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吸取歷史教訓

如何吸取歷史教訓

發布時間:2022-04-22 01:36:19

Ⅰ 歷史留給我們什麼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什麼教訓

歷史留給我們的是曾經繁榮的榮耀,歷史留給我們是祖先的輝煌。歷史留給我們是屈辱的教訓。歷史還留給我們自立自強的民族品格。

Ⅱ 縱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需要吸取教訓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就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而言,曹操就範了大意的錯誤。在當時,曹操雖然占據了絕對優勢,但也有弱點,他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慣打水站,來到這里水土不服,有很多士兵生病,而他的對手劉備和孫權,手下也有很多能爭善戰的猛將,更有周瑜和諸葛亮這樣的奇才。這也就罷了,他至少打了勝仗,但在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就有點飄了,他認為東吳的魯肅已死,沒有什麼人才,就抽調了荊州兵馬,以至於先被曹魏擊敗,後來後發現老窩都被端了,但凡他不那麼驕傲,或者聽從諸葛亮的意見,也不至於如此。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小覷了天下英雄,哪怕你非常厲害,也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道理。與此同時,多聽取他人意見,適當的做出一些改變,才會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別人也無法輕易的找到你的弱點。

Ⅲ 我們該如何汲取歷史教訓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仔細分析歷史事件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意義
並把它運用到實際中來

Ⅳ 如何吸取歷史教訓來加強我國國防建設

一是全民支持國防,可以發行軍企股票,可以讓軍民企業合一發展;二是政府全力發展國防,包括搞創新、培養人才、理順制度等方面;三是加強軍隊反腐敗,清朝敗於日本,腐敗是最大原因;四是堅持改革開放,不能閉關鎖國,要緊跟時代步伐、勇敢地走向世界前列。五、重視海防。

Ⅳ 我們該如何汲取歷史教訓

最簡單的是看到過去,看清未來

Ⅵ 高中課前三分鍾演講 如何從歷史故事中吸取經驗教訓 從歷史中學習可靠經驗的方法

一、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
宋·無名氏《五代漢史平話·漢史》。蹶:失敗,挫折。便:熟習,此指教訓。這兩句大意是:經過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訓;經過一件事情,便增長一分智慧。此二句是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失敗。在作者看來,經過一次挫折,事業受到一些損失,並沒有什麼可怕,只要能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四》)。相反,未經過風雨,未受過挫折,其感情必然脆弱,其能力必然低下,其經驗必然缺少,這種溫室中的花朵,是難以成為棟梁之材的。可以此勸慰那些暫時受到挫折的人。
二、鑒於水者見面之容,鑒於人者知吉與凶。 經驗教訓名言
漢·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鑒:鏡子,這里是照的意思。這兩句大意是:對水而照的人可以見到自己的面容,與人相鑒照的人可以知道吉和凶。以水作鏡可以見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作鏡,可從前人或他人的成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測知自己作為的正確與否。這兩句可用於說明要善於以前人或他人的事例作鑒戒。
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以銅為鏡:古人把銅磨亮作為鏡子。這幾句大意是: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帽;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的興亡替代;用人作為鏡子,可以明白得和失。這幾句用一連串的比喻說明事理,使人易於接受,現在可用於說明要以歷史和他人的經驗教訓作為鑒戒。

Ⅶ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從磨難中汲取歷史經驗和智慧,築起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堡壘

中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年輕人手中,只有少年強,中國才會強。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我們是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必須肩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使命而去努力。如今的社會是一個科技化與信息化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

作為當代有志青年的我們,我們必須秉承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方針,傳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去精益求精,才能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斷的積累自己的生活閱歷,只有在生活中不斷的磨練自己,不斷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大學里,我們以知識來強化自己,為自己夢想而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必須根據我們興趣愛好和專業,合理的去分配自己的課余時間,大力的培養自己的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7)如何吸取歷史教訓擴展閱讀:

如今國際形勢,國與國之間還是以合作為主調,中俄、中美、中非、中歐戰略合作關系更進一步的鞏固了,並不斷的加深中。雖然中日政治關系這么多年來還是因為二戰和領土爭端上得不到較好的緩解,但相對於民間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客觀的看出中日民間基礎關系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是局部問題所能左右的了。

Ⅷ 如何汲取歷史教訓,共謀兩岸中國夢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對海峽兩岸中國人來說,重要的是真正認識和切實把握歷史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分裂勢力,加強對地區控制,支持親共黨派,通過政治滲入

Ⅸ 1、從唐朝由盛轉衰最後走向滅亡的歷史中,能夠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唐朝由盛轉衰經驗教訓在於吏治用人,用人得當則國家興旺,用人失當則國家衰亡。這是人類社會歷史反復證明了的一條基本規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事例史不絕書,這里僅對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用人得與失導致國家興與衰的史實略加剖析,即可明察其理。
唐玄宗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在位44年(712~756)。統治前期,他勵精圖治,任人唯賢,使唐朝繼「貞觀之治」以後又出現了一個大治之世——「開元之治」(713~741);統治後期,他渾渾噩噩,任人唯親,開元盛世隨即變成了天寶衰世(742~756),乃至發生了安史之亂,險些亡國。
唐玄宗當初壯志凌雲,一心要重振大唐雄風,牢記太宗遺訓:「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時時處處注意觀察人,研究人,不斷提高「識人之明」,重用姚崇、宋景等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治國高手共謀大計,防範、打擊蠅營狗苟之徒。後來他只顧享樂腐化,不管天下治亂安危,將「聖人之教、祖宗遺訓」統統忘掉,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貪暴姦邪、阿諛奉承的禍國元兇同惡相濟,憎惡、疏遠光明正大之人。顯而易見,用什麼人、不用什麼人,完全是由用人者的一定需要決定的,也就是說用人目的決定用人標准:干好事,用好人而不用壞人;干壞事,用壞人而不用好人。這是非常簡單的邏輯。所以,從用什麼人、不用什麼人這一點上馬上就能看出用人者想干什麼、不想干什麼。而統治者用什麼人、不用什麼人,對官風吏治又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用賢不用奸則群奸遠遁,官風清,吏治好;用奸不用賢則群奸麇集、群賢遠離,官風濁,吏治惡。玄宗晚年不僅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不能自拔,而且也陷於群小包圍之中不能脫身,根本聽不到真話,看不到實情,以致怨聲載道充耳不聞,貪官遍地視而不見,吏治大壞,民不聊生,制度法規破壞殆盡,昔日盛世蹤影全無。而腐朽透頂的統治集團內部仍在一邊享樂一邊爭斗,遂使各種矛盾日益激化,終於引發了一場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無辜百姓橫遭塗炭,大唐帝國差點覆滅。此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等等愈演愈烈,若干年後唐朝便被農民起義的滾滾洪流埋葬了。
古人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我們從唐玄宗這個史稱「前明後暗之君」用人得與失導致國家興與衰的史實中,一定可以引起深思,得到啟迪,汲取有益的教訓。

Ⅹ 從中國近代史中吸取的教訓和經驗

閉門鎖國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挨打,所以,中國人民必須振作起來,萬眾一心,強國強民,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於不敗之地!

閱讀全文

與如何吸取歷史教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