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湍鎮的行政區劃
石湍鎮歷史悠久,宋時就有鎮置。因場鎮北部兩河交匯,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沿河是石砌城牆,河水沿石牆由北向南而流,且迴旋湍急,故名石湍。
樂內公路過境。轄普明寺、八角、天宮堂、毛家墳、拱橋、玉峰山、民興寺、萬字格、高廟子、長溝、興龍壩、長埝、朝陽廟、曹家廟、關帝廟、高橋、龜山寺、三塊碑、李家溝、杉木、高龍、萬古、三教觀、永興寺、寶堂寺、三岔溝、萬德溝、斜石板28個村委會和石湍鎮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花生、棉花等。養殖業以生豬、蠶、魚類為主。
Ⅱ 四川省資陽市有哪些鄉鎮
截止2019年,下轄鎮68個鎮,48個鄉。
雁江區:雁江鎮、松濤鎮、寶台鎮、臨江鎮、保和鎮、老君鎮、中和鎮、丹山鎮、小院鎮、堪嘉鎮、伍隍鎮、石嶺鎮、東峰鎮、南津鎮、忠義鎮、豐裕鎮、碑記鎮、迎接鎮、祥符鎮。
鄉:新場鄉、回龍鄉、清水鄉
安岳縣轄32個鎮:岳陽鎮、興隆鎮、龍台鎮、通賢鎮、石羊鎮、鴛大鎮、姚市鎮、林鳳鎮、毛家鎮、李家鎮、永清鎮、周禮鎮、馴龍鎮、鎮子鎮、兩板橋鎮;
護龍鎮、元壩鎮、天林鎮、文化鎮、華嚴鎮、石橋鋪鎮、永順鎮、長河源鎮、卧佛鎮、護建鎮、忠義鎮、南薰鎮、思賢鎮、人和鎮、協和鎮、清流鎮、朝陽鎮。
37個鄉:魚龍鄉、來鳳鄉、高升鄉、合義鄉、白塔寺鄉、雙龍街鄉、乾龍鄉、大平鄉、千佛鄉、城北鄉、天馬鄉、悅來鄉、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
東勝鄉、頂新鄉、橫廟鄉、高屋鄉、努力鄉、天寶鄉、九龍鄉、岳源鄉、寶華鄉、拱橋鄉、大埝鄉、城西鄉、石鼓鄉、團結鄉、坪河鄉、瑞雲鄉、和平鄉、建華鄉、龍橋鄉、自治鄉、共和鄉、白水鄉。
樂至縣轄17個鎮、8個鄉:天池鎮、石佛鎮、回瀾鎮、石湍鎮、童家鎮、寶林鎮、大佛鎮、良安鎮、金順鎮、中和場鎮、勞動鎮、中天鎮、佛星鎮、蟠龍鎮、東山鎮、通旅鎮、高寺鎮等17個鎮,龍溪鄉、全勝鄉、孔雀鄉、龍門鄉、雙河場鄉、放生鄉、盛池鄉、涼水鄉。
1、元壩鎮
元壩鎮為地名,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鎮。因此地場壩較圓而得名,位於安岳縣境南部略偏東,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67公里。
2、天池鎮
樂至縣天池鎮位於樂至縣城區,幅員面積42.12平方千米,轄26個行政村、12個社區居委會。
衛生事業成績突出,大大小小醫療機構遍布鄉鎮。醫德醫風良好,醫療條件改善。極大地改善了鎮上百姓的就醫情況,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評。
3、中天鎮
中天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位於樂至縣西南部,東鄰樂至縣佛星鎮,南鄰雁江區永太,西鄰雁江區吉祥,北鄰樂至縣高寺鎮。距樂至縣城24公里,距資陽市區31公里。且地處資樂路上,是樂至縣的南大門,區位優勢明顯。有30 多條,100 余公里鄉、村、社公路連通全鎮,交通條件便利。
4、佛星鎮
佛星鎮位於樂至縣之南,距縣城12公里,319國道線擦境而過,全鎮下轄27個行政村,309個農村合作社(合並後為193個社),有耕地36333畝,其中田14942畝、土21391畝。
常年專業種植蔬菜3000餘畝,其中大棚蔬菜800餘畝,其主要分布在觀音岩村(距縣城2公里)、大石包村(距縣城1.5公里)、玉皇廟村、保境村(距縣城9公里)。
5、雙河場鄉
雙河場鄉是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轄鄉。1935年置雙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雙河場公社,1984年置雙河場鄉。雙河場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油菜籽、棉花。養殖生豬、蠶。
Ⅲ 四川省樂至縣起源於何時其有哪些歷史背景
歷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縣。因縣東有樂至池而得名。2000年,樂至縣轄17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4459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天池鎮 86701 石佛鎮 47783 回瀾鎮 39559 石湍鎮 38943 童家鎮 47272 寶林鎮 45103 大佛鎮 43534 良安鎮 50190 金順鎮 37305 中和場鎮 24667 勞動鎮 39284 中天鎮 31138 佛星鎮 33192 蟠龍鎮 19784 東山鎮 28161 通旅鎮 26116 高寺鎮 36463 龍溪鄉 15250 全勝鄉 15030 孔雀鄉 19525 龍門鄉 23372 雙河場鄉 23812 放生鄉 20781 盛池鄉 29962 涼水鄉 21672
2004年,樂至縣轄17個鎮(天池、石佛、回瀾、石湍、童家、寶林、大佛、良安、金順、通旅、高寺、勞動、中天、佛星、蟠龍、東山、中和場)、8個鄉(龍溪、全勝、孔雀、龍門、雙河場、放生、盛池、涼水)。
Ⅳ 樂至在四川的什麼地方
概況樂至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總面積1424平方千米。總人口87萬人(2004年)。 www.xzqh.org縣人民政府駐天池鎮,郵編:641500。代碼:512022。區號:0832。拼音:Le Xian。 www.xzqh.org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網·www xzqh org樂至縣轄17個鎮、8個鄉:天池鎮、石佛鎮、回瀾鎮、石湍鎮、童家鎮、寶林鎮、大佛鎮、良安鎮、金順鎮、中和場鎮、勞動鎮、中天鎮、佛星鎮、蟠龍鎮、東山鎮、通旅鎮、高寺鎮、龍溪鄉、全勝鄉、孔雀鄉、龍門鄉、雙河場鄉、放生鄉、盛池鄉、涼水鄉。 www.xzqh.org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區劃網站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縣。因縣東有樂至池而得名。2000年,樂至縣轄17個鎮、8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4459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天池鎮 86701 石佛鎮 47783 回瀾鎮 39559 石湍鎮 38943 童家鎮 47272 寶林鎮 45103 大佛鎮 43534 良安鎮 50190 金順鎮 37305 中和場鎮 24667 勞動鎮 39284 中天鎮 31138 佛星鎮 33192 蟠龍鎮 19784 東山鎮 28161 通旅鎮 26116 高寺鎮 36463 龍溪鄉 15250 全勝鄉 15030 孔雀鄉 19525 龍門鄉 23372 雙河場鄉 23812 放生鄉 20781 盛池鄉 29962 涼水鄉 21672 www.xzqh.org2004年,樂至縣轄17個鎮(天池、石佛、回瀾、石湍、童家、寶林、大佛、良安、金順、通旅、高寺、勞動、中天、佛星、蟠龍、東山、中和場)、8個鄉(龍溪、全勝、孔雀、龍門、雙河場、放生、盛池、涼水)。
Ⅳ 樂至縣有哪些鄉鎮
樂至縣下轄:
17個鎮:天池鎮、石佛鎮、回瀾鎮、石湍鎮、童家鎮、寶林鎮、大佛鎮、良安鎮、金順鎮、中和場鎮、勞動鎮、中天鎮、佛星鎮、蟠龍鎮、東山鎮、通旅鎮、高寺鎮。
8個鄉:龍溪鄉、全勝鄉、孔雀鄉、龍門鄉、雙河場鄉、放生鄉、盛池鄉、涼水鄉。
樂至縣隸屬四川省資陽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地處沱江和涪江分水嶺上,介於北緯30°0′2″—30°30′4″、東經104°45′2″—105°15′2″之間。
東鄰遂寧市安居區,南連安岳縣、雁江區,西界成都市簡陽市,北接成都市金堂縣、德陽市中江縣、遂寧市大英縣;距離省會成都僅77公里。
樂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境內環境優美,林木茂盛,是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水利先進縣,國家糧食、生豬、蠶繭、柑桔基地縣,四川省勞務開發基地縣和養羊十強縣。
(5)石湍鎮有多久歷史了擴展閱讀:
樂至未建縣前,歷為古蜀國、秦、漢、兩晉、南朝(宋 齊 梁 陳)和北魏、西魏轄地。
北周建德四年(575)縣地置多業縣,隸普慈郡。
隋開皇三年(583)普慈郡廢,多業縣屬普州;十三年改多業縣為普慈縣,仍屬普州。大業元年(605)省普州入資州,普慈縣隸資陽郡。
唐武二年(619)普慈縣復隸普州;唐武三年析普慈縣地置樂至縣,因縣東有樂至池而得名,同隸普州。
貞觀元年(627)縣隨普州隸劍南道。
上元二年(675)隨普州隸劍南道東川。
天寶元年(742)改普州為安岳郡。
乾元元年(758)改郡復州,縣隸郡州未變。
唐末及五代時,縣為前蜀(907—925)、後唐(925—934)、後蜀(934—965)所據,均沿唐制。
北宋乾德三年(965)並唐劍南道東西兩川為西川路,縣屬普州隸之;五年並普慈縣入樂至,仍隸普州。
咸平四年(1001)分置梓州路。
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為潼川路,縣隸如故。
南宋保祐中期(約在1256年前後)普州、樂至均廢。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縣地屬遂寧州。
至正四年(1344)復置安岳縣,縣為轄地。二十二年縣地隨安岳為明玉珍大夏政權所轄。
明成化元年(1465)分安岳六鄉復置樂至縣,編戶七里,屬潼川州。
正德九年(1514)縣隸成都府簡州。
嘉靖六年(1522)縣屬潼川州。
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在蜀建立大西政權,縣廢。
清順治三年(1646)平蜀,沿明制,縣地屬潼川州,但因連年戰爭,地曠人稀,廢不成治。
康熙二年(1663)縣地並入遂寧,四年並入蓬溪,十年樂至復置,安岳改入,十九年縣始頒印設官,並兼攝安岳縣事,五十八年兼知合州。
雍正六年(1728)復置安岳縣,與樂至縣分治;十二年潼川州升為府,縣隸屬不變。
嘉慶七年(1802)縣屬川北道潼川府。
民國元年四川軍政府裁川北道;2年恢復道制,廢府廳制,縣屬川北道;3年改川北道為嘉陵道,縣為轄地;17年廢道,縣隸於省;24年全川實行行政督察區,縣屬十二行政督察區。
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14日樂至縣解放,縣屬川北行署遂寧專區。
1952年9月恢復四川省,遂寧專區及屬縣隸之。
1958年10月,縣改隸內江專區。
1968年縣隸內江地區。
1985年2月內江地區改制建市,縣屬內江市。
1998年2月縣改隸資陽地區,
2000年12月資陽地區改制建市,縣屬資陽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樂至縣
參考資料來源:樂至縣人民政府-樂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