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題如何答

歷史題如何答

發布時間:2022-04-17 16:03:59

⑴ 歷史問題怎麼答

沒有平白無故的問題,碰見了問題一定要找准(問的核心)是什麼?比如問你中午吃的什麼? 你就要回答吃了面或者米飯等等,但是不要回答今天怎麼去吃的,為什麼去吃。一點用沒有! 歷史也是一樣,拿到題,看它材料,對應的是哪一段歷史,出自於哪個年代,這樣,這個年代的大環境,大事件你起碼腦子里有個印象。 其次,有了大背景後,范圍縮小,針對於這個材料本身去作答,想一想這個材料到底想問你什麼?這個問題有哪些方面影響,因為事物都是有聯系的,影響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當時的地理條件,經濟條件,階級條件,甚至天氣都會影響,從多方面下手分析出來,把重要的點寫進去。這不僅僅是歷史怎麼答,掌握了方法後,你其他文科都會用的上!

⑵ 歷史觀點題該怎麼答

歷史題得站在當時環境的客觀角度去分析,最好就一個觀點。在什麼背景下發生故事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一統華夏合,管理不當得權天下分,社會動盪不安 陳勝吳廣是被逼的,改朝換代是思想與統治階級的利益與百姓矛盾不行了。順應時代而生是王道。

⑶ 歷史題目答題格式

一、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三、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五、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答題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⑷ 如何答歷史大題

1.根據材料,分點來答(一般一個分號一點,或3分3點、4分2點)
2.緊挨課本的內容回答
3.有些題有固定的答題格式。例如:見原因從經濟、政策等方面回答。

⑸ 高中歷史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題都是根據高考導向而出的。一般都是出一段材料,閱讀材料,然後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就需要首先要讀懂材料,然後看看所問的問題,看看與過去所學過的知識怎樣應用上。一定要理解題意。做好這種題的前提是要對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會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⑹ 中考歷史試卷怎麼答能取得高分

距離中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近了,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省份都出現了中考延遲一個月的政策,這對於參加中考的學子來說又增加了復習的時間。在中考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忽略的一門學科就是歷史,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都認為歷史只要背一背就可以了,但是莫言老師告訴你這是錯誤的,歷史絕對不是靠背一背就能取得高分的,當下歷史的題目越來越活,如果孩子不理解歷史事件當中的關系的話是很難取得高分的。所以莫言老師強調一定要將基礎知識理解化的去記憶。只有把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和那一件事有關系弄明白了,你的記憶才會扎實。全程歷史知識點精講莫言老師已經在荔枝微課上錄制,可以在荔枝微課上直接搜「中考歷史全程輔導」,第一個就是莫言老師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不理解可以moyanmoku1314。

第二:選擇題如果能取的一個高的分數,大題相信你也不會太差。總結以下幾點。

1.不要空白,不會寫也要編幾句。

2.出現「根據材料」,你偷著樂吧,反復閱讀材料,材料里有答案。

3.根據每題的分值去拆分,1分1點,寫全了。

4.出現「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材料里沒有答案,但材料是引子,要用課本的知識去解答。

5.出現「概括,概述,提取,簡析」詞彙,繼續偷著樂,直接在材料里找准關鍵句抄就可以。

這是一些答卷的方式方法,但是這些都是要建立在基礎知識夯實的情況下哦。有任何的歷史問題也可以隨時向我提問。

⑺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思路之研究

歷史學科是文綜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從高考分值看100分,從學科本身的難度看,歷史被稱為文科中的物理,從國家對歷史的程度看,現在以及高考改革之後,歷史都是必修課,所以歷史是文科生乃至高中生要重視的一門學科。

歷史是一門科學,史料浩瀚無邊,體系博大龐雜,今天高考裡面,不是考哪個版本的歷史教材,而是考的歷史知識,歷史分析能力,歷史的學科素養,這也是很多學生無從下手的原因。史學強調論從史出,不同的史料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相反的結論,歷史強調證據,一個觀點需要多方面的史料論證,這在歷史考試試題裡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歷史高考試卷分為兩大部分:主觀題與客觀題,客觀題12道選擇題,每小題4分,這個分值不得了,錯一個就是四分,如果客觀題能全對,基本上歷史高考高分沒有問題了,可是從最近幾年歷史考試看,客觀題得分並不是很理想,有的學生甚至只對幾個,大大影響文綜成績。俗話說「得文綜得高考,得歷史得文綜,得選擇題得歷史」,足見歷史選擇題的分量。選擇題是小題,可分值不小。那麼選擇題如何才能做好?有沒有方法?答案是有的。山大師范大學附中一位特級教師說,」高考題一定是可解之題」。根據這幾年我對歷史高考的研究,大概總結了這么幾個類型的選擇題:

一、熟悉當中考熟悉

熟悉當中考熟悉是指材料不陌生,給的選項的說法也不陌生,這樣的題目最簡單。因為材料和問題你都熟悉,難度較低,屬於容易題。例如:

商朝王室設置」多賈「一職,為王室購買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業,並允許多賈參與祭祀祖先的儀式;唐宋時期,設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對外貿易。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 )

A海外貿易空前發達 B工商皆本思想發展

C商人地位不斷提升 D重視對商業的管理

題干中給的材料涉及商代的商業是工商食官,商業屬於國家行為,而且商人當時的地位不低;唐宋時期,國家設立市舶司,管轄海外貿易,這說明商業行為國家也非常重視,兩則材料疊加,找出共性是兩個時期國家都設立管理商業的機構,加強對商業的管理,答案D浮出水面。A海外貿易空前發達這個問題商代材料不反映,B工商皆本思想發展不符合封建時代的經濟基本政策,封建時代重農抑商是不斷強化的;封建時代社會階級結構是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故而C也不對。我建議這樣的題目用材料疊加法,選全面的就是正確選項。

二、熟悉當中考陌生

熟悉當中考陌生是指材料情景熟悉,而選項的說法有悖常理,和教材講的主流觀點不符。這樣類型的題是考察歷史學科素養的典型題目,能充分體現論從史出的學科思維,這種類型的目要敢於打破慣性思維,緊扣材料情景,嚴格從材料得出結論。例如:

第聶伯河水電站於1939年建成,該水電站由蘇聯和美國技術專家設計,美國通用公司承攬,借鑒了加拿大阿達姆伯克水電站與拉加貝爾水電站的建設經驗。第聶伯河水電站的修建說明了( )

A斯大林模式蘊含新經濟政策因素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

C美蘇合作共同抵禦經濟大危機 D 蘇聯改變了計劃經濟的經濟體制

題干中的材料是熟悉的,第聶伯河水電站熟悉蘇聯的,1939年是熟悉的,二戰爆發的時間,通過這兩個熟悉我們否定了B和D選項,因為二戰爆發,歷史進入了二戰時期,1939年斯大林體制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才形成三年之久,不可能改變體制,何況一直到蘇聯解體都沒有改變這個體制。蘇聯是計劃經濟體制,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恰是蘇聯借用危機大力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這正是新經濟政策的運用,從而和A項是吻合的。A項的觀點恰恰是和教材的觀點是相反的,因此計劃經濟體制只是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經濟,不是政府不引進技術和資金,這是不矛盾的。

三、陌生當中考熟悉

陌生當中考熟悉是指材料情景不熟悉,而答案選項觀點熟悉的題型,這類題和第二類題型難度相當,這類題主要考察學生的閱讀有效信息和教材觀點相銜接的能力。例如:

周朝機讓之禮分為三種: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至於前;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這最能反映

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 B血緣關系有親疏遠近之分

C禮樂制度及其復雜和繁瑣 D禮樂制與宗法制相輔相成

這道題說的是周朝行禮,對於很多學生講並不熟悉,可是答案的選項說法學生都知道,那麼究竟選哪個?要看材料的內容,「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至於前;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在此可知有婚姻,無婚姻,同姓賓客,行禮有區別,有上下,意思直接指向答案D的說法。

四、陌生當中考陌生

這一類題目是指材料和答案說法都不熟悉,這類題最難,重在考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既要閱讀捕捉有效信息,還要整體把握材料的邏輯思維,同時調動大腦中的歷史時空知識儲備,勘稱難題,最近幾年這類題目有所減少,但是仍然會出。例如:

誠信審判是羅馬法的重要原則,最初的「依誠信」完全依賴當事人的宣言與承諾,具有濃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實質性的法律審判;在之後的法律實踐中,西塞羅將誠信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即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誠信」與「不明情況」。西塞羅的主張說明羅馬法( )

A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B強調證據在法中的作用

C開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D具有靈活的法律特徵

本題目說的是羅馬法誠信審判要注重證據,使得誠信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這是材質中西塞羅解決原來實質性法律審判的缺陷的主張。誠然,關於誠信審判教材是一丁點都沒有講,但根據設問我們可以得出西塞羅注重證據在誠信審判中的作用。

總之,以上四大類也不能涵蓋所得選擇題類型,但是基本上可以看出解題的思路,關於選擇題要多練,多總結,多思索,多歸納,多比較,形成類型系統,這樣我們就有了套路,有了做題的方向。本人關於選擇題的研究有些浮淺,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共勉!

閱讀全文

與歷史題如何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