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記憶歷史年代

如何記憶歷史年代

發布時間:2022-04-20 22:50:31

❶ 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記憶歷史年代

運用形象生動的記憶方法或者將所有你要記住的年代按順序排好記在卡片上,每天有空的時候就看一看。我高考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挺有用的!

❷ 歷史的年份怎麼記憶

一、編歌謠、順口溜、——歌訣記憶法
此法記憶時生動輕松、朗朗上口,久久難忘.特別適用於初一學生,因為初一學生理解記憶能力還比較欠缺,側重於機械記憶,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課的內容總結為幾句順口溜,老師編,學生也可以編,編得好不好沒關系,只要把握教材重點,又便於記憶就行.如「商鞅變法」,可這樣編:「孝公治國有心計,商鞅變法最有力.承認私人有土地,獎勵耕戰免徭役,廢除貴族的權力,建立縣制搞治理.經濟得到大發展,軍隊有了戰鬥力,戰國後期秦最強,商鞅變法了不起.」這種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機械記憶效果大有好處,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更為重要.
二、抓關鍵詞,速記知識要點——簡化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記憶量較大的歷史知識,如某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比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可將其簡化為「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然後再引導學生將其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既便於記憶,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如:「工業革命產生的條件」,可抓住「市場、勞動力、資本、技術和科學」這些中心詞,然後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記歷史意義時可抓住一些動詞,如「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可抓住「結束了……確立了……挽救了……」這些詞語.
三、把握歷史線索,濃縮知識精華——畫知識樹記憶法.
此法適用於課後復習、單元復習、專題復習、系統復習等各種各樣的復習.復習時教學生學畫知識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幹,再添枝加葉.我常對學生說:「知識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
四、結合地圖,形象直觀記地名——地圖助記法.
歷史上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地名,中國古代史上歷朝歷代的都城,世界歷史上眾多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歷史上許許多多的戰爭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圖來幫助記憶.如:「戰國七雄」的名稱及位置,我教學生這樣記:「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可這樣記:從南到北「廣廈福寧上」.這就既記住了名稱,又記准了地理位置.
五、歸納比較,尋找規律——規律記憶法
此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記憶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個性,這樣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歷次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通過歸納比較,得出這樣的結論:都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客觀方面都是由於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聯合鎮壓;主觀原因都是由於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又如: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各國的背景有著共同之處,都是本國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封建勢力或殖民勢力嚴重地阻礙了其發展.
六、年代記憶
(1)編大事年表.在學習過程中按先後順序編出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編出整個章節的大事年表,以及編出整冊書乃至整個古代史或近代史、現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較記憶法.如:世界近代歷史開始(1640年)和中國近代歷史開始(1840年)剛好相隔200年;中國奴隸社會結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公元476年),一個在公元前,一個在公元後;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和中國戊戌變法(1898年).
(3)歸納同一個年代發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後發動政變,總理衙門設立,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開始.又如1927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大事:國民黨右派發動三次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共產黨人領導了三次武裝起義,召開八七會議等.
(4)有趣的單年記憶法.如:孫中山為捍衛辛亥革命果實,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三次斗爭時間分別是1913、1915、1917年,再加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運動,正好是1、3、5、7、9.又如:1781、1783、1785、1787、1789年這組時間,巧妙地把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連結起來.
此外,記憶年代的方法還很多,如聯想記憶、諧音記憶、歷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限時記憶,提高效率

❸ 背歷史朝代的口訣是怎麼著來著什麼夏商周……唐宋元明清

現提供3種口訣:

1、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戰秦漢三國休,

兩晉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民。

2、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3、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終。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3)如何記憶歷史年代擴展閱讀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❹ 怎麼樣才能更簡單容易地記住中國歷史朝代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變換頻繁,那麼如何更容易記住歷史朝代呢?

小時候學歷史的時候有朝代歌,有不同版本。

第一種:三黃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憂,南北隋唐五代盡,宋元明清帝統休。

第二種: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第三種: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秦漢又三國。兩晉南北隋唐起,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後皇朝止。

第四種: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對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統。五代和十國,宋遼與夏金。元明清三朝,中國疆土定。

其實除了靠朝代歌,將各朝代開創者、涉及政治變革的大事串聯起來記憶,做成時間表,也有助於記住歷史朝代,更有助於記住各朝各代都發生過什麼事。

❺ 怎樣記住歷史朝代

背朝代歌啊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或者結合人物、事跡、時間來理順朝代關系。

❻ 如何「巧記」歷史年代

記年代用諧音方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我相信我們的許多歷史老師也都知道這種記憶方法。學生到初一後,我們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始訓練諧音法,而學習它,最好從記歷史年代開始!編記時,盡量讓學生賦予年代生動的形象,或用幽默、奇異,再加之盡量與多一些的別知識放在一起一同記,以下是我的一些例子:
(因為是我編的諧音,對你而言,看了是「拗腦」的,如果你自己編,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它才會變成記憶術!)

例:1.幽默

五代後梁朱溫907——923年開封

編為:後娘豬瘟,舅同吃,舅娘扇他一開封!

(「同」字是從「洞」字來,因為「O「就如一個「洞」,以後你就都這樣用)

明朱元璋(年號 洪武) 1368——1644年應天、北京

朱元璋弘武,傷(了)老爸還樂滋滋!老爸已叫不「應天」!


2.能加則加

遼耶律阿保機916——1125年上京

撩耶律阿保機上京求一妞(契丹,金完了!)要娘哭!

此「一妞」則叫契丹(契丹族、阿保機916年建立的契丹國,遼最後是1125年被金滅的,故「金完了」!)

3.能減就減

1206年,蒙古各部落貴族聚會,推舉鐵木真做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了以和林為都的蒙古汗國。

編為:鐵木蒸石榴和零食,蒙古族建國。 12某某年,「12」我們可以推出來,只記二十六。

又: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可編為:鄭和七次下西洋,圓鼓咚咚沙沙響!

(以上也有數字難以「配合的」諧音聯想不得以的原因)

4.形象

我以上編的都有形象,一般文字也會有形象,但我們盡量要奇異而生動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地形象。

1735年為乾隆元年

見龍池上舞!是「形象」而生 「動」的?

5.幾個年代「串聯」起來記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經;745年,鑒真和尚到達日本;821年,立唐蕃會盟碑。

編為:唐僧老兩口,看到鑒真和尚與妻無事,唐蕃會盟把倆邀!

1851.1.11太平天國金田起義,1853年太平天國把南京改為天京,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

(想像一小孩在鬧哭!)記:金田(田雞)無要,要姨姨,哭啥?難驚改天驚,要把老子煩死!

我們學生經過這樣的諧音訓練了後,就可以對瑣碎、散亂的一些文字知識進行諧音記憶。我們學習諧音聯想更意記憶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記住這些知識,而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培養他們的聯想能力等,我認為記憶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死記硬背!

❼ 如何「巧記」歷史年代

孩子記憶力不好,一背歷史年表,第一天背了,第二天就忘記了,反反復復記憶,一到考試什麼都忘記!

對於歷史年代和一些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總是記不住,該怎麼辦呢?小編為您准備了這些方法:

一、分類記憶

所謂分類記憶法,就是把我們所學的歷史知識,按內容、性質、特徵歸納分類,使本來分散的歷史知識加以系統化、條理化,以便更多的記憶。如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歸類如下:

一次變法(即1898年戊戌變法)

兩個階段的誕生(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台灣軍民四次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史實。

中國人民五次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戰爭。

6個主要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愛琿條約》、《北京條約》、《伊犁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當然,分類記憶也可以稱為編序記憶。

二、化簡記憶

化簡記憶是把復雜的歷史基礎知識內容,刪掉復雜,遵從簡單,理出提綱。用簡單的文字或抓准本質性的語文,以便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1)如我們學習《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一課,講「秦王朝的暴政」,實際上就是講的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概括為「苛稅」、「重役」、「酷刑」6個字,就掌握了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也掌握了化簡記憶的技巧和方法。

三、謎語記憶

編謎語、猜謎語不但有利於引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在歷史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參與,動腦把那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用活生生的謎語表現出來,牢記在心頭。

(1)例如,我們在學習中國歷史和一位我們應該掌握的歷史人物――冒頓,他是匈奴族的著名的政治家、傑出首領,於公元前209年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統治進入了極盛時期。

可以編一個謎語:讀書無聲(猜一個歷史人物),那就是默讀,諧音「冒頓」。

四.年代記憶技巧

(1)掌握必要的歷史年代,是我們學習歷史基礎知識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任何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一定的時間里,而且和其他歷史事件的發生在時間上有相繼的順序關系。

(2)如果抽出時間要素,根本無法考察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更不能發現歷史時間的內在聯系及找出歷史發展規律。因此要記住重要歷史年代是十分重要的。

(3)在我們學習中,大事年表的年代需要我們記憶。記憶歷史年代,做到准確無誤,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少同學對記憶歷史年代望而生畏,因為大多數年代是要你背外語單詞那樣,反復背誦才能記住,這叫機械記憶。

五、年代記憶詳解

但是如果我們善於動腦筋,是一定會找出巧記歷史年代方法的。

(1)數首尾相稱

如: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383年,淝水之戰;525年北魏時期;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646年,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

(2)自然數字排列

如:222年,英國建立;1234年,蒙古國軍隊滅金。

(3)公元前後對稱

如:公元前200年是白登山之戰,公元200年是官渡之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公元221年是蜀國建立。

(4)兩位數字重復

如: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

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❽ 歷史年代怎麼記憶

一、 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
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中共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如: 《南京條約》內容可記作「五億(議)港元」。「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稅款,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四、諧音趣味記憶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我們記憶英國光榮革命的時間(1688)可用諧音:一路發發;記憶克利期提尼這個名字,可設想克里是你姨,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五、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記憶必修I《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可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背景;②發展③滅亡。①背景:經濟(工商業發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國、海洋)②發展:三次改革(奠基:梭倫,確立:克利期提尼,繁榮:伯利克里③滅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經濟發展。
六、概括記憶法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將必修I《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可概括為:①前提:光榮革命,②確立:《權利法案》;③發展: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這樣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就容易掌握了。
七、圖表記憶法的特點是藉助圖表,調動視覺功能,去啟發想像力,它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軌跡,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
八、歸類記憶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單元或總復習。歷史課本的內容十分繁復,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基礎知識,必然弄得頭暈腦脹,結果還是糊里糊塗「一鍋粥」。
如果採取歸類記憶法,把歷史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按問題的性質依次歸納到一起,捋出一條條線索,就便於記憶了。這叫歸類記憶法。比如,要記憶新課程必修I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然後回憶秦朝是如何首創?漢至元是如何加強?明清如何強化?這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瞭然了。九、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那些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戰爭、政治改革、不平等條約等等。這類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事件,彼此之間,或因其性質相同,或因其表現形式相似,記憶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較記憶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較,可以明顯地揭示出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它們各自的特徵,這就便於對它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如我們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製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的規模不同、抗戰的方式不同——然後記憶,既能牢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舉兩得。
十、網路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一個或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靠機械識記的方法去死記硬背,留在腦海里的印象是雜亂無章,模糊不清的,回憶起來也必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經過認真分析,首先找出這個或這些歷史事件有幾個要點,再進一步弄清這幾個要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就便於記住了。當需要回憶的時候,只要把這個網路撒開,儲存在腦里的有關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就會完整、准確、清晰、迅速地重現。這就是網路記憶法。比如:要記憶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可先編織知識網路為: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

❾ 歷史年代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嗎

記憶歷史年代,是學好歷史的重點。可是學生往往面對歷史年代枯燥無味,難學難記,望而生畏。有些學生靠死記硬背,當時背得挺熟,但時間一長,就記不清,說不準了。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根據數字本身的特點、歷史年代之間的聯系,進行排列組合順序等等,採用靈活多樣的記憶方法。

記憶(包括機械記憶),任何學科都是不可少的。問題在於是否把輸入的信息進行整理、編碼、儲存以至於提取。記憶的失敗,是滿足於機械記憶;記憶成功的訣竅是理解。因為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記憶它。

歷史知識的三要素是時間、空間、人物,由此構成歷史事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浩繁的歷史年代,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只記歷史人物和事件,不記歷史年代,豈不省事嗎?」學歷史而不知時間,等於騎車上街不看紅綠燈,後果可想而知。所以記憶歷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確,二要堅定信心,三是方法得當。

記憶歷史年代不是「難於上青天」。入門既不難,深入下去也是辦得到的。只要在記憶的一般規律指導下,注意歷史學科的具體特點,如綜合性、系統性、連續性等等,抓住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化整為零,化塊為面,化面為線,點線結合,縱橫交織,就可以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用使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幫助記憶歷史年代。
1)諧音法。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諧音為「嗚嗚」,合起來就把馬克思生日說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義和團運動的高潮時期,可把數字的形狀比成義和團群眾拿著各種武器,長矛像「1」字,鋼叉像「9」,盾牌像「00」,從而記住1900年這個歷史年代。

3)口訣法。也叫順口溜法。有朝代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訣:「順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緒宣統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訣:「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也可編成口訣:「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屆二中會,已經到49」。這里概括了黨的九次會議,古田會議,一大、二大、三大、八七會議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開;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都在1935年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則在1949年召開。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簡便易記,效果很好。如「從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後各兩千,後漢以後公元後,後漢以前公元前。」這就是把我國歷史分成兩大段,雖不十分准確,卻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後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繼兩宋,接下元明和清朝。」這一口訣記述了我國朝代興衰次序,二十八個字活畫中國史長河的大體輪廓,再經過具體填充,朝代興衰演變史的全過程就顯得更清楚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記憶歷史年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