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正確認識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一、群眾、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物質生產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廣大的勞動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
1.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內的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1)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4)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2.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同時又承認和肯定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兩者是辯證的統一.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1)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進步思想、主張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他們能夠成為實現某種歷史任務的發起者.(2)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先進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有力領導者和組織者.(3)某些剝削階級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採取的某些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要求,對歷史的發展起著某種推動作用.(4)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性活動,促進了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任何傑出人物,包括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給予歷史進程以重大影響,但都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二、人的本質和價值
1.人的本質
人是歷史過程的主體,歷史過程是人的實踐過程.正是在人的歷史實踐過程中,人作為現實的具體的人而存在.人的本質存在於具體的人性之中.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句話,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社會性.這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屬性.
2.人的價值
(1)與人的社會性緊密相關,人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對滿足社會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作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社會對個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的滿足程度.(2)在階級社會中,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往往存在著對立;在社會主義社會,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應該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具體表現為權利與義務、享受與奉獻、消費與創造等關系的統一.
三、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是歷史的必然.這種必然性根源於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社會基本矛盾.正是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人類社會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階級社會中,又通過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杠桿,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最終,將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實現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使生產力獲得極大的解放和空前的發展,在這個偉大的社會變革實踐中,人自身也獲得改造、發展與進步,從而克服各種異己力量,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人不但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為自己的主人,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
B. 怎樣看待個人,特別是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傑出個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較大或較顯著,在史冊中留下了姓名;普通個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不大或不顯著,因而未能在史冊中留下姓名.正面人物的意志和願望符合客觀規律,對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反面人物不符合或違背客觀規律,對社會發展起阻止或延緩的作用.但不管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都要受到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制約,而不能決定和改變歷史發展的總進程和總方向
C. 論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
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中。」⑧而不能超越時代的條件,以今鑄古,這是歷史教學中必須始終遵循的又一個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奴隸社會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殘酷、野蠻的階段,怎樣理解這一時期卻是人類文明的發端,它取代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什麼要由無產階級領導才能取得勝利?同理,中國無產階級政黨誕生後,為什麼要先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不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同樣處於封建割據狀態,為什麼義大利的分裂有利於資本主義萌芽,而德意志的分裂卻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障礙?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只有以唯物史觀原理指導才能加以科學的說明。
時勢造英雄,歷史人物是時代的產物。歷史人物具有比一般群眾更大的作用,他的活動可以加速或者延緩歷史的進程,影響歷史的局部面貌。列寧指出;「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⑨判斷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主要是應該綜合考察他一生中全部活動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大小,是促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於還是有害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科益。歸根結底,要看實踐的檢驗,要對歷史人物作具體分析,全面辯證地評價,實事求是地說明其功過是非,瑕不掩瑜,功不掩過,既不拔高,也不貶低。
恩格斯指出,要把唯物史觀運用於歷史研究,「只有藉助於辯證法才有可能。」⑩從某種意義上講,歷史唯物論也就是歷史辯證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歷史辯證的觀點、方法來說明諸多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事件和人物,既有分析,又有綜合。從宏觀的高度,高屋建瓴駕馭全局,微觀分析做到入木三分,鞭辟入裡。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告訴我們:歷史是一條無窮無盡永不停息的巨流,人類歷史的發展是在矛盾運動過程中進行和實現的,又是經過一系列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前進的。由於歷史是循著曲折的道路螺旋式發展,因此歷史上一些復雜離奇情況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必須引導學生以運動變化的觀點,而不能以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待、分析歷史。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往往表現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各地區、國家歷史發展的各自特色表現為多樣性、豐富性的關系。如中國與西歐的封建社會從經濟上講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都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是封建主階級統治,主要矛盾是封建統治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矛盾,這是共性。中國與西歐的封建社會又各有特點,中國是地主經濟,地主將士地分租給農民,又對農民實行地租剝削,農民除交租外還受封建政權某些賦稅(如丁稅)和徭役剝削;西歐是領主經濟,以封建領地、農奴制、庄園經濟為特色,這就是個性。兩者在政治、思想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19世紀六十年代,自由資本主義在全球各地大踏步前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這是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在這一歷史的橫斷面上,美國的南北戰爭、日本的明治維新、沙俄的農奴制改革、德國和義大利的統一運動都是這一歷史潮流的具體表現。當時正在中國興起的洋務運動也』是這一歷史潮流的必然產物,是中國社會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和要求,盡管主辦者洋務派是不自覺地充當了這一歷史工具。因為歷史趨勢是不以人們(當然也包括洋務派)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教師在分析歷史現象和事件時,必須注意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既講清普遍性,又說明特殊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歷史現象和事件的認識更深入一步。
歷史潮流與逆流,歷史主流與支流的關系也是歷史教學中經常碰到的。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會有迴流與曲折,會出現暫時的反復和局部的倒退,如英、法資產階級革命中的斯圖亞特王朝、波旁王朝的復辟。當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遇到嚴重挫折,這只是暫時的現象,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社會主義在前進中遇到的暫時困難不會也不可能阻止它的繼續發展。「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一時的挫折和反復不可能改變歷史發展的總方向,總趨勢。主流與支流的關系也是如此。統一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主流,分裂是支流。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民族共同創造了我們祖國的文明,共同努力不斷把我國歷史推向前進。各民族友好交往,互相融合是歷史上民族關系的主流,由統治者挑起的掠奪戰爭畢竟是支流。用歷史辯證法分析、看待歷史,才能分清什麼是主流,什麼是支流,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歷史現象和本質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本質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的。什麼叫全面?抓住本質才是全面。假象也是一種現象,用歷史辯證法分析現象,去偽存真,才能找出本質。歷史辯證法告訴我們,歷史上真正強大的不是表面上看來氣勢洶洶而行將滅亡的反動派,而是暫時看來還很幼小,但代表著時代前進方向的新生事物和進步力量。一切行將滅亡的反動派的倒行逆施不是說明他們有力量,而正是垂死前的瘋狂掙扎。歷史的必然性寓於歷史的偶然性之中,沒有脫離必然性的偶然性。恩格斯指出:
「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11歷史事件、現象和人物的出現都是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結合。l9世紀四十年代末,隨著資本主義在西歐的長足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成熟,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動力,並且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引。這一切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成為歷史的必然。這一任務如果不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完成,也會由別人來完成。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歷、天賦、才幹,使他們具備了完成這一任務的條件。正是這兩位年青人,而不是別人擔當了這一歷史重任,這又是歷史的偶然。
歷史發展過程往往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兩種形式,既有量的漸進,又有質的飛躍,兩者還會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歷史事件的產生或發展往往既有內因,又有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一個歷史事件往往又是另一事件產生的原因或結果,它們互有聯系互相作用。必須注意這種聯系,而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這些歷史事件,對於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結果需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辯證分析,才能趨於完整、全面的認識。
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侵略封建制度的國家產生的兩重結果是需要認真分析的。毛澤東同志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在一方面促使中國封建社會解體,促使中國發生了資本主義因素,把一個封建社會變成了一個半封建的社會,但是在別一個方面他們又殘酷地統治了中國,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l2從根本上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在客觀上又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這是一個奇特的歷史現象,既對立又統一,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給殖民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又摧毀當地落後的自然經濟和家庭手工業,使之捲入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這又是歷史的進步。這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殖民主義的歷史地位。先進的侵略落後的,問題就復雜在這里。歷史教師切忌以主觀的感情好惡來代替對歷史的客觀分析,只有用歷史辯證法的觀點才能真實地說明歷史。
D. 簡答如何評價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同時又承認和肯定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兩者是辯證的統一.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1)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進步思想、主張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他們能夠成為實現某種歷史任務的發起者.(2)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先進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有力領導者和組織者.(3)某些剝削階級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採取的某些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要求,對歷史的發展起著某種推動作用.(4)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性活動,促進了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任何傑出人物,包括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給予歷史進程以重大影響,但都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E. 辯證理解評價個人歷史作用
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你並未作出什麼貢獻或有價值的行為,很顯然,你個人的歷史作用為無!
可要是你有自己的公司,並為社會作出一定貢獻(比如:提供就業、為社會生產產品等),那麼你個人的作用相當可觀。
不過,說實在話,即便你是一個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的人,也依然有功於歷史。至少,你幫助消費了工人生產的產品,而不是泄留於倉庫,等待銷毀或倒掉!
F. 馬哲練習題 怎樣看待個人、特別是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著,對歷史發展起決定性作用,而個人對歷史發展起次要作用。人民群眾決定歷史發展的一般方向,一般進程;個人,任何個人都不可能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一般方向和一般進程,只能是決定他所參與的歷史事件的個別面貌和個別特點。其實個人雖然不能決定歷史的發展方向,但個人對歷史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歷史是由有意識、有目的的個人活動構成的。不同個人的意志、目的互相作用,匯成一種「合力」,這種「合力」所發展的方向,正是客觀規律的反映。在這種意義上講,個人對歷史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傑出個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較大或較顯著,在史冊中留下了姓名;普通個人對歷史發展的作用不大或不顯著,因而未能在史冊中留下姓名。正面人物的意志和願望符合客觀規律,對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反面人物不符合或違背客觀規律,對社會發展起阻止或延緩的作用。但不管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都要受到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制約,而不能決定和改變歷史發展的總進程和總方向
G. 如何評價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第一,個人功績。
第二,對歷史發展的貢獻。
H. 如何認識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對立表現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個別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反對歷史唯心主義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
學習本節應該了解存在著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和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樣歷史觀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具體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上的作用,掌握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人具有多種多樣的屬性,概括起來,人的屬性可分為兩大類,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人類社會生活是由各行各業的活動構成的有機整體,任何個人的活動對社會的發展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作用。一切正常的個人總要在社會生活中擔負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事這樣那樣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從而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記,社會的發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努力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一是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會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的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其發展。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的活動既是一個生命的自然過程,又是社會實踐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動都面臨著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既是進行個人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又是作出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實現社會和諧、創建美好未來,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美好社會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繫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繫到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繫到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實現和諧社會的這些特徵,要求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特別是應在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下功夫。
1、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1)首先,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人生的基本關系。沒有無個人的社會也沒有純粹孤立的、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個人與社會總是息息相關,互相影響,互相制約,這是社會生活的基本關系。人生的過程就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不斷解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實踐過程。如何認識和對待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判斷人生觀;人生價值選擇是否科學的根本依據。生命的意義就是在這二者關系中顯示的。
(2)其次,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它是人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就沒有人生。它貫穿人生發展過程的始終,是人生發展的根本動力。它具體表現在理想與現實、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自我責任與社會責任、自我修養與社會規范等矛盾中,人生就是面臨這些矛盾並在解決這些矛盾的過程中存在和發展時。
可見,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人生的基本關系和基本矛盾。只有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正確進行人生的選擇。
2、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1)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問題本質上就是對社會的奉獻或者說對社會的義務與責任問題。人生價值觀的諸多問題,都離不開這一本質問題。在理論上和思想上理清這一問題,才能自覺為社會為他人多作奉獻,抵制只講索取,不講貢獻,只講權利,不講義務的錯誤行為。
(2)理解這一問題,應當把握以下幾點:①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辯證關系;②對社會的奉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是個人價值的基本標志,體現了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③正確認識和處理為自己和為他人、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金錢與人生價值三個關系;
3、走確認識我國現階段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
(1)要全面看條件。社會條件包括各方面的內容,它們共同構成影響個人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但又各有特點,個人可有意識地進行選擇和利用。
(2)既要看到物質條件又要看到精神條件。有的人往往只看到國家的經濟狀況和個人待遇,而忽視社會主義制度、精神文明的發展,怨天尤人,悲觀失望,結果妨礙了人生價值的實現。
(3)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總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改革開放以來,實事求是地看,社會為每個人實現人生價值創造了比過去好得多的條件,雖然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好的。
I. 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深刻影響,如何辯證地理解和評價個人作用
任何歷史人物的出現都反映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
1、傑出的人物因其智慧和人格因素而對社會進程產生影響,但這些功能只是歷史過程中的偶然現象,只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個體原因。
他們用自己的才能,雖然也可以改變特定歷史事件的面貌或後果,但畢竟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如果我們沒有看到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制約和必然與偶然的關系,必然會誇大個人的作用,進而否定或扭曲歷史發展的規律。
2、歷史人物角色的性質,取決於他們按照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意願所做的思想和行為。
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願望,歷史人物才能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歷史人物越多,他們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就越大,他們的影響也就越長。
(9)如何評價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擴展閱讀:
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
1、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與方法的自覺遵循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對待歷史和歷史問題上,我們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認識發展的需要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歷史,有助於透過歷史表象把握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於通過歷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運動認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的客觀依據,有助於依據歷史經驗來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走向。
J.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
(1)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深入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條件,堅持歷史主義原則。(2)在階級社會里,傑出人物是一定階級的代表,他們是從屬於一定階級的,他們的歷史作用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歷史作用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對傑出人物作階級分析。(3)傑出人物的出現及其歷史作用,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須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統一的觀點分析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4)任何傑出人物都既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對他們的歷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
還望採納,謝謝,如另有疑問,敬請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