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三了!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呀!都說歷史有規律 ~
最好是按照歷史年鑒記憶
首先根據教材內容,熟記某個地區的歷史進程。比如中國,最初是史前的三皇五帝,傳到禹,禹傳位啟,建立夏朝,開啟家天下。然後商、周,周又分西東二周,以平王東遷為界,東周可分春秋和戰國、秦、漢。。。。。。明、清、民國、新中國。
然後跟隨歷史年鑒的進度,熟記發生在某個朝代某個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比如韓趙魏三家分晉,東周進入戰國時期;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建立秦朝;楚漢爭霸時有鴻門宴、四面楚歌等事件;漢朝初期有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開始討伐匈奴,涌現了衛青、霍去病等人物,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霍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1921年7月黨的一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一直到現代
這是某個地區的縱向記憶。還要進行世界范圍內的橫向記憶。
比如漢武帝時代,正值歐洲羅馬共和國走向末期;羅馬帝國滅亡時,中國正值南北朝;英國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時,中國明朝即將滅亡;清朝經過二鴉,進行洋務運動時,美國爆發南北戰爭等,可以有效加深記憶。
以上只是歷史的基本功。需要花時間去記憶,但不要嫌麻煩。教材由於篇幅,都是跳躍的,很不連貫,很多人只看教材,結果對歷史是一知半解的。估計樓主你就是這種情況。我就是按這種方法學歷史的,我是理科生,高二學業水平測試歷史滿分。
掌握了古今中外的歷史年鑒,再來看教材,你會發現教材很容易就看懂。
然後就是對具體歷史事件的分析,主要是用於考試時的簡答題,這都是有套路的。當遇到「某個事件造成了什麼影響/後果」之類的問題,都可以套用「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文化上」至少4個方面進行回答。
比如很常見的,甲午戰爭造成了哪些影響。就可以這樣作答:
政治上,動搖了清廷統治根基,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這句話是萬金油,晚清中國所有屈辱性事件都可以套用這句話),但促使中國革命者的覺醒/加快了中國革命的進程(甲午戰爭以後,辛亥革命前的所有屈辱性事件可套用),直接導致了公車上書,進而引發了維新變法運動,同時日本開始強勢崛起;
經濟上,戰爭賠款使中國經濟元氣大傷,極大的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末所有賠款的事件可套用)
軍事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使中國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遭受沉重打擊,難以抵禦列強侵略(句式可套用,事件主體變一下)
文化上,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前往日本,探究日本強大的原因,開始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全盤西化。
檢驗可以看看《世界通史》這套書
『貳』 高三歷史怎麼學好
猿輔導 唐浩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2020暑假班(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iAG4KZDQ7fXiWYMUp3bRJ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叄』 高三歷史怎麼學,急啊
猿輔導 唐浩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2020暑假班(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iAG4KZDQ7fXiWYMUp3bRJ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肆』 高三了,怎樣有效學習歷史
高三歷史 猿輔導 王曉明 2020寒假班(完結) 含豐富資料(超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zdo5BLu7NLqKCYDWe4d-yQ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伍』 高三黨了,我歷史不好,要怎麼學好歷史呢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見勤於思考多麼重要。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不然「讀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話。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當然,這四種習慣對其他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是實用的,只不過對歷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歷史教師更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學生往往是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歷史閱讀指導,甚至要用學語文的方法去學歷史。(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高一歷史「說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習的全面發展,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素質好的合格的畢業生。」這段話,讓我們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當然,「新課標」對歷史學習目的另有表述。(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了解。(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每節正文1200—1300字,顯然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如「鴉片戰爭」這一節,要思考: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為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課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如《中國近代史》下冊第9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形成。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如洋務運動一節引用曾國藩話:「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認識他辦洋務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至於「勤遠略」,只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注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了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像力高中歷史每節里的圖畫4—6幅,課前還有約20幅彩圖,此外還有些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像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三、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見解(新)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步曲。這三步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於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步曲」,取得較好的效果。「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瞭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准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鴉片戰爭」一節,我們就要了解戰爭的過程:戰爭的起止年代、作戰雙方、戰爭路線和階段、重要的反抗斗爭、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如「鴉片戰爭」我們就要思考: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等等。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雲亦雲。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仍以「鴉片戰爭」為例,我們要從戰爭的成敗得失獲得見解、啟迪:落後就要挨打;政治腐敗必然導致軍事失敗;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等。「了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了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采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局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1)濃縮法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2)比較法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系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3)圖示法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松。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可設計如下圖示(略):(4)製表法: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5)歷史年代速記法: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復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像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五.歷史復習四步法: 史實—史通—史論—史感歷史課如何復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探索出歷史復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復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的歷史時空觀,並讓歷史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徵的掌握必須准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復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准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徵。如「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章,可以概括三條線索,即:國共兩黨由對峙對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斷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第二步:「史通」——聯系比較聯系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於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後聯系,能力遷移。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跨越兩章內容,涉及兩個階段十件大事。歷史復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於縱橫聯系,這就要求歷史復習不能支離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簽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體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歷史復習四步法是復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系。「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復習時要求准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出歷史系統復習要求,要善於聯系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復習時要求深刻系統。「史感」是歷史學習、復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復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治史能力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可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互聯網、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還要充分挖掘鄉土教材的歷史內涵,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總之,要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把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歷史生活緊密相聯,實行開放性學習.上海教科院付院長顧泠沅教授曾講到:「聽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歷史學習,要求同學就某一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考查,篩選甄別,撰寫歷史小論文或歷史考察報告。還可以組織歷史辯論會,重大事件紀念演講會,歷史題材的郵品、圖片展等。還可以開展「我的家庭歷史」的調查活動。
『陸』 怎樣學好歷史高三了
覺得~~學好高三的歷史,一定要串好線索,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三部分就必須有三條大的線索。老師講課的時候一般也是按照線索來說的,只是可能沒有明確的說出來而已,你自己要試著去串,把事件都串好,發展的過程,這樣就可以有個整體的把握了。這是基礎。接下來就是重點事件的分析了,起因,過程,意義,都要記憶,而且在前面你串的線的基礎上,分析前後事件的聯系,依此類推的,歷史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細節也要注意,如果是全國卷的話,如果是當地出題的話,很可能考法不同,看一些往年的考題,總結出題和參考答案給出的解題規律。。
『柒』 高三開始學歷史怎麼才能學好
學好歷史,關鍵是事件的時間、背景、內容、影響。將其融為一體則可應萬變!
時間:畫出時間軸,將社會變化與發生事件全部標明;
背景:所謂背景就是當時的社會變化;
內容:內容的記憶則是很簡單,將其看成是一篇篇的小故事,用心讀幾遍就沒有問題的!
影響:說到影響就要聯系事件的全部,甚至是與其它的事件也有一定的聯系,記憶影響,不僅要從宏觀入手,還要考慮其微觀意義,全面把握!
最後,將多個事件像電影一樣在眼前記上幾遍,那麼,你眼前的這一幅時間坐標圖便是你記憶歷史的鑰匙!
預祝你的歷史成績名列前茅
『捌』 高三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及其資料
高三歷史 猿輔導 王曉明 2020寒假班(完結) 含豐富資料(超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zdo5BLu7NLqKCYDWe4d-yQ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玖』 高三學生需要怎麼樣掌握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呢
歷史課程包羅萬象,縱貫古今,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和演變。充滿學習趣味的同時,也因為內容繁雜,時間跨度大,要想記憶清楚也會困難重重。高三學生需要掌握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克服記憶的困難,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
一、分類記憶
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 找到歷史發展的規律,就可以能幫助記憶。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可以從發生的背景、事件的經過、事件的結果、事件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規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很多,根源是腐朽的封建政權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高三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就可以學好歷史。在資產階級革命中,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都是反動的政治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必須起來推翻反動的政治統治。在發展資本主義方式上,俄國和日本都是通過改革來完成的,義大利和德意志是通過國家統一來進行的。
高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採用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就可以找到學習歷史的良好途徑。
『拾』 高三歷史怎麼復習學習
猿輔導 唐浩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2020暑假班(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iAG4KZDQ7fXiWYMUp3bRJ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