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歷史文物
Ⅱ 怎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Ⅲ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遺產是一種保護性而非開發性的資源應通過制定發展規劃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
保護也不是說一點都不能動、保護下來不用,保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揮它的作用。各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成為豐富的旅遊資源,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歷史遺產是一種保護性的資源,而非開發性的資源,保護是第一位的。要合理利用,利用得不好不僅會影響保護,甚至造成破壞,要防止「殺雞取卵」式的利用。 對歷史遺產的利用要考慮長遠利益,過度開發將導致滅頂之災。
Ⅳ 對待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該怎麼做呢
對待寶貴的歷史遺產,我們應該保護並加以完善它。必要的時候還需要發揚它。
Ⅳ 怎樣保護文化古跡
1、在闡述立法的基本原則後,從管理體系設置、民事責任、公眾參與制度和私人所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制度以及配套的資金保障制度、程序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就文物古跡保護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議。
2、在保護文化古跡過程中,要堅決摒棄這種落後觀念,形成保護文化古跡要用心去疼的新理念。樹立文化古跡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歷史創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實為無價之寶。文化古跡是每個人的財富,每個人都應成為保護文化古跡的使者。
3、在明確文物古跡保護的主體、對象、任務、目的及意義等內容的基礎上,以環境價值觀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為內容論述了文物古跡法律保護的理論基礎。
然後,考察國際與國外文化遺產保護法律制度,並從立法模式、管理機構、保護主體等方面進行比較、總結。
(5)如何保護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大陸對確定納入保護對象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統稱,並對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及周圍一定范圍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
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其級別分別由國務院、省級政府、市/縣級政府劃定保護范圍,設立文物保護標志及說明,建立記錄檔案,並區別情況分別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
文物古跡都是國家保護物件。大多文物價值連城,有個別國家一級文物、那都是無價之寶。愛護、保護國家文物,人人有責!
Ⅵ 簡答:如何保護歷史文物
保護歷史文物辦法如下;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Ⅶ 我們應該怎麼樣保護中國文化遺產
延續歷史,傳承文化,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為獨特的創造性和對特定歷史時期文化的典型表現性。因此,保持真實性和整體性是兩個基本要素。應在遺產地風貌區保護、文物修繕等方面注意堅持這兩條原則,防止過度開發、「修舊如新」等傾向。 北京舊城整體保護仍面臨嚴峻形勢。故宮緩沖區雖然已經劃定,《皇城保護規劃》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也已公布實施,但能否落實是關鍵。政府必須下決心堅決遏制住舊城內目前依然十分強勁的房地產開發勢頭,切實加強對故宮緩沖區的保護,切實落實《總規》提出的對舊城實行「整體保護」的原則,真正保護好故宮這份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2.明確管理主體,加快遺產保護立法。 目前北京的遺產地存在管理部門分散、各行其是的現象。應學習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抓緊研究遺產地管理體制的改革,盡快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專門的世界遺產保護機構和科研機構。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法律依據,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好。北京市已公布《長城保護管理辦法》,使長城保護在法制建設上大大前進一步。其他遺產地的專項立法亦應加快步伐,使遺產保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開發,適度利用。 強調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性、社會公益性和傳世性,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識。在這方面,我們應盡快「與世界接軌」,堅決扭轉將世界遺產的性質界定成「旅遊資源」的錯誤傾向,更不能將遺產保護地變成經濟開發區。應限定每天的參觀人數,更新「單純追求門票收入」等陳舊管理理念。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應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放寬眼界,大膽決策,逐步通過體制和機制改革,改變公益性管理單位差額補貼的經濟運行方式,保護經費由政府全額撥款,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保護與眼前利用間的矛盾。 4.保護技術有待提高。 我國遺產地的高層管理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保護技術相對落後,亟待提高。應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重視引進先進保護技術和手段,鼓勵遺產地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技創新,探索適應我國、我市情況的新技術、新方法。 5.加強研究,擴大宣傳教育。 世界遺產保護是群眾性事業,應擴大宣傳,積極發動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參與。應重視和發揮志願者及民間社會組織在遺產保護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開展對各遺產地乃至整個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的研究,組織編纂出版一批有較高理論價值的專著;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們保護、珍愛祖國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北京師大附中組織學生調查北京世界遺產現狀,與專家座談,撰寫論文,這一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6.作好後備項目的申遺准備工作。 在防止「重申輕保」偏向的同時,要作好新項目申遺的准備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備申」,使申遺的准備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有序。
Ⅷ 如何保護古代文化遺產
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保護我國歷史文化遺產:
1、國家要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制度,並明確規定什麼樣的遺產稱得上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使保護有法可依。
2、加強公民的道德意識,使大家都明白保護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如何保護古代文化遺產。
3、保護古代文化遺產應該從自己做起。
Ⅸ 如何保護中國文化遺產
老的華夏文明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歷史文化。中國任何一處的文化古跡,都是炎黃子孫們的共同財富。保護文化古跡,已成為眾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也需要全社會為之珍惜與愛護。
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浪潮席捲神州,各地的文化古跡頻頻告危,許多有保護價值的古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蒙受了相當嚴重的破壞;同時,還有許多文化古跡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人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之餘,忽然發現與歷史的傳承、文明的銜接、人文的傳統漸行漸遠,環境變得那麼陌生,若有所失。
世界文化遺產:長城
那麼,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護文化古跡,構建和諧社會呢?筆者認為,首先,要轉變保護文化古跡觀念,樹立全新理念。在一些人的眼中,這些歷史的陳跡早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投入大量資金豈不是「讓死人壓活人」嗎?更有一些地方官員片面強調經濟利益,將推倒多少舊建築,建立多少新建築作為自己的政績。在保護文化古跡過程中,要堅決摒棄這種落後觀念,形成保護文化古跡要用心去疼的新理念。樹立文化古跡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歷史創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實為無價之寶。文化古跡是每個人的財富,每個人都應成為保護文化古跡的使者。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其次,完善保護文化古跡的立法,加大執法力度。雖然我國有《文物保護法》,但對於文化古跡的保護只提出了較寬泛的要求,應該進一步完善和修訂的具體法律條文,建立和完善各項保護文化古跡的制度。要求各級政府部門每年呈報文化古跡保護狀況年度報告;將保護文化古跡的政績列入政府主要領導的考核內容;對破壞文化古跡的責任人進行追究、處罰,對於嚴重違法破壞文化古跡者,必須追究有關領導人和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世界文化遺產:黃山
再者,要加大保護文化古跡的宣傳力度,形成保護文化古跡的新氛圍。文化古跡濃縮了歷史文化的精華,它們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記載著先人的智慧、勞動、情感和創造精神,是最具說服力的歷史文化見證和化石。各媒體和社會輿論要大力倡導保護文化古跡的作用和意義,提出保護文化古跡與發展經濟並不對立,相反它們是和諧的統一體,在社會上形成保護文化古跡的良好氛圍。
文化古跡是研究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瑰寶。保護文化古跡並不是經濟發展的障礙,而是構成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特徵。我們應樹立昔日文明與當代成就融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使古跡保護與經濟建設齊頭並進,構建和諧社會。
Ⅹ 你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該怎麼保護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上下5000年歷史的結晶,它是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現在做的非常不錯。但是在一些方面上還需要加強,因為很多的中國的很多傳統技藝已經失傳,意味著我們再也不能夠見到這些中國傳統技藝了,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是找不到這些傳統技藝的傳承人,這種情況的發生無疑是非常可惜的。為了不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消失,我們應該要加大力度去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它能夠流傳的更加久遠。關於你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該怎麼保護?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代代相傳
中國已經有5000年的歷史了,而那些歷史沒有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因為這些歷史被代代相傳。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到保護,一定要把重點放在青年一代的身上,代代相傳才是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最有效的途徑。
關於你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該怎麼保護?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