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記住歷史朝代
背朝代歌啊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或者結合人物、事跡、時間來理順朝代關系。
❷ 如何「巧記」歷史年代
孩子記憶力不好,一背歷史年表,第一天背了,第二天就忘記了,反反復復記憶,一到考試什麼都忘記!
對於歷史年代和一些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總是記不住,該怎麼辦呢?小編為您准備了這些方法:
一、分類記憶
所謂分類記憶法,就是把我們所學的歷史知識,按內容、性質、特徵歸納分類,使本來分散的歷史知識加以系統化、條理化,以便更多的記憶。如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歸類如下:
一次變法(即1898年戊戌變法)
兩個階段的誕生(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台灣軍民四次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史實。
中國人民五次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戰爭。
6個主要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愛琿條約》、《北京條約》、《伊犁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當然,分類記憶也可以稱為編序記憶。
二、化簡記憶
化簡記憶是把復雜的歷史基礎知識內容,刪掉復雜,遵從簡單,理出提綱。用簡單的文字或抓准本質性的語文,以便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1)如我們學習《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一課,講「秦王朝的暴政」,實際上就是講的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概括為「苛稅」、「重役」、「酷刑」6個字,就掌握了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也掌握了化簡記憶的技巧和方法。
三、謎語記憶
編謎語、猜謎語不但有利於引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在歷史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參與,動腦把那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用活生生的謎語表現出來,牢記在心頭。
(1)例如,我們在學習中國歷史和一位我們應該掌握的歷史人物――冒頓,他是匈奴族的著名的政治家、傑出首領,於公元前209年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統治進入了極盛時期。
可以編一個謎語:讀書無聲(猜一個歷史人物),那就是默讀,諧音「冒頓」。
四.年代記憶技巧
(1)掌握必要的歷史年代,是我們學習歷史基礎知識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任何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一定的時間里,而且和其他歷史事件的發生在時間上有相繼的順序關系。
(2)如果抽出時間要素,根本無法考察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更不能發現歷史時間的內在聯系及找出歷史發展規律。因此要記住重要歷史年代是十分重要的。
(3)在我們學習中,大事年表的年代需要我們記憶。記憶歷史年代,做到准確無誤,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少同學對記憶歷史年代望而生畏,因為大多數年代是要你背外語單詞那樣,反復背誦才能記住,這叫機械記憶。
五、年代記憶詳解
但是如果我們善於動腦筋,是一定會找出巧記歷史年代方法的。
(1)數首尾相稱
如: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383年,淝水之戰;525年北魏時期;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646年,大化改新;676年,新羅統一朝鮮。
(2)自然數字排列
如:222年,英國建立;1234年,蒙古國軍隊滅金。
(3)公元前後對稱
如:公元前200年是白登山之戰,公元200年是官渡之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公元221年是蜀國建立。
(4)兩位數字重復
如: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818年,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
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❸ 如何「巧記」歷史年代
記年代用諧音方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我相信我們的許多歷史老師也都知道這種記憶方法。學生到初一後,我們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始訓練諧音法,而學習它,最好從記歷史年代開始!編記時,盡量讓學生賦予年代生動的形象,或用幽默、奇異,再加之盡量與多一些的別知識放在一起一同記,以下是我的一些例子:
(因為是我編的諧音,對你而言,看了是「拗腦」的,如果你自己編,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它才會變成記憶術!)
例:1.幽默
五代後梁朱溫907——923年開封
編為:後娘豬瘟,舅同吃,舅娘扇他一開封!
(「同」字是從「洞」字來,因為「O「就如一個「洞」,以後你就都這樣用)
明朱元璋(年號 洪武) 1368——1644年應天、北京
朱元璋弘武,傷(了)老爸還樂滋滋!老爸已叫不「應天」!
2.能加則加
遼耶律阿保機916——1125年上京
撩耶律阿保機上京求一妞(契丹,金完了!)要娘哭!
此「一妞」則叫契丹(契丹族、阿保機916年建立的契丹國,遼最後是1125年被金滅的,故「金完了」!)
3.能減就減
1206年,蒙古各部落貴族聚會,推舉鐵木真做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了以和林為都的蒙古汗國。
編為:鐵木蒸石榴和零食,蒙古族建國。 12某某年,「12」我們可以推出來,只記二十六。
又: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可編為:鄭和七次下西洋,圓鼓咚咚沙沙響!
(以上也有數字難以「配合的」諧音聯想不得以的原因)
4.形象
我以上編的都有形象,一般文字也會有形象,但我們盡量要奇異而生動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地形象。
1735年為乾隆元年
見龍池上舞!是「形象」而生 「動」的?
5.幾個年代「串聯」起來記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經;745年,鑒真和尚到達日本;821年,立唐蕃會盟碑。
編為:唐僧老兩口,看到鑒真和尚與妻無事,唐蕃會盟把倆邀!
1851.1.11太平天國金田起義,1853年太平天國把南京改為天京,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
(想像一小孩在鬧哭!)記:金田(田雞)無要,要姨姨,哭啥?難驚改天驚,要把老子煩死!
我們學生經過這樣的諧音訓練了後,就可以對瑣碎、散亂的一些文字知識進行諧音記憶。我們學習諧音聯想更意記憶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記住這些知識,而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培養他們的聯想能力等,我認為記憶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死記硬背!
❹ 怎麼樣才能更簡單容易地記住中國歷史朝代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變換頻繁,那麼如何更容易記住歷史朝代呢?
小時候學歷史的時候有朝代歌,有不同版本。
第一種:三黃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憂,南北隋唐五代盡,宋元明清帝統休。
第二種: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第三種: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秦漢又三國。兩晉南北隋唐起,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後皇朝止。
第四種: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對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統。五代和十國,宋遼與夏金。元明清三朝,中國疆土定。
其實除了靠朝代歌,將各朝代開創者、涉及政治變革的大事串聯起來記憶,做成時間表,也有助於記住歷史朝代,更有助於記住各朝各代都發生過什麼事。
❺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年代
一、十八個朝代。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十六, 南北朝隋唐,五代加十國,宋元明清畢。
二、十八個時間節點。
公元前四個:前1046年、前771年、前221年、前207年;
公元800年前七個:25年、220年、280年、317年、420年、581年、618年;
公元800年後七個:907年、960年、1206年、1279年、1368年、1644年、1911年。
三、10個朝代有劃分。
4朝分兩段: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漢–西漢、東漢;晉–西晉、東晉;宋–北宋、南宋。
三國分成魏蜀吳。
十六國:秦(前、後、西)、漢(成)、趙(前、後)、燕(前、後、南、北)、涼(前、後、南、北、西)、夏。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北、西、東)、北齊、北周。
五代:後(梁、唐、晉、漢、周)
十國:蜀(前、後)、南(唐、漢、平)、北漢、楊吳、馬楚、吳越、閩國
摘自--個人圖書館作者黑扭
❻ 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記憶歷史年代
運用形象生動的記憶方法或者將所有你要記住的年代按順序排好記在卡片上,每天有空的時候就看一看。我高考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挺有用的!
❼ 歷史年代有什麼好的記憶方法嗎
記憶歷史年代,是學好歷史的重點。可是學生往往面對歷史年代枯燥無味,難學難記,望而生畏。有些學生靠死記硬背,當時背得挺熟,但時間一長,就記不清,說不準了。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根據數字本身的特點、歷史年代之間的聯系,進行排列組合順序等等,採用靈活多樣的記憶方法。
記憶(包括機械記憶),任何學科都是不可少的。問題在於是否把輸入的信息進行整理、編碼、儲存以至於提取。記憶的失敗,是滿足於機械記憶;記憶成功的訣竅是理解。因為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記憶它。
歷史知識的三要素是時間、空間、人物,由此構成歷史事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浩繁的歷史年代,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只記歷史人物和事件,不記歷史年代,豈不省事嗎?」學歷史而不知時間,等於騎車上街不看紅綠燈,後果可想而知。所以記憶歷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確,二要堅定信心,三是方法得當。
記憶歷史年代不是「難於上青天」。入門既不難,深入下去也是辦得到的。只要在記憶的一般規律指導下,注意歷史學科的具體特點,如綜合性、系統性、連續性等等,抓住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化整為零,化塊為面,化面為線,點線結合,縱橫交織,就可以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用使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幫助記憶歷史年代。
1)諧音法。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諧音為「嗚嗚」,合起來就把馬克思生日說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義和團運動的高潮時期,可把數字的形狀比成義和團群眾拿著各種武器,長矛像「1」字,鋼叉像「9」,盾牌像「00」,從而記住1900年這個歷史年代。
3)口訣法。也叫順口溜法。有朝代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訣:「順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緒宣統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訣:「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也可編成口訣:「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屆二中會,已經到49」。這里概括了黨的九次會議,古田會議,一大、二大、三大、八七會議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開;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都在1935年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則在1949年召開。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簡便易記,效果很好。如「從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後各兩千,後漢以後公元後,後漢以前公元前。」這就是把我國歷史分成兩大段,雖不十分准確,卻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後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繼兩宋,接下元明和清朝。」這一口訣記述了我國朝代興衰次序,二十八個字活畫中國史長河的大體輪廓,再經過具體填充,朝代興衰演變史的全過程就顯得更清楚了。
❽ 歷史年代怎麼記
我們都知道數字一共有0-9這10種情況,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找10個英文字母,用一個字母來代替一個數字。具體如下:
0D 1Y 2Z 3S 4H 5W 6G 7T 8B 9Q
具體轉化的方法主要靠數字的首字母開頭或者象形法。數字0形狀像大寫的D,很多人看到這里會說為什麼不是O(因為字母o開頭的漢字很少),數字1首字母開頭是Y,數字2像字母Z,數字3像字母S,數字4像小寫的字母h倒過來,數字5首字母開頭是W,數字6像小寫的g,數字7像大寫字母T的左半邊,數字8像大寫的8,數字9像小寫的字母q。
這個轉化的規律也不是說固定的,大家可以參考我這一套,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數字字母對應的法則。當我們擁有了這樣一套數字和字母相配套的系統以後,我們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創造出隨意位數的數字編碼。
一旦我們擁有了隨機位數的數字編碼,對於我們以後記憶我們學習和工作當中遇到的數字信息就會非常的有幫助。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樣一套數字字母對應的系統是如何幫助我們來創造一套隨機位數的數字編碼的。
根據這樣一套數字字母的對應法則,我們可以將隨機的一組數字寫出它們的對應字母,接下來我們要找到這樣的一個詞語或者是一句話它們的首字母開頭剛好是這些數字所對應的字母,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找到隨機數字所對應的數字編碼。
比如960年北宋建立這樣的一個知識點,960這三個數字對應的字母是QGD ,QGD我們可以想到的三個字的詞語窮光蛋。窮光蛋這三個字的首字母開頭剛好是QGD。那窮光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圖像,我找到一個具體的圖像來更好的提高的它辨識度,比如我們可以想到光頭強,因為光頭強他算是一個窮光蛋。接下來下來北宋我們可以諧音成背松樹,光頭強他是一個伐木工,所以的話想有一天他砍松樹,然後背松樹這樣的一個圖像,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這個知識點給記住了。
❾ 歷史朝代怎麼容易記住
主要要記住以下四點
①:春秋戰國主要記的是
1,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楚莊王;
2,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
②:南北朝時期,北朝有四個朝代:魏->分裂為並列的東、西魏->齊->周(註:一般叫北魏、北齊、北周,是為了顯示它們是北方政權)。南朝有四個朝代:宋->齊->梁->陳。
記的時候這樣:北方魏齊周,南方宋齊梁
③:唐以後進入五代時期。五代包括梁、唐、晉、漢、周(註:一般叫的時候在這幾個朝代明前加一個「後」字,是為了與先前的同名朝代區別)。
記的時候這樣:梁唐晉漢周。
④:與北宋並列的朝代是遼、夏(也稱西夏),與南宋並列的朝代是金、夏(也稱西夏)。
❿ 背歷史朝代的口訣是怎麼著來著什麼夏商周……唐宋元明清
現提供3種口訣:
1、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戰秦漢三國休,
兩晉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民。
2、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3、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終。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