海地革命(1791-1804)。1791年,法屬殖民地海地爆發了杜桑•盧維杜爾領導的武裝起義, 1801年杜桑•盧維杜爾聲明海地獨立,頒布憲法,1804年1月1日,宣布廢除了奴隸制。1803年初杜桑•盧維杜爾遇害。1803年10月駐地法軍投降。海地成為拉美第一個獨立國家。
②伊達爾哥領導墨西哥人民起義,奮鬥了10餘年,1821年墨西哥獨立。
③1816年以後,聖馬丁的部隊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魯首府;波利瓦爾的部隊由北向南解放了今天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等國。
④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宣布獨立。
⑤1826年,西、葡兩國在拉美的殖民地基本都已獨立。
三、性質:反封建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四、特點:絕大多數是封建宗主國統治下的殖民地,社會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革命形式多樣。
五、意義:(1)徹底推翻了西、葡長達三個世紀的封建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
(2)獨立後,大多數獨立國家建立了共和國,拉美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3)拉美獨立運動還打擊了西、葡的封建腐朽勢力,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
第三章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一節 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一、英國工業革命
概念:從工場手工業到大機器生產的飛躍過程,也稱「產業革命」。
(1)前提和條件:①前提:較早地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②條件:a.資本:通過海外貿易、殖民掠奪、販賣奴隸、圈地運動積累了資本b.大量僱用勞動力:通過圈地運動c.技術: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④圈地運動增加了僱傭勞動力,以及日益開闊的國內、國外市場。
(2)必要性:市場,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3)進程及重大發明:
A、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B、最早工業:棉紡織業,新興部門比較集中,受封建行會勢力束縛較少。
C、重大發明:①18世紀60年代從棉紡織業開
10. 高二上學期文科地理、歷史、政治、數學該學哪一冊了該選修了么急~~~~~~~
地理:必修三(區域地理)
歷史:必修三(文化)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數學:學了必修五的學必修二和必修五的剩下的,沒學的學必修五,然後還有一本文科選修,應該是選修1—1,反正那三本(選修1-1。,選修1-2,選修1-3都要學,都借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