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發布時間:2022-04-15 07:26:41

㈠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極其互相關系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近代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在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的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主要有兩項,即:
(1)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
如何理解這兩大任務之間的關系呢?這兩大任務既存在著區別,又相互聯系.
第一,這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主要是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以近代工業為主的社會生產力,主要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第二,這兩大歷史任務又息息相關,不能分割.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
這兩大歷史任務也可從革命與現代化的關系角度作闡述.目前,在史學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即以「現代化範式」代替「革命範式」,在有的中國近代史著作中說:「一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其實是一場現代化史」.將現代化作為中國近代史的主線,以現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將兩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有的人則更為直截了當地鼓吹「告別革命」,這是錯誤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離開了反帝反封建斗爭,離開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現代化也是化不起來的.現代化既不能作為中國近代史的主線,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對立起來、割裂開來.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爭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也即現代化)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二者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
前者為後者掃清障礙,後者是前者的歸宿.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它們控制中國經濟財政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

㈡ 怎麼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1、近代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2、兩大歷史任務: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其區別在於二者的主體、內容是不一樣的。前者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其聯系在於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務才能為第二大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

中國的解決方法:

面對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中國人民的解決方法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

為此,農民階級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的先進分子進行了洋務運動,而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

這些斗爭雖然從不同程度上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客觀上由於敵人力量的強大,主觀上各革命階級的局限性的影響,這些斗爭最終都走向失敗。

㈢ 中國近代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十五大文件指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其實,在這兩大任務之間,既存在質的區別,又彼此緊密聯系著。

前一個任務是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條件,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統治的最後幾十年中試圖挽救其衰亡命運而從事的現代化努力,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即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屬封建主義現代化類型;

第二個時期是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誕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民國時期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發展階段。

第三個時期(1949年至今),共產黨在取得了現代化主導權之後,開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之路,從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動員全體中國人民進行現代化運動的新時期。

㈣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1、近代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2、兩大歷史任務: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其區別在於二者的主體、內容是不一樣的。前者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其聯系在於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務才能為第二大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

中國的解決方法:

面對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中國人民的解決方法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

為此,農民階級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的先進分子進行了洋務運動,而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

這些斗爭雖然從不同程度上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客觀上由於敵人力量的強大,主觀上各革命階級的局限性的影響,這些斗爭最終都走向失敗。

㈤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相互關系

一、兩大歷史任務:

1、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兩大歷史任務的聯系: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務,才能為第二大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

1、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只有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廢除列強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才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改變買辦的和封建的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開辟走向現代化的道路。

2、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總目的是使中國走上現代化,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5)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兩大歷史任務的區別:二者的主體、內容是不一樣的。

1、前者要改變民族遭壓迫 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

2、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的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知網——對中國近代史主題的幾點認識

㈥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一: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1、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2、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1、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㈦ 中國近代以來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是什麼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第一,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相互區別又相互緊密聯系的。

第一,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今時代,我國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具體可以概述為以下3個方面:

1、繼往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當代大學生要擔當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實現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愛國理想。

2、勇於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然而,成為了近代歷史上的落伍者,在現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與沖突的洪流中,在一個充滿創新,依靠創新的社會,中華民族的創新發展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時刻。

3、積極努力,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做貢獻。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奮斗努力,靠的是各國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奉獻,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當代大學生理當有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貢獻的歷史使命,在未來的人生奮斗中自覺地擔當起為世界和平和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做貢獻的重任!

㈧ 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人民在民族壓迫下的痛苦以及爭取民族獨立的願望,是鴉片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事實。近代中國人民的斗爭,主要的是以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出發點的。

因此,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負過中國,而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無不以中國失敗、被迫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

就是說,為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而且站的牢固,為了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境遇,使人民過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面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主要是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

後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只要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兩大歷史任務的實現是無數愛國志士和革命先驅者為之獻身的理想,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為之奮斗的目標。

(8)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區別:主體、內容不一樣

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前者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態,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㈨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一、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第一,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第一,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㈩ 如何理解近現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一: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1、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2、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1、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8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3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0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8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2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5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4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4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4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7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9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3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4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1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8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7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1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6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2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