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看待二戰的歷史

如何看待二戰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4-20 06:57:00

⑴ 怎麼看待二戰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戰役。第二,它是一場反法西斯戰爭,他摧毀了法西斯勢力。他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帝國主義國家。有利於民族解放運動和其他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三大戰期間新科技革命技術的出現,為戰後新科技革命技術奠定了基礎。第四,這次大戰也在告誡世界人民要珍惜和平。

⑵ 評論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2)如何看待二戰的歷史擴展閱讀

戰爭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懷有怨恨。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國家政權,阿道夫·希特勒開始秘密武裝德意志第三帝國。《凡爾賽和約》就是20年停戰的協議。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⑶ 怎樣正確解讀"二戰"歷史

怎樣正確解讀「二戰」歷史?

——摘下「歐洲中心論」歷史觀的有色眼鏡

錢昌明

今年2015年,是「二戰」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的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70周年,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0周年!在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的時刻,人們先得正確解讀歷史,唯有如此,紀念才會有實在的意義。

若要問,世人正確解讀「二戰」歷史了嗎?很遺憾,答案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當今人們對「二戰」歷史的解讀,看似同一,實則混亂。可謂「敲鑼賣糖,各唱各調」:

美國人認為,美國是「救世主」,是它的兩顆原子彈拯救了世界;

俄國人認為,是他們(前蘇聯)頂住了納粹的瘋狂進攻,解放了歐洲,至少把東歐、中歐從法西斯佔領下解放出來;

德國人在反思納粹罪行;

日本人則在忙著把搜集到的1.4萬份(寫滿了軍國主義的「玉碎」、「忠君」字樣)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遺物,作為「積極和平主義」的寶貝——向聯合國申遺!那些政客們正在爭向參拜靖國神社,在繼續否定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有關慰安婦的罪行;

中國人似乎突然醒了,正在籌備9月3日——今年第一次隆重舉辦有外國首腦出席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

再看那些林林總總有關「二戰」的歷史著述,幾乎無不烙上了「歐洲中心論」歷史觀的印記。

長期來,我國史學界沒有自己的觀點。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採用的是英美史學界的觀點;解放後,採用的是蘇聯學術界的觀點,「改開」後史學主流又重返英美的觀點。不管是英美的觀點,還是蘇聯的觀點,始終都沒有擺脫「歐洲中心」論歷史觀的局限。

以「歐洲中心論」史觀解釋「二戰」史,其最大特點就是忽視亞洲,忽視世界,有意無意地抹煞中國與衣索比亞反侵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與作用。盡管,從上世紀90年代起已有人提出了不同觀點(參見199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級中學課本《歷史》),但這種聲音實在太過微弱,完全不為國際社會所正視。

「二戰」既然是一場世界性的戰爭,就必須擺脫「歐洲中心論」史觀的狹隘眼光。非如此,就不可能對這一歷史有科學的解讀。

⑷ 如何正確反思二戰

在人類的歷史上,愛與恨、生與死,似乎是一個永恆的個人話題。在國家層面,戰爭與和平似乎也是一個永恆的社會話題。歷史上,歐洲是近代兩次世界大戰的源頭,也是對戰爭的慘烈感受最深刻的地區之一,
因而這里有著豐富的戰爭文化反思。
對一戰,一個較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無義戰」,只是新老強權之間一場「競於力氣」的戰爭;對二戰,由於法西斯主義的極端反人類性質,便有了一種大是大非的分野,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戰後思索。
在歐洲,對戰爭的反思是與對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層思索相聯系的。以德國法西斯主義為例,從表層看,它以種族優越感為精神基礎,以反猶主義為煽情手段;從思想特徵上看,它具有神秘主義和非理性崇拜的特點;從深層看,它與西方文明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暴力推崇傾向有相當的關聯。60年來,歐洲對戰爭的反思和對法西斯主義的分析批判一直在進行,而且越來越深入,以至直指西方文明核心價值的某種缺失。
在歐洲,對戰爭的反省具有一種全民性質。希特勒只是一狂熱偏執的煽動者,但民眾在狂熱中迷失,在狂暴前怯懦,卻是他得以登台的背景。歷史證明,犯罪行為一旦披上一種「政治正確」的外衣,便是一場社會災難。反猶主義是法西斯主義的根源之一,但在歐洲,反猶主義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文化。二戰後,法國、波蘭等國對此也進行過反思乃至道歉,說明反思並不是戰敗國的專利,而是人類對人性的再梳理和不能反思提升。近日報載,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兒子找了一個猶太女友,這個猶太女孩竟遭多人羞辱,反映出歐洲種族主義文化的頑固性。
在歐洲,對戰爭的反思,對歷史的態度有一句名言:寬恕,但不忘記。一方面,在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關系史上,恩怨之事所在多有,如無寬恕之心,或會化為冤冤相報的「西西里式仇殺」,不知伊於胡底。另一方面,歷史的事實和是非如不釐清,歷史的教訓如不記取,戰爭罪犯如不被繩之以法,不僅受害者人心難以平復,加害者還會圖謀東山再起,悲劇還會重演。
在歐洲,對戰爭的反思,也是一種良知的拷問,是一種人生態度的重建。記得看過一個紀錄片,二戰後,法國出現了對通敵者的街頭追打、遊街、婦女剃光頭之事,法國人對此也進行了反思:如果你反對納粹,就不能仿效納粹對猶太人的行事方式。正義的裁判是基於人格尊重的法律裁判,並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今天,在歐洲,人們已安享了60年和平。但在世界范圍並非如此。在二戰之前和期間,猶太民族飽受磨難,流離失所;今天,在中東,另一個民族也在飽受磨難,流離失所。悲劇在角色轉換後繼續上演,令人長嘆。60多年前的戰爭離我們並不遠,導致戰爭和災難的文化基因仍然存在,借用伏契克的一句話:善良的人們,你們要警惕。

⑸ 日本與中國該如何看待二戰歷史

按照中國的傳統我們應該大度的原諒日本人對我犯下的罪過,畢竟那是右翼分子們犯下的罪過。和絕大多數無辜的日本人民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我們應該在這段歷史的激勵下更加發奮,落後就要被人打的。對於日本來說,他們應該明白中國人民永遠對他們是寬容的,連戰後賠償都沒要(不然很有可能到現在都不可能還清)。而且不要想抹掉這段侵略史,應該正視歷史,向中國人民認錯。向德國那樣,正視自己的過錯。掩飾是沒用的,只會引起絕大數人的唾罵。

⑹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很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這次戰爭歷時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財富,使許多城市和村莊夷為平地,無數生靈塗炭,它以其破壞力使世界遭受了一場空前嚴重的浩劫。第二,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教育了各國人民,爭取和平和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第三,二戰的勝利,使國際格局發生了變化,帝國主義陣營嚴重削弱,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興起。第四,這次戰爭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到來,推動了科學技術用於和平事業,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單純是一般意義上的戰爭,而實際上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啟迪: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決不能重演;人民究竟是社會前進的推動者,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相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人類生存與發展面臨的挑戰,所有國家都應當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人類的命運休戚相關,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求得共同發展。

⑺ 你如何看待二戰給世界歷史進程帶來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亞洲一系列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戰後時期,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有了飛速發展。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了政治獨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瓦解。發展中國家興起,為發展民族經濟而斗爭。

戰後,在美國扶植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由於新的科技革命以及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某些調節措施,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獲得相對的穩定和發展。但是,工人階級仍處於受壓迫、受剝削的地位。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貧富差距仍在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對社會主義國家採取「冷戰」甚至局部戰爭的政策,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峙的局面。社會主義的發展遭到嚴重挫折。爭取世界和平,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當代國際面臨的重大問題。

在二戰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時間里,世界經濟格局卻發生了三次重大演變,每一次演變都給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第一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戰後初期至70年代)

原因:

二戰使西歐各國遭到嚴重削弱,美國遠離戰場,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在戰爭中通過貸款、出賣武器、後勤物資等,獲取了大量財富。戰後,美國大力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學技術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促進了經濟的穩定發展。美國資產階級還向世界各地輸出資本,擴大海外市場,賺取高額利潤。

表現:

美國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國生產的。黃金儲備也最豐富。在戰後傳統的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難以維持的情況下,美國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此外,美國還倡導和成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影響:

美國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勢力,不斷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日本等進行滲透,企圖控制這些國家。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控制國際金融和世界市場,使西歐、日本等國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還憑借其經濟勢力,大肆推行強權主義政策,使整個世界動盪不安,難以穩定。

二.第二次: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演變(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後期)

原因:

經過短暫的恢復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加強國際經濟聯系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先進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新興產業。各國政府還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利用國家的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憑借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大力發展本國經濟。1973年,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危機結束以後,又進入「滯漲」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歐洲共同體國家和日本在許多領域趕上和超過美國。

表現:

日本和歐洲共同體同美國在世界市場上展開激烈的競爭。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西歐國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國由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變為最大的債務國。

影響:

西歐國家和日本的崛起,嚴重動搖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國即使在美蘇爭霸中也一度處於守勢。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現,沖擊了美蘇兩極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同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其利益沖突,甚至對抗不斷發生。

三、世界經濟呈現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90年代至今)

原因:

1、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經濟得到極大發展。市場經濟制度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冷戰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國際金融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又加快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的情況下,為維護自身利益,增強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競爭力,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出現。

表現:

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聯系日益緊密,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成為世界經濟領域的重要特徵。1997年,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使許多國家遭受巨大損失,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出現,都是世界經濟新變化的有力證據。

影響:

經濟全球化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了新一輪擴展。它一方面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另一方面也使發展中國家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其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同時,還給一些國家的社會穩定、地區和平帶來了威脅。

區域經濟集團化則促進了參加國經濟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貿易自由化,也有利於世界政治、經濟多極化的形成。但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也使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同時也加劇了地區間的不平衡發展。

經濟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加快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和歷史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戰的延續,爆發根源在於一戰沒有處理好當時的國際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矛盾進一步加劇。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一、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出現拋售股票的狂潮,收盤時轉手的股票達到1300萬股,創歷史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使美國經濟陷入絕境,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⑼ 二戰的影響和意義

影響:

1、戰爭使人類理性得到張揚,人權與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維持和平的聯合國隨之誕生。

2、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美蘇成為兩個世界一流大國,西歐的世界中心地位繼續衰落(人教,已不復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區轉移(美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霸主)。

3、二戰促進了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發展,歐亞建立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戰後世界殖民體系徹底瓦解。

4、二戰促進了戰後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興起。

意義:

1、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和破壞。

2、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教育了各國人民,爭取和平和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

4、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蘇聯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世界上許多國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超出一國范圍。

5、第二次世界大戰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9)如何看待二戰的歷史擴展閱讀:

二戰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並逐漸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主體,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世界范圍內的大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英法再也無路可退,只得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軍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軍隊,第二天,美軍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達到最大規模。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蘇聯軍民進行了英勇抵抗,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造成了重大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

⑽ 你們怎麼看待歷史二戰

二戰給人類帶來了太多災難,使得世界經濟與政治都停滯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二戰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