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寫好歷史短劇
什麼是短劇
我自己創作經驗告訴我,什麼是短劇呢,短劇,短劇,說白了就是把電視劇縮短了,但是,要把電視劇的最精華的部分留下,所以,要記住以下幾點。
第一點, 無論什麼題材的短劇一定含意鮮明,千萬不要編一些別人都已經看完了,但是,啥意思還沒看出來,這樣的作品你就是沒有成功。失敗了,因為,根本拿不出手。
第二點, 千萬不要有三多,第一多,不要廢話太多,第二多,不要廢景太多,第三多,不要廢人太多。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廢話太多,就是,明明倆句話就能說明白,他說了七八句,這就是廢話太多,什麼是廢景太多,就這么說吧,我比一個例子,在短劇裡面走一個路,她走了一分鍾,這就是廢景太多,什麼是廢人太多呢,就是一個短劇裡面她有二十多人,看看她的臉,看看他的臉沒了,得要抓住主人公。
第三點, 必須要有包袱,什麼是包袱呢,我給大家分一個類,有十多類吧,方言,,歪講,倫理,,俏皮話,,誤會,,錯位,,因果相差,曲解,上面這幾個一般在小品相聲裡面長用,在短劇裡面也可以用,還有一個就是有意思的事,這也算是個包袱吧。
第四點, 短劇的頭一定精彩,在3分鍾以內必須要把所有的人眼球給吸過來,要不然人就走了。
怎麼寫好一個本子呢?怎麼能在8000字左右的篇章內用鏡頭的語言簡潔而完整的描述一個故事呢?怎麼能讓劇本展現出的故事脈絡錯落有秩呢?下面,我寫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2009年裡與朋友們共勉。
想寫出一個好本子,好故事是基礎,沒有好的故事,等於沒有好的主題,既然主題不好,故事不好,無論你的故事有多完整,或者你認為自己的故事有多精彩,那也是白搭。什麼是好故事呢?符合常理的,生活中常見的,能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我這樣說,你肯定會反問我說:符合常理的,生活中常見的事情能是好故事嗎?那樣的故事大家見的多了,寫出來肯定沒人看。假如你真是這么理解的話,那是不妥的。大多好的故事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只有生活中常見的故事才容易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我們怎麼找生活中常見的好故事呢?生活中的故事多了去了,關鍵看我們怎麼把握它們,怎麼對待它們,怎麼找它們的切入點,當我們尋找一個故事的切入點時,我們首先要想想這個故事的典型性在哪裡?故事的典型性是什麼呢?它並不是說你找的這個故事有什麼獨特之處,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套的妙不妙。其實,寫劇本也可以套,套什麼呢?這里的套不是抄襲,也不是借鑒,而是抓取,抓取類似故事中所有的典型元素為你要寫的這個故事服務。這樣,你劇本故事的主題就有了典型性,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好的故事,只有它具備了生活的普遍性的時候,它才具有生活的典型性。
用8000多字的篇幅簡潔而完整的敘述一個故事,那是很簡單的事情,能寫劇本的人大多都能做到.如果你真的認為這樣就可以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寫小說了.其實,寫一個8000多字的短劇劇本是不容易的.在30分鍾的時間里,我們要讓故事精彩,要有起伏,塑造的人物要較為豐滿.語言要簡潔,准確,場景要集中,寫的過程要考慮到拍的過程,就相當於我們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要邊買邊考慮這些菜買回去廚師做的時候能不能用上,短劇是快餐,是小品式的室外情景劇,因此我們寫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拍的時候,資金,場地,道具等等,如果這些不考慮的話,你的劇本再好,對於短劇也是不可能被採用的.故事要有起伏,也就是說故事要有沖突性,思想的沖突,人物性格的沖突,生活選擇的兩難,生活的變化,情感的變化......怎麼能讓一個故事寫出後不覺得平呢?導演經常說:唉!你的故事太平了.什麼是平,我的理解就是沒起伏,沒戲劇的沖突性,就好比,下午,一個人從飯館吃飯出來,上了趟廁所,然後在車站等公交車,回到家裡,老婆問吃飯了嗎?他說吃了,然後看電視,洗澡,再看電視,直到睡覺.很平淡.其實每個故事都應該有意外.要想讓你寫的故事有意外,那麼你就應在故事開頭的時候給它安排一個情理中的意外,也叫故事的鋪墊,這個意外往往會給主人公的情感,思想,生活造成困難或者使它們發生改變,那個時候,你故事裡的沖突或者叫起伏也就顯現出來了.
讓短劇有一個清晰的脈絡也是朋友們應該注意的,只有故事的脈絡是清晰的,主題才能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才能更加鮮明.我們寫劇本的時候,應該對於自己所寫的故事進行處理,為了表達一個主題,或許我們已經累積了很多素材和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在這些故事的素材庫里,我們該怎麼選擇呢?我有一個原則,就是選擇能突出故事主題的一個或兩個事列即可,然後同過這一個或兩個事例去展示你的主題.一個好的劇本通常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來.
劇本的語言也是不容忽視的,接下來說說我想說的,長久以來,我寫劇本有個弱點,就是人物對話的語言不夠准確和簡潔。好多寫出來都好象是廢話。語言的簡潔性和准確性對人物內心的表達和對故事情節的衍生和推進是十分重要的,語言是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劇情的表達,是對故事的明晰闡述.怎麼能證明你劇本人物的對話很順呢?我的方法是,寫完劇本後,把劇本給你的家人或知心朋友念一遍,那樣的話,劇本對白如果有問題,你肯定會感覺到的.
歷史短劇是短劇的一種形式,所以給樓主找的是短劇大類的寫作資料,知識是相同的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❷ 評價最高的十部歷史劇有哪些
截至2020年2月份,豆瓣評分前十的歷史劇:
《大明王朝1566》(9.7)、《走向共和》(9.7)、央視版《三國演義》(9.4)、《我的團長我的團》(9.4)、《大秦帝國之裂變》(9.3)、《大宅門》(9.3)、《無悔追蹤》(9.3)、《戰長沙》(9.2)、《大宋提刑官》(9.2)、《大秦帝國之縱橫》(9.2)。
1、《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5、《大秦帝國之裂變》
《大秦帝國之裂變》是由黃健中執導,孫皓暉編劇,侯勇、王志飛、高圓圓、杜雨露、李立群、許還山等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
該劇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的過程。
❸ 如何評價電視劇《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是由著名導演陳家林執導的四大歷史劇之一。哪四大歷史劇?《努爾哈赤》、《唐明皇》、《武則天》,還有就是這部《康熙王朝》。
總體來說,《康熙王朝》延續了陳氏歷史劇場面宏大、道具考究的一貫畫風,在挖掘歷史人物內涵方面依舊寫實,拒絕臉譜化,注重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人物心理刻畫。陳道明、斯琴高娃、高蘭村、廖京生、胡天鴿等、茹萍、李建群等藝術精英為此劇加持,老道穩健的表演,漫長的帝王歷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感情等方方面面,使該劇精彩迭起,十分耐看。
尤其是康熙帝三征葛爾丹,導演充分調動大批人力實景拍攝,廣袤的草原上,戰馬縱橫,殺氣沖天,導演創作態度的認真可見一斑。韓磊演唱的主題歌《向天再借五百年》和騰格爾的《大男人》都是經典歌曲。
《康熙王朝》最大的硬傷就是某些基本史實的謬誤。除了斯琴高娃一口一個「我孝庄」讓人跌破眼鏡之外,還有就是少年天子玄燁,以龍兒的名義暗中參加科考,居然高中三甲。帶刀侍衛魏東亭,將康熙帝的一份考卷隨便挾進考場,主考官居然沒有發現,之後還說這個龍兒的文筆如何好。
❹ 怎麼寫歷史劇的具體格式
創作歷史劇,首先要有相關歷史作為載體,那麼首先要打開自己腦海中的歷史知識盒,即回憶自己印象較深的歷史。這個過程中,不妨把思維分為「點」和「面」兩種。「點」指的是回想某個歷史片段或某個知識點;「面」指的是回想或思考某段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
從「點」的思維去想的話,可以有如下流程:
1、 回憶以往學過的歷史知識,確定某個歷史片段或某個知識點為歷史劇演出的主題。
2、 了解該歷史相關的歷史事實,確定本歷史劇要表達的思想
3、 圍繞中心思想展開聯想
4、 寫成劇本
例子:
《分封制的故事》知識點:分封制的內容和特點
組織模擬西周分封情景,或模擬貴族、平民與奴隸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的生產、生活情況,通過組織歷史短劇演出的方法,增強自己合理的歷史想像能力。
《為了嫡長子》知識點:嫡長子繼承製的內容和特點
在嫡長子繼承製下,為了繼承王位,周朝的後宮生活是怎樣的呢?假如周天子的正室沒有兒子,當時又是怎樣的一個局面呢?
從「面」的思維去做的話,可以有如下流程:
1、 利用網路、課外書或圖書館等等,了解某一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比如孫中山提倡剪辮子,當時不同的家庭有什麼不同的反映;比如經濟全球化下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現象;比如三次科技革命下人們不同的生活水平具體是怎樣表現出來的;比如北宋時期,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並存,當時印刷坊是如何經營的,當時的文人又是如何選擇的。
2、 把某個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確定為本歷史劇的劇情背景。
3、 確立主題,確立本歷史劇要表達的思想
4、 圍繞中心思想展開聯想
5、 寫成劇本
另外,在歷史劇創作中,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即尊重史實
將歷史改編為歷史劇,在史實的基礎上,可以允許做一些想像和虛構,但不允許違背歷史的本質真實。
2、恰當處理虛實關系
注意:一、著名歷史事件的大綱節目一般不能虛構;二、歷史上實際存在的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一般不能虛構,當他們成為劇中主角時更應慎重;三、歷史的順序不能顛倒,特定的時代面目、歷史氣氛、社會環境須力求真實;四、劇中純屬虛構部分的內容,即所謂「假人假事」,要符合充分的歷史可能性;五、「真人假事」,其事除了要符合歷史可能性外,還應符合「真人」的性格發展邏輯;六、「假人真事」,即虛構一個人物來承擔歷史上真有過的事件,必須要讓這個「假人」的性格與這件事具有內在的統一性;七、對於劇中非虛構的部分,即「真人真事」的處所,不要對其中有歷史價值的關節任意更動。
3、體現時代新意
❺ 《桃花扇》是怎樣歷史劇
《桃花扇》是我國四大悲劇故事之一,它通過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再現了明末時期南明王朝歷史,是一部對後世影響很深的歷史劇。
《桃花扇》這部劇作是由清代劇作家孔尚任歷經十餘年艱苦創作,三易其稿才寫成。《桃花扇》故事材料真實、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它從深度和廣度反映了社會現實,具有很高藝術表現力,以及深刻史學意義和欣賞價值。
《桃花扇》作為一部成熟的傳奇悲劇歷史劇,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相結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並為古典歷史劇創作提供了典範。
❻ 十大必看的歷史電視劇
十.《雍正王朝》
該片在演員的功力和歷史氛圍上堪稱經典,焦晃扮演的康熙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唐國強則很好的詮釋了雍正的風格,但是該片杜撰成分過多,部分台詞讓人不滿,但總體來說是一部好劇,值得進入前十!
九.《漢武大帝》
漢朝無疑是許多歷史迷心中最強盛最能代表中國精神的朝代,這部漢武大帝橫空出世,頓時萬人空巷,陳寶國完美的詮釋了漢武帝的野心,強大,智謀以及反面的人物性格,整部電視劇思路清晰,對於政治、歷史、戰爭都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完全可以視作一部教科書。尤其是漢武滅匈奴的那幾集,把戰爭全過程以極為細膩的手法表現了出來,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實在是難得的精品。
八.《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恐怕是所有歷史劇里,收視率,關注度僅此於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戲中,無論是幼年的康熙還是陳道明飾演的中年和老年的康熙,都十分生動形象,陳道明更是把康熙的智謀演繹到了極致。配角都是大牌,使觀眾真真切切的感覺到了康乾盛世的前期的繁榮與動盪。而且,本劇的音樂更是激動人心。很多人把陳道明和焦晃演的康熙做對比,足以看的到本劇演員的實力。經典中的經典!
七.《成吉思汗》
這是一部拍完後六年才亮相屏幕的經典歷史劇,又是一部亮相了一次即被禁播的歷史劇。中國歷史上帝王眾多,但被世界史學界關注最多的,卻是那位說不清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西方史學界稱之為「千年第一風雲人物」、「世界征服者」,關於他的著作、書籍、文章汗牛充棟,世界各國知名首腦幾乎都曾發表過對他的評價。然而,在中國,卻始終沒有出現一部電視劇,展現這位世界征服者波瀾壯闊的一生。直到上世紀末,電視工作者才走進草原深處,在牧歌和奶香中,追尋他那踏遍歐亞大陸的足跡。
六.《三國演義》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去蕪取菁、刪繁就簡,成功地展現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國時代的歷史風貌。《三國演義》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卓有成就,不僅各類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而且主要角色都個性生動、色彩鮮明。製作的精良,構思的獨特,劇中極具滲透力的文化氣息以及那份似乎是渾然天成的大氣磅礴,使人嘆為觀止。
五.《楚漢傳奇》
這部劇估計關注過的人不多,但確實難得的好電視劇,也是小編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劉邦和項羽,兩個傳奇人物的傳奇對決,在加上強盛的秦帝國日益崩塌,一般的導演和演員絕對駕馭不了,可是這部劇不僅陳道明狂飆演技,對趙高,秦二世,呂雉,漢初三傑等都做了最完美的詮釋,整個劇劇情緊湊,氛圍拿捏非常到位,無論是學習歷史還是下飯都是難得的精品!
四.《貞觀之治》
馬躍主演。雖然李世民題材的歷史劇眾多,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糟粕,唯有這部《貞觀之治》堪稱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實,且忠於歷史,極少虛構之處。該劇中很多演員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員。
三.《大明王朝1566》
這部劇估計是不少歷史劇迷心中的神品!確實,本劇的高度太高,以至於一般人根本啃不下來。這是對崇禎時期歷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著官場智慧與人生哲理,對於嘉靖、海瑞、嚴嵩等歷史名人的刻畫都堪稱深入獨到。仔細研究過後,會對如何用人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二.《走向共和》
鴻篇巨制,盪氣回腸。片中很多情節都是真實的歷史再現,而且演員的相貌也與歷史人物驚人相似,此片既沒有驚心動魄的劇情,也沒有盪氣回腸的背景音樂,更沒有引人入勝的劇本化設計,單單是演出這段歷史,就足以使觀眾得到心靈的凈化,可以說是精品中的最精品。
一.《大秦帝國》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歸還!這部劇在小遍眼裡,絕對是目前最好的歷史劇,秦朝從疲敝不堪,到商鞅變革,再到雪恥國恨,盪氣回腸,壯哉我大秦!劇情,演技,氛圍都拿捏的恰到好處,使塵封多年的秦帝國又活了起來,話不多說,只有膜拜!
❼ 怎樣拍一部歷史劇
目前,關於電視劇《楚漢傳奇》最有意思的新聞,莫過於該劇的編劇汪海林在微博上貼原始劇本的相關段落,原因是有觀眾質疑這部劇不僅歷史常識錯漏百出,而且劇中人物台詞「太過雷人」,並把矛頭都指向編劇。汪海林曬原劇本的意思無疑是一種自我辯解,他認為自己寫得不差,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是被導演改壞了,並表示修改者完全是「自取其辱」。這個插曲背後,每當類似的歷史劇出現時,所謂的歷史常識和真實性永遠是最先被觀眾質疑的地方。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至少可以表示目前的觀眾對細節的在意以及對史實的重視,尤其是這種「大家好歹都了解一點」的歷史劇。的確如此。可以說,楚漢爭霸的歷史故事應該是除了三國之外,被改編拍攝最多的影視題材。2005年,胡軍和楊恭如拍過一版《楚漢風雲》,之後香港TVB製作了一個堪稱經典的《楚漢驕雄》。這兩年,光是「鴻門宴」這一片段,都被拍成了兩個版本的電影,若再配上一曲許多年前屠洪剛老師既鏗鏘又柔情的《霸王別姬》,會產生一種從小到大都受其熏陶的記憶錯覺。為什麼文藝創作者們這么鍾愛劉邦和項羽的對峙呢?其實很簡單,這個雙雄會的故事幾乎滿足經典戲劇模式所有的要求。首先是有AB雙方武力和智力上的較量,其次是男女主人公曠古絕今的凄美愛戀,接著是主角悲劇般的結尾和死亡方式,最關鍵的一點是屌絲逆襲的成功典範。在這個基礎上再創作《楚漢傳奇》,我想一方面是它依然有利可圖,另一方面極有可能是導演高希希在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刷「業績數據」。自從《新三國》之後,高導儼然大導風范,大導演自然要掌控大題材大歷史,除了正在熱播的《楚漢傳奇》,接下來據說他還可能會拍《毛澤東》,每部戲動輒都是在八十集以上,投資也以億為單位計算(《楚漢》據說投資高達2.4億,被稱為「史上最貴」電視劇)。從實際的效果看,本劇的確在整體製作上下了很大工夫,宏大的戰爭戲基本摒棄了近年來流行的特技濫用(只在細微的地方使用了不多的一些),而是玩起了人海戰術,通過近身肉搏戰以增加打鬥的真實感和慘烈度-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高希希高於一般導演的控制能力和場面調度能力;人物造型和服裝道具方面也盡量趨近華美和精緻,設計感十足,而且顯得特別「干凈」,不似之前很多古裝劇無論是人是物都給人一種「臟亂差」的感受。此劇給我個人最大的感受還是在於其表情的嚴肅性。顯然,這是一部歷史正劇,雖然在某些場景和細節上會玩一些幽默和搞怪,但基本上故事的陳述方式都是正兒八經的。此外,除了前面說的一些常識謬誤,本劇在大體上對歷史的拿捏和表達都比較准確切實。唯一要探討的問題是,在拍攝歷史劇,我們是應該真實呈現時間殘片,還是應該試圖去虛擬一個新的世界?我個人覺得越是歷史劇,越是要在歷史的天空下重新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和人物,這樣才會顯得更加生動。比方說美劇,由HBO出品的大型歷史劇集《羅馬》當中,編劇在保留大背景的前提下,塑造了一個歷史書上根本不存在的新人物烏里納斯,通過這個虛構的人物在大環境下的命運串聯起真實的歷史事件,反而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新世界。用新來代舊,自然就突破了像楚漢這種千年題材的局限。此片最大的問題在於,只有呈現,缺乏思考,缺少情懷。對於這樣一部足具分量的歷史大戲,除了老老實實陳述事實,對世界的認識和人物命運的反思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演來說,每一部作品都應適當地去展現導演個人魅力及人文情懷,即便是紀錄片也該如此,否則你怎麼能說這是高希希的作品呢,個人印記的稀少或許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導演的平庸。
❽ 十大必看歷史劇
1.《大秦帝國》
侯勇王志飛主演。此劇是中國歷史劇中的另類之作,全劇突出了「法治」二字。打個比方,法治觀念好比一塊吸鐵石從桌上劃過,所有歷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鐵釘一般自動吸附上來,其表現手法獨樹一幟,觀點明確,解析精闢,值得大力推薦。
2、《秦始皇》
32集大型電視連續劇《秦始皇》,當年投資額高達3000萬元,也是首次全景式展示秦始皇一生的電視劇。劇中知名人物多達200個,一些宏大場面更是動用了5萬多名群眾演員。該劇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動用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沒用特技,全部實拍。此外,該劇還著力表現了六國佳麗的情感史和戰國梟雄的智謀史。
3.《漢武大帝》
陳寶國焦晃歸亞蕾主演。這不僅是漢武帝題材電視劇中最經典的,更是中國所有帝王戲中的上品。整部電視劇思路清晰,對於政治、歷史、戰爭都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完全可以視作一部教科書。尤其是漢武滅匈奴的那幾集,把戰爭全過程以極為細膩的手法表現了出來,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實在是難得的精品。
4.《三國演義》
唐國強鮑國安主演。精品之處無需贅言,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詞的電視劇,片中對於兵法、政治、謀略、人物個性的詮釋與刻畫都可謂登峰造極,是空前絕後的極品。
5.《貞觀之治》
馬躍主演。雖然李世民題材的歷史劇眾多,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糟粕,唯有這部《貞觀之治》堪稱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實,且忠於歷史,極少虛構之處。該劇中很多演員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員。
6.《武則天》劉曉慶版
唐朝貞觀十五年秋夜,武媚娘第一次受唐太宗\寵幸\.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間變成女人,從此飽嘗了宮廷生活的無情和殘酷,幾次死裡逃生.唐太宗(鮑國安飾)死後,武媚娘被打入感業寺被迫出家為尼,受盡凌辱.後因懷孕被高宗接進宮中,其身份再次又由侍女成為才人昭儀....
7.《成吉思汗》
這是一部拍完後六年才亮相屏幕的經典歷史劇,又是一部亮相了一次即被禁播的歷史劇。中國歷史上帝王眾多,但被世界史學界關注最多的,卻是那位說不清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西方史學界稱之為「千年第一風雲人物」、「世界征服者」,關於他的著作、書籍、文章汗牛充棟,世界各國知名首腦幾乎都曾發表過對他的評價。然而,在中國,卻始終沒有出現一部電視劇,展現這位世界征服者波瀾壯闊的一生。直到上世紀末,電視工作者才走進草原深處,在牧歌和奶香中,追尋他那踏遍歐亞大陸的足跡。
8.《大明王朝》
1566嘉靖與海瑞。陳寶國黃志忠主演。是對大明朝歷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著官場智慧與人生哲理,對於嘉靖、海瑞、嚴嵩等歷史名人的刻畫都堪稱深入獨到。仔細研究過後,會對如何用人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9.《康熙王朝》
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視率最高,重播次數最多,影響最大。在歷史劇中,關於清朝的戲最多,原因很簡單——離現在最近,可供演繹的史料、故事最多,觀眾最感興趣。而在清宮戲中,關於康熙帝的最多。《康熙大帝》、《康熙秘史》、《少年康熙》、《康熙與小寶》、《康熙微服私訪記》……然而,無論是陳建中的康熙、焦晃的康熙、夏雨的康熙,還是張國立的康熙,恐怕都不如陳道明的康熙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陳道明塑造的那個形象。確實,陳道明的康熙很成功,從形象到氣質都接近歷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陳道明的台詞功底,為這部戲增添了大量精彩,將一代雄主的文韜武略、氣魄胸懷刻畫得淋漓盡致。
10.《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述說著一位大清帝王忍辱負重的血淚史,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晚年卻因兒子們的奪嫡而不堪其擾,他選擇了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這個為了大清帝國而奮斗,最後卻暴卒在自己的御案旁大清王朝皇帝。
❾ 怎樣看待歷史劇
古裝歷史劇它首先是一部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允許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虛構。而且這也是必須的,一部古裝歷史劇在編導人員進行了藝術處理後會更好看。如果把歷史照原樣搬上屏幕,真正愛看的又有幾個人呢?何況真正的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我們又怎麼能夠真正地去還原歷史呢? 對於演員的表演就更無須做與歷史對照的挑剔。
在看古裝歷史劇的時候要時刻記住的一點就是:歷史是歷史,電視劇是電視劇。它們是兩個領域里的東西,是有差別的,電視劇不能當做正史去看。我的一位朋友經常和我爭論一些歷史問題。她經常會說,哪部電視劇里是如果何說的,某人在評論某個歷史人物時是有自己的傾向性的……面對歷史,誰說了都不算。電視劇也好,某人的傾向性也好,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對某一個歷史事件或某一個歷史人物的個人看法,並不說明那就是真正的歷史。 我的那位喜歡唐朝歷史的朋友對唐朝非常嚮往,在她眼裡,貞觀時代是一個繁華富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時代,並且唐代的婦女有無限的自由。她對唐太宗無限欽佩,幾至於崇拜,而她對於唐朝的觀念有一部分是從電視劇里得來的。所以我覺得讓觀眾弄清楚歷史和古裝歷史劇的觀念就更有必要了,否則會有人認為歷史就是那個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