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無論歷史結局如何

歷史無論歷史結局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20 11:56:38

❶ 如何理解恩格斯歷史發展的合力論

恩格斯「歷史合力論」理論的基本內涵

在1886年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以下簡稱《終結》)中,恩格斯初步表述了「歷史合力論」這一思想。「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恩格斯在《致約布洛赫》的信中則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歷史合力論」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社會歷史的發展進步是諸多因素交互影響、交互制約而起合力作用的結果。其中對社會歷史發展起第一作用的因素是經濟因素,但是除了經濟發展因素外,政治、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因素亦對社會歷史的發展進步產生不可低估的能動反作用。

其二,歷史的發展是由無數個人意志相互碰撞、匯聚融合而產生共同合力的結果。晚年的恩格斯善於用「力的平行四邊形」這種生動形象的數學語言來論述無數個人意志對社會歷史發展進步的重要作用。按照恩格斯的觀點,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不是某個英雄、領袖等任何一個單個人意志就能決定的結果,而是一組由無數單個人意志相互碰撞、匯聚融合而產生最大合力作用的結果。與此同時,也不能抹殺每個單個人意志對無數個人意志形成的最大合力的貢獻。社會歷史發展演進過程中的個人,他們自己的個人意志有可能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或完全相反的,但是,他們都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對形成歷史發展的合力有一定的貢獻。

其三.歷史發展是客規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相統一的合力結果。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自己創造著我們的歷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造的。」這就告訴我們,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歷史發展前進的過程中,總是在確定的歷史前提和特定時代條件下進行的。但是,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人的創造性活動。因此,在分析推動社會歷史發展前進的各種因素中,既需要尊重歷史發展進程中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性,同時又要重視個人意志的作用。

恩格斯「歷史合力論」理論的當代價值

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在強調經濟和上層建築諸因素對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肯定了人的主體地位,並從意志合力方面詳細論述了人對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歷史合力論」也強調了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歷史就是人追求和實現自己目的的實踐活動的歷史,人在創造社會歷史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同樣在當代要想推動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就必須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在社會發展中仍然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人」和「以人為本」中的「人」是一個歷史范疇,只不過在不同的國家及其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又都有著不同的內容和形式。

(一)歷史主體合力論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創造歷史的主體是合力和個體分力的統一,在創造歷史的進程中,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兩者的關系可以看做是主體合力和個創造歷史的主體是合力和個體分力的統一。在創造歷史的進程中,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個體分力的統一。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是空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的征途中,我們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保持高度一致。與此同時,在黨的內部,全體中共黨員以及黨中央領導人又是一種主體合力和個體分力的關系。因此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二)歷史主體合力論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用明確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科學命題。毛澤東告誡全黨:「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這是毛澤東對歷史主體合力論的科學詮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後並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後動力的動力。不如說是使廣大群眾、使整個整個的民族,並且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又是使整個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讓群眾的力量在建設中色社會主義社會中相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書寫燦爛篇章。

❷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論「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造時勢」兩觀點
——唯物史觀
以馬哲思想看,時勢造英雄是說一個英雄的出現是由他當時所處的社會客觀環境造成的,即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反之,英雄造時勢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誇大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所謂時勢就是指一段時期內的客觀形勢。時勢造英雄便是指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如社會動盪,使人的聰明才智顯露出來,並相互作用,使之成為英雄人物。社會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作用的制約性。任何歷史人物,包括傑出人物都是在當時社會歷史條件及其發展趨勢形成的特定環境中涌現出來並從事其活動的,總是受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制約的。而一定時期內各種社會條件的總和所形成的社會發展的具體態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時勢」,社會歷史條件對歷史人物的制約作用,突出地表現為「時勢造英雄」。另外,在階級社會中,歷史人物都具有階級的制約性。每一個歷史人物,一般地說,都是一定的階級的代表。所以,歷史人物就又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的局限性。歷史人物的出現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歷史任務成熟了,就需要有人提出並組織完成它,歷史人物就應運而生這就是時勢造英雄。另外,歷史人物的出現又帶有偶然性。某一歷史人物恰巧在某時某地產生而不是在彼時彼地產生;是這個人成了歷史人物,而不是另一個人成了歷史物,又是偶然的,但這一偶然卻是歷史發展必然的體現。
所謂「時勢造英雄」具體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第一,時勢召喚英雄。第二,時勢鍛煉英雄。第三,時勢篩選英雄。
唯物史觀主張,「全部歷史本來由個人活動構成,而社會科學的任務在於解釋這些活動」。人是現實的社會中的人,要全面、具體、歷史地考察和分析人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並說明歷史創造者問題。唯物史觀立足於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探究歷史創造者問題,人類社會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雖然離不開個體的人的活動,但整體的社會歷史並非個體的歷史的簡單堆砌。「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就每一個人而言,他在一定意義上「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即通過自己的人生譜寫了自身個體的「歷史」。但這並不能與創造社會歷史畫等號。社會歷史就其整體而言,是一定的群體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及其產物的演進過程,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形成和演進過程。但是,唯物史觀並沒有停留在一般地承認「人」創造歷史的這一點上,而是更深入地考察群體與歷史、個體與歷史的關系,區分了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力量與非決定力量。小平同志曾說:「當今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此話一出之後的十年,整個世界發生的深刻變化。以蘇聯為首的蘇東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巨變。兩大陣營與意識形態的對立的暫時結束說明了一個新的紀元的開始。這個新紀元中,各大主要國家不再如過去那樣為隨時可能爆發的世界大戰與核戰爭憂慮和忙碌。代替這個的是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新國際環境。中國在這個特定的時間范圍內主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前的革命浪潮一去不知何時才會回來。中國的選擇是順應了新的國際環境發展的選擇,也是建立在蘇東集團負面影響之上的無奈選擇。總的來說,又是一種符合唯物史觀發展的選擇。我們的選擇不是以和平代替斗爭,是以和平爭取斗爭的實力。
毫無疑問,傑出人物在社會歷史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是一定歷史任務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是歷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者。

❸ 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

你我都是不能改變劇情的npc

❹ 唯物史觀在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時堅持的原則有哪些

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的原則有:

1.立足於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探索歷史創造者問題。

2.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入手來考察和說明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

3.從人與歷史關系的不同層次上考察人們歷史活動的作用及其性質。

唯物史觀指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觀察人及其活動,能准確的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

(4)歷史無論歷史結局如何擴展閱讀:

唯物史觀的意義

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基石,為人們提供了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思想路線。

它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觀點提供了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科學依據,從而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僅從抽象的理性原則出發遣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糾正了空想社會義者寄希望於統治者發善心,以和平方式實現社會變革藍圖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克服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把無產階級僅僅看成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而把歷史進步和社會更替的希望寄託於少數天才人物的局限。

因此,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基石。

❺ 有關歷史的名言警句

有關歷史的名言
1、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2、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並不如此。——科林伍德(英)《自傳》
3、歷史是彷徨者的向導。——阿克頓(英)
4、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歷史哲學》
5、據說,歷史喜歡作弄人,喜歡同人們開玩笑。本來要到這個房間,結果卻到了另一個房間。——列寧
6、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李道釗(現代)《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7、人類的歷史是很忍耐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泰戈爾(印度)《飛鳥集》
8、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出戲的新情節的開始。——彼得·海爾(荷)《在歷史中遭遇》
9、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10、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余秋雨(中)《藝術創造工程》
11、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
12、人離開狹義的動物愈遠,就愈是有意識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不能預見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對這一歷史的影響就愈小,歷史的結果和預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恩格斯
13、歷史總是為生活服務的,它提供範例,評價過去,或者把目前這個時刻安放到生成――演變中去。——雷蒙·阿隆(法)《歷史哲學》
14、比起大自然來,歷史對人類的感情更嚴酷,更殘暴。大自然要求人們僅僅滿足於天賦的本能,而歷史卻要強制人的理智。——高爾基(蘇)《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15、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列夫·托爾斯泰(俄)《戰爭與和平》
16、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論歷史研究》
17、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8、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清)《吉鴻昌》
19、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湯因比(英)《湯因比論湯因比》
20、歷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創造的……——高爾基(蘇)《克里姆?薩姆金的一家》
21、不尊重歷史的人,註定要重犯歷史的錯誤。——桑塔亞
22、人類的具體歷史,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所有人的歷史,也必然是人類的一切希望、斗爭和受難的歷史。——波普(英)《公開社會及其敵人》
23、研究歷史是醫治心靈疾病的良葯。——李維(古羅馬)《羅駛》
24、歷史是為活著的人們而寫的。活著的人們搜了死者腰包之後,踏著死者屍體前進。——羅曼·羅蘭(法)《母與子》
25、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美)《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
26、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
27、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卡爾·貝克(美)《現代西方歷史學文選》
28、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魏源(清)《默觚?治篇五》
29、夫史者,所以記政治典章因革損益之故,與夫事之成敗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癉惡,而為法戒於萬世,是故聖人之經綸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維之也。——戴名世《南山集·史論》
30、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悲慘世界》
31、歷史不時表現為一團烏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轉的洪流一樣。——雅斯貝爾斯(德)《人的歷史》
32、歷史只是一連串罪惡與災難的圖畫。安分守己與清白無辜的人,在廣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沒有立足之地。——伏爾泰(法)《天真漢》
33、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許慎《說文解字》
34、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趙鑫珊(中)《哲學與當代世界》
35、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禮記?保傅》
36、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雅斯貝爾斯(德)《人的歷史》
37、歷史有如悲劇,要沒有情慾、罪惡、災難,在其中掀風作浪,就會顯得毫無生氣,令人生厭。 ——伏爾泰(法)《天真漢》
38、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39、歷史是知識分子文化活動的結果。——高爾基(蘇)《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40、每一種真正的歷史都是現代史。——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41、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鞏《南齊書序》
42、死亡的歷史會復活,過去的歷史會變成現在,這都是由於生命的發展要求它們的緣故。——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43、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恩格斯
44、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班固(漢)《漢書?京房傳》、即使是天才人物,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絕不是一首好詩。 ——魯迅
45、撰寫歷史是擺脫過去的一種方式。——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46、人生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煤。 ——魯迅
47、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國歷史哲學家)
48、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www.lz13.cn)——管子(戰國)《管子?形勢》
49、歷史會重演。——修昔底德(古希臘)《歷史》
50、歷史是嚴峻的。歷史並不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華(中)《芙蓉鎮?人情?鬼情》
51、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恣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馬克·布洛赫
52、歷史有兩部:一部是官方的,騙人的歷史,做教科書用的,給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歷史,可以看出國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恥的歷史。——巴爾扎克(法)《幻滅》
53、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
54、科學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錯覺和失敗的歷史,是偉大的玩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進行工作的歷史。——寺田寅彥(日)《科學家與頭腦》
55、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美)《歷史學導論》
56、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德)《神聖家族》
57、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自由與組織》
58、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西塞羅
59、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60、歷史是生活的教師。——克羅齊(意)《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
61、歷史學家不能容許歷史學這門學科墮落到這種地步,以致於捏造的歷史成為宣傳政治神話的工具。——落米拉·塔帕爾(印度)《教派主義與印度史的撰寫》
62、人們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自己的歷史,卻不管這種歷史的結局如何,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歷史。 ——恩格斯
6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車爾尼雪夫斯基》
63+、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範文瀾(中)《範文瀾歷史論文選集?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65、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中)《中國歷史的翻案》
66、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德)《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67、歷史有三種不同的任務,我們可以稱為科學的、想像的或推測的和文學的。——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68、不論當什麼家,有了必要的歷史知識,有百益而無一害。——任繼愈(中)《愛祖國是學習的真正動力》
69、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一本淺藍色的書》
70、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選?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71、一方面,歷史指的是事件,即人類事件的過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歷史的事實報道,即歷史學家所從事的探究和做的記事。——路易斯·奧·明克(英國)
72、歷史又可教我們以智慧和價值的相對性。——莫洛亞(法)《書卷長留伴一生》
73、正如哲學是研究他人誤解的學問,歷史是研究他人錯誤的學問。——菲利浦?古德利爾(英)《龍套與超人》
74、歷史是不能容納謊言的。——唐·(中)《只是過剩》
75、我們的歷史是一份無比珍貴的遺產,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吳晗(中)《學習集?論歷史知識的普及》
76、歷史永遠是陳舊的,新的生活不能把歷史為根據,這正如一種新的愛情不能和舊的愛情一樣。——胡也頻(中)《到莫斯科去》
77、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後世的教訓。——塞萬提斯(西班牙)《堂?吉訶德》
78、舊的歷史,帶著它的詩、畫,與君子小人,必須死!新的歷史必須由血里產生出來!——老舍(中)《四世同堂》
79、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科林伍德(英)《歷史的觀念》
80、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里(意)《斯巴達克思》
81、語言實在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有時簡直成了一種符咒,只要輕輕吐出,就能托起一個湮沒的天地,開啟一道生命的閘門。——余秋雨
82、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堂?吉訶德》
83、凡是能夠在一個朝代中分清楚誰在低聲說話,而且聽得見他在統治者耳邊低聲說些什麼,有這種能耐的人就是真正的歷史家。——雨果(法)《笑面人》
84、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漢)《報任少卿書》
85、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赫爾巴特
86、只有傳記是真實的歷史。——卡萊爾(英)《新聞評論》
87、歷史展示出現在與過去的一種對話,在這種對話中,現在採取並保持著主動。——雷蒙·阿隆(法)《歷史哲學》
88、史才須有三長,世無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長謂才也,學也,識也。——《舊唐書·劉子玄傳》
88+、只要我們都尊重歷史,就一定能夠得到真理。——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選?關於我在三十年代寫的兩篇雜文》
90、讀史可以明智。——弗蘭西斯·培根
91、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92、歷史睡了,時間醒著;世界睡了,你們醒著。 ——洛夫
93、歷史是人類的過去的知識。——亨利―伊雷內·馬魯(法)《歷史如同知識》
94、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克萊奧――一位繆斯》

❻ 列寧說:歷史都是殊途同歸的,就是無論中間有怎樣的變數,歷史的發展不會改變。那麼即便鴻門宴的結局真的

列寧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歷史總體的趨勢是發展的,進步的。但是可能推進這種發展和進步的途徑和方法不經相同。鴻門宴的結局不管如何改變,歷史都是向著封建社會在發展,向著多民族的融合在發展,向著人民獲得更多QUAN LI和ZI YOU的方向在發展。話說這么像歷史,不知道扯得對不對,只供參考!

❼ 人民群眾在歷史中有什麼作用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一)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
英雄史觀的產生的根源:
1、認識根源。英雄史觀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因為停留於歷史現象的表面,把活動在歷史舞台前面的少數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們的意識的作用加以誇大並絕對化,而把默默無聞的廣大人民群眾及其歷史活動置於視野之外。
2、社會歷史根源。英雄史觀的產生同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大多數人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少數人從事政治統治、壟斷精神文化生活有關。廣大人民群眾在私有制社會處於無權的地位,受剝削,受壓迫,其積極性備受壓抑,其歷史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和社會應有的承認,而少數剝削階級則掌握經濟、政治權力,高高在上,獨斷專行,似乎他們在為所欲為地主宰歷史。這就為英雄史觀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土壤。
3、階級根源。剝削階級的思想家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出於階級偏見,不敢承認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觀來為自己服務。這是英雄史觀得以產生並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觀主張,「全部歷史本來是由個人活動構成,而社會科學的任務在於解釋這些活動」。人是現實的社會中的人,要說明歷史創造者問題,必須全面、具體、歷史地考察和分析人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二)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社會歷史是由現實的個人及其活動構成的。所謂現實的人,「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這種現實的人,是基於自身需要和社會需要而從事一定實踐活動的、處於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能動性的人。只有把人看做是現實的人,才能正確把握人及其活動的本質,把握人與社會歷史的關系。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不僅創造了人本身,而且通過一定的創造物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確證。勞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勞動發展史是理解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同樣也是理解社會歷史創造過程和歷史創造者的關鍵。人們創造歷史的第一個或最基本的活動是生產勞動。
人的現實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它告訴我們,人不僅作為「類」與動物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本質區別;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而不是自然屬性;人的本質屬性表現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特別是經濟關系中;人的本質是變化、發展的,而不是永恆不變的。這一觀點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統一,要求人們從一定的社會關系包括階級關系中去認識和把握一定群體和個人的本質和作用。在一定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上或者不同的社會關系中,具有不同社會屬性的個人或群體,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三)從社會歷史的整體聯系和具體過程中認識和把握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
唯物史觀在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時堅持了如下原則:
1、唯物史觀立足於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探究歷史創造者問題。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雖然離不開個體的人的活動,但整體的社會歷史並非個體的歷史的簡單堆砌。「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就每一個人而言,他在一定意義上「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即通過自己的人生譜寫了自身個體的「歷史」。但社會歷史就其整體而言,是一定的群體(集體、階級、民族乃至全人類)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及其產物的演進過程,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形成和演進過程。
2、唯物史觀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入手來考察和說明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體現在一定的歷史主體的活動之中,一定的歷史主體是社會歷史發展動力體系的載體。社會歷史的變化發展是社會領域中各種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在這些縱橫交錯的力量中,既存在著符合經濟運動必然性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推動和促進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力量;也存在著違反經濟運動必然性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阻礙歷史前進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種力量的人才屬於創造者之列。
3、唯物史觀從人與歷史關系的不同層次上考察人們歷史活動的作用及其性質。它不是對歷史表象的經驗描述,而是對歷史本質的邏輯把握。人與歷史的關系具有類與歷史、群體與歷史、個體與歷史三層關系。當把歷史主體當做類來看待,從最抽象的形式上考察歷史主體的活動時,無疑應該肯定總體的人在總體的歷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
(四)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革命的主力軍,他們在充當「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的角色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要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經濟條件對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有著首要的、決定性的影響。政治條件對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也具有直接的影響。精神文化條件也是制約人民群眾創造活動的重要因素。
(五)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群眾觀點就是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以及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在群眾觀點的指導下形成的,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
二、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
主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並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一)普通個人與歷史人物
唯物史觀主張在考察個人的歷史作用時,要具體分析個人及其作用的性質、大小。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存在著差別。有的人的作用大些,可稱為「歷史人物」,有的人的作用小些,稱為「普通個人」。
(二)歷史人物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按其發揮作用的性質,歷史人物有些起推動歷史前進的進步作用,有些起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作用,有些歷史人物起作用的情況應做具體分析。
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都要受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制約,而不能決定和改變歷史發展的總進程和總方向。
(三)從必然與偶然的辯證統一中理解個人的歷史作用
任何歷史人物的出現,特別是傑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現,都體現了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時勢造英雄,傑出人物的出現具有必然性。傑出人物的作用僅僅是歷史進程中的偶然性現象,只能夠成為社會發展的個別原因。終究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
(四)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科學方法
唯物史觀主張評價歷史人物時,應該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❽ 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己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面對許多按不

這其實是一道選擇題,我記得當時有四個選項,洋務運動,義和團,太平天國,辛亥革命 答案是辛亥革命,因為這一時期矛盾最多,各個勢力參雜最多,近代化發展但緩慢,最和題意,不懂問

❾ 「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

恩格斯
有史以來,人類的實踐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恩格斯說,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而能否發現這些規律並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僅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人們的認識能力,更取決於人們的階級立場和方法。

閱讀全文

與歷史無論歷史結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