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魏與燕北時期的紅川城現如今是哪裡
大魏與燕北,你的歷史時期名稱表述都不正確。你所說的「大魏」,估計是曹魏,即三國時期。你所說的「燕北」,估計是北燕,即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
從三國到十六國,實際上年代很近,大約一百多年時間。這個時期的紅川城,指的是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東部,當時屬於武都郡的管轄范疇,即現在的成縣紅川鎮。
❷ 大魏是什麼朝代呢
大魏是魏國,屬於三國時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其子曹丕建立國家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的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相關內容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265年,魏國相國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正式結束,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280年,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
❸ 楚喬傳大魏皇帝是哪個朝代
《楚喬傳》以歷史上的西魏為背景講述的一段故事,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其中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琅琊榜)、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錦綉未央)、東魏、西魏(楚喬傳)、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❹ 古代大魏是現在的哪個省
魏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諸侯,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自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大梁(現開封)後,魏國亦稱梁國。
❺ 大魏是哪個朝代
大魏帝國即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逝後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武皇帝。
魏朝,計曹操共6帝。占據北方。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戶六十六萬余,人口四百四十餘萬。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拓展資料: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並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❻ 錦綉未央大魏是哪個朝代
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結束。
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列入正史本紀者12位),享國148年。
(6)歷史上大魏在哪裡擴展閱讀:
《錦綉未央》中人物的歷史原型:
1、李未央的歷史原型:
文成文明馮太後(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不詳,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後,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馮太後出身於北燕皇族長樂馮氏。馮氏是馮朗之女,生於長安。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後宮,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後。
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政局動盪,馮太後臨朝聽政,定策誅殺了權臣乙渾,後依據北魏祖制歸政獻文帝。
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馮太後毒殺。馮太後二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尊為太皇太後。
孝文帝太和十四年九月癸丑(490年10月17日),馮太皇太後去世,葬於永固陵,謚號文明太皇太後。
2、拓跋濬的歷史原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字烏雷直勤,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452~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燾長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 母為恭皇後閭氏。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出生於東宮。聰明敏達,風儀異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
同年十月,宗愛弒殺拓跋余後,在尚書陸麗、劉尼擁戴下,即位為帝,年號興安。即位之後,誅殺權臣宗愛。
在位期間,平定內亂,休養生息。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病逝,時年二十六,謚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雲中金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錦綉未央
❼ 楚喬傳中的大魏和大梁所指現在什麼地方
大魏是戰國七雄里的魏國,大梁是魏國的國都,在現在河南開封市的西北方向。
❽ 大魏是哪個朝代 www.b
大魏,就是魏國,中國歷史上至少有6個魏國。例如戰國時期有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屬戰國七雄之一。三國時期也有魏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故稱大魏帝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現在人們也把它叫「大魏」,尤小剛那部寫北魏的電視劇就叫《大魏王朝》。
❾ 大魏是哪個朝代,大魏是哪個朝代介紹
大魏帝國即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逝後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武皇帝。
魏朝,計曹操共6帝。占據北方。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戶六十六萬余,人口四百四十餘萬。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拓展資料: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並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❿ 世上有沒有大魏這個王朝
以魏作為國號中國歷史上出現過齊回 分別是:
魏國:戰國時期的,或許不算魏朝
曹魏:三國時期,曹丕代漢建立
冉魏(350年-352年) 東晉十六國之一
翟魏(388年-392年)東晉十六國之一
北魏:(也叫拓跋魏、元魏,鮮卑拓跋皇族改漢姓元,故稱)(386年~557年)
東魏與西魏:北魏在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皇族被實權將領劫持而紛爭。
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大魏王朝》再現的是北魏歷史的全過程故事發生在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