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的評價
曹操有「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之嫌。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幾乎稱為曹操一生的定論,「奸雄」這個概念包括了兩個內容,就是奸和雄,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夠叫做奸雄。曹操很陰險。對於許攸,當初對袁紹無計可施的時候,聽說許攸來訪大喜過望,不僅來不及穿上鞋和許攸攀談,而且對許攸言聽計從,後來火燒烏巢,取得了大勝仗。
不過由於許攸過於狂妄,曹操後來就找個機會讓許褚把許攸給殺了;曹操表面上對皇帝忠心耿耿,暗地裡卻把漢獻帝玩弄於鼓掌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禰衡自以為才高八斗,因此就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在京城甚至是丞相府破口大罵,曹操表面上不予計較,其實卻借劉表等人之手除掉了心腹隱患。
曹操又是一個英雄,能夠在亂世中崛起,且在兗州以少勝多打敗了黃巾軍,從而成為一方州牧。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袁紹陳兵官渡,最終大敗十倍於自己的袁紹,成為當時第一流的諸侯。
歷史相關背景:
劉協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但他畢竟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誰掌握了他,誰就能以皇帝的名義向其他地方割據政權發號施令。這個道理雖然簡單,真正明白的人卻不多,袁紹就不懂。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紹謀臣沮授曾勸說他,如果能「西迎大駕,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會收到沒有誰「能御之」的功效。袁紹偏偏不聽,覺得獻帝是個廢物,把他弄來還得養著,怪麻煩的。可見袁紹根本不是個政治家,雖然空有雄兵猛將,卻不懂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工具,最後難免失敗。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做東郡太守不久,皇室劉邈在獻帝面前稱贊曹操忠誠,曹操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從事毛玠向他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覺得是說到了點子上。
獻帝東遷後,曹操覺得機會來了,當時宮中食用睏乏,曹操便經常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獻帝還在洛陽時,曹操就曾向他進獻過縫帳2頂,絲線10斤,山陽郡所產的甜梨2箱,稗棗2箱。獻帝都許後,曹操更是經常進獻,其中有桓帝時賜給他祖父曹騰的家藏器物,也有屬下陸續搜尋到的一些宮中流失的器物。
迎接漢獻帝來許昌,是曹操的另一個傑作。他最初提起此議時,只有荀彧贊同,並極力說明迎獻帝的迫切性和對今後斗爭的有利性,說這是一件「大順」、「大略」、「大德」的事。但最初的迎接由於董承等人的阻攔並未如願。
後來董承為抵抗韓暹的勢力暗召曹操到洛陽。部下董昭又提醒他只有把獻帝迎到他的地盤許昌,方可成就大業,萬事無虞。這樣,曹操借口京都無糧,要送獻帝到魯陽就食,把獻帝安全轉抵許昌。建安元年(196),漢獻帝遷都於許昌。
曹操對獻帝的物質保障和適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報。獻帝授給曹操節鉞,錄尚書事,任司隸校尉,遷都許昌後,又任命他為大將軍,實際獲取了高出於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
❷ 歷史上是怎樣評價歷史人物曹操的(客觀評價)
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其實曹操還是挺有功績的,掃平了中原,結束了北方軍閥割據的時代,恢復了北方的生產。後世對他的惡評,還是因為他覬覦帝位。
後世的統治者對於這種人肯定是要惡批的,要不然所有大臣都跟曹操那樣,那皇帝還怎麼當啊。諸葛亮之所以 被後世評價那個高,最主要是因為他是大忠臣,後世皇帝推崇他,無非是利用他給大臣們做個榜樣,要像他一樣對主公忠誠。電視里都把諸葛亮神話了,如果他真那麼牛B 早統一天下了,其實他就是個勞民傷財的主,吃了沒事就要打仗,加重了 蜀中百姓的負擔和兵役。
❸ 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毛澤東寫詞贊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唐太宗說曹操是: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3)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曹操擴展閱讀:
關於曹操的軼事典故
1、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
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2、智激袁紹
曹操年輕時,和袁紹兩人常常喜歡做游俠。他們兩人曾經去看別人結婚,乘機偷偷進入主人的園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廬裡面的人,都跑出來察看,袁、曹兩人便拔刀搶劫新娘。
在他倆跑出來後,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荊棘叢中,袁紹動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這里!」袁紹驚恐著急,趕快自己跳了出來,兩人終於得以逃脫。
3、行刺張讓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張讓的府邸試圖行刺,張讓發覺,派人追捕,曹操揮舞著手戟,從庭堂一路打將出來,張讓的衛士無法接近他,曹操且戰且退,退到垣牆邊時,縱身一跳,逾牆而出。
4、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5、文昭甄後
魏文昭甄皇後賢惠而美貌,起先是袁熙的妻子,甚為得寵。曹公攻打進鄴城後,便急忙令人召見甄氏,左右的隨從卻都稟告說:「五官中郎將曹丕已經去了。」曹操說:「今年攻打鄴城正是為了她。」
❹ 如何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曹操這個人,是亂世的梟雄,差一點就可以成為明君了,只不過環境條件不夠。
他統一了整個中國北方,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在東漢那個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人口重心就在北方,所以北方的GDP基本占據了全國的絕大部分。而漢末群雄紛爭,分裂的很嚴重,你方唱罷我登場,相互殺的很兇,誰也不能征服誰,只有曹操能夠脫穎而出,一步步鞏固力量,這當然是亂世出來的梟雄了。
所以如果曹操能統一全國,他在軍事、用人、文化上,真的可以堪稱是一代明君了。當然,因為歷史條件所限,他只做到了部分,成為了梟雄,也是不錯的了。
❺ 人們對曹操的看法
曹操是中國百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曹操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中,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說曹操是軍事家,這點我很同意。有的學者認為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
有的人認為曹操是政治家,我認為有些評價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殺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親曹嵩報仇,曾經血洗徐州和從雍、涼逃難來的手無寸鐵的百姓,戰爭是殘忍,而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成為軍閥之間征戰的犧牲品。屠殺的黎民達到幾十萬之多,『泗水流之不暢』(《後漢書·陶謙傳》)足見當時殺人場面之慘烈。太殘忍了,這件事暴露了曹操內心深處的兇殘。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點。曹操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罪行,曹操的雙手沾滿了黃巾軍的鮮血。其次,曹操個人作風也有很大問題,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好色,雖然『聖人』有雲:『食、色,性也』的高妙論調,但曹操為了女人確實到了瘋狂的地步。征戰張秀時霸佔其嬸母,打呂布時強占其部將秦宜祿的夫人。雖然不是很壞,可在道德問題上,是應該予以譴責的。最後,曹操為了自己的權力『挾天子令諸侯』而屠殺了許多文臣武將。孔融、楊修、崔炎等對曹操有極大貢獻的手下也盡死其手。驗證了封建統治者能為我所用留之 不用則殺之的惡劣作風。但也應客觀評價,他在我國文學史上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望採納哦😄😄😄😄😄😄😄😄😄😄😄😄😄😄😄😄😄😄😄😄😄😄😄😄😄😄
❻ 對曹操的評價300字
寫作思路:把你眼中的曹操寫下來。
曹操,陰險多謀也好,一世奸雄也好,在我眼中,他是一個絕對優秀的領導者。
首先,賞識人才,廣開言路並能採納正確意見,許攸來投時他跣足而出,最終用了他的計策決漳河攻下冀州。其次他果斷堅決地堅持自己的方針,不念情感地除去阻礙因素。如他因荀彧阻止自己加九錫而賜彧死,為保曹丕世子地位安穩而殺楊修,雖然無情,但他為自己的大局能如此冷酷,也是一個領導需要的能力。
第三他很清楚地劃明上下級界線,相比劉備他從不與下屬甚至同僚稱兄弟,但他不是不會拉籠人心,望梅止渴,不小心踐壞麥田時以身正法,借糧官王垕首級穩定軍心,他有能力用事情使人順從而非花大量時間精力製造道義光環,雖然不長久,但他有精力來發展實力,最終他的後人打敗劉備。
所以,我認為曹操是一個知人善用、個人各方面能力也極強的好領導。
❼ 如何評價曹操呢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生於官宦之家。陳壽的一句“莫能審其本末”,讓曹操的身世神秘了一千多年。
漢朝建立之後,夏侯嬰被封為汝陰侯,歷經高祖、惠帝、高後(呂後)、文帝四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近臣,死後謚號文侯。他的兒子夏侯灶繼承侯位,七年後去世。夏侯嬰孫子夏侯賜繼承侯位,三十一年之後去世。他的曾孫夏侯頗繼承侯位,娶了平陽公主,因和婢女通姦,被平陽公主發現,畏罪自殺,封國也被撤銷,後代子孫就在譙郡居住下來。東漢末年,到了夏侯淵這一代,夏侯家和曹家關系已經非常密切,夏侯淵娶了曹操夫人丁氏的妹妹,後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茂娶了曹操的女兒清河公主,夏侯淵的長子夏侯衡娶了曹操弟弟海陽哀侯的女兒,也就是說夏侯淵和曹操是“連襟”,又和曹操弟弟是“兒女親家”,夏侯惇和曹操也是“兒女親家”。如果曹操是夏侯氏子孫,那和夏侯淵等人就是堂兄弟,姑表、姨表、堂表親在中國古代的確有好多聯姻的。但同姓的堂兄妹聯姻在民間和官方都是非常忌諱的,按照“同姓不婚”的封建傳統政策,聰明如曹操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的。
在文學與思想方面
曹操尤以詩歌見長,開創了雄渾豪邁的建安詩風。建安文學的繁榮,與曹操的倡導關系甚大。曹氏提倡的“通脫”沖淡了禮法規則,直接促進了思想界玄學
的興起和文學藝術的發展,從而引起了中古社會與文化思潮的深刻變革。甲
在個人道德品質方面
曹操表現出了較為矛盾的兩面。一方面,他常常開誠布公,胸懷寬廣,比如他的《讓縣自明本志令》,道出了很多實情。對民間疾苦也多有悲憫之情,比如他所作的《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展現了他慈悲的情懷。另一方面,曹操卻又反復無常,多疑、忌刻、殘忍,不僅誅殺了孔融、禰衡等眾多名士,在戰爭過程中也殺人很多,比如攻打徐州牧陶謙時,對徐州進行屠城,是曹操無可逃脫的罪責。
❽ 你怎麼樣看待歷史人物曹操
曹操這個人是個很復雜的人,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了他的方方面面,這還不是他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麼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復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什麼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麼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麼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 而且他奸詐一生,最後歸於真實,曹操臨死的時候留下了一個遺令。當時寫這個遺令,就是遺囑,寫遺囑,大人物寫遺囑有一個格式的,說說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勞啊,也檢討一下自己,然後說我要埋在什麼什麼地方等等,是這樣的遺囑。曹操的遺囑不是這樣,曹操的遺囑對於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對的也有錯的,總的來說是對的,至於犯的小錯誤、發的大脾氣不值得你們效仿。就這一句話交代完了,下面講什麼呢?就嘮嘮叨叨地講一些家務事,他說我死了以後,我那個房子里放的那個香,就是熏香,香料,你們把它分掉,不要浪費了。我的那些小老婆,還有我那些歌女,她們一生都很辛苦,為我服務得很好,很到位,不要虧待她們,讓她們繼續住在銅雀台,不要把她們趕走了,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沒有事做,可以學習做什麼呢,學慣用絲帶編草鞋,萬一將來我們曹家破產了,可以拿這些鞋去賣換點飯吃。嘮嘮叨叨講了一大堆這種事,所以他這份遺囑當時很被人看不起,說一個大英雄臨死之前也不說點豪言壯語,也不說點勵志的話鼓勵一下我們後來人,「分香賣履,留戀妾婦」,成何體統!連蘇東坡都給了八個字的評價,叫做「平生奸偽,死見真性」,說這個傢伙一輩子狡猾奸詐,臨死之前露了馬腳,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原來是這么一個小人。 但是我對蘇東坡先生一貫尊敬,對於他這句話是不以為然的,我認為這恰恰表現出曹操的大氣。我就不說豪言壯語,我就不談政治功勞,我就不談國家大事,我就要談這些小事,你們把我怎麼樣?你能把我咋地?你們說我是小人我就是小人又怎麼樣?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曹操才不在乎你們怎麼評價我呢,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叫什麼?「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曹操能夠如此地本色,說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過這個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詐的,因此是姦猾的英雄,簡稱奸雄。而這個奸雄呢,又是非常可愛的,所以我認為對曹操的評價就是這五個字——可愛的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