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翦的簡介和故事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王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秦始皇欲滅楚,傾心於年少壯勇的秦將李信,認為他賢能果敢。李信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至衍水,終破燕軍虜獲太子丹。秦始皇曾問李信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史記·王翦白起列傳》)於是派李信及蒙恬將兵二十萬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託病辭官,歸頻陽養老。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於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於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
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確有遠見,於是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李信終使秦軍受辱,如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棄寡人?」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始皇允諾。於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始皇大笑。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後,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份,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集六十萬大軍前來,也盡發國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軍一至,立即堅壁而守,不肯出戰。楚軍屢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飯食安撫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意在養精蓄銳,消耗敵軍,以待最後殊死一戰。不久,王翦打聽士兵以什麼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投擲石頭,跳遠比賽。」於是王翦發令出兵。楚軍數次挑戰而秦軍不出,楚軍引兵向東,王翦趁此遣兵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斬殺將軍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楚兵敗逃。秦借勝勢,一年就平定了楚國城邑,俘虜楚王負芻,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王翦於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著而晉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史書稱「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史記·王翦白起列傳》)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有一位戰功顯赫的大將軍叫王翦。
王翦生於戰國時期關中頻陽縣。那時諸侯爭雄。為了爭奪土地和人民,各國勾心鬥角,到處發動戰爭,燒殺搶掠,戰士白骨暴野,百姓生靈塗炭。看著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的大地,殘遭屠毒、流離失所的百姓,青少年時代的王翦心裡十分難過。他決心練飛好武藝,熟讀兵書,將來報效國家,平定天下。剛滿18歲,王翦就報名應征,馳騁於疆場。由於王翦作戰勇敢,智能雙全,屢建奇功。秦王政很快擢升他為大將,統率幾十萬大軍。王翦不負秦王厚愛,運籌帷幄,屢出奇兵,連拔趙國九城,斬首十萬余眾,攻克趙國京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遷。接著又揮戈東進,兵渡易水,大敗燕軍。王翦從此威名大振,聽到王翦的名字諸侯各國無不心悸膽寒。
秦王雄心勃勃,決心乘勝追擊,「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並六國,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在消滅了燕趙之後,秦王政又積極准備討伐楚國。但楚國並非燕趙,地處江南,地大物博,兵源豐富,是個強勁的敵手。這次伐楚,秦王不得不格外謹慎。那麼選誰掛帥出徵才能萬無一失,一舉成功呢?秦王經過反復篩選,認為只有兩個人可以勝任:一個是年輕有為、血氣方剛的李信,一個是身經百戰、深謀遠慮的老將王翦。權衡利弊,二人各有長短,秦王一時猶豫不決。各位大臣又公理波理,各持已見,莫衷一是。於是秦王決定親自和二人當面對策,再作決定。秦王坐殿,問李信:「攻打楚國,需多少人馬?」李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回答說:「不過二十萬爾!」秦王又回頭問王翦。王翦沉思片刻,回答說:「以臣之見,非六十萬人馬不可。」秦王聽完沉思了一會,笑了笑,對王翦說:「王將軍到底是老了。」秦王即刻任命李信為帥,即日出征討伐楚國。王翦看著秦王對剛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敗無疑,本想再諫,又怕弄不好還會引起秦王的懷疑,招來殺身之禍。就向秦王 請求告老還鄉。秦王以為王翦年老無用,寒喧幾句,也不強留。
李信即日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盪盪向楚國進發。秦王長亭短亭親自餞行。李信受寵若驚,對秦王說:「大王放心,楚國不過彈丸之地,臣定會馬到成功。大王只消在皇宮靜候佳音就是了。」李信看著秦王棄了王翦,對自己如此器重,不由得沾沾自喜。李信一路耀武揚威,根本不把楚軍放在眼裡。楚軍看李信年輕氣盛,如此狂妄,不覺心中暗喜。他們有意誘敵深入,佯裝潰退。李信求功心切,輕敵冒進,長驅直入。楚軍避實就虛,迂迴運動,乘秦軍不備,突然出擊,切斷其後路,使秦軍首尾不能照應,連斬秦將七員,李信陷入楚軍重圍,多虧眾將拚死相救,才得逃脫。秦王聞迅,十分震驚,這才恍然大悟,深悔自己耳目不明,用錯了人,寒了老將軍的心。秦王親率人馬到王翦的故鄉頻陽,向王翦賠禮道歉。王翦借口有病,不見。秦王在頻陽整整等候了三天。秦王明白王翦有氣,再三賠罪說:「寡人輕信李信,鑄成大錯,已無法挽回。今楚國士氣正盛,國家存亡危在旦夕,難道將軍能無動於衷?將軍縱然對我有氣,難道能為一已之怨,置國家大局於不顧?如果真這樣,就算朕真看錯人了。」但王翦仍不肯答理。秦王沉思片刻,心想:按將軍為人不該如此,說「莫非將軍有什麼難言之隱?盡管說,朕一概答應就是了。」王翦這才說:「大王如果一定要臣出征,仍非六十萬人馬不可。」秦王滿口答應。
接受了秦王的命令,王翦第二天就從家鄉千口村出發。但秦王仍不放心,親派人傳下話來,說:「大王決定將華陽公主嫁給將軍。」公主即日起程相迎,二人在相逢處完婚。王翦早明白秦王心意,統帥幾十萬人馬南行四十餘里,不料華陽公主和一百名美女已到頻陽縣的南塬上。王翦列兵為城,與華陽公主匆匆舉行了婚禮。後來,人們就把王翦與華陽公主成婚的那座土塬稱華陽塬。為紀念這一盛事,當地百姓還在華陽塬為華陽公主修了廟宇,稱華頭廟。
秦王雖說請王翦出征,答應他統帥全國六十萬人馬,但心裡到底有些不放心。因為王翦這次統帥了幾乎全國的人馬,要推翻他秦王還不易如反掌,但又不好明言,只是暗暗派人觀察王翦的行動。王翦也早知道秦王對他不放心,但為了國家,也只能忍辱負重。兵書雲:「上下同欲者勝。」王翦相秦王對我產生狐疑,必然掣肘於我,即使有六十萬軍隊也難以運用自如。為了解除秦王的疑慮,王翦在行軍途中多次向秦王上書,說攻取楚國後要答應給他良田美宅,榮歸故里。秦王看到王翦心牽故里,年老心退,滿心歡喜,連連答應:「行,行!」
王翦解除了秦王對他的懷疑,指揮大軍一舉攻破了楚國。等王翦凱旋歸來,秦王早已將今日流曲、美原方圓百里良田賜給王翦。因為這兒土地平坦,地質肥沃,歷稱美田,美原也由此得名
『貳』 戰國時王翦哪國人
秦國。
王翦,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王翦年少的時候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績卓著,拜太師,封為武成侯。
統一中國後,激流勇退,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憑借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王翦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叄』 歷史上王翦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翦有什麼著名
王翦 (戰國末期秦國名將、軍事家)
王翦(出生和逝世時間不詳),關中頻陽東鄉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肆』 歷史上王翦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翦有什麼著名的事
王翦(出生和逝世時間不詳),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1] 。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計殺魏齊
范雎是先秦時期著名的謀士,以「遠交近攻」的謀略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堅實基礎,與魏國丞相魏齊是仇人。范雎曾揚言要魏國交出魏齊,否則將舉兵伐魏。形勢迫使魏齊棄相印逃到趙國,投在平原君趙勝門下。[16]
長平之戰後,王翦向秦昭王獻計,由昭王修書一封,約平原君來函谷關赴宴。昭王依計而行,誘使平原君上鉤。待平原君來時,借機扣留,將其押解至咸陽。再傳訊邯鄲,稱不得魏齊,就不釋放平原君。[17]
長平之戰剛過,趙孝成王正驚魂未定,趕緊派兵圍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齊。魏齊逃到魏信陵君那裡,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齊走投無路,拔劍自刎。趙孝成王得魏齊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陽,秦王才釋放了平原君歸趙[18] 。王翦未費秦國一兵一卒而得魏齊之首,解了相國范雎多年的心頭之恨。[19]
平定叛亂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命王弟成蟜為主將,樊於期為副將率軍攻打趙國,不料,長安君在樊於期的唆使下臨陣倒戈,舉兵反叛。
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王翦派說客混進叛軍,見到了長安君,遞送了勸降書信,情理並用,恩威並施。長安君歸降,叛亂平息。樊於期逃奔燕國。但可惜的是,長安君後來並沒有保住性命。
鏟除呂氏
秦王政即位之初由於年少,國政由相邦呂不韋所把持。呂不韋權傾朝野,又與太後偷情,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東窗事發想離開太後,又怕太後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後。
嫪毐與太後在秦故都雍城(今陝西鳳翔)生下了兩個私生子,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後的幫助下,嫪毐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嬴政前往太後所在的雍城行郊禮。王翦領兵鎮壓咸陽,派三萬精銳保護秦王西行。秦王離開後,呂不韋在國都咸陽把持國政,王翦不動聲色,調遣兵力,嚴陣以待,以防呂不韋伺機生變。嫪毐因淫亂宮闈的罪行敗露,發動兵變,進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蘄年宮,史稱「蘄年宮之變」。秦王及時察覺了這一陰謀,搶先發兵平定叛亂,追斬嫪毐,在咸陽清洗了嫪毐集團數百人,因此事涉及呂不韋,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職。不久,在王翦的建議下,將其賜死,秦始皇全面掌握了國家權力。
『伍』 秦國大將軍王翦
大將軍王翦 返回
王翦,公元前229年滅趙,公元前227年滅燕,公元前223年滅楚。
王賁,公元前225年滅魏,公元前221年滅齊。
這兩父子是秦滅六國功臣中的功臣,然而,這兩個人的性格古書中卻沒有描述太多,偶只知道王翦滅楚時已經是風燭殘年,王翦說:「若大王一定要任用我為大將,非六十萬人不可。」
王翦率領秦國六十萬大軍准備出發了,秦王政親自到灞上為王翦送行。王翦臨行時,請求秦王先行賞賜予許多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秦始皇說:「將軍為國作戰,以後有的是賞賜,還用得著害怕家裡會窮困?」王翦說:「作為大王的將軍,有功勞才可以得到封侯賜爵,所以趁著大王顧念我的時候,我就應該及時向大王請求賞賜一些產業來留給子孫後代。」秦王聽後大笑。
王翦出發後到了函谷關,在這期間,連續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請求賞賜良田。有人覺得王翦索取無度,應該適可而止,就對王翦說:「將軍連續請求賜予家業,太過分了吧。」王翦說:「不對。秦王暴虐疑人,現在這支六十萬的大軍幾乎是秦國的全部軍力,如果我不多次請求賞賜來表示自已的意志,秦王不會懷疑我嗎?」
王翦留下的印象是一名智將,在滅楚的時候,用這一招來消除贏政的疑心。也有了「王翦請田」的由來,也成為了明則保身的代稱,想下以前白起不得善終和王翦的安逸終老,豈不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自古飛鳥盡良弓藏,到杯酒釋兵權,古今以來難得有如此安逸的開國重臣。
最早記載王翦的戰役是發生秦王政11年(公元前236年),當時,王翦率軍攻打趙的閼與,王翦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結果所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銳了。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並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王翦滅趙時,兩軍呼應,卻不料遇到趙國名將李牧,相持一年有餘,卻無法得勝,於是利用反間,是趙王趙錢殺死李牧, 李牧死後,翦勢如破竹大敗趙軍,殺趙將趙蔥,虜趙王遷。趙國已名存實亡。
那時王翦的對手只有李牧一人,卻已經逝去。
王翦一生的代表之作,還是那場以六十萬大軍對抗楚國的大戰,三十六計中的「以逸待勞」彷彿是專門為他所作的,以靜制動,不變應萬變,牽著敵人鼻子走。
王翦滅趙、楚,降伏百越。王賁滅魏、燕、代、齊,秦統一後,王賁受封通武侯。除了韓之外其他六國全是他們父子倆完工地。這樣的功勞在歷史上,在中國的歷史之中,也算是獨一無二的。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
揮劍擊浮雲,
諸侯盡西來。
這其中,王氏父子功勛無疑是最大的。
剛看到秦戀 突然想起來還有王翦
卻想不到,又要寫成一本史書了
『陸』 王翦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王翦是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是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 。少年時就喜歡軍事,侍奉秦始皇。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結果所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銳。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並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
折疊橫掃三晉
鏟除呂不韋和嫪毐後,秦王嬴政正式親政,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開始了。這場統一戰爭以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期間,除了最先的滅亡韓國王翦沒有參與外,其他五國,要麼為王翦帶兵所滅,要麼為其子王賁攻克而亡。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准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率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柒』 王翦的人物生平
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少年時就喜歡軍事,後來事侍奉秦王政(秦始皇)。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結果所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銳。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並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從郡上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准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
然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里。
不久,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秦王政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見到王翦道歉說:「我由於沒採用您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聽說楚軍正在一天天向西逼進,將軍雖然染病在身。難道忍心拋棄我嗎?」王翦推託說「:老臣病弱體衰,昏聵無用,希望大王另選良將。」秦王政再次致歉說:「好了,請將軍不要再說什麼了!」王翦就說:「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給我六十萬士兵不可。」秦王政滿口答應:「聽將軍的了就是。」於是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啟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萬重兵,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秦王政大笑;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說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楚軍因為兵少而無可奈何,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正當楚軍在調動之際,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隨後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賁,也以戰功著名,燕國就是被王翦、王賁兩父子合力破滅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國兼並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美名流傳至後世。
『捌』 王翦簡介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奪取趙漳水流域。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里。
(8)歷史上王翦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人物成就
計殺魏齊
范雎是先秦時期著名的謀士,以「遠交近攻」的謀略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堅實基礎,與魏國丞相魏齊是仇人。范雎曾揚言要魏國交出魏齊,否則將舉兵伐魏。形勢迫使魏齊棄相印逃到趙國,投在平原君趙勝門下。
長平之戰後,王翦向秦昭王獻計,由昭王修書一封,約平原君來函谷關赴宴。昭王依計而行,誘使平原君上鉤。待平原君來時,借機扣留,將其押解至咸陽。再傳訊邯鄲,稱不得魏齊,就不釋放平原君。
長平之戰剛過,趙孝成王正驚魂未定,趕緊派兵圍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齊。魏齊逃到魏信陵君那裡,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齊走投無路,拔劍自刎。趙孝成王得魏齊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陽,秦王才釋放了平原君歸趙。王翦未費秦國一兵一卒而得魏齊之首,解了相國范雎多年的心頭之恨。
『玖』 歷史中王翦是怎樣的人
他是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他和兒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他是個聰明人,極具政治智慧。古代帝王疑心病很重,特別是對領軍的將領,皇帝們對他們尤其不放心,怕他們領兵叛亂。所以為了不落得一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王翦就把自己偽裝成一個貪圖財寶和土地的人,每次出征都會明示暗示皇帝,請皇帝在他得勝歸來的時候賞賜他金銀珠寶和土地,以此來表明自己的貪婪。無欲則剛,皇帝覺得他貪婪,有弱點,好掌控,因此對他比較放心,最終能夠不被猜忌,壽終正寢。和白起,以及歷史上功高蓋主的名將來比,他真的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拾』 歷史上是怎樣評價王翦這個人的
王翦是中國歷史戰國時期的名將之一,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對王翦的記載不是很詳細,所以對於王翦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時都不是很詳細,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王翦的生平事跡。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出色的軍事家之一,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的悍馬功勞,秦始皇尊其為師,奈何對政治他並不擅長。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出了最早的韓國王翦沒參與意外其他五國的統一都與他有莫大的聯系,不是他本人帶兵攻下就是他兒子攻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攻下楚國都城邯鄲。
在歷史的記載中他在攻破燕國以後就告老還鄉了,這也可以看出他的為人,總的來說他是秦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將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功勞最大的無疑就是王翦和蒙恬了。歷史上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講述的就是他和白起的故事。後世稱其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以上就是對王翦的介紹了。一代名將王翦唯一遺憾的是他不能輔佐秦王建立德政。這也是秦王朝滅亡的緣由之一吧。不過歷史上又有幾個完人呢?人或多或少總是會存在缺陷的。
在後世人們對王翦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或許這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