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1)如何看待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歷史人物評價五大原則:
1、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2、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3、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4、雙贏原則
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在她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在現在疆域的版圖內,曾經多次出現過國中有國的歷史現象。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兩點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如評價曾國藩,就存在這個問題。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數十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上反面的典型。
參考資料網路-歷史人物
參考資料人民網-陳雲黨史觀的鮮明特色及其當代價值
B.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一般遵從如下:
一,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功或只看過。
二,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理解人物的一些過失。
第一,自己的立場。這就是為什麼太平道之亂會被叫做黃巾起義的原因。
第二,相對全面的了解此人的思想與行為。不應因為一兩件事對一個人定性。
第三,代入當時的社會背景。也就是這個人對於當時的社會所起到的作用與影響。
第四,辨析判斷。從正反兩方面評價是必須的。段祺瑞對請願學生開槍屠殺,但是卻絕不投日。
注意事項:
要想對歷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評價,具體注意下列幾點:
1.特定的歷史背景。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人物同樣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估。
2.確定評估標准。我們看一個人物的活動或舉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僅從道義的角度去考慮。而要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他的階級性和時代性。
4.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其實和他所屬的歷史時代有關,不管什麼時期的歷史人物,他都有他的歷史局限,因此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審視,必須在現代的基礎之上,加以當時歷史背景,這樣才能客觀、公正,這樣才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
C. 如何正確對待歷史人物
我歷來主張以一種大歷史觀來對待歷史,這包括很多方面,就不細說了,這里說下我對它定義的核心三點。
第一,不可偏頗,要多方查證,不可偏聽偏信,因為歷史基本都是勝利者寫的,為尊者諱的觀念很容易使真相被淹沒。
第二,無論歷史真相是什麼樣的,我們都要尊重。個人喜好是個人喜好,但是不可用個人喜好來造謠抹殺和篡改歷史,而且要就事論事,不可一概而論,這既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歷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歷史,以歷史關鍵人物為坐標流動方向的人事等復雜的集合,我們評判一個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的標准就是其出發點以及結果是否對人民造成了良好的影響。這就是大歷史觀的根本所在,人本思想,民本思想,任何人物,任何王朝,任何政黨,只要對人民有利,我們都要支持,只要背離人民,壓榨人民,我們都要反對!
D.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當中去評價 ,不能用我們當代人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歷史人物 像秦始皇 雖然也是非常殘暴的 但是他首先完成了國家統一 建立了一整套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我們說秦始皇是功大於過的 我
E.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5)如何看待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鏈接:
網路-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F. 怎樣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1、以「事跡分類」、「時間順序」為線索: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再有應該總的結論。就如同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再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的階段,評論其功過是非。
就如篇目二而中,先將藺相如的成就簡述,先將其的光彩點展示出來。然後便開始轉折,用具體事例證實藺相如只是一個辯士,一個合格的「外交部長」,而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在觀察社會關系,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方面他卻缺乏動力。當然,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藺相如的難負盛名。在側重點方面也會有所選擇,因此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多學習如此。
再如「評價秦始皇」,「評價毛澤東」。也可以用這一以」時間為順序「的方法去作評價。
2、關注個人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科學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就是看起是否順應歷史進步的潮流,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並為滿足這種趨勢而擔負起發起和促起顯示的責任。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思維模式、行為風格乃至生活習性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從不同側面有力影響了當時歷史的發展進程。
篇目二中,誇贊完藺相如完璧歸趙,在往後,他便沒有什麼作為了,作者用商鞅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等,反襯出藺相如只是「辯士」而不是「國士」,進而證實藺相如提不出一套政策和方法來使趙國強大的論點。
3、史由證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史論一致:不要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進步標準的認識偏差,或者以個人主觀願望隨意武斷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特別注意將影視作品混同於歷史史實的問題,使人物評價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史實基礎上。
同時在評價歷史人物上,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辯證地看:從相同或相近歷史背景的同類歷史人物作比較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歷史人物。而且要了解一個人物的不同特點,具體的從各方面進行分析,不論好壞優劣,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評價一個人。同時不能用一些過時的或抽象的道德標准來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苛求古人。要重視歷史價值判斷。
2、發展的看:一個歷史人物就是一個時代的歷史,時代的發展會造就不同的傑出人物若干傑出人的事跡和歷史背景就能看出時代的發展。從本文藺相如隨著時間推移,從完璧歸趙等種種絕世智慧,到無所作為。直到趙國崩跨,可以得知藺相如在後期對壯大趙國,的確是沒有多少作為。
3、歷史地看:「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立足現實看歷史才會有高度,我們不能用今人的標准去衡量歷史人物,必須還原到歷史環境中去看歷史人物。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當地歷史環境中,用客觀的發展的眼光來評價。例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等。
4、人性地看:有許多鮮活的歷史人物形象並不僅是乾巴巴的歷史堆積。我們要講人的血肉感情和性格、智慧挖掘出來,放在歷史大環境里,歷史才鮮活起來。
史為今用,與時俱進。我們要真切感受歷史人物與時代的關系,認識歷史人物身上所散發的時代特徵,因此我們要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引領歷史潮流。不是一味的跟著作者的思路讀書,而是在讀書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思考。這樣才能更全面的思辨一個歷史人物。
G.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知乎
我覺得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應該要把他放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背景下來評價,這樣的話才能夠顯得更加公平一些,也就是說,不能夠脫離他所在的時代背景,因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明他在那個時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是一個最基礎的東西,畢竟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自己所在的時代,另外,對於一個人也應該要辯證的分析分析一個歷史人物,既要分析他好的一方面,也要分析他不好的一方面,這個是一個問題,也就是說,這樣才能夠更加全面地去了解一個人,才能夠對一個歷史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有更加全面的一個了解,畢竟從歷史上來說,這些人物事實上應該都是算歷史影響很大的人物,也就是說要從他們的歷史影響,也就是對於歷史的一個作用,是推動作用,還是其他的作用,這個也應該進行一個了解才行,所以我覺得對於歷史人物的一個分析,或者說是評價應該要從多個角度進行一個分析才行,這樣才能夠對這些歷史人物有更深刻的一個了解,畢竟歷史人物都是復雜的,所以說不能夠去了解他的一方面,必須了解他各個方面到底是什麼情況?所以從這一方面出發,我覺得評價歷史人物,一方面應該辯證的看待問題,另一方面,應該站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去看問題,不能夠超出他所處的時代,這樣對他肯定是不公平的,還有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所做的歷史事件,就要判斷這件歷史事件對於歷史的一個推動,或者說是其他的作用,這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H. 怎樣看待歷史人物
其實普通人看歷史就是找找快樂、長長見識就好了。能有些感悟或者看出門道是最好的,沒有這些也無所謂。雖說了解歷史會對我們有很多幫助,但只有才能歷史能給我們的只有一個——進入歷史時的感覺。別的都可有可無了,反正那些東西現在的生活也會給我們的。
至於歷史人物,了解時可深可淺,評價時能客觀辯證很好,憑感覺也無可厚非。只要我們是普通人(不是歷史教授),能有自己的感受就能是最重要的。
I. 怎麼樣看待歷史人物
每個歷史人物在當時的條件下做出的舉動影響著後人的生活或工作
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所以看待一個歷史人物,應該辨證的看,全面的看
不能只看到他的好或他的壞
和我們平時在生活中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J. 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首先,我認為要做到盡量客觀,必須摒除待評價事物或人物與自身的利害關系,也即你說了實話不會對你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當然這一點在評價政治人物時很難做到,但凡一個沒有脫離社會的人,都具備階級屬性,存在階級立場的條件下,客觀幾乎不存在。不要受到某一思想或某一言論的洗腦。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你多年受到某一思想熏陶時,你考慮問題的方式總是會圍繞著這一模式進行展開,自然而然地,你做出的評價便是思維灌輸者的評價,更談不上客觀。跳出自我角色去考慮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排除那些得道高人的原因,因為這並不簡單。
對於這個動態過程來說,的確急不得什麼,到一定時候甚至不那麼看重評價了,天地不仁,君子不仁,無論是大人物還是草民眾生,都只能在有限的時空環境下做一個箭在弦上火上眉毛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