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偉大的祖國,名勝古跡眾多。在游覽名勝古跡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游覽名勝古跡的時候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這些名勝古跡,不在上面亂塗亂畫,盡量不觸摸不破壞這些名勝古跡。
2. 普通人參觀古城遺址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才能看的懂
毫無疑問,相比起高山、峽谷、濕地之類的自然景觀,人文景點的知識門檻要高得多了。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於不具備相關知識儲備的人來說,去一趟歷史遺址恐怕也真的只是「看熱鬧」而已。有報道說,周口店遺址里的遊客三三兩兩邊走邊看,但大多「不知道看什麼」,有位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坦率地承認,除了一個巨大的洞穴和漫山的綠色,他不清楚「還有什麼可看的」。在內蒙克什克騰旗,當我們想去東昌府路遺址看看時,當地人還十分詫異:「那隻是些殘磚碎瓦,能有什麼可看的呀!」很多漢唐陵墓石像散落在關中等地的莊稼地里,當地人也並不當回事。說白了,很多人「看不懂」這些歷史遺址。說實話,如果不了解一點相關的文化背景,一般人就算去威尼斯、佛羅倫薩或巴黎羅浮宮,那也不過就是得個「金碧輝煌」的模糊印象,不會比劉姥姥對大觀園的認識強多少。
3. 游覽歷史文化古跡的意義是什麼
1、可以了解歷史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2、對於文化的學習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文化素養。
3、游歷本身來說就是一件放鬆心情,陶冶性情,增長閱歷的事情。
4、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自己對人生,對一些事情或人物有更深層的理解,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3)如何參觀歷史遺跡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古跡列表編輯
1、萬里長城-—八達嶺【明.延慶】
2、十三陵【明.昌平】
3、焦庄戶地道戰遺址【抗戰時期.順義】
4、頤和園【明、清.北京】
5、真覺寺金剛寶座【明.北京】
6、盧溝橋【始建於金.北京】
7、周口店遺址【舊石器時代.房山】
8、雲居寺塔及石經【隋、唐、遼、金.房山】
9、獨樂寺【唐.薊縣】
10、平津戰役指揮部舊址【1948.楊柳青】
4. 丁真第一次到北京看升國旗,北京還有哪些可參觀的名勝古跡
北京可以參觀的名勝古跡非常多,首先第1個就是天安門廣場去看升國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其次我覺得可以去爬長城,爬長城是我和我的家人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最後我覺得去北京一定要去北京圖書館看書,因為北京圖書館是收納最多圖書的地方。
網路上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就是丁真第1次到北京看升國旗,這件事情實際上引起了很大的騷動。我覺得為什麼引起很大的騷動,不僅僅是因為丁這個人,而是因為北京是我們很多人心目中非常想去的地方。北京這個地方呢,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跡可以玩耍。
我覺得第1個應該去看的地方就是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從小在學校里就看旗手升國旗,但是很難,真正去到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很難去,體會當時的氛圍。
最後我覺得我最想去北京的一個地方就是圖書館,很多人會覺得圖書館不是什麼名勝古跡,但是北京圖書館它存在的歷史也是非常久的,而且這里邊的圖書非常多,可以說是全國收納圖書最多的地方,我非常想去那裡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非常想坐在那裡一天從早到晚看書享受知識的快樂。
5.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6. 學校四位老師帶領25名小學生去參觀歷史遺跡怎樣購買票最便宜,成人50元一人團體30元一人十人起兒
綜述:19x2五等於475元。(4+6)乘30等於300元。475+300等於775元。最便宜。
遺跡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yí jì,指遺留下來的痕跡。語見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瞻顧遺跡。」
其他:
遺跡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遺跡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古代居址能夠提供關於研究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生活狀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資料,據此可以闡明這一遺址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特徵和內容。
發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種族的體質特徵,了解古代埋葬風俗及墓葬形制;同時通過隨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藝水平及社會經濟生活與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各種遺跡及遺物的綜合研究,對於了解古代社會的發展史有很大幫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遺跡
7. 參觀當地的歷史名勝古跡,怎樣.寫實踐報告
話說這也算社會實踐?真心不好寫啊。
第一、寫寫進行這項社會實踐的目的意義。如感受家鄉文化、培養愛國愛家的感情、陶冶情操、舒緩心情。
第二、寫一下嚴格的參觀流程計劃書。比如參觀的順序是按照時間、還是按名勝古跡的分類(名人故居、戰爭景點、文化景點等)最重要的是把選擇這種參觀計劃的原因說明白
第三、實踐的流程,主要寫一下參觀過程中自己所看所想,多寫一些感想。
第四、總結 自己在這次社會實踐中獲得了什麼東西,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哪些提升,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造成了什麼樣的積極影響。突出,目的意義已經達到,自己獲得了提升十分顯著。
8. 阜南縣有哪些名勝古跡 騎車如何參觀這些地方
阜南有不少的地方,如富陂遺址,向陽城、阮城、許堂運河古橋、等待。
9. 我們去參觀文物古跡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保護好環境,還有拍照時要看看是不是有禁止拍照的標語,不能觸摸文物.
10. 求一篇參觀歷史文物古跡的報告
保護文物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我們也應該愛護文物。 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文物有這樣兩個基本特徵,一是由人類創造,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二是成為歷史的遺存,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 按照國際上的一般慣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製作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質遺存。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各種傳統的藝術形式,盡管有文獻記載的描述,但是因為缺乏具體的形象,人們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歷史特徵。只有文物,才能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出來。 通過對文物的鑒賞,不僅可以體味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還可以聯想到文物製作者生活的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和時代精神。魯迅有一篇《看鏡有感》,寫到自己在鑒賞古鏡時的感想,其中「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認識,都體現出十分透徹的歷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歷史,涉及時代風格的變遷,涉及近代化,涉及國民性,進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過,他說「海馬葡萄鏡」是「漢代的鏡子」,卻是一種誤會。現在考古學者已經明確知道,這種鏡是唐代製作。「海馬葡萄鏡」又稱「海獸葡萄鏡」,也有「禽獸葡萄鏡」、「天馬葡萄鏡」和「瑞獸葡萄鏡」等稱呼。 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成為人們自立和進取的精神支柱。文物體現了不同國家和民族長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傾向、意識風格、生活習俗等。因此,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另外,文物又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也就是說,文物不僅是各個國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共同的文化財富。 現代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人為的和自然的破壞和損壞文物的因素顯著增長,文物保護成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4年6月發起了歷時6個月的保護文物古跡的國際運動,要求各成員國充實和改進保護文物的技術和法制措施,同時要求各成員國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使文物的價值觀念家喻戶曉。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8年11月,第20屆會議又通過了《關於保護可移動文化財產的建議》。 中國原本就有保護文物的傳統。秦始皇曾經派千人打撈沉沒在泗水的周鼎。漢武帝得到出土的銅鼎,將年號改為「元鼎」。據《宋書?五行志》記載,西晉的武庫中收藏有孔子穿過的鞋子和漢高帝斬白蛇劍。 《呂氏春秋?節喪》中寫道,對於盜墓行為,要「以嚴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論》說,當時法律有「發墓者誅」的條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盜墓行為的內容,《唐律疏議》卷一九有關於對「發冢」者處以刑罰的明確規定。 明代法律還規定,不論是國有土地還是私有土地,凡地下發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繳國家,否則予以懲處。 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貴的,我們應該保護文物,保護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