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紫金山裡 包括周圍 有哪些戰爭遺留下來的工事 具體在哪裡 小碉堡就不要說了 謝謝
城牆
⑵ 紫金山在哪裡
紫金山位於南京玄武區內,又稱蔣山、神烈山和鍾山,有著金陵毓秀的美譽,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就位於此地,其中著名的景點有下馬坊、梅花山等,另外紫金山作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的植物、動物物種都非常豐富。
紫金山的位置
1、南京玄武區
紫金山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的中山門外,又名蔣山、神烈山以及,鍾山,有著金陵毓秀的美譽,而且還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紫金山的主峰海拔有448.9米,三峰相連形如巨龍,自古就有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2、人文歷史
紫金山是南京市重要的名勝古跡,早在三國以及漢朝的時候就富有盛名,被稱作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而且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就位於此地,其中著名的景點有下馬坊、梅花山等,是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3、自然資源
紫金山屬於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面積高達3萬余畝,佔南京市森林總面積的15.6%,紫金山公園中保留了大量古樹名木,是南京極為重要的風景資源,另外當地還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動物及國家級保護動物。
⑶ 紫金橋(歷史數據)在哪
紫金大橋,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區甌江邊之上,北接麗水防洪堤壩,南是城連麗水過境公路。2006年1月正式通車的麗水市紫金大橋,起於南外環路與紫金路的交叉口,終點為紫金路與大猷街的交叉口。
工程全長736.7米,主橋寬30.5米,主塔高107.6米,供有64條斜拉索固定橋身,總投資1.26億元,為國家級特大型橋梁,是麗水市區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
⑷ 城堡有何歷史
不管那些岩石是大自然千百年的造化,還是人類巧奪天工的傑作,隨著歲月的消逝從遠處望去都沒什麼區別。天然的和經過斧鑿加工的混在一起,遠望中一樣大小,一樣嶙峋突兀,一樣被風吹雨淋而成灰綠色。
神秘的古城堡——喀爾巴阡堡就是給人這樣的印象,它也和奧加爾高原、烏爾干山脈連成一體難以分清。它並未從群山掩映之中突出來。被看作城堡的主塔樓也許只是塊高聳的小山丘,彷彿麥垛一樣的圍牆可能是一排岩石。整個城堡撲朔迷離、神秘莫測。以至於許多前來旅遊的人認為喀爾巴阡城堡只不過是當地人憑空捏造出來的。
也許,能搞清它是否存在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個向導順烏爾干山谷攀到山頂去實地考察一下。可要雇一個向導如同尋找通往城堡的路一樣難。不論出多少錢,也沒有一個本地人願意帶人到喀爾巴阡城堡去。
從弗利克給他主人柯爾茲老爺買的這個廉價簡易的望遠鏡的視野中,這個古老的神秘建築看起來更大更清楚了:
烏爾干山背後高低不平的高原上有一座灰色的圍場,綿延了幾百米,上面爬滿了爬山虎的藤;左右各有一個棱堡,右邊棱堡上有一個尖頂的瞭望塔,緊靠它的是那棵遠近馳名的大柏樹;右邊的棱堡則是一個小教堂的塔,旁邊的幾段圍牆用花牆加固,塔頂的鍾常在風中發出悠遠的令人驚恐的聲音;中央一個有城垛的平台上聳立著龐大的、具有三排金屬窗子的主塔樓,最上面一層被一圈帶齒的平台環繞著;塔頂有一個高高的金屬架,架尖上有個作為預測風向的古老年代的風信雞,已經銹得不再起作用了,盡管西北風凜冽,但它仍固執地面向西南。
究竟這圍場內藏有什麼,圍場里是否有適合居住的房屋,是否有吊橋或有後門通往堡內,多少年來無人知曉。真的,盡管喀爾巴阡城堡比外表的坍塌要堅固得多,那是由於一種被迷信所神化了的具有感染力的恐怖力量保護了它,其威力強過古老的射石炮、火槍以及另外一些中世紀的武器。
但是,喀爾巴阡城堡的確值得旅遊者和古董商考察一番。它地處奧加爾高原最高處的巔峰位置。從城堡主塔的最上層,可以俯瞰群山的最遠處。背後高高的山脈連綿,一路延伸到瓦拉幾亞的邊界。前面是烏爾干山脈蜿蜒的隘路,邊界行省之間惟一可行的通道。在希爾河兩條支流交匯的河口處,幾個城鎮匯集在礦井盆地口上,它附近有個含煤量很大的煤礦正在開采。遠處連綿的山巒奇麗壯觀,山下森林蔥蘢,山腰綠樹繁茂,山頂荒涼一片,多岩石的雷特亞扎峰和帕林峰巍峨聳立。遠處在薄霧中現出中部特蘭西瓦尼亞阿爾卑斯山脈美麗的輪廓。
遠古時這是一個大湖,兩條希爾河沒有穿過群山前只得匯入湖中,隨著地殼的變動,大湖成了含煤豐富的盆地:楊樹、松樹、柏樹林中又多出了煙囪林,噴出的煙充斥在甜甜的花香中,天空常是灰暗一片,盡管也存在著如此多的現代工業,可它的獨特風貌並未完全喪失。
喀爾巴阡城堡建於十二、三世紀,那時,在長官或者總督的統治下,寺院、教堂、王宮、城堡也像城鎮與村莊一樣精心配製城防,無論帝王或百姓都必須保衛自己免遭外來侵襲。這足以說明了該城堡的棱堡和城堡主塔的裝飾特點為什麼使它看上去像帶有防禦之勢的封建時代的建築風格。哪位建築師會把它建在這么陡峭的高原上呢?這也無人知曉。何況這位有膽識的建築師又是那樣默默無聞,除非他是瓦拉幾亞傳說中大加推崇的羅馬尼亞人馬羅里,他曾在阿濟斯王宮修建了著名的魯道夫布萊克城堡。
無論對建築師如何猜測,可對擁有這個城堡的家族來說大家都一清二楚。自古以來,魯道夫男爵家族一直是本地的領主,他們參加了所有的戰役,鮮血已染紅了特蘭西瓦尼亞的大地,他們與匈牙利人、撒克遜人、塞克勒人作戰,他們的名字出現在「贊美詩」和「懷念歌」上,永留在那些懷念戰爭災難的人們的記憶之中。他們有著名的瓦拉幾亞諺語座右銘——「戰死不悔」,他們為了獨立事業拋頭顱、灑熱血,那血統繼承於他們的祖先——羅馬人。
但是,他們對那些不值一提的剝削行為做出的奮斗和獻身換來的卻是這個勇敢家族的後裔的沒落。政治上他已沒有地位了。三個殘暴的地主制服了它,但是這些特蘭西瓦尼亞的瓦拉幾亞人從未喪失掙脫枷鎖的願望。未來是屬於他們的,他們帶著不可動搖的信念,重復著這些包含他們所有抱負的豪邁誓言:
「羅馬尼亞人萬年永生!」
19世紀中葉,科茨勛爵家族只剩下的惟一繼承人就是魯道夫男爵。他出生在喀爾巴阡城堡。他青年時代便目睹了其家族在他身邊逐漸衰敗,33歲那年他在這世上已是孑然一身,他的家人一年比一年少,如同那株腐朽的柏樹的樹枝一樣,人們愚昧地認為它與城堡的命運相同。
魯道夫男爵沒有親朋好友,他是怎樣度過這種由死亡造成的孤獨寂寞的枯燥時光呢?他的愛好、天賦、性格是什麼?除了他對音樂、尤其是對當時最著名的女音樂家的歌唱有著無法克制的酷愛之外,其他的很難被人了解。因此,將殘破敗落的城堡託付給老僕人管理之後,他終於有一天開始浪跡天涯了。正如一般人都能猜到的那樣,他把他的金錢,顯然是一大筆財富,耗費在了游遍歐洲的音樂中心——德國、法國、義大利的歌劇院上,在那些地方他可以陶醉於他那永無止境的藝術愛好的浪漫之中。他是個聖者還是個瘋子呢?他那狂放不羈的生活使得人們不能不如此猜測。
但是他永遠不會淡忘他深深眷戀著的故鄉。對特蘭西瓦尼亞的思念常常使這位天涯浪子愁腸百結,當他返回故鄉後,還參加過一次羅馬尼亞人民反抗匈牙利壓迫的浴血奮戰。
古老的達纖斯族後裔被擊潰了,他們的土地被征服者瓜分了。
這次起義失敗導致了魯道夫男爵永遠地離開了喀爾巴阡城堡。城堡有幾處已經坍塌,死神很快光顧了城堡里最後一個僕人。古堡徹底廢棄了。關於魯道夫男爵,據說他與惡名遠揚的羅絲扎·聖多很要好,他從前是個打家劫舍的強盜,獨立戰爭使他成了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幸運的是戰爭結束時魯道夫已與那「土匪」脫離了。他這么做是明智的,因為這個昔日的土匪又嘯聚山林重操舊業,最終落入警察手中,被關進了斯扎莫龍瓦監獄。
但本地人寧願相信另一種傳說,據說魯道夫男爵與英勇的羅絲扎·聖多共同與邊防軍交火中犧牲了。也許真相並非如此,但男爵確實再沒有出現在城堡中,所以大家不再懷疑他確已死去。
一個被廢棄的、陰魂不散的神秘城堡。一時之間豐富而離奇的想像力讓城堡充滿了神秘恐怖的色彩:城堡里來往的幽靈在深夜裡時常回歸城堡。這種神乎其神的鼓吹在歐洲一些迷信的國度里仍然相當流行,而特蘭西瓦尼亞又恰恰是最迷信的地區。
可以設想,維斯特村又怎麼能夠擺脫鬼神陰影的籠罩呢?神父和學校教師,一個負責忠實信徒的教育,另一個負責孩子們科學的教育,他們公然宣揚這些子虛烏有的故事,他們對此都深信不疑。他們斷言,甚至添油加醋地拿出了「證據」,說這一帶有狼人在荒郊野外出沒;說吸血鬼被認為是半狗半女人的妖魔,因為它們的嘶鳴聲既像狗又像人,而且它們喝人的血來止渴;說磷火鬼徘徊在廢墟周圍,要是哪天忘記給它們送去吃的喝的,它們就會實施兇殘的報復。嚴防在星期二和星期五,這一周里最凶險的兩天遇到小精靈。在那些被施了魔法的神秘幽深的森林裡,潛伏著「蛇頭怪」,一種肋生巨翅、朝天張著大口的巨龍,它擄走地主的女兒,甚至那些普通百姓的女兒,只要她們稍有幾分姿色!看起來世上竟有許多凶惡恐怖的鬼怪,而在人們的心目中驅邪避禍的好神是什麼呢?只不過是「爐中的蛇神爺」,它就住在壁爐後面,每家農民都用最好的牛奶供奉它,以乞求它消災解難。
如果說有哪一座城堡適合做這些羅馬尼亞傳說中的凶神惡鬼的安樂窩的話,那就非喀爾巴阡城堡莫屬!在那個人跡罕至的高原上,它不容易進入,只能從烏爾干山脈的左邊進入,很顯然那裡藏著巨龍、幽靈、吸血鬼,或許甚至還有科茨家族的一些鬼魂亡靈在堡中四處游盪。
它因此而惡名昭著,無人膽敢惠顧。恐怖好像瘟疫一樣迅速地向四方擴散,又好像臭氣熏天的沼澤中輻射出的瘴氣一樣。甚至如哈默德老師在課程上所言,無人能從離它1/4英里的地方活著通過。
也許這種傳說將一直持續到魯道夫男爵家的古城堡完全變為灰燼才會結束,但至少現在它還在這地區彌漫著。
根據維斯特村人最權威的預測,城堡的命運與圍牆右角棱堡上長出的老柏樹緊密相聯。自打魯道夫離堡出走開始,村子裡的人,尤其是牧羊人弗利克,便發現了這個秘密,那棵柏樹每年落掉一根主枝。從魯道夫男爵在城堡主塔的頂上最後一次出現開始,從分枝處長出了18根新枝,而現在只剩下三根了。如此每掉下一根樹枝就表明城堡的壽命又減少一年。當最後一根落下時便宣告城堡己完全垮掉;那時奧加爾高原上的喀爾巴阡城堡就會片瓦無存了。
其實這也只不過是那些始終浮現在羅馬尼亞人捏造中的迷信故事罷了。首先,這棵柏樹確實每年掉一根樹枝嗎?弗利克拍著胸脯證實了這一點,他在希爾河放羊時在草地上總看見它。事實上,維斯特村男女老幼已無人懷疑那城堡只剩三年的時間了,因為現在那棵命運樹上只剩下三根樹枝了。
如今弗利克又從望遠鏡中得到了重要發現,他帶著這一消息趕緊返回村子!
這真是駭人聽聞的重要發現!城堡主塔上竟然冒出了煙!弗利克用肉眼沒有發現的景象,用小販的望遠鏡卻觀察得清清楚楚。那不是霧氣,那是煙,與雲交織在一起的煙。可城堡早已被廢棄,好久都沒人踏進那扇無疑是緊閉著的門了,也沒有人能從那座肯定是拉起的吊橋上走過。要是有人住在城堡里的話,那隻會是亡靈鬼神……但神靈們在城堡主塔的屋子裡生火是為了什麼呢?……那火是用來取暖的還是做飯的呢?……這些都讓人想破腦袋也不得其解。
弗利克督促著羊快走,聽到他的呼喝聲,牧羊犬把羊趕上那塊地勢逐漸升高的小山坡,黃昏的露水使路上的塵土緩緩飛揚。
在路上,幾個在田裡延誤了的農民和他打招呼,可他對他們卻置之不理,這引起他們極大的不安。因為要避開邪惡和災禍,光朝牧羊人說「晚上好」是不夠的,牧羊人必須還禮。而弗利克好像根本沒意識到還禮,他兩眼直直地瞪著,步態慌恐散亂,手勢緊張失常,急沖沖地只顧向前趕路,即使狼和熊叼走了他的一半羊,恐怕他都注意不到。他為什麼這樣驚慌呢?
首先得知這個壞消息的是柯爾茲法官,還離著老遠,弗利克就發現他了,他喊道:
「城堡里在冒煙,老爺。」
「你在胡說什麼?」
「我說的是實情。」
「你瘋了吧?」
這么一堆廢棄的破爛石頭里怎麼會忽然冒出煙來呢?這好比說喀爾巴阡山脈的最高峰被大火淹沒了,那豈不比這更荒唐可笑。
「你是說喀爾巴阡城堡著火了么?」柯爾茲法官問。
「不是著火,是冒煙。」
「那肯定是些水蒸氣。」
「不對,是煙,您過來自己看。」
兩人一起走到村子南邊的大道中間,來到山谷斜坡上的一處平台上,從那兒能夠清晰地看見城堡。到了平台上面,弗利克把望遠鏡遞給柯爾茲法官。
很顯然,柯爾茲法官對這玩意兒的陌生並不亞於弗利克。
「這是什麼東西?」他問。
「這是我用兩個福林買給您的,老爺。可它實際上值四個福林哩!」
「從誰那兒買的?」
「從一個小販手裡。」
「這玩意兒有什麼用處?」
「把它放在您眼睛前面,對著城堡,您一看就明白了。」
柯爾茲把望遠鏡對准城堡方向,透過它專注地看了好一會兒。
確實!濃煙正從城堡主樓的一個煙囪里冒出來。一陣微風掠過,煙霧飄向天空,被微風吹散,在山邊飄盪。
「是煙!」柯爾茲法官驚恐地說。恰在此時米麗奧塔和看林人尼克·戴克走上前來了,他倆在這兒呆了好一會了。
「這是干什麼用的?」尼克·戴克問,隨手拿過望遠鏡。
「用來看遠處東西的。」弗利克告訴他。
「你在開什麼玩笑?」
「誰跟你開玩笑,不到一個小時前我親眼看見你到村子裡,你還和——」他的話剛說了一半,米麗奧塔已雙頰緋紅,垂下了她那雙漂亮的眼睛。他倆輪番拿起這個奇妙的東西,透過它遙望四方。
這時五六個鄰居也來到這塊平台上,打聽了其用途和買它的原因之後,輪流用望遠鏡向城堡瞭望一番。
「煙!城堡真有煙。」其中一人驚叫道。
「可能城堡主塔被雷電擊中了。」另一個自言自語道。
「最近你們聽到過雷聲嗎?」柯爾茲法官問。
「已近一星期沒打過雷了。」弗利克代大家回答。
如果有人意識到這是特亞扎峰上火山爆發時排出地下的大量水蒸氣並告訴大家,這些愚昧而善良的人或許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⑸ 南京紫金山歷史簡介是什麼
紫金山,又名鍾山,位於南京市區東郊,曾有金陵山、蔣山、北山、神烈山之稱。紫金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公里,面積約20餘平方公里。山勢呈弧形,弧口朝南。山脊走向以北高峰為轉折點,東段南東走向,止於馬群;西段南西走向,經太平門附近入城,余脈向西斷續延伸為富貴山、九華山、止於北極閣。紫金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東峰稱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稱天堡山,海拔244.5米。
紫金山歷經滄海桑田之變。早在13億年前的三迭紀晚期,這里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後,首次出現大陸盆地。由於當時氣候比較乾燥、炎熱,氧化充分,沉積物中所含的鐵質發銹變紅,所以北坡的三迭紀岩呈現紫紅色。三迭紀將結束時,地殼又有活動,盆地周圍的起伏態勢有所加大並出現湍急的溪流。後來,劇烈的地殼運動使紫金山一帶岩層受到擠壓力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抬升和斷裂,自此從地面挺立起來,並形成南平北險的態勢。南坡平緩,多泉水、樹木;北坡由於長年風化剝蝕,表土層逐漸脫落,裸露出質地堅硬的礫石,顯得雄峻峭拔。
戰國時,紫金山稱為「金陵山」,漢時始稱「鍾山」。東漢末年,秣陵縣尉蔣子文追逐盜賊受傷後死於紫金山葬於紫金山之陽,並建蔣王廟。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因避祖父孫鍾之名諱,遂改鍾山為「蔣山」。相傳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為了聯吳抗魏,出使東吳,路過秣陵(今南京),特地到石頭山(今清涼山)觀察了金陵的山川形勢。當他看到以紫金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似的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一樣雄踞在江濱,便脫口而出:「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生動地概括了南京險要的地勢。
東晉初,元帝渡江之時,發現紫金山頂峰常繚繞紫金色的雲彩,故稱之為「紫金山」,簡稱「金山」。這種自然現象當時已被人們神化,也許與東晉初建,需要穩定人心有關。其實,紫金色的雲彩是因山的北坡廣泛出露的紅紫色頁岩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的紫金色光芒所致。南朝時,因鍾山在建康都城之東北,故又稱為「北山」。明代嘉靖年間,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鍾山南麓獨龍阜,鍾山因此改名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
紫金山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塞,也是帝王將相墓穴選址之地,還曾是佛教聖地,因而山中名勝古跡比較集中有頭陀嶺、桃花塢、靈谷寺、孫陵崗、明孝陵、中山陵等景點。紫金山現為南京的主要風景區。
⑹ 歷史上的武昌城在什麼地方
有兩個歷史意義的武昌:
1、孫吳的國都之一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吳王孫權為圖霸業朔江而上,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在此稱帝建都。故址在今今鄂州市老城區以東一帶。俗稱吳王城。城略作方形,邊長0.75公里,南壁和東壁的南段保存較好,城基寬十餘米,殘存最高處達4米。城內北部原似建有子城,為孫吳武昌宮所在。城西有郭城遺跡。再西為武昌的港口樊口。城南發現有古代冶鐵遺址。武昌城北枕大江,西屏西山,南阻樊山和洋瀾湖,東南隅有鳳凰台高地,形勢險要,又有良港、鐵冶,是控制長江中游的一個軍事重鎮。東吳立國60年間,武昌作為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與現在南京並稱「東都」和「西都」。
2、武漢三鎮之一
武昌地區包括今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一部分。「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位於長江南岸,與漢口、漢陽隔江相望,當地人的習慣將武漢市長江以南的市區部分統稱武昌,包括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三個行政區劃,所以現今的武昌區是習慣上武昌地區的一部分。
武昌有城,是從223年(東吳黃武2年)開始的。那一年吳主孫權在他的國都武昌(今之鄂城)臨近的黃鵠山北側(今之蛇山北側)築城,因為此城面對長江,並與夏水(今之漢水)口遙遙相對。故取名為夏口。名揚天下的黃鶴樓是夏口城內一處登高憑眺的軍事瞭望台。現今武昌的興起,大約由此起始。南朝時宋孝武帝於454年(孝建元年)在夏口城立郢州,故武昌在那時又稱郢城。此時的夏口不僅行政地位得到提高,城牆也被擴建和修葺。這就是古郢州城垣,也是今日武昌最古老的城垣遺址。現存於黃鶴樓後。[1]
隋文帝於589年(開皇九年)廢江夏郡置鄂州,改汝南縣(原治在金口)為江夏縣,州、縣治所均設城內,故武昌又有鄂州、江夏縣之稱。
此前,鄂州城池為夯土結構。江風一起,滿城灰土,不利民居。唐寶歷年,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對鄂州城進行整修。[1]不僅城的范圍擴大了,而且以陶甓為城,武昌有磚城自此始。
此時,黃鵠山已逐漸演變為游樂之地。三國時矗立在那裡的軍事哨所則已成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黃鶴樓。引無數遷客騷人前去宴遊賞玩,把酒吟詩。[1]
宋時商船雲集,鄂州為長江水運中心之一。[1]宋仁宗皇祐初年,鄂州知州李堯俞重修城池。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湖北的行政中心則由荊州轉到鄂州(即今之武昌)。元大德年間,將原先的鄂州路先改為武昌路,後又改為武昌府。帶有「武昌」二字的地名,到此時方正式在現在的武昌落地。[1]
明建立後,朱元璋第六子朱楨分封武昌,是為楚王。此後,楚王世代盤踞武昌達262年之久,與明始終。
武昌城基本定型是 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朝開國功臣、江夏侯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將城區擴大到黃鴿山(今蛇山)南,該山始包人城內,舊武昌城是現在南到民主路和小東門、北到臨江大道平湖門和漢陽門、西至紫陽湖和保安街、東抵中山路積玉橋的范圍正好處於蛇山的周邊和洪山北邊和鳳凰山以西的地方。城周約20里,辟有9個城門,東有大東門,東南有新南門,南有保安門、望澤門,西南有竹簰門,西有平湖門,西北有漢陽門,北有草埠門,東北有小東門。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顧磷重修武昌城時,改大東門為賓陽門,新南門為中和門(辛亥革命後 改為起義門),望澤門為望山門,竹簰門為文昌門,草埠門為武勝門,小東門為忠孝門。
清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於中和門和賓陽門之間增闢一門,稱通湘門,設車站於門外,以通湖南,故址在今紫陽路東端,靠近武昌火車站。
由此,武昌城共有十門。城高二丈八尺,牆厚六丈八尺,頂寬五丈四尺,周長三千四百三十丈。各城門間距為:賓陽門至忠孝門一里一百八十步;忠孝門至武勝門三里;武勝門至漢陽門二里一百八十步;漢陽門至平湖門一里;平湖門至文昌門一里一百八十步;文昌門至望山門一里一百八十步;望山門至保安門一里;保安門至中和門一里二十步;中和門至通湘門一里半;通湘門至賓陽門一里半。城的直徑為:南北長六里,東西寬五里。[1]
武昌城西臨長江,設水門二座,有閘,有漢陽、平湖、文昌三門。北有武勝門。東為通湘、賓陽、忠孝三門。南有望山、保安、中和三門。北、南、東三面城外皆有護城河,河深二丈,寬二丈八尺,全長三千三百四十三丈。[1]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武昌首義」就發生在這個城池之內。
1926年,北伐軍一路高歌北上,北洋軍閥吳佩孚部退逃入武昌城,奉命固守。九月一日,武昌封城,兩軍對峙達四十天,雙方都死傷無數。 十月十日,北伐軍進城。
武昌城垣於1927--1928年拆除,拆城司令為鄧演達。是後,武昌無城垣。[1]從1371年周德興增拓武昌府城以來,共存在了556年,其間8次修葺,今僅存的起義門,系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而重建的
⑺ 南京紫金山歷史
紫金山,又名鍾山,位於南京市區東郊,曾有金陵山、蔣山、北山、神烈山之稱。紫金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公里,面積約20餘平方公里。山勢呈弧形,弧口朝南。山脊走向以北高峰為轉折點,東段南東走向,止於馬群;西段南西走向,經太平門附近入城,余脈向西斷續延伸為富貴山、九華山、止於北極閣。紫金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東峰稱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稱天堡山,海拔244.5米。
紫金山歷經滄海桑田之變。早在13億年前的三迭紀晚期,這里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後,首次出現大陸盆地。由於當時氣候比較乾燥、炎熱,氧化充分,沉積物中所含的鐵質發銹變紅,所以北坡的三迭紀岩呈現紫紅色。三迭紀將結束時,地殼又有活動,盆地周圍的起伏態勢有所加大並出現湍急的溪流。後來,劇烈的地殼運動使紫金山一帶岩層受到擠壓力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抬升和斷裂,自此從地面挺立起來,並形成南平北險的態勢。南坡平緩,多泉水、樹木;北坡由於長年風化剝蝕,表土層逐漸脫落,裸露出質地堅硬的礫石,顯得雄峻峭拔。
戰國時,紫金山稱為「金陵山」,漢時始稱「鍾山」。東漢末年,秣陵縣尉蔣子文追逐盜賊受傷後死於紫金山葬於紫金山之陽,並建蔣王廟。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因避祖父孫鍾之名諱,遂改鍾山為「蔣山」。相傳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為了聯吳抗魏,出使東吳,路過秣陵(今南京),特地到石頭山(今清涼山)觀察了金陵的山川形勢。當他看到以紫金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似的蜿蜒蟠伏於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一樣雄踞在江濱,便脫口而出:「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生動地概括了南京險要的地勢。
東晉初,元帝渡江之時,發現紫金山頂峰常繚繞紫金色的雲彩,故稱之為「紫金山」,簡稱「金山」。這種自然現象當時已被人們神化,也許與東晉初建,需要穩定人心有關。其實,紫金色的雲彩是因山的北坡廣泛出露的紅紫色頁岩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的紫金色光芒所致。南朝時,因鍾山在建康都城之東北,故又稱為「北山」。明代嘉靖年間,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鍾山南麓獨龍阜,鍾山因此改名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
紫金山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塞,也是帝王將相墓穴選址之地,還曾是佛教聖地,因而山中名勝古跡比較集中有頭陀嶺、桃花塢、靈谷寺、孫陵崗、明孝陵、中山陵等景點。紫金山現為南京的主要風景區。
⑻ 紫金礦業股票歷史最高時是多少錢
1、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紫金礦業股票的歷史最高價為7.49元。
2、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金礦業)以黃金及基本金屬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為主的礦業集團,中國500強企業。2003年12月成功登陸香港股票市場,2008年4月回歸A股,成為A股市場首家以0.1元面值發行股票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