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什麼
1、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身體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並且追求身心的和諧發展。
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
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
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主張學生在動態學習環境下,形成動態思維結構,達到情感能力的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是在開放思維條件下,全時空發展的學習方式。
4、主流性原則
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精準把握社會焦點,堅定持股信心,每波主流性行情結束後,股指都會出現一個中等級別的市場調整,這個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判斷和等待下一波行情的到來。
5、適度性原則
事物余敗悔保持其質和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的一種基本原則,而且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只有真正的認識事物的度才能准確認識事物的質,才能在實踐中掌握適度的原則,適度的意思就是把握分寸。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
具體是新聞媒介和新聞機構表達的立場、觀點、思想、主張代表某一階級或階聞的利益,新聞的階級性來自新聞記者、主持人、編輯以及新聞機構及其支持者所固有的階級性,這個概念出現於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中,在一些工人政黨的新聞理論中是主要的論點之一。
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
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必須參與實踐,必須在實踐中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在實踐中檢驗思維成果的正確性。沒有實踐,思維的發展就失去了動力,就不會有創造性的思維。沒有實踐,創造性思維其他原則就會變形或是被誤用。
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2.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如何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歷史人物評價五大原則:
1、階級原則
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2、歷史原則
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
3、大節原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4、雙贏原則
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在她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在現在疆域的版圖內,曾經多次出現過國中有國的歷史現象。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兩點原則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如評價曾國藩,就存在這個問題。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數十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上反面的典型。
參考資料網路-歷史人物
參考資料人民網-陳雲黨史觀的鮮明特色及其當代價值
3. 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如何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的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裡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鏈接:
網路-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4. 怎樣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1、以「事跡分類」、「時間順序」為線索: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再有應該總的結論。就如同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再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的階段,評論其功過是非。
就如篇目二而中,先將藺相如的成就簡述,先將其的光彩點展示出來。然後便開始轉折,用具體事例證實藺相如只是一個辯士,一個合格的「外交部長」,而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在觀察社會關系,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方面他卻缺乏動力。當然,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藺相如的難負盛名。在側重點方面也會有所選擇,因此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多學習如此。
再如「評價秦始皇」,「評價毛澤東」。也可以用這一以」時間為順序「的方法去作評價。
2、關注個人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科學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就是看起是否順應歷史進步的潮流,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並為滿足這種趨勢而擔負起發起和促起顯示的責任。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思維模式、行為風格乃至生活習性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從不同側面有力影響了當時歷史的發展進程。
篇目二中,誇贊完藺相如完璧歸趙,在往後,他便沒有什麼作為了,作者用商鞅變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等,反襯出藺相如只是「辯士」而不是「國士」,進而證實藺相如提不出一套政策和方法來使趙國強大的論點。
3、史由證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史論一致:不要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進步標準的認識偏差,或者以個人主觀願望隨意武斷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特別注意將影視作品混同於歷史史實的問題,使人物評價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史實基礎上。
同時在評價歷史人物上,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辯證地看:從相同或相近歷史背景的同類歷史人物作比較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從而更深刻的理解歷史人物。而且要了解一個人物的不同特點,具體的從各方面進行分析,不論好壞優劣,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評價一個人。同時不能用一些過時的或抽象的道德標准來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苛求古人。要重視歷史價值判斷。
2、發展的看:一個歷史人物就是一個時代的歷史,時代的發展會造就不同的傑出人物若干傑出人的事跡和歷史背景就能看出時代的發展。從本文藺相如隨著時間推移,從完璧歸趙等種種絕世智慧,到無所作為。直到趙國崩跨,可以得知藺相如在後期對壯大趙國,的確是沒有多少作為。
3、歷史地看:「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立足現實看歷史才會有高度,我們不能用今人的標准去衡量歷史人物,必須還原到歷史環境中去看歷史人物。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當地歷史環境中,用客觀的發展的眼光來評價。例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等。
4、人性地看:有許多鮮活的歷史人物形象並不僅是乾巴巴的歷史堆積。我們要講人的血肉感情和性格、智慧挖掘出來,放在歷史大環境里,歷史才鮮活起來。
史為今用,與時俱進。我們要真切感受歷史人物與時代的關系,認識歷史人物身上所散發的時代特徵,因此我們要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引領歷史潮流。不是一味的跟著作者的思路讀書,而是在讀書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思考。這樣才能更全面的思辨一個歷史人物。
5.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當中去評價 ,不能用我們當代人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歷史人物 像秦始皇 雖然也是非常殘暴的 但是他首先完成了國家統一 建立了一整套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我們說秦始皇是功大於過的 我
6. 你怎麼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在政治上的主要功績是屯田,興修水利。曹操在三國群雄中是比較重視民生的一 個,當時因為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及其艱難。這也影響到了軍隊,因為籌集軍糧也出現了困難。在公元196年,曹操擊敗黃巾軍,奪取了一批 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曹操手下的羽林監棗祇建議曹操用這批農具在許昌一帶屯田,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議。招募流民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獲得的收 成由國家和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制的實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緩解了農民的窮苦。曹操還特別重視興建和修復水利
曹操的過錯也是有不少的。不過對於他的過錯也應辯證分析。比如他乾的最具爭議的事就是「挾天子令諸侯」。但聯繫到當時動盪的社會環境,的確需要有個人 出頭來收拾局面。曹操自然是最好的人選。無論如何他的出現讓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得以延續,漢獻帝劉協在曹操的羽翼之下也做了32年的皇帝。其實劉協其人軟 弱無能,也沒有自己的黨羽,曹操之子曹丕都能把他輕松廢掉曹操想廢掉他自立為帝易如反掌,但曹操始終沒這樣做。盡管他的地位就是個不加冕的皇帝,但畢竟不 是真正的皇帝。而曹操始終沒有動過篡位的心思,哪怕群臣勸進也不為所動,可見他無意於皇帝寶座。但如果想要發號施令離開皇帝又不行,因此才挾天子令諸侯。
7.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一、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原則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史論結合法」是我們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二、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2)應當堅持以「階級角度」來衡量,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是一定社會的一定階級的利益的代表,為本階級服務,充分體現了本階級的一些階級利益。我們應當准確地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階級屬性。
綜上所述,我們在評價任何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都必須堅持以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標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全面而准確的評價,從而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結論。
8. 怎樣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1.特定的歷史背景。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人物同樣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估。2.確定評估標准。我們看一個人物的活動或舉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僅從道義的角度去考慮。而要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他的階級性和時代性。4.克服英雄史觀。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是時勢造就出來的,同時也要承認人物的個性特點對事物的一定影響力。5.要根據具體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維定勢,將材料觀點和教材有關知識進行綜合分析。6.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決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就是在佔有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對歷史人物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