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有程咬金這個人嗎
有。
歷史上的 程咬金
http://ke..com/view/19930.html?wtp=tt
程咬金(593-665)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唐朝大將,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卒於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歲。隋末,程知節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之骨幹成員。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將開國功臣肖像,圖畫於皇宮凌煙閣,程知節即其中之一。程知節乃世家大族之後,其曾祖名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唐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
編輯本段〖生平〗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這兩句俗諺,中國人耳熟能詳。估計提起程知節,除研究歷史的學者以外,肯定會面對茫茫然的臉,幾乎沒有人知道是誰。所以,通俗演義小說的民間力量,可以把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塗改(或美化或醜化)得與本來全非。
據史書記載,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舊唐書·程知節列傳》)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淫,連年大興土木,不斷對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後,義軍相繼發展到百餘支之多,每支義軍少則數百人多至10餘萬,但規模都不是很大,同時也沒有政治目標,基本上是流動作戰,四處搶掠。程咬金為此聚集鄉里豪傑共保鄉里,以備義軍。由此可見他的出身應是地主階級。
經過七個年頭戰爭磨練,農民起義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克服地域觀念,散而復聚,走向聯合。至大業十三年左右,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三支強有力的起義軍,即: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和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義軍。到了此時,程咬金這種地方的自保勢力已經無法維持下去,最後投奔了瓦崗軍李密部。
瓦崗軍原為東郡韋城(今河南浚縣東南)人翟讓所創,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進剿。大業十二年(616年),曾參加楊玄感起兵的隋貴族後裔李密來到瓦崗寨,李密長於謀略,使瓦崗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翟讓遂主動推李密為主,上其號魏公。李密掌握大權之後,政治野心逐日暴露。為保住個人獨攬大權,他拉攏程咬金、秦叔寶等新歸附的人,以二人為「內軍」驃騎。「內軍」是李密從軍中挑選的8000個「勇士尤異者」,隸屬四位驃騎將,又分為左右兩隊,主要任務是保護李密。李密對內軍十分滿意,常說:「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舊唐書·程知節列傳》)此後程咬金改名為程知節,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崗軍新老勢力矛盾逐漸尖銳化之際,李密搶先下毒手,設計斬殺了翟讓,獨掌大權。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陽守將王世充挑選精銳兵馬2萬餘人,馬2000餘匹,屯兵通濟渠(今河南孟縣境內)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橋,以便與瓦崗軍決戰。李密在邙山南麓擺陣迎戰王世充,程知節領內馬軍,與李密安營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市北)上,單雄信則領外馬軍,安營在偃師城(今河南偃師東)北。王世充部隊到達後,立即派出數百騎兵攻打單雄信。李密遂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前去支援。裴行儼率先沖向敵陣,結果中流矢墜馬。程知節前去營救,立殺數人,王世充軍稍退,他乘機抱起裴行儼撤退。由於載了兩個人,程知節的戰馬負擔過重,被王世充軍追上。程知節不忍將裴行儼丟下,結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過」,程知節回身折斷其槊,將執槊之敵斬於馬下,王世充軍不敢追趕,二人這才返回本軍。此戰,由於李密指揮不利,瓦崗軍包括程知節和裴行儼在內,共十餘員驍將遭受重創,實力大損。不久,李密戰敗降唐,瓦崗義軍失敗。
瓦崗軍失敗後,程知節和許多將領因走投無路,而降於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節後,接遇甚厚。雖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滿王世充多詐。程知節曾對秦叔寶說:「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秦叔寶亦有同感,於是兩人開始找機會離開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進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屬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節為將軍,還任命秦叔寶為龍驤大將軍。王世充與唐軍交戰於九曲(今河南宜陽西北)。程知節、秦叔寶、吳黑闥、牛進達等都帶兵上陣,率幾十個親信騎馬向西跑了一百來步,然後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道:「荷公接待,極欲報恩。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仆託身之所,今謹奉辭 。」(《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隨即投奔投奔唐軍。王世充懾於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歸唐後,唐高祖李淵讓他們跟隨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聞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們,任命程知節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叔寶則為馬軍總管。同李密一樣,李世民也在全軍中挑選了千餘精銳騎兵,皆著黑衣黑甲,分左右隊,由程知節、秦叔寶、尉遲敬德、翟長孫等驍將統領,號稱玄甲隊。每次沖鋒陷陣,李世民都披上黑甲親率玄甲隊作為先鋒,伺機進擊,所向披靡,敵人畏懼。從此,程知節在李世民手下作戰,程知節隨李世民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馬軍總管,每次作戰都奮勇爭先。因功封為宿國公。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陽外圍作戰中,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帶兵巡營,猝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隊馳赴救援,大敗王世充軍,俘其騎將葛彥璋,斬俘6000餘人,王世充逃回洛陽。到武德七年(624年),唐擊敗各割據勢力和農民起義軍,統一天下。
從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過程中,李世民屢建奇勛,威望很高,並形成了以秦王府謀士和勇將為核心的實力雄厚的政治集團,程知節便是其中之一,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嚴重威脅。李建成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繼承權,與齊王李元吉結交,共同反對李世民。由於程知節是李世民的骨幹,李建成便欲除之。武德七年,李建成向唐高祖進獻讒言,程知節被外放任康州刺史。程知節對李世民說:「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此後兩年間,史書上無程知節的記載,不過估計程知節並沒離開秦王府。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時突厥郁射設率數萬騎兵入塞,圍攻烏城(今山西盂縣西北)。李建成乘機推薦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諸軍北征,李淵命其率右武衛大將軍李藝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請抽調秦王府勇將程知節、尉遲敬德、段志玄和秦叔寶等隨軍,以消弱李世民實力,然後乘機將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於為李元吉餞行時殺害他,遂與文臣武將商議,決定先發制人。四日清晨,李世民率程知節等伏兵玄武門內(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伏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位繼承權。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賞功臣,程知節拜太子右衛率。七月,程知節遷右武衛大將軍。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節食實封七百戶。
貞觀中,程知節歷任瀘州(治瀘川,今四川瀘州市)都督,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人世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皆真人大小,程知節名列其中,位於第十九名。
同年,程知節轉任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宮城北門駐軍,加封為鎮軍大將軍。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咬金引軍至鷹娑川,遇突厥強兵四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師五百騎馳迎沖擊,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蘇定方的大功,對程咬金說:「現在雖說是獲勝,但官軍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自結方陣,慢慢謹慎前行,敵則戰,萬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還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自己,讓程咬金及全軍歸他指揮,並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可憐遠道萬里的唐軍士卒終日騎行馬上,嚴冬朔風,身被重甲緩緩而行,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蘇定方勸程咬金:「我們出師目的是為了殲敵,現在反而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麼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英雄老矣,此時程咬金全無青壯年時代的銳氣,搖頭不從。
唐軍至恆篤城,有胡人數千歸降。王文度說:「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還能得大筆資財。」蘇定方切諫:「這樣干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伐叛!」程咬金默許王文度。幾千胡人被殺得干凈,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明講程大將軍也貪財寶,但「獨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兒。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免職。程咬金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大英雄晚節不保,殺降利財,貪生怕死,令人遺憾。雖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為刺史,畢竟氣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終於家。贈驃騎大將軍,賠葬昭陵。
其子程處默,襲盧國公爵;程處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駙馬都尉、左衛中郎將;少子程處弼,官至右金吾將軍。
『貳』 程咬金是什麼歷史人物
程咬金是唐朝開國元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隨唐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玄武門事變助李世民奪得帝位;官至左衛大將軍,兼檢校屯營兵馬,封爵盧國公。
665年2月27日,程咬金在懷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謚號襄公,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
(2)歷史程咬金哪裡人擴展閱讀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由來
隋朝末年,政治腐敗,天下大亂。有一個強盜名叫尤俊達,他想搶奪隋煬帝的皇杠,就在全國物色膽略過人、武藝高強的人做助手。最後,他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名叫程咬金。
當時程咬金家很窮,母親體弱多病,全家全靠他在市場上賣竹筢子維持生活。尤俊達把程母接到自己的庄園里奉養,和程咬金兩個人搶劫皇杠,結果滿載而歸。
隋煬帝的皇杠有三次都是在押運途中被他們搶劫而光。不管押運皇杠的官兵有多少人、本領有多麼高強,都被從半路上殺出來的程咬金用斧頭殺的大敗而去。程咬金因為幫助尤俊達搶劫了許多皇杠,從此威名大震。
『叄』 歷史中真實的程咬金是怎樣的人
民間有句諺語: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隋唐演義》、《說唐全傳》等隋唐歷史小說中,程咬金跨越的篇幅是最長的,從瓦崗寨起事,到玄武門之變,從薛仁貴征東,到薛丁山征西,從薛剛反唐,到中宗復位。小說中程咬金大腹便便,雖然本事不高,只會三斧子半(三板斧),但他粗中有細、機警過人,常常化險為夷,同時運氣極好,還曾經在瓦崗寨做過混世魔王。
歷史中真實的程咬金又是什麼樣的人呢?是否真如隋唐歷史小說中所描述的傳奇人生呢?據文獻記載,程咬金字義貞,後改名為程知節,濟州東阿人。程咬金並非貧寒出身,從他的曾祖父程興到他的父親程婁,程家一直在北齊政權的擔任地方大員。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天下之時,程咬金才剛剛出生。
年少時程咬金驍勇善戰,喜歡舞槍弄棒,但最為擅長的兵器並不是板斧,而是馬槊(在馬上使用的長矛)。時值隋朝末年,盜賊遍地,為保衛鄉里,20歲左右的程咬金招集幾百個鄉親組織起了「民團」。隨著天下局勢越發的動盪,程咬金投奔了瓦崗軍的首領李密。歷史上李密的首領位置是翟讓推讓給李密的,而非程咬金。
此時瓦崗軍的勢力如日中天,李密通過精挑細組織了8000精兵,號為「內軍」,充當自己的親兵,分別由四員猛將率領,程咬金是其中之一。也大概在此時,程咬金才第一次遇見大約年長自己18歲,同樣擔任內軍驃騎將領的秦叔寶,從此兩人的命運也連在一起。
618年9月李密率領瓦崗軍與王世充在洛陽附近展開決戰。李密率領程咬金等人駐軍邙山,派遣單雄信率領外馬軍,駐扎在偃師城北。王世充率軍突襲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咬金、裴行儼率軍援助,雙方展開血戰。激戰中,裴行儼身中流矢,墜落馬下,程咬金上前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兩人共乘一馬撤退。王世充追兵用槊來沖擊他,反被程咬金將槊折斷,並「斬追者,乃免」。
邙山之戰瓦崗軍的勢力遭到重創,李密逃亡關中,投靠李淵,程咬金等人則被王世充俘獲。王世充雖然收編了程咬金、秦瓊等瓦崗寨的猛將,但程咬金十分厭惡王世充的為人,於是與秦瓊等人在陣前倒戈,率領十幾個人投向唐軍。李世民大喜,封程咬金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瓊為秦王右三統軍。此後程咬金成為李世民的心腹,追隨他出生入死,「從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國公。」
隨著唐朝統一戰爭的結束,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圍繞著皇位展開了激烈的政治斗爭。621年李建成為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將程咬金外調為康州刺史。程咬金拒絕上任,對李世民說道:「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626年6月4日作為李世民的親信,程咬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因功被封為太子右衛率、右武衛大將軍之職。李世民即位後,程咬金先後擔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左屯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等職,並改封為盧國公。643年李世民將追隨他開創大唐的24位功臣畫影圖形供奉於凌煙閣之中,時年55歲的盧國公程咬金位列第十九,而排在末位的秦瓊已於五年前病逝。
649年李世民病死,程咬金奉太宗遺命命率領禁衛軍護衛太子李治回京即位,並在左延明門外連續宿衛三個月之久。李世民死的消息傳到西域,被唐朝封為瑤池都督府都督的阿史那賀魯(西突厥人)開始反唐,奪取西州、庭州等西域地區,統一西突厥部眾,與唐朝對抗。
經過幾年的准備,655年唐高宗李治派遣程咬金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軍隊討伐阿史那賀魯。9月唐軍在鷹娑川擊潰阿史那賀魯兩萬人,「追奔二十里」。當先鋒總管蘇定方建議乘勝追擊時,副帥王文度以有密旨為由拒絕,而年邁的程咬金也喪失了當年的銳氣,默許了王文度的指揮。大軍不僅喪失殲敵良機,反而「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當大軍抵達怛篤城時,數千家胡人開城投降,程咬金不顧蘇定方的阻攔,聽從王文度建議,「取其資財,屠城而去」。
大軍回京後,程咬金被免官,但不久再次被任命為岐州刺史。此後程咬金上表請求致仕,唐高宗李治批准。此後戎馬一生的程咬金渡過了一段難得的閑暇時光,直到665年2月7日程咬金於長安懷德里的宅邸中病死,時年77歲,此時唐朝的皇帝還是李治。此後朝廷追封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並陪葬於李世民的昭陵旁邊。
在小說、影視劇中程咬金娶了裴元慶的姐姐裴氏,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程咬金一生中先後有兩位正妻,前妻孫氏628年病死,時年31歲;繼妻崔氏,出身百年名門清河崔氏,於659年病死,時年67歲。
文學作品中程咬金有兩個兒子,程鐵牛、程萬牛。但在歷史中程咬金共有嫡子3人,庶子3人(文獻中有名字的)。長子名叫程處默,後來承襲了父親盧國公的爵位。次子程處亮(有的文獻也叫程懷亮)於633年迎娶了時年10歲唐太宗的第11個女兒清河公主李敬(早婚在古代很正常),兩人年紀應該相當。程處亮成為駙馬都尉,被封為東阿縣公,先後擔任左衛中郎將、寧遠將軍等職。此外程咬金還有一個少子,名叫程處弼,庶子有程處寸、程處立、程俊等人,留下的資料很少。
這就是歷史中的程咬金,他是一員能夠沖鋒陷陣猛將,卻不是一員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這就是今天的話題。不要把文學當成歷史,但文學中包含歷史的因素,這正是歷史小說的魅力。
『肆』 程咬金是哪裡人
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亂,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降唐。隨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預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代襲。
http://ke..com/link?url=Msb07o0BE0--oUa7e-TAd-5UEOYb1h9hhCxUTSi06hkNyWJL_8cW25zec6LFXKO4MMJK
『伍』 程咬金是什麼歷史人物
程咬金是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驍勇善戰,善用馬槊。隋朝末年,加入瓦崗軍,擔任內軍驃騎,兵敗投順王世充。武德初年,歸降大唐,跟隨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屢立戰功,冊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網路》
程咬金是唐朝開國的有名將領,曾經在李密的賬下效力,而之後歸投唐軍也就成了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將。程咬金是山東人,並且程咬金的家族世代為官,自小程咬金就擅長騎射,有著非常好的身手。會發現在如今的各類小說以及記載中,程咬金都被描寫成一副非常肖勇上傳的大漢形象。
程咬金在年少的時候,當時正值隋朝末年,應為隋煬帝的歡迎舞蹈,還有當時社會階層的混亂,百姓可以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就有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程咬金在當時年少熱血也就加入了起義軍中,而之後就被瓦崗軍器重。但是沒有想到李密指揮不力,程咬金的軍隊也受到了重創,無奈之下就投降了王世充就進入了唐朝的部下。
於是程咬金就和秦書寶認識了,兩個人同樣都非常的威猛,之後也被李世民賞識,程咬金為李唐一統天下,可以說貢獻了很大。程咬金是非常勇猛和有膽量的將軍,甚至曾經在瓦崗山中還是一個土皇帝。程咬金就是亂世中的豪傑,草莽中的英雄,有著識人之能,知道怎麼選擇明主,所以在之後也有了非常大的榮譽和成就。
『陸』 歷史上的程咬金是什麼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亂,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降唐。隨太宗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預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代襲。
麟德二年去世,追贈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謚曰襄。其事跡常見於各種文學作品。
『柒』 程咬金是哪的人啊
驍勇虎臣 義氣將軍——盧公程知節(程咬金)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這兩句俗諺,中國人耳熟能詳。估計提起程知節,除研究歷史的學者以外,肯定會面對茫茫然的臉,幾乎沒有人知道是誰。所以,通俗演義小說的民間力量,可以把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塗改(或美化或醜化)得與本來全非。 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他年青時就驍勇異常,善於馬上擊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亂之中,程咬金聚數百徒眾,捍衛鄉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為內軍驃騎。當時李密簡選八千名勇敢異於常人的兵士,以四驃騎統領,號為內軍,程咬金即四驃騎之一。李密常對人講,「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軍」。李密與王世充交戰時,程咬金領內馬軍與李密在北邙山指揮。王世充率眾猛攻單雄信統領的外馬軍(單雄信也是隋唐之際大名鼎鼎的好漢),李密見狀就命程咬金與裴行儼前去支援。裴行儼也是勇猛騎將,先行沖陣,行到中間被流矢所中,滾落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騎先行,擊殺敵人,王世充那些爭前想斬大將人頭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馬把受重傷的裴行儼抱上馬,兩個人騎一匹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騎兵追擊,由於馬上還有裴行儼這名傷員,程咬金的動作不如平時靈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計不是胸部等致命處),這位大英雄牙關緊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斷,順手一帶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斬其頭,後面追騎大駭,誰都不敢再近前,最終兩個人平安歸營。(裴行儼就是《隋唐演義》中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戰,號「萬人敵」,降於王世充後,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殺。) 李密與王世充大小近百戰,勝多敗少,但洛水之戰大敗,敗投李淵。程咬金、單雄信、秦叔寶等人不得已,歸於王世充。這位隋煬帝寵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梟雄對這幾位大將「接遇甚厚」,很希望他們幫助自己掃平天下。相處沒多久,程咬金就對秦叔寶說:「王世充器量淺狹,平時胡亂妄語,喜歡詛咒發誓,迷信神怪,簡直就是個跳大神的老娘們兒,根本不是撥亂濟世之主!」不久,王世充與李世民戰於九曲,程咬金等人列於戰陣,忽然與秦叔寶等人撥轉馬頭,面向王世充說:「蒙您接待,極欲報恩。但您性多猜疑,身邊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邊久留,今謹奉辭!」言畢,與左右數十人躍馬而奔唐軍。王世充身後數萬兵馬,但因懼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睜睜望著他們離去,無一人敢躡追其後。 歸唐後,程咬金「每陣先登」,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軍功封宿國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調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對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並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請大王您也速下決心!」玄武門之變後,升為右武衛大將軍。貞觀年間,改封盧國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終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咬金引軍至鷹娑川,遇突厥強兵四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師五百騎馳迎沖擊,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蘇定方的大功,對程咬金說:「現在雖說是獲勝,但官軍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自結方陣,慢慢謹慎前行,敵則戰,萬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還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自己,讓程咬金及全軍歸他指揮,並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可憐遠道萬里的唐軍士卒終日騎行馬上,嚴冬朔風,身被重甲緩緩而行,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蘇定方勸程咬金:「我們出師目的是為了殲敵,現在反而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麼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英雄老矣,此時程咬金全無青壯年時代的銳氣,搖頭不從。 唐軍至恆篤城,有胡人數千歸降。王文度說:「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還能得大筆資財。」蘇定方切諫:「這樣干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伐叛!」程咬金默許王文度。幾千胡人被殺得干凈,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明講程大將軍也貪財寶,但「獨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兒。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免職。程咬金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大英雄晚節不保,殺降利財,貪生怕死,令人遺憾。雖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為刺史,畢竟氣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終於家。贈驃騎大將軍,賠葬昭陵。其後代下場都不錯,次子尚公主,幾個兒孫都為金吾將軍這樣的高級禁衛軍將領。
『捌』 程咬金歷史人物
程咬金(593-665)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唐朝大將,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卒於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歲。隋末,程知節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之骨幹成員。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將開國功臣肖像,圖畫於皇宮凌煙閣,程知節即其中之一。程知節乃世家大族之後,其曾祖名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唐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 【生平】 [編輯本段]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這兩句俗諺,中國人耳熟能詳。估計提起程知節,除研究歷史的學者以外,肯定會面對茫茫然的臉,幾乎沒有人知道是誰。所以,通俗演義小說的民間力量,可以把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塗改(或美化或醜化)得與本來全非。 據史書記載,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舊唐書·程知節列傳》)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淫,連年大興土木,不斷對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後,義軍相繼發展到百餘支之多,每支義軍少則數百人多至10餘萬,但規模都不是很大,同時也沒有政治目標,基本上是流動作戰,四處搶掠。程咬金為此聚集鄉里豪傑共保鄉里,以備義軍。由此可見他的出身應是地主階級。 經過七個年頭戰爭磨練,農民起義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克服地域觀念,散而復聚,走向聯合。至大業十三年左右,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三支強有力的起義軍,即:翟?/a>、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和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義軍。到了此時,程咬金這種地方的自保勢力已經無法維持下去,最後投奔了瓦崗軍李密部。 瓦崗軍原為東郡韋城(今河南浚縣東南)人翟讓所創,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進剿。大業十二年(616年),曾參加楊玄感起兵的隋貴族後裔李密來到瓦崗寨,李密長於謀略,使瓦崗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翟讓遂主動推李密為主,上其號魏公。李密掌握大權之後,政治野心逐日暴露。為保住個人獨攬大權,他拉攏程咬金、秦叔寶等新歸附的人,以二人為「內軍」驃騎。「內軍」是李密從軍中挑選的8000個「勇士尤異者」,隸屬四位驃騎將,又分為左右兩隊,主要任務是保護李密。李密對內軍十分滿意,常說:「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舊唐書·程知節列傳》)此後程咬金改名為程知節,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崗軍新老勢力矛盾逐漸尖銳化之際,李密搶先下毒手,設計斬殺了翟讓,獨掌大權。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隋洛陽守將王世充挑選精銳兵馬2萬餘人,馬2000餘匹,屯兵通濟渠(今河南孟縣境內)南,在渠上架起三座橋,以便與瓦崗軍決戰。李密在邙山南麓擺陣迎戰王世充,程知節領內馬軍,與李密安營在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市北)上,單雄信則領外馬軍,安營在偃師城(今河南偃師東)北。王世充部隊到達後,立即派出數百騎兵攻打單雄信。李密遂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前去支援。裴行儼率先沖向敵陣,結果中流矢墜馬。程知節前去營救,立殺數人,王世充軍稍退,他乘機抱起裴行儼撤退。由於載了兩個人,程知節的戰馬負擔過重,被王世充軍追上。程知節不忍將裴行儼丟下,結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過」,程知節回身折斷其槊,將執槊之敵斬於馬下,王世充軍不敢追趕,二人這才返回本軍。此戰,由於李密指揮不利,瓦崗軍包括程知節和裴行儼在內,共十餘員驍將遭受重創,實力大損。不久,李密戰敗降唐,瓦崗義軍失敗。 瓦崗軍失敗後,程知節和許多將領因走投無路,而降於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節後,接遇甚厚。雖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滿王世充多詐。程知節曾對秦叔寶說:「世充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秦叔寶亦有同感,於是兩人開始找機會離開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進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屬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節為將軍,還任命秦叔寶為龍驤大將軍。王世充與唐軍交戰於九曲(今河南宜陽西北)。程知節、秦叔寶、吳黑闥、牛進達等都帶兵上陣,率幾十個親信騎馬向西跑了一百來步,然後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道:「荷公接待,極欲報恩。公性猜貳,傍多扇惑,非仆託身之所,今謹奉辭 。」(《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隨即投奔投奔唐軍。王世充懾於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歸唐後,唐高祖李淵讓他們跟隨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聞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們,任命程知節為秦王府左三統軍,秦叔寶則為馬軍總管。同李密一樣,李世民也在全軍中挑選了千餘精銳騎兵,皆著黑衣黑甲,分左右隊,由程知節、秦叔寶、尉遲敬德、翟長孫等驍將統領,號稱玄甲隊。每次沖鋒陷陣,李世民都披上黑甲親率玄甲隊作為先鋒,伺機進擊,所向披靡,敵人畏懼。從此,程知節在李世民手下作戰,程知節隨李世民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馬軍總管,每次作戰都奮勇爭先。因功封為宿國公。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陽外圍作戰中,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帶兵巡營,猝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隊馳赴救援,大敗王世充軍,俘其騎將葛彥璋,斬俘6000餘人,王世充逃回洛陽。到武德七年(624年),唐擊敗各割據勢力和農民起義軍,統一天下。 從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過程中,李世民屢建奇勛,威望很高,並形成了以秦王府謀士和勇將為核心的實力雄厚的政治集團,程知節便是其中之一,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嚴重威脅。李建成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繼承權,與齊王李元吉結交,共同反對李世民。由於程知節是李世民的骨幹,李建成便欲除之。武德七年,李建成向唐高祖進獻讒言,程知節被外放任康州刺史。程知節對李世民說:「大王手臂今並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舊唐書· 程知節列傳》)此後兩年間,史書上無程知節的記載,不過估計程知節並沒離開秦王府。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時突厥郁射設率數萬騎兵入塞,圍攻烏城(今山西盂縣西北)。李建成乘機推薦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諸軍北征,李淵命其率右武衛大將軍李藝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請抽調秦王府勇將程知節、尉遲敬德、段志玄和秦叔寶等隨軍,以消弱李世民實力,然後乘機將其除掉。李世民得知李建成欲於為李元吉餞行時殺害他,遂與文臣武將商議,決定先發制人。四日清晨,李世民率程知節等伏兵玄武門內(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伏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位繼承權。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十二日,李世民封賞功臣,程知節拜太子右衛率。七月,程知節遷右武衛大將軍。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節食實封七百戶。 貞觀中,程知節歷任瀘州(治瀘川,今四川瀘州市)都督,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人世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皆真人大小,程知節名列其中,位於第十九名。 同年,程知節轉任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宮城北門駐軍,加封為鎮軍大將軍。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十二月,程咬金引軍至鷹娑川,遇突厥強兵四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師五百騎馳迎沖擊,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蘇定方的大功,對程咬金說:「現在雖說是獲勝,但官軍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自結方陣,慢慢謹慎前行,敵則戰,萬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還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自己,讓程咬金及全軍歸他指揮,並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可憐遠道萬里的唐軍士卒終日騎行馬上,嚴冬朔風,身被重甲緩緩而行,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蘇定方勸程咬金:「我們出師目的是為了殲敵,現在反而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麼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英雄老矣,此時程咬金全無青壯年時代的銳氣,搖頭不從。 唐軍至恆篤城,有胡人數千歸降。王文度說:「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還能得大筆資財。」蘇定方切諫:「這樣干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伐叛!」程咬金默許王文度。幾千胡人被殺得干凈,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明講程大將軍也貪財寶,但「獨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兒。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免職。程咬金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大英雄晚節不保,殺降利財,貪生怕死,令人遺憾。雖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為刺史,畢竟氣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終於家。贈驃騎大將軍,賠葬昭陵。 其子程處默,襲盧國公爵;程處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駙馬都尉、左衛中郎將;少子程處弼,官至右金吾將軍。 【小說演義中的程咬金】 [編輯本段] 在以《說唐》為代表的系列話本及歷史演義小說中,程咬金,字知節,小名一郎,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細的福將,而且特別長壽,活了一百多歲,直至武則天政權垮台。據此改編的戲曲影視中,程咬金也是一個重要而可愛的角色。各種版本常有出入,下面僅就較通行者扼要介紹。 整個故事是從秦瓊、程咬金的童年開始的。程咬金原本家住濟南,幼年喪父,與秦瓊是總角之交,後隨母逃荒至歷城,與秦瓊分別。長大後,程咬金販賣私鹽,打死捕快,判了死緩,坐牢三年,恰逢隋煬帝大赦天下,釋放出獄。 出獄後,程咬金受母親教誨,要干正經營生,去賣柴扒,卻遇上響馬尤通。尤俊達有意要騙程咬金做強盜,教他斧法,程咬金總學不會。程咬金夢中有一位老人教會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來演練,卻被俊達喝破,只記得三招半,這就是所謂「程咬金三斧」。是哪三招半,說法很多,不過無非下劈、橫抹、斜挑及擊刺等幾個關鍵動作,確實是斧法的精華所在,簡單而又實用。在打鬥中,程咬金的前三斧半,威力無比,很多對手迅速崩潰;但只要挺住不敗,差不多就變成程咬金落花流水了。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說是一試金石,不能頂住的人是無法進入好漢排名的。 程咬金頭一次當強盜,就做了筆大買賣。靠山王楊林的義子大太保羅芳和二太保薛亮,護送皇綱進京,他們打著靠山王的旗號,以為平安無事,誰知半路殺出程咬金;二人敵不過三斧半,落荒而逃。 程咬金劫了皇綱,惹出無數事端,這才有賈家樓三十六人結義,反了山東。其後,程咬金三斧定瓦崗,單身探地穴,被眾人擁立,號為混世魔王。裴仁基、裴元慶父子投降瓦崗後,程咬金迎娶裴仁基之女裴翠雲。 程咬金做首領不痛快,救出李密,將領袖交給他。李密日漸驕橫,冷了眾人的心,程咬金等人最終投奔李世民。程咬金立下不少功勞,封魯國公。 程咬金也是《隋唐演義》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絕技就是夢中學會的三板斧,外號「混世魔王」,人如其名,乾的混事數不勝數,以販賣私鹽起家,和秦瓊是姑表兄弟,曾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後投降李唐,憑小聰明和運氣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運氣極好,活到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說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將。 在很多小說中,其三斧子披轅門、三斧子定瓦崗被後人津津樂道,也就是因為他搶劫楊林的黃綱,楊林逼山東官員破案,山東地方官員請出程的表哥秦瓊,秦左右為難,上演了一出染面塗須詐登洲,後發展到三擋楊林九戰魏文通,其中,去登洲途徑兩雷庄岔道,一條去登洲,等於自己送死,一條去程躲避之處,等於出賣自己兄弟,被後人引為兩肋(雷)插刀(岔道)典故。 小說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時候通常會報出招數名稱,因為小說中程的記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說名字,然後才能想起招數。 第一斧:披腦袋為用斧頭從上往下砍,無論對方攻擊不攻擊他,程因為只會這三斧子,所以打發拚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對方橫武器招架時,收斧頭,獻斧纂,攻擊對方面部,由於速度快,對方一般都使用鐵板橋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為二馬錯蹬時,回身橫掃,由於對方前招為鐵板橋,剛起身,很難躲閃,所以這三斧子很厲害。 後來在秦瓊的指點下,程又自創了半招,後人也有管程的招數叫三斧子半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