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長城的歷史多久

長城的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22 17:52:49

Ⅰ 長城有多久的歷史

最早的長城建於西周時期,修建目的是抵禦外族入侵,距今3000年左右,之後多個朝代不斷擴建。除了中國的萬里長城外,古羅馬也有千里長城,修建於2世紀初。

Ⅱ 萬里長城距今有多久的歷史了

最早的秦長城距今已有2000餘年,最晚的明長城距今也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一、秦代長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並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其後築起「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遼寧省),蜿蜒一萬余里」的長城。自秦始皇築長城之後,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二、漢代長城

漢初,匈奴乘華夏戰亂,越過秦大將蒙恬所築長城,和漢帝國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對峙。由於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因此,強大的匈奴不斷進入長城以內擄掠。但是,就是這樣一條破爛不堪的長城,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軍事防禦作用。

程不識是駐守長城的名將,治軍嚴厲,只要他戍邊匈奴就不敢來犯。其後衛青、霍去病、公孫賀、公孫敖等出擊匈奴,均以秦、趙長城為進攻退守的主要據點。

三、唐代長城

長久以來,「唐代無長城」在學術界已成定論,但唐代確實修過長城,不過與傳統意義上的「拒胡長城」不同,建築這條長城是為了統一戰爭。《新唐書·地理志》載:山西太谷縣「東南八十里馬嶺有長城,自平城至於魯口三百里,貞觀之年廢。」

唐長城遺址從馬陵關沿馬嶺向關上(即今社城鎮關上村西),由關上至榆社縣石源村,再至黃花溝,再至石會村、琵琶窯村、焦紅寺村一帶,最後至和順縣儀城。

四、明代長城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2)長城的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Ⅲ 長城歷經過多少年的歷史

大約2228年左右
長城是人類歷究上持續修築時間最久的建築工程。它的修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及明代等10餘個朝代,持續近2000年的時間。
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
秦統一後,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展和修繕,第一次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余華里的長城,萬里長城由此出現。
明代,是長城修築史上的極盛時期。歷數各個朝代,明長城修築的刻間最長規模最大、質量最高、建築也最為精美。洪武初年,為了防止元朝蒙古貴族南下騷擾,明王朝就開始修築長城。明中葉後,東北建州女真興起,對明朝形成新的威脅,長城的修築更顯重要。在明代統治的270餘年間,長城修建貫穿始終,從未停止。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長城高大雄偉,形成中國北部東西向的堅強防線。
長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建築。據專家研究,秦長城長5000餘公里,明長城超過7300多公里,若把歷代修築的長城會計計算,總數應在5萬公里,即10萬華里以上。萬里長城,何止1萬里!

Ⅳ 長城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萬里長城是世界古代建築的奇跡。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就修築了長數百千米的非封閉性城牆,叫作方城。戰國時,燕、趙、魏、韓、秦等都在邊界築起了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燕、趙、秦原有的北方長城連接起來,築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長萬余里。
以此算來 春秋是前771年至今年2012 約2700百年

Ⅳ 北京萬里長城多少年歷史了

最早的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修建的,大約有兩千年多年了。
現存的主要是明朝修建的長城,大約有四百多年了。
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戰國長城]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余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餘華里

Ⅵ 長城有多長的歷史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

Ⅶ 萬里長城多少年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
1、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防禦就開始修了長城,戰國時的齊魏燕趙秦等國都修了長城。
2、公元214年,秦始皇首連秦趙燕長城,開始了萬里長城的開始。
3、漢武帝時期也修了長城,是張騫出使西域後三征匈奴的時候修的。
4、後來五代十國時期和隋朝為了抗擊匈奴都在北方修了長城。
5、最後一次是明代為防禦韃旦、瓦刺族的侵擾,多次修築北方長城。
如果說時間的話:
1、我們現在說的「萬里長城」實際上就是說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全長7000多公里。
它的時間,明朝公元1368年至今大約有639年左右。
2、你問的長城,那麼從字面來看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為出現長城,時間上推算的話,春秋戰國,到了戰
國七雄時正式修建長城,戰國時是公元前475年,最後應該是至今2482年左右。

Ⅷ 長城的歷史有多久了

2600多年。

最早的萬里長城是秦朝修建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總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可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Ⅸ 長城多少年歷史

截止到2021年5月12日,長城大約2230年左右歷史。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要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象徵意義:

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2000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志,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意志和力量。

《義勇軍進行曲》的長期傳唱,使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城

Ⅹ 中國長城有多久才歷史了

長江以南,更談不到修築長城。遼代對長城的修築,僅清寧四年(1058)在鴨子河與混同江之間修築了一段,規模不大。金代長城 公元1115年金王朝建立後,為防禦西北邊陲的蒙古人進攻,修築了明昌舊城和明昌新城兩道長城。明昌舊城舊稱兀術長城或金源邊堡。據《黑龍江省志》記載,呼倫縣北,根河之南,有城東端起烏蘭哈達之北,沿海拉圖山脈,北折而西,至暖水河而盡。明昌新城在明昌舊城之南,又稱金內長城、金壕塹、邊堡等。西起今黃河河套陝西段,東達今黑龍江省松花江。元代,蒙古族統治整個中國,版圖地跨歐亞,長城對他們意義不大。但為了防止漢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起兵反抗,檢查過往客商,也對原來長城的許多關隘險要處加以修繕,設兵把守。明代長城 明滅元朝以後,為防止蒙古族再次南下,200多年中從未中斷對長城的修築。大多是沿著北齊、北魏所築的舊長城進行修築。今人看到的長城,絕大部分是明弘治時期所修。明長城自居庸關以西,分南北兩道,到山西偏關附近的老營相合,被稱為內、外長城或里、外長城。里長城從居庸關西南出,經今河北進入山西至老營。外長城自居庸關西北,進入山西,沿內蒙古、山西交界往南達於偏關、河曲。長城關隘、險口很多,其中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靠近當
時首都北京,稱為內三關;自此往西的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稱外三關。內外三關是保衛京師的重要關口,常派重兵把守。清朝滅明以後,由於政治、軍事的發展,改變了統治策略,採取「懷柔」政策,利用宗教信仰拉攏蒙、藏各族上層王公貴族,用思想統治代替了軍事防禦,不大修築長城。
縱觀長城的歷史,自春秋以來,除漢族各王朝的統治集團修築長城外,中國其他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如北魏、北齊、北周、遼、金等朝代也都修過長城。就是蒙古民族統治的元朝也曾對一些長城的關隘、烽火台進行維修利用。長城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豐碑。

北京慕田峪長城

建築構造 長城作為防禦工程,主要由關隘、城牆、烽火台3部分組成。
關隘 關隘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位置多選擇在出入長城的咽喉要道上。整個關隘構造,一般由關口的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瓮城組成。有的還有羅城和護城河。①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工程,特別堅固,內外檐牆多用巨磚、條石等包砌,內填黃土、碎石,高度一般在10米左右。頂寬4~5米,還有上、下城牆的馬道和梯道。在城牆的外檐上築有供鎡望 和射擊的垛口,在內檐牆上築有高約1米多的宇牆(或叫女牆),以保護人馬不至於從牆頂跌落。②城門。是平時進出關口的通道,戰時是反擊敵人的出口。門洞內裝有巨大雙扇木門,門內側裝有門閂及鎖環。③城門樓。城門上方均築有城門樓,它是戰斗的觀察所和指揮所,
也是戰斗據點。城門樓多為一層、二層或三層的木結構及磚木結構的建築物。④瓮城。是在預想敵人主攻方向的城門外,再構築一個「П」形的城牆,形成二道城牆,其作用是增大防禦縱深,加強城門的防禦能力。⑤羅城。是在預想敵人主攻方向的瓮城外,再構築一道「П」形城牆,它比較長,除能掩護瓮城外,還能掩護內城城牆較長的地段。在羅城的城牆上,一般也建有城樓,用以觀察敵情,指揮作戰。在城牆兩端,建有箭樓,以加強鎡望和巡邏。⑥護城河。在城關四周一般均有護城河,為關城的又一道防線。它是築城挖掘土方時形成的,後來再引入河水。
城牆 城牆是聯系雄關、隘口、敵台等的紐帶。平均高約7~8米,在山岡陡峭的地方,城牆比較低。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體,牆基平均寬約6.5米,頂部寬5.8米,斷面上小下大成梯形,使之穩定不易倒塌。牆結構據當地自然條件而定,主要有版築夯土牆、土坯壘砌牆、磚砌牆、磚石混合砌牆、石塊壘砌牆和用木材編制的木柵牆、木板牆等。城牆除主體牆身外,上面還有許多構造設施。①券門。在牆身里側一面,每隔不遠有一個用磚或石砌成圓形的拱門稱券門。券門內有磚或石梯通到城牆頂上,守城士兵可由此上下。②垛口。在城頂外側的迎敵方向 ,修有高約2米 的齒形垛口(即雉堞)。每個垛口的上部有一小口叫鎡望口,用來鎡望來犯的敵人;垛口下部有一小洞,叫做射眼,用來射擊敵人。③城台。在城牆上每隔200~300米 築有一座高 出城牆頂面1米左右的檯子,突出於迎敵方向的牆身以外。外側砌有垛口,戰時居高臨下,從側翼射殺架梯登牆的敵人。城台根據用途、構築情況不同分為牆台和敵台。牆台的檯面與城牆頂部高低差不大,只是凸出一部分於牆外,外側砌有垛口,是平時城上守兵巡邏放哨的地方。台上還建有遮風避雨的簡單房屋,叫鋪房。敵台即騎牆的墩台,高出城牆之上,有兩層或三層。守城士卒可住在裡面,並可儲存武器、彈葯。八達嶺處的敵台多分上下兩層,下層可住十餘士卒,四周有窗口供觀察和射擊,有木製樓梯可登至樓頂,樓頂地面平整,四周牆上有垛口,可供鎡望和射擊。此外,城牆牆面上還有排水溝,用來排除城牆頂部的積水以保護牆身。烽火台 烽火台也稱作烽燧、烽堠、烽台、煙墩、墩台、狼煙台、亭、燧等。是利用烽火、煙氣以傳遞軍情的建築。如遇有敵情,白天燃煙(也可懸掛旗子、敲梆、放炮),夜
間燃火(或點上燈籠)。烽火台通常設置在長城內外最易鎡望到的山頂上,一般是土築或用石砌成一個獨立的高台,檯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設備,檯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衛的房屋和羊馬圈、倉房等建築。城、堡、障、堠 在長城防禦工程系統中,還有一些與長城相聯系的城、堡、障、堠等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大都建築在長城內外,供兵卒居住和防守用。這里所指的城」,
不是州、郡、縣城,而是與長城關聯的防禦性建築,城的面積不大,城與城之間相距數十里不等。「障」,也是一種小城。一些古代文獻上說是山中小城。「障」與「城」的區別主要是「城」的大小不一,「城」內有居民居住,而「障」只住官兵,不住居民,障的大小和形式比較統一。也有城和障結合在一起的,既住士卒,又住居民。「堠」即候,又稱作「斥候」,是一種用來守望的建築,構造較簡單,常與亭(烽火台)配合使用,往往「亭候」並稱。明朝的「堡」城與漢代的「城障」相似,也是用來駐防的,「堡」往往有城牆圍繞,也稱作城堡。有些堡內還有烽火台,也住有居民。明長城沿線的城多與關口相結合,以堵塞和抗擊敵人入侵。
防禦體系 長城整個布局有主幹,有分支,沿線設立許多障、堡、敵台、烽火台等不同等級、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建築物,構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這個體系中每一個小據點都通過層層軍事與行政機構和中央政權機構相聯系。從防禦角度,通常把長城沿線分成幾個防區。秦始皇時期,在長城沿線上設立了隴西、北地、上郡、九原、雲中、雁門 、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12個郡,以管轄長城沿線各地方,進行分段防禦。明朝為便於對長城沿線的防守,劃分成九個防守區段,稱之為「九邊」,每邊設鎮守(總兵官),即遼東、薊、宣府、大同、太原、延綏、寧夏、
固原、甘肅九鎮,謂之九邊重鎮。九邊九鎮之外,為了加強京城的防務和保護帝陵(今明十三陵)的需要,於嘉靖三十年(1551)又在北京的西北增設了昌鎮和真保鎮,共為十一鎮,構成了九邊十一鎮的防禦布局。
意義 長城修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雖已失去防禦上的作用,但仍巍然屹立,顯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反映中國古代建築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表現中國古代各族勞動人民的堅強毅力與聰明才智,體現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此外,以長城作為歷史標尺,可為研究長城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的變遷和自然事件提供參考。長城工程浩大,規模宏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古老的長城經過修整,許多區段成為游覽勝地。山海關 、八達嶺和嘉峪關3處長城區段 於1961年被定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閱讀全文

與長城的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