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正確的歷史觀,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一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的道理,把歷史當成最好的老師。
二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是人類發展的客觀進程,客觀地看待歷史。
三是要深刻認識歷史發展的復雜性,老實地遵循歷史規律。
Ⅱ 如何正確看待歷史
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除了熟讀自身歷史學家的著作外,還需多閱讀國外人對本國的編寫歷史教材. 兩者的相同點在於,對事件是承認和紀錄的. 不同點在於站在那個立場上看問題.比如說有一個統治階級屠殺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歷史學家傾向與統治者,那麼便會將統治者的對立面描寫的邪惡,無知或先錯在先, 有的歷史學家是立場則在平民階層, 那麼他就會將統治階層描寫的很糟糕.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屠殺{沒有任何褒貶,就是大規模殺人事件,是行為意識范疇}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沒了解當時的歷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難.
另外,國家在日本問題上,是有政治意識的. 民族情緒是個雙刃刀,當國內需要轉移群眾注意力時,就會把日本問題扯出來, 當群眾快失去控制時,便會努力安撫,倡導和平.
這次法國事件, 民族情緒可以說是中國的軟實力重要力量. 這當然也牢牢的控制在政府手裡, 他的新聞媒介充當著幫手.
所以,你不必太擔心. 努力的生活吧...
Ⅲ 對於歷史,我們應該怎樣看待
「我們要培養正確的歷史觀」!「以史為鑒」!這是常聽到的關於今人對前人的看法。
做歷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看到了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憤青,「恨國主義者」,拉幫結派者。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明粉,清粉等。
其實,歷史是需要討論的,因為即使是專家學者,他也沒有親身經歷任何一段歷史。理論上,對於歷史事件,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書本都是一樣的,是因為基於一個大多數人的共識!
不過網路時代,請善用網路,不要讓網路用了你,不管是內部來的還是外部來的。
而且我堅信一點,絕對中立的,沉默的人,永遠是大多數。
所有事物都需要反對意見。但是只是為了反對去反對,為了贊成去贊成,以此拉幫結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Ⅳ 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歷史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Ⅳ 我們該怎樣理性地看待歷史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Ⅵ 如何看待歷史
(一)什麼是歷史
歷史,一般的理解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但這種理解就廣泛了,無從了解和看待了,因而,無特定指個人,那就是指人類的歷史了;我是中國人,對中國的歷史自然比外國的歷史了解,就以中國的正史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吧!
(二)歷史的來源
人類從有了自我意識,就對人類自身的過住感興趣,原本口口相傳,但容易遺失或變異;人類為了記住歷史,用到了結繩和符號,之後,發展成文字;當中國發展到部落聯盟或邦國時,為了記錄歷史,就指定專人負責。
如上所述,史書會因作者的主觀及誤差而失真,減少了史書的可信度,但歷史的主要事實是不會輕易出錯的;如朝代丶帝王丶戰爭丶重要事件等,有誤差的主要是事實的描述等,當然,也不排除前者因歷史久遠而記錯的可能,在有其他的史料的印證下,易於修正;在沒有其他史料的印證情況下,只有先相信,有史總比無史好。
(六)看待歷史
對歷史真實性的研究,那是由歷史學專業人士研究的事了,作為普通人,還是依史書和專業人士研究和考證的結果來了解歷史了;而不能憑空意斷、或看些地灘文學丶網文,依自己的想像來取捨丶看待歷史。
歷史是有其客觀性和邏輯的關聯性而存在的,是受當時的人的識影響的,還受文化傳統丶社會狀態及周邊環境等多重影響的;不是由個人的意淫所能改變的。
學習和了解歷史要客觀,只有客觀的歷史對我們才有價值,才會做出正確的結論,進而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言行。不客觀或意斷的歷史,會誤導人做出錯誤的結論,進而會有錯誤的思想丶錯誤的言行。
Ⅶ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麼日本國內會從上至下颳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麼政府同意修改歷史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麼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鳴不平呢?為什麼不少人熱衷於參拜,熱衷於「戰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並非危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於無知,出於湊熱鬧,出於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願,或是僅僅出於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本政府為了體現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實活動的不一致,並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對立和沖突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家政府,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麼能在二戰中發揮出那麼巨大的威力與能量?為什麼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並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麼二戰之後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造出經濟奇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於日本人的優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餘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於斯亦困於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錯誤,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
聯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嗎?那是理智的做法還是在一意孤行?對歷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確的民族意識?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其結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種令人生畏的邪惡力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是一門展示當代人們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動的學問,也是一門揭示人們將會做什麼、怎樣做的行為科學的學問。
日本人必須明白:理智比什麼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對待歷史,才能理智地對待現實;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國民的個性,避免由頑強轉向頑固,再轉向野蠻;唯有弘揚理智,正視歷史,才能寬慰周邊國家,並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歷史。但誰的認識正確,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決定。真理只有一個,事實勝於雄辯。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實,才能統一認識,避免矛盾的對立與沖突,營造出寬松和諧的現實。所以,強調要正確地認識歷史、對待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對待現實,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未來、把握未來。
人類已進入一個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時代,一切
Ⅷ 如何樹立正確歷史觀
樹立正確歷史觀,關鍵是堅持唯物史觀。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領導人民披荊斬棘、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於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始終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理性客觀,才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8)如何看待正確的歷史擴展閱讀:
堅持唯物史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昧於表象不明大勢,或囿於一隅不顧全局,這些都是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表現。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產生全球性影響,為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國方案。事實證明,歷史並未終結。
Ⅸ 我們應要怎樣對待歷史
應該怎樣對待歷史,首先要做到客觀,歷史包含了很多信息,需要靜下心,不被情緒和想像左右,跳出這個局,從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個整體,這樣就清晰多了,自己能獲取的收獲就變得很多了。
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對待歷史,如果沒有公義道德之心,是有點危險的。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就會看到事情的真相,不會對別人的說教一股腦接受,而是多了種懷疑精神,做自己思維的主人。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符號,記載了我們從過去到現在的歷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就像不知道父母是誰的孩子一樣,我們要客觀、有判斷力,去聆聽那一個個悠久的故事。
(9)如何看待正確的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Ⅹ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不管是看影視劇也好,讀一些小說也好,或者是本來就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看了很多歷史相關的書籍。其實一個人要想形成正確的評價歷史是比較難的,因為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感情、思想,都是不可控制的,而正確的評價歷史就是需要我們放下自己個人的情感,用一個完全客觀的視角站在歷史長河的高處去看之前的人和事,無關乎對錯或者喜惡。
首先要做的就是多讀書,盡可能讀不同門類的書,自然科學的,哲學的,心理學的,唐詩宋詞,散文,經濟學,法律等等等等。
人如果只讀自己喜歡那一類型的書就容易偏執,如果你真的能靜下心來讀幾本哲學的書,境界絕對會有所提升。所以我們要多方位的去看書,你會發現其實一件事情,自然科學可以解釋,社會科學也可以解釋,經濟學也可以解釋,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很多事換個角度和方法來看,都會有原來是這樣的感覺,逐漸的就沒有那麼多的個人情感參雜在其中了。
有時候會突然發現,之前自己覺得厭惡的事情自己也都能理解了,比如之前看到慈禧太後賣國求榮還殺變法人士,覺得面目可憎,實在該死。但是人本來就是自私的動物,人性中為了自己的利益是天性,這件事本來又是沒有錯的。
這並不矛盾,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比比皆是,你可以把自己最討厭的歷史人物拿出來去分析一下,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做法放在另一個角度很好理解。
其次要擺正自己位置,就拿我來說,在歷史的長河中什麼都不是,相比之下,那些史書上但凡能提一下名字的人都已經是是非常的了不起了。歷史的長河一直不停的奔流,之前有幾十億年,之後還有更長的時間,送走無數的人和事,我們每個個體也不過就是幾十年光陰,滄海一粟都是高抬我們自己。
再說說我們每天辦的事情,都是在一個既定的框架中的,我們要賺錢,要結婚,要生孩子,要娛樂......這都是早就設定好的,從人類文明的開始就是這樣的,現在多的只不過是一些手段而已,而實現這些的手段越是高端,我們被社會的束縛也就越來越厲害。
擺正了自己這個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姿態,放下了那些你主觀里的自以為是,什麼改變世界,什麼尋求自由,什麼決不妥協,也就是自己想想。主觀削弱,客觀才能加強,其實所有人都和你一樣,都是這條河流中轉瞬即逝的,你的行為可以用來分析一部分相似的行為,不用再給歷史人物套個光環,或者潑盆臟水,那麼你在讀史書時也是輕松愉悅的。
我們總喜歡搞一些個人崇拜,好像總要找一個偶像出來才能證明自己的類型,其實當有一天你沒有偶像了,你才是成熟了,不論那個時候你多大年紀。
最後,送大家一句我抄來的話:成功只有一個,用自己的方式,度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