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阿爾巴尼亞的歷史與現狀如何

阿爾巴尼亞的歷史與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16 03:53:13

① 阿爾巴尼亞現在情況

阿爾巴尼亞是東南歐的一個小國,也是一個多山國家,在巴爾干國家中,阿爾巴尼亞在降低失業率方面排名第四,失業率低的原因是該國進行了面向經濟和國家機構的改革,這可能是阿爾巴尼亞窮的原因之一,之前小編為大家講解過全球最富裕的10大國家排名,想了解更多的跟著探秘志一起往下看吧!

阿爾巴尼亞10大現狀曝光


1、全稱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首都是地拉那,主要城市有斯庫台、都拉斯、發羅拉等,官方語言是阿爾巴尼亞語,貨幣是列克,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國土面積為28,748平方公里。



2、只有300萬人生活在這個國家,現在居住在國外的阿爾巴尼亞人多於其領土內的阿爾巴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的散居國外人口估計在7至1 000萬之間。



3、1967年,阿爾巴尼亞被宣布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神論國家。之後宗教被禁止,任何違反法律的人將被判處3至10年監禁。



4、在巴爾干國家中,阿爾巴尼亞在降低失業率方面排名第四,失業率低的原因是該國進行了面向經濟和國家機構的改革,這可能是阿爾巴尼亞窮的原因之一。2011年,阿爾巴尼亞的識字率居世界第六位。



5、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種植葡萄歷史悠久的國家之一,早在冰河時代,該國就種植了葡萄樹,在阿爾巴尼亞發現的最古老的種子年齡在4 000至6 000歲之間。



6、在這個國家可以發現3,250種植物,幾乎占歐洲所有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一。在這個國家,有91種動物被宣布為全球瀕危物種,這些動物包括侏儒羚羊、地中海僧侶海豹和達爾馬提亞鵜鶘。



7、歐洲最古老的湖在阿爾巴尼亞發現,奧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在其發現了各種獨特的植物和動物種類,以及活化石,這個湖因其遺產而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



8、巴爾乾地區第二大石油儲藏地在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的石油儲量是歐洲最大的。阿爾巴尼亞有200多種傳統服裝,這個國家的所有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服裝。



9、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主要的鉻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它還以生產煤炭、鎳和銅而聞名。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生產國,這個國家100%的能源是水力發電。



10、該國大部分收入來自其服務部門,特別是旅遊業。2005年至2012年間,阿爾巴尼亞的外國遊客數量增長了740%,令人難以置信

② 阿爾巴尼亞的國家概況

新年:1月1-2日
夏日:3月4日
內夫路斯節:3月22日
天主教復活節:4月8日
東正教復活節:4月15日
國際勞動節:5月1日
開齋節:8月19日
特蕾莎修女節:10月19日
宰牲節(古爾邦節):10月25日
獨立日:11月28日(1912年)
解放日:11月29日(1944年)
國家青年節:12月8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如果節日碰巧與周六或周日在同一天,那麼將順延補休一天。)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國歌
歌詞:
Rreth flamurit tē pērbashkuar 團結在統一的旗幟下
Me njē deshirē, me njē qēllim 抱著一個希望、一個目的Tē gjithē Atij ke u betuar 全體人民都信仰這旗幟
Tē lidhim besēn pēr shpētim 我們把她和對救國的信仰連在一起
Prej lufte veç ai largohet 只有生來就是叛徒的人
Qē ēshtē linr tradhētor 才會從戰斗中逃跑
Kush ēshtē burrē nuk frikohet 誰是男兒就不會被嚇倒
Po vdes, po vdes si njē dēshmor 我將作為烈士而犧牲,犧牲
Nē dorē armēt do t』i mbajmē 我們將手拿武器
Tē mbrojmē Atdheun nē çdo vend, 在任何地方保衛祖國
Tē drejtat tona ne si ndajmē 我們怎樣分享我們的權利
Kētu armiqte skanē vend 在這里敵人都沒有份
Se Zoti vet e tha me gojē 即使上帝親口說
Qē kombe shuhen pērmbi dhe 要地上的民族統統消滅
Po Shqipēria do tē rrojē 阿爾巴尼亞也將生存
Pēr tē, pēr tē luftojmē ne 我們在為你,為你戰斗 阿爾巴尼亞的法定貨幣是列克(Lek),貨幣符號「L」,國際標准代碼ALL。
列克的輔幣是昆塔,1列克=100昆塔。
正在流通的阿爾巴尼亞貨幣為:
鈔票:200列克,500列克,1000列克,2000列克,5000列克。
硬幣:1列克,5列克,10列克,20列克,50列克,100列克。

③ 阿爾巴尼亞是為了什麼參加二戰的

1939年3月15日,德國強佔了捷克斯洛伐克,這大大地鼓舞了義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1939年3月25日,墨索里尼就向阿爾巴尼亞發布了最後通牒,限令阿爾巴尼亞索古政府在4月6日12時之前答復下列要求:允許義大利軍隊在阿爾巴尼亞主要港口登陸;允許這些軍隊控制戰略要道、飛機場和邊境戰略據點;在阿爾巴尼亞建立義大利「移民區」,這些移民享有阿爾巴尼亞公民的權利;建立關稅同盟;居住在阿爾巴尼亞的義大利公民有權擔任最重要的公職;政府各部秘書長應為義大利人;駐地拉那的義大利公使和互派駐羅馬的阿爾巴尼亞公使,均應為派遣國的內閣成員。盡管索古政府對墨索里尼的最後通牒嚴守秘密,但人民群眾很快就掌握了事實真相。從1939年4月3日至6日,阿爾巴尼亞每天都在爆發大規模的群眾性示威,索古棄國而逃。1939年4月7日,約四萬人的義大利軍隊在最高司令官古楚尼將軍的指揮下駛抵阿爾巴尼亞的四個主要港口——都拉斯、發羅拉、薩蘭達和申津。阿爾巴尼亞的抵抗很快被擊破,4月10日幾乎全國都被意軍佔領。
在1941年到1944年期間,共產主義游擊隊和民族主義游擊隊非但與義大利和德國佔領軍作戰,為了爭奪對戰後阿爾巴尼亞的控制權,他們彼此之間也發生了殘酷的斗爭。依靠南斯拉夫共產黨的支持,從義大利投降的1943年9月到德國撤退的1944年末,裝備有英美武器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游擊隊在內戰中戰勝了民族主義者。軍事上的勝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的魅力,把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從阿爾巴尼亞政治舞台的幕後推向了前台。阿爾巴尼亞的宣傳機器往往自豪地聲稱共產黨在沒有一個蘇聯士兵涉足阿爾巴尼亞領土的情況下解放了全國,但他們卻迴避了這樣一個事實: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武裝是由南斯拉夫人組織,並由西方盟軍武裝起來的,軸心國部隊之所以從阿爾巴尼亞撤退也主要是因為在阿爾巴尼亞境外的軍事失利。
隨著阿爾巴尼亞的被佔領,阿爾巴尼亞人民就開始了遭受法西斯奴役的苦難時期,也開始了阿爾巴尼亞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工廠和大建築工地成了對資本主義剝削和佔領者進行斗爭的中心,中學也成了轟轟烈烈的反法西斯運動的基地。但是,當時的阿爾巴尼亞反法西斯斗爭並沒有一個革命的政黨來領導。於是,1941年10月,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約瑟夫·布魯茲·鐵托派代表前往阿爾巴尼亞,設法將這個國家許多分散的、弱小的共產主義小組合並為一個統一的黨組織。一個月內,他們就建立了一個受南斯拉夫人控制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阿共最初只有130名黨員,由一個以霍查為首的11人中央委員會領導。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的戰略目標是:「為爭取阿爾巴尼亞人民的民族獨立,為在擺脫法西斯主義的阿爾巴尼亞建立人民民主政府而斗爭。」
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成立後,臨時中央委員會全體委員分別到各州建立新的支部。但是,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最初沒有吸引多少公眾的注意力,其下屬的青年團組織幾乎沒有招募到任何人。到了1942年中期,阿共領導人聽從了鐵托的建議,停止了馬列主義的宣傳,把重點放在呼籲民族解放的事業上,這使阿共迅速獲得不少支持者。1942年9月,阿共把許多地下抵抗小組,包括一些激進的反共團體集合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民族解放運動」(NLM)。以前「在阿爾巴尼亞是不敢也不可能談到共產黨的,這時共產黨的名稱很快在人民中間傳開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擁護者」。
1941年11月28日阿爾巴尼亞「響起了反法西斯武裝斗爭的第一槍」,地下軍在地拉那殺死了一個專門迫害政治活動分子的阿奸警察隊頭目。到1942年,幾乎整個阿爾巴尼亞到處都有游擊隊,據統計共有40多隊,人數超過1萬。他們襲擊法西斯義大利的汽車隊和部隊,與此同時地下軍也在城市中進行活動,消滅法西斯罪犯。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還把游擊隊或個人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通過秘密發行的定期公報和小冊子報道給公眾,特別是在1942年8月25日,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機關報《人民之聲》秘密創刊,「它成為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政治運動理論綱領和戰斗實踐的向導」。
1942年9月16日,為了使人民的團結在全國范圍內都建立在牢固的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之上,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佩薩召開了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代表會議,會議的決議「把兩個歷史過程從時間上和空間上結合成了一個統一的革命,這兩個歷史過程就是爭取祖國獨立的民族解放斗爭和爭取在阿爾巴尼亞建立真正民主制的人民革命」。
佩薩會議後,義大利佔領者在阿爾巴尼亞南部、中部和北部的27個地區,用大量兵力進行掃盪,燒毀了數百幢農民房屋,殺害了許多婦女、老人、青年和兒童,但都沒有撲滅游擊運動。相反,游擊運動在阿爾巴尼亞越燒越旺。1942年12月,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收到了共產國際執委會關於民族解放戰爭的指示,「阿爾巴尼亞共產黨被承認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支部隊」,這大大地鼓舞了阿共。1943年3月17日,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號召阿爾巴尼亞人民踴躍參加游擊隊,加強武裝斗爭,以迎接總起義,會議選舉恩維爾·霍查為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總書記。響應會議號召,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游擊隊人數增加了一倍,他們在全國四面八方給法西斯佔領者以接二連三的打擊,僅僅在佩爾梅特的戰斗中,就有五百多敵人被擊斃。1943年4月,阿爾巴尼亞最高民族解放會議召開,會上一致決定建立「民族解放軍總司令部」,7月10日總司令部成立,霍查任政委。8月15日建立了由謝胡指揮的「民族解放軍第一突擊旅」,它和另外30個游擊大隊轉戰全國各地,直到解放各城市。
民族主義抵抗力量
1942年10月出現了一個反抗義大利佔領的民族主義抵抗力量。阿里·克里蘇拉和米德哈特·弗拉什尼創建了親西方的反共組織「國民陣線」,參加這個組織的大都是大地主、富農和中農。「國民陣線」反對國王索古復辟,謀求建立一個共和國,並對社會經濟結構進行改革。然而,「國民陣線」領導人卻十分保守,害怕佔領者對無辜農民的報復或沒收地主的財產。為了維護自己的財產和權力,蓋格酋長和托斯克地主等民族主義者先後向義大利人和德國人妥協。

義大利人投降後,被德國人佔領前
1943年,隨著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倒台和義大利軍隊的投降,義大利在阿爾巴尼亞建立的軍隊和警察機構土崩瓦解。阿爾巴尼亞游擊隊沉重地打擊了五個義大利師,熱情高漲的年輕人紛紛加入游擊隊。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控制了阿爾巴尼亞南部除了發羅拉以外的所有城市,發羅拉是「國民陣線」的一個要塞。「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民族主義者控制了北部大部分地區。戰爭期間在阿爾巴尼亞工作的英國代表向阿爾巴尼亞游擊隊轉達了一個信息:盟軍計劃在巴爾干半島發動一次大規模登陸戰,這要求阿爾巴尼亞兩派抵抗力量聯合起來配合盟軍的軍事行動。1943年8月,盟軍說服共產黨和「國民陣線」的領導人在地拉那附近的穆凱村會晤,並建立了一個「阿爾巴尼亞救助委員會」以協調兩派游擊隊的行動。然而,由於在戰後科索沃地位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這兩派最終中斷了一切合作關系。受南斯拉夫人控制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支持戰後科索沃回歸南斯拉夫,但民族主義的「國民陣線」堅持科索沃是阿爾巴尼亞的一個省。穆凱會議的代表同意戰後在科索沃舉行公民投票來決定這一地區的地位;但迫於南斯拉夫方面的壓力,共產黨很快就違背了諾言。一個月後,共產黨游擊隊向「國民陣線」游擊隊發動了進攻,挑起內戰。戰斗主要在阿爾巴尼亞南部進行,一直持續到第二年。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德國人的佔領
1943年,在阿爾巴尼亞游擊隊企圖拿下首都以前,德軍出動傘兵空降地拉那,並佔領阿爾巴尼亞全境,把游擊隊趕進南部山區。柏林隨後宣布承認阿爾巴尼亞的獨立和中立,並組建了阿爾巴尼亞政府、警察和軍隊。德國人沒有對阿爾巴尼亞實行鐵腕統治。他們更希望通過一系列措施,例如把科索沃並入阿爾巴尼亞,來贏得阿爾巴尼亞人的支持。一些「國民陣線」部隊與德軍合作打擊共產黨游擊隊,個別「國民陣線」領導人甚至在德國人建立的傀儡政府中任職。黨衛軍「斯坎德培」師等阿爾巴尼亞偽軍也在科索沃大肆屠殺塞爾維亞人。1943年12月,第三個抵抗組織,一個反共抗德的保皇派武裝「正統軍」在阿爾巴尼亞北部山區成立。原來,共產黨宣布阿爾巴尼亞與科索沃分離後,一些蓋格游擊隊員便脫離了「民族解放運動」,在阿巴斯·庫皮的領導下建立了「正統軍」。

共產黨接管阿爾巴尼亞

共產黨臨時行政當局
1943年和1944年之交的整個冬季,阿爾巴尼亞游擊隊與德軍進行了激烈的交鋒,雙方損失都很大,幾乎持續了三個月,游擊隊未能擋住德軍的進攻。1944年4月,在英軍的武器援助下,「民族解放軍」轉入反攻。5月,阿爾巴尼亞游擊隊仿照南斯拉夫的樣子建立了一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臨時行政和立法機構,恩維爾·霍查任執行委員會主席和「民族解放軍」最高司令。1944年夏季中期,共產黨游擊隊在阿爾巴尼亞南部擊退了最後一批「國民陣線」武裝力量。7月末游擊隊進入阿爾巴尼亞中部和北部地區時,僅僅遇到了「國民陣線」殘余勢力和「正統軍」的零星抵抗。英國軍事代表團指示民族主義者不要反抗共產黨的北進,並迫使庫皮流亡義大利。到8月底,游擊隊就解放了大部分國土,隨後他們向城市展開進攻,開始了民族解放的最後階段。10月,發羅拉解放。10月20日解放貝拉特城時,在這里舉行了佩爾梅特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改名為「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由恩維爾·霍查任總理。會議一結束,「民族解放軍」又投入戰斗,開始了徹底解放地拉那的攻擊戰,將民族解放斗爭推向高潮。在盟軍空軍的掩護下,經過19天的戰斗,地拉那解放,並成立了「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1月29日,又解放了斯庫台。這是阿爾巴尼亞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
隨後,「民族解放軍」跨出國境,在科索沃協助鐵托擊潰了阿爾巴尼亞民族主義者。又在波斯尼亞的維謝格拉德城殲滅了殘余德軍。

戰爭結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爾巴尼亞的地位並不顯眼。希臘和南斯拉夫覬覦他們失去或他們聲稱的阿爾巴尼亞領土已久。既得到英國軍事和外交支持,又與南斯拉夫共產黨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民族解放運動」,保證貝爾格萊德將在戰後阿爾巴尼亞重建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盟軍從未承認過國王索古的阿爾巴尼亞流亡政府,也沒有在任何一次國際會議中討論過阿爾巴尼亞及其邊界問題。沒有人為阿爾巴尼亞在戰爭期間的損失作過可靠的統計。不過,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報告說阿爾巴尼亞在二戰期間有30000人死亡,200座村莊被毀,18000幢房屋倒塌,大約100000人無家可歸。阿爾巴尼亞官方的統計比這略高。

④ 請問一下阿爾巴尼亞現在的社會狀況,他和中國還建交嗎

阿爾巴尼亞現在的社會狀況很像我國30多年前的樣子,極左思潮泛濫,人民缺衣少食,經濟建設速度緩慢。
他們和中國早就建交了,但是自從1972年以來,他們就與我國只有象徵意義的外交了關系了。
主要是他們認為我國不應該和美國打交道,再就是,我們沒有滿足他們無休無止的求援慾望,所以現在我國和阿爾巴尼亞的關系很不好。

⑤ 阿爾巴尼亞的歷史文化

隨處可見的「碉堡」
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有「碉堡王國」的「美稱」。
一個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300萬的國家,卻密密麻麻分布著幾十萬座碉堡嗎?這便是碉堡之國阿爾巴尼亞的獨特景象。
為建碉堡陣花掉1億多美元。上世紀60年代初,作為歐洲「社會主義明燈」的阿爾巴尼亞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蘇,同時與義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也存在歷史宿怨或者領土糾紛,可說是國門之外,四望皆敵壘,令這個小小山國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當時的領導人提出「御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富有游擊戰經驗的他們把中國的「深挖洞,廣積糧」要訣略加變通,喊出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響亮口號,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動員建造碉堡。 凡是去過阿爾巴尼亞的人,無不為星羅棋布的碉堡而驚嘆。在廣袤的農村田野上,每隔幾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兩側、山頂山腰、房前屋後,甚至度假沙灘上都分布著各式各樣的碉堡。這些碉堡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網、多達幾十個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獨碉;有能藏兵數百、附設糧倉彈葯庫的指揮大碉,也有僅能勉強塞進一人的單兵碉。不過最常見的,還是直徑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圓碉。在記者眼中,那些隱藏在草叢中的鐵灰色圓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鐵鍋,或者是一隻只靜止不動的大烏龜,趴在那裡窺視著過往行人。
阿爾巴尼亞碉堡用優質的鋼筋水泥建造而成,據說當時平均造價達到250美元,全國幾十萬座碉堡,總耗資達到1.75億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驚人。當地人說,一座碉堡的耗資、耗材,足可建造一套標準的兩居室住房。由於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爾巴尼亞人不得不長期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
在上世紀90年代,阿爾巴尼亞政局及周邊形勢發生劇變。如今,和平和發展同樣成了這個山國的主旋律。照理說,這些遠遠超出自衛需要的碉堡既礙眼又佔地,理應大量拆除,但十幾年過去,仍有很多碉堡巋然不動。究其原因,第一大難題就是缺錢缺裝備:當初修碉堡時講究「敵情觀念」,越結實越好,炮彈都炸不開,拆起來當然費勁。前些年阿爾巴尼亞為發展旅遊,聘請北約的工兵部隊拆除一處海灘上幾百座小碉堡,結果這些大兵動用了挖掘機、推土機、吊車等重型設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交差。武裝到牙齒的北約工兵尚如此,普通阿爾巴尼亞軍民自然更困難了。另一個難題是沒權拆。1992年開始的「土改」把許多碉堡連同土地分給農戶,但農戶們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權」,產權仍屬軍隊,不論多礙事,軍方不說拆,誰也不敢動它。
在記者見過的碉堡中,有的被改成倉庫或羊圈,有的被充作小賣部或蘑菇房,還有的乾脆被改成住房。風景區的一些碉堡被有錢人用低價買來,稍作裝修便當作別墅,倒是冬暖夏涼別具情調。據記者打聽,前幾年的價格不過5萬人民幣左右一座。城市邊緣的碉堡則被進城打工的農民佔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一些「賣相」不好、或地處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發揮余熱:有些被改造成廁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則成為熱戀情人幽會的伊甸園;有些靠近邊境的廢棄碉堡,更成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開挖起點。
能隨身帶走的「碉堡」
雖然這些碉堡採光差、改造難、形狀別扭,但它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稅,自然會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睞。1985年,一個叫卡那·達拉的人在海灘相中了一座能容數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將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裡的布置有如軍隊食堂,服務員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舉止一派軍人風度,甚至菜單也按標准軍用電報格式書寫。據說每到旅遊旺季,僅有的5個「雅間」需提前一周才能訂到。受「碉堡酒店」啟發,用碉堡開設的酒吧、咖啡館、旅遊專賣店也相繼出現。不過按規定,一旦戰爭爆發,軍方有權在4小時內將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戰斗。有趣的是,還有種「碉堡」不但可以買為私有,還可以隨身帶出國門!這就是有名的阿爾巴尼亞碉堡式煙灰缸。這種煙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頂上倒扣個穹狀防塵殼,合在一起,酷似真正的阿爾巴尼亞圓碉。到該國旅遊的人都愛買上一個帶回家收藏。 阿爾巴尼亞人「點頭不算搖頭算」,即點頭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搖頭表示肯定、贊同。見面禮節以握手為主。見面擁抱、親臉、貼面頰限於親人、 熟人之間。夫妻之間親吻。父母子女之間親臉、親額頭,平輩親友之間貼面頰。在與人交往中,阿國人通常彬彬有禮,極善言辭。喝咖啡是阿國人的偏好。阿國人絕大多數為穆斯林,但並不十分虔誠。阿國人的午飯時間一般較晚,通常在下午三、四點鍾,而晚飯時間則為晚上九、十點鍾。阿國人家庭觀念極強,絕大多數的家庭中女主人幾乎承擔全部的家務。
最北端的巴依拉姆·楚里城(Bajram Curri)一帶去旅遊,因為它的周邊地區一直處在動盪之中。巴依拉姆·楚里一帶靠近科索沃的北部邊界地區仍然有地雷。
不要隨意施捨。一些旅遊者說這個國家乞討是個問題。由於阿爾巴尼亞封閉的時間太長,大多數外國人,特別是黑人旅遊者,可能會引來好奇的目光。
如果不能得到官方的收據,一定要堅決拒付任何費用。另外,請隨身攜帶至少一份護照的復印件。

⑥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是什麼性質的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阿爾巴尼亞式的社會主義,在東歐,只有阿爾巴尼亞還自稱社會主義。
古巴、朝鮮、越南都自稱社會主義。

⑦ 阿爾巴尼亞人的歷史

關於阿爾巴尼亞人的民族來源,尚有爭議。但阿爾巴尼亞學者認為,其祖先主要是伊利里亞人。伊利里亞人於公元前1000年紀陸續遷至巴爾干半島西部,並逐步排擠或同化早先在此居住的佩拉斯吉人和色雷斯人,前7世紀形成眾多部落聯盟,前5世紀合並為若干王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進步,手工業和商業得到發展,出現一系列大小城市。各城市於前4世紀開始鑄造錢幣,同腓尼基、希臘和羅馬常有貿易往來,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然而,各王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互相攻伐,彼此削弱,便利了羅馬人的入侵和征服。
伊利里亞人自前168年起受羅馬統治。395年以後歸拜占庭帝國管轄,並相繼遭到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亞人、斯拉夫人和諾曼人的侵略。這些都對阿爾巴尼亞民族的形成產生了影響。伊利里亞各部落不斷吸收外族血統、語言和文化,並在長期反抗外敵的斗爭中聯合起來,逐步形成統一的民族共同體,而以新的族稱「阿爾巴諾伊人」載入中世紀史冊。1190年,在阿爾巴尼亞中部地區以克魯雅城為中心建立第一個封建國家──阿爾貝里公國。至14世紀,已出現各封建公國合並為統一民族國家的局面,但不久即被土耳其人的入侵所打亂。
阿爾巴尼亞於1358年開始受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1415年被佔領。1443年,阿爾巴尼亞人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進行了長達25年的斗爭。斗爭失敗後,阿爾巴尼亞人陷入土耳其人的長期統治,被迫改信伊斯蘭教;各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受到阻撓,封建割據更加嚴重,方言差別日益明顯。18世紀後半葉形成南北兩大支系:北部稱「蓋格人」,保持較多固有文化;南部稱「托斯克人」,受希臘影響,文化較發達。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運動逐漸高漲,民族意識日益濃厚,並建立起全國性革命組織,經過1910年和1911年的大起義,於1912年獲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意、德法西斯侵略,直到1944年11月29日始獲解放。

⑧ 阿爾巴尼亞窮的揭不開鍋,中國苦心孤詣援助20年,如今怎樣了

在聯合國對世界經濟評判的標准中,有一個標準是最不發達和低收入國家群體,這些國家十分貧窮,民眾普遍生活困難,聯合國經濟理事會每三年就會根據各個國家的基本情況,評定出一個名單來,在這份名單上,非洲的國家最多,多達33個,而亞洲也有9個之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歐洲近些年來是沒有的,但是也僅僅只是剛剛及格。

所謂資本市場擴展,實際上就和類似傳銷一個規模,由於阿爾巴尼亞銀行壞賬頗多,因為銀行沒有錢,因此在九十年代左右限制放貸,本來銀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人們存款,但隨著民間借貸滋生,由於普遍利率高於銀行,因此受到多人的吹捧,加上後期利率逐漸崩壞,人人都苛求坐在家裡享受高額的利率,人們都不願意勞動,實體經濟跟不上利率需求,大批公司卷了錢逃跑,過夜也因此而一貧如洗。

⑨ 阿爾巴尼亞的治安怎樣啊亂不亂中國人去了受不受保護啊

從親密戰友到徹底決裂的中阿關系中阿關系,這種「冬眠」狀態一直持續到1983年,兩國之間才逐步建立起了正常的國家關系。
,治安還行,只是可能會排擠中國人,你去的話自己小心一點

⑩ 阿爾巴尼亞:被援助35年依然窮困潦倒,是「點不亮歐洲的明燈」嗎

歷史上就有個長期奢靡不能諒解百姓之苦的皇帝。《晉書·惠帝紀》中寫道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他這句不經思考的話也流傳至今,人們仍舊對他十分鄙夷。好逸惡勞是一個人墮落的表現,我們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貪圖享受的習慣。

阿爾巴尼亞軍官演奏

自1946年但阿爾巴尼亞建國開始,蘇聯就投入了大量心血。從經濟到工業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幫助無不周全,在這被“老大哥”帶領的十五年中這里人民生活滋潤,社會安定和諧。阿爾巴尼亞就這么理所應當的享受別人帶來的安穩,卻從沒考慮一個大國為什麼無緣無故幫助自己。1961年,察覺到蘇聯更進一步的控制,阿爾巴尼亞感到非常不滿,雙方隨即反目。

閱讀全文

與阿爾巴尼亞的歷史與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