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民群眾對歷史的創造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歷史主要是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發展史,同時也包括由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精神演變史。
因而 講誰創造歷史,就是誰創造了生產方式,推動了生產方式的發展。
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創造歷史就是創造生產力和生產,創造精神財富。說人民群眾對創造歷史起決定作用,主要指對創造生產方式起決定作用,同時對創造精神財富起創造作用。
1、人民群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首先,人民群眾是生產力的要素——勞動者。勞動者是最活躍、最主要的生產力,他們 是 生產資料的發動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動者。其次,人民群眾能不斷地創造和改進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生產工具變了,整個生產力會變、生產力變了引起上層建築的變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這里說的人民群眾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應當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於作為勞動者的人民群眾使用工具,從而生產出供人們吃、喝、住、穿、用的物質生活資料,有了這些物質生活資料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和其他精神活動。總之,人民群眾既是生產力中的要素,又是勞動工具和物質生活資料的創造者。生產工具是歷史的基因,創造了工具也就是創造了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說物質財富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大家比較容易接受,說精神財富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 有些人可能會搖頭。他們說精神財富不是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們創造的嗎,怎麼成了人民群眾?我們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首先,人民群眾的生產經驗和生活是精神產品的源泉。精神財富中的科學是在總結生產經驗基礎上產生的。科學家是科學知識理論的直接發現者 ,但其源泉仍在群眾的生產經驗中。中國古代的《本草綱目》、《民齊要術》、《農政全書》等都是在總結生產、生活經驗中形成 的。精神財富中的文學藝術也是以群眾的生活為源泉的,所以,文學家、藝術家要經常到群眾中去采風、充電。其次,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本身也屬於人民群眾范疇。說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包含他們在內。再次,普通勞動群眾直接創造精神財富。畢升、李時珍、瓦特(發明蒸氣機)、法拉弟(電磁學家)、狄慈根、羅蒙諾索夫、高爾基等,都來自社會下層,有的就是體力勞動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說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法學界近年來對民間法開始關注,民間法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就是人民群眾在自己的生產和交往中自生自發的產生的
3、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社會發展可分為量變時期和質變時期。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主要表現的是人民群眾在社 會量變時期的作用,在社會質變時期,人民群眾的作用表現在能使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使社會發生質變。
B.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尤金在我國比較更有名,他是蘇聯科學院院士,曾任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國家出版總局局長,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駐華大使。《簡明哲學辭典》是按照斯大林的哲學名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框架編寫的。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看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一切社會矛盾都是人與人的矛盾,社會矛盾只能通過人的活動去解決。
正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當中所起到的主體性和決定性作用,更體現了人民的主體地位。所以,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從社會變遷的角度去理解這個概念,才能得出科學而客觀的解釋。
C. 怎樣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這是因為,人民群眾,首先是勞動群眾,是生產力的主要因素,而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生活資料的創造者。
正是勞動人民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社會生活,包括政治的、科學的和藝術的生活,才能正常進行。所以,以不同形式從事和促進生產實踐活動的人民群眾,必然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這是最簡單、最明顯的事實,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實。
D. 如何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及其重要意義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原理的含義是,在參與歷史活動的一切人中,人民群眾對於歷史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理論溯源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也有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過貴民、重民的思想。
中國先秦思想家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盡心下》)。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
(4)人民群眾如何創造歷史擴展閱讀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類為了生存,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人民群眾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資料的承擔者。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為精神生產創造了物質前提。他們的生活、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產品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他們還直接參與精神財富的創造,對人類科學、文化藝術的發展作出直接的貢獻。
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歷史的發展是通過一系列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來實現的。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時,由革命階級領導的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革命力量,
或早或遲會起來推翻維護舊的生產關系的腐朽的社會勢力,為新的社會制度開辟前進的道路。歷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運動,都是以人民群眾為中堅力量的。
E. 請結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
答案: 解析: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是: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英雄人物和革命領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但他們的作用都離不開人民的支持,離不開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實踐活動。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我黨的群眾路線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一切按群眾的意志辦事。它們都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人。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人民群眾就應該主宰世界。它們都是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原理在新時期的體現,也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原理在新時期的理論意義。
F. 如何結合現實問題看待人民群眾對歷史的創造作用
現在比較公認的理念是:歷史是英雄與人民共同創造歷史。道理很簡單,英雄是指在歷史進程中的領袖人物,而其它追隨行動的人只是屬於民眾的范疇。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領袖人物是相對的。他可以是某個全局性歷史進程的領袖,也可以是某個局部事件的領袖人物。
沒有領袖去教育去組織民眾,民眾就不會擺脫散沙狀態而聚合起來形成對歷史的推動;沒有民眾跟隨則領袖的主張和政治策略也就沒有立足的根基,也就無法推動歷史的進程。
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國民政府來講,它在建立之時是代表了民眾利益的,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和擁護,於是在推翻北洋政權的過程中所向披靡,在統一中國的進程中代表了最大多數人的意願而得到支持,於是在統一政令達到軍閥的征途中也是摧枯拉朽,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在空前的艱難困苦中,全國民眾緊密團結在國民政權的周圍以3500萬人的前赴後繼,一寸山河一寸血地保衛了國家的主權。然而在接下來的歷史進程中,國民政府為了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而脫離了最廣大民眾的利益,領袖還是原來的領袖,班底還是原來的班底,就因為民眾不再跟隨,歷史進程就走向了非國民政府原來設想的方向,最終導致了政權的覆滅。
G. 如何理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
馬克思說的是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H. 聯系實際舉例說明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歷史主要是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發展史,同時也包括由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精神演變史。因而
講誰創造歷史,就是誰創造了生產方式,推動了生產方式的發展。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創造歷史就是創造生產力和生產,創造精神財富。說人民群眾對創造歷史起決定作用,主要指對創造生產方式起決定作用,同時對創造精神財富起創造作用。
1、人民群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首先,人民群眾是生產力的要素——勞動者。勞動者是最活躍、最主要的生產力,他們
是
生產資料的發動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動者。其次,人民群眾能不斷地創造和改進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生產工具變了,整個生產力會變、生產力變了引起上層建築的變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這里說的人民群眾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應當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於作為勞動者的人民群眾使用工具,從而生產出供人們吃、喝、住、穿、用的物質生活資料,有了這些物質生活資料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和其他精神活動。總之,人民群眾既是生產力中的要素,又是勞動工具和物質生活資料的創造者。生產工具是歷史的基因,創造了工具也就是創造了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說物質財富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大家比較容易接受,說精神財富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
有些人可能會搖頭。他們說精神財富不是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們創造的嗎,怎麼成了人民群眾?我們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首先,人民群眾的生產經驗和生活是精神產品的源泉。精神財富中的科學是在總結生產經驗基礎上產生的。科學家是科學知識理論的直接發現者
,但其源泉仍在群眾的生產經驗中。中國古代的《本草綱目》、《民齊要術》、《農政全書》等都是在總結生產、生活經驗中形成
的。精神財富中的文學藝術也是以群眾的生活為源泉的,所以,文學家、藝術家要經常到群眾中去采風、充電。其次,知識分子、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本身也屬於人民群眾范疇。說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包含他們在內。再次,普通勞動群眾直接創造精神財富。畢升、李時珍、瓦特(發明蒸氣機)、法拉弟(電磁學家)、狄慈根、羅蒙諾索夫、高爾基等,都來自社會下層,有的就是體力勞動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說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法學界近年來對民間法開始關注,民間法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就是人民群眾在自己的生產和交往中自生自發的產生的。哈耶克關於法律是自生自發地產生的理論證明了人民群眾創造精神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哈耶克的理論是最為人關注的理論,卻不知此理論是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原理的引伸而已。
3、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社會發展可分為量變時期和質變時期。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主要表現的是人民群眾在社
會量變時期的作用,在社會質變時期,人民群眾的作用表現在能使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使社會發生質變。因為統治階級雖然可以搞一些具體社會體制的變革,但要讓統治階級自己去推翻社會的根本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社會制度的根本改變必須依賴人民群眾。作為新生產力主體和代表者的人民群眾有願望、有力量推翻舊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人民群眾這一改變社會制度的作用根源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因而帶有必然性。
I. 如何結合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談談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要了解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要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即經濟、政治、精神文化條件的制約。
結合以上原理,對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要性的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開創和推進的偉大事業。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理念,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導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總結和概括了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偉大創造作用和主體地位,充分反映和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明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 生活嚮往的奮斗目標。
注意事項: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把人民作為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價值主體、歷史主體,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信黨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治國理念和執政實踐。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輝煌成就,向人民交上一份成績優異的答卷。
J. 人民群眾為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呢
原因: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范疇。從質上說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主體是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的勞動群眾,創造了人們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和從事政治、科學、文化藝術燈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前提。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在唯物史觀看來,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但是,群眾的創造活動也不是隨心所欲的。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歷史,總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下,在既定的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進行的。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群眾創造歷史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指推動歷史發展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總和。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
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勞動者,始終是人民群眾的主體。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國家或統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創造者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