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
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始終是從事物質生產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2、人民群眾的主體在社會歷史的進展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過程中,人民群眾是順應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力量,是具有變革舊的生產關系與願望的社會力量。
是主張變革舊的社會制度和舊的思想觀念的社會力量。烏克蘭全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政治事件正說明了這點,說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的定義: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指推動歷史發展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總和。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
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勞動者,始終是人民群眾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國家或統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創造者原理。
唯物史觀認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
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B. 如何看待人民群眾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是社會成員的大多數。從事物質財富生產的體力勞動者和從事精神財富生產的腦力勞動者是人民群眾的主體。
人民群眾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社會精神財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1、人們的活動要受到經濟條件,即既有的生產力水平和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的制約。
2、人們的活動經受政治條件的制約。
3、人們的活動還要受精神文化條件的制約。
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歷史人物按其對歷史發展作用的性質,又可以區分為傑出的歷史人物和反動的歷史人物。
傑出人物:對社會生活起顯著促進作用的代表人物,如愛因斯坦。
反動人物: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的代表人物,如希特勒。
傑出人物,特別是傑出的政治家,由於他們在知識、才能、品質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素質,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能夠比較深刻地認識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時代潮流,集中群眾智慧,提出新的理論,並組織和領導廣大群眾為實現特定的歷史任務而斗爭,因而對歷史的發展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首先,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發起人
其次,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當事人
第三,歷史人物能加速或延緩某個歷史任務的解決.
普通人的作用:
第一,普通個人也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情來。
第二,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是由普通個人發展而來的。
第三,在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條件下,普通個人有可能對歷史發展產生「超常性影響」。
傑出人物與人民群眾的一致性:
1、傑出人物是在群眾斗爭的實踐中產生的。
2、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發揮離不開人民群眾。
無產階級政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的群眾路線,它是一條實現黨的政治任務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C. 如何理解人民群眾范疇,簡述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它是一個歷史范疇,在某一歷史時期內,某一剝削階級代表新的生產關系而能參與甚至領導社會變革的活動,他就屬於當時的人民群眾的范疇。
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
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如何理解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一切社會矛盾都是人與人的矛盾,社會矛盾只能通過人的活動去解決。歷史上一切社會矛盾的地解決,實質上都是人民群眾起來推翻舊的社會制度的斗爭。
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突出地表現 在社會變革時期。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以後,人民群眾作為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它們所起的作用是通過改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來實現的。
D. 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E. 人民群眾在歷史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因而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要把自然資源改造成為社會財富,勞動者必須掌握適當的工具,進行艱苦的勞動。勞動群眾不斷地積累經驗,改進工具,提高生產力水平,從而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在社會財富的創造中,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物質財富歸根到底都是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共同產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腦力勞動在創造物質成果中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從而使知識分子的作用越來越大。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任何人要從事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一定的物質手段,這些都是勞動人民通過生產實踐創造的;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人類精神財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對其進行概括和總結、整理和加工或由此產生靈感並形成精神財富;勞動群眾還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勞動群眾創造的物質成果總會凝結著人們的某種智慧,因此這種物質成果也是一種精神財富,勞動群眾在實踐中還創造了許多雕刻、繪畫作品,它們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一切社會矛盾都是人與人的矛盾,社會矛盾只能通過人的活動去解決。歷史上一切社會矛盾的地解決,實質上都是人民群眾起來推翻舊的社會制度的斗爭。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突出地表現 在社會變革時期。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以後,人民群眾作為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它們所起的作用是通過改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來實現的。
F. 如何正確認識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一、群眾、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物質生產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廣大的勞動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
1.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內的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1)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4)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2.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同時又承認和肯定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兩者是辯證的統一.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1)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進步思想、主張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他們能夠成為實現某種歷史任務的發起者.(2)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先進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有力領導者和組織者.(3)某些剝削階級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採取的某些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要求,對歷史的發展起著某種推動作用.(4)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性活動,促進了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任何傑出人物,包括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給予歷史進程以重大影響,但都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二、人的本質和價值
1.人的本質
人是歷史過程的主體,歷史過程是人的實踐過程.正是在人的歷史實踐過程中,人作為現實的具體的人而存在.人的本質存在於具體的人性之中.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句話,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社會性.這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屬性.
2.人的價值
(1)與人的社會性緊密相關,人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對滿足社會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作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社會對個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的滿足程度.(2)在階級社會中,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往往存在著對立;在社會主義社會,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應該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具體表現為權利與義務、享受與奉獻、消費與創造等關系的統一.
三、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是歷史的必然.這種必然性根源於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社會基本矛盾.正是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人類社會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階級社會中,又通過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杠桿,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最終,將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實現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使生產力獲得極大的解放和空前的發展,在這個偉大的社會變革實踐中,人自身也獲得改造、發展與進步,從而克服各種異己力量,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人不但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為自己的主人,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
G. 怎樣理解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總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青年學生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措施:
第一,既要認真讀書,又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今的社會活動空間更加廣泛,社會生活的內容日益豐富,一個人要生存和發展,要對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把讀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第二,要虛心向工農群眾學習。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工農群眾作為實踐的主體,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我們只有虛心向群眾學習,吸取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才能運用自己所學書本知識在工農群眾的實踐中發揮聰明才智,造福人民,推動社會進步。
第三,要自覺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做貢獻,使自己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
第四,要在「情、理、行」三方面來一個徹底的轉變。即對人民群眾要有思想感情,對人民群眾的事業有熱愛感,對工農群眾有親近感,對群眾疾苦有同情感;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最高標准;要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做工農的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為工農服務。
H. 怎樣評價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
要把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勞動者必須掌握適當的工具,並從事艱苦的勞動。勞動群眾不斷積累經驗,改進工具,提高生產力水平,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在社會財富的創造中,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物質財富歸根到底都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產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腦力勞動在物質成果創造中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從而使知識分子的作用越來越大。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任何人要從事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一定的物質手段,這些都是勞動人民通過生產實踐創造的;
人民的實際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人類精神財富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總結總結,整理加工,或從中產生靈感,形成精神財富。
勞動人民還直接創造精神財富。勞動人民創造的物質成就中總是包含著人的某種智慧,所以這種物質成就也是一種精神財富。在實踐中,勞動人民還創作了許多雕塑和繪畫作品,成為人類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3、群眾是社會制度改革的決定性力量。
在社會變革中起主要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一切社會矛盾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只有通過人的活動才能解決。歷史上一切社會矛盾的解決,本質上就是群眾推翻舊社會制度的斗爭。
在社會變革時期,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明顯的。進入社會主義時期後,群眾作為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通過改革、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作用。
(8)如何理解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工人階級是近代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主力,是中國最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的三重壓迫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rat-capitalism,工人階級是社會在舊中國的底部,並在中國比其他類,剝削和壓迫,和維護自然和農民群眾的關系,佔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
中國工人階級的這種階級地位,決定了中國工人階級必須把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工人階級的解放緊密聯系起來,必須把解放一切被剝削和被壓迫階級作為中國工人階級解放的先決條件。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反映和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利益是理所當然的,實現和維護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也是每一個黨員、每一個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第二,是由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除了工人階級和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休戚與共,始終保持最密切的聯系,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群眾之上。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和強大支持,
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部任務,也不可能取得輝煌的成就。
I. 人民群眾在歷史中有什麼作用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一)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
英雄史觀的產生的根源:
1、認識根源。英雄史觀之所以產生,主要是因為停留於歷史現象的表面,把活動在歷史舞台前面的少數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們的意識的作用加以誇大並絕對化,而把默默無聞的廣大人民群眾及其歷史活動置於視野之外。
2、社會歷史根源。英雄史觀的產生同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大多數人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少數人從事政治統治、壟斷精神文化生活有關。廣大人民群眾在私有制社會處於無權的地位,受剝削,受壓迫,其積極性備受壓抑,其歷史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和社會應有的承認,而少數剝削階級則掌握經濟、政治權力,高高在上,獨斷專行,似乎他們在為所欲為地主宰歷史。這就為英雄史觀的產生提供了社會土壤。
3、階級根源。剝削階級的思想家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出於階級偏見,不敢承認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觀來為自己服務。這是英雄史觀得以產生並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觀主張,「全部歷史本來是由個人活動構成,而社會科學的任務在於解釋這些活動」。人是現實的社會中的人,要說明歷史創造者問題,必須全面、具體、歷史地考察和分析人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二)現實的人及其活動是社會歷史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社會歷史是由現實的個人及其活動構成的。所謂現實的人,「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這種現實的人,是基於自身需要和社會需要而從事一定實踐活動的、處於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能動性的人。只有把人看做是現實的人,才能正確把握人及其活動的本質,把握人與社會歷史的關系。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不僅創造了人本身,而且通過一定的創造物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確證。勞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勞動發展史是理解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同樣也是理解社會歷史創造過程和歷史創造者的關鍵。人們創造歷史的第一個或最基本的活動是生產勞動。
人的現實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它告訴我們,人不僅作為「類」與動物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本質區別;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而不是自然屬性;人的本質屬性表現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特別是經濟關系中;人的本質是變化、發展的,而不是永恆不變的。這一觀點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統一,要求人們從一定的社會關系包括階級關系中去認識和把握一定群體和個人的本質和作用。在一定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上或者不同的社會關系中,具有不同社會屬性的個人或群體,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三)從社會歷史的整體聯系和具體過程中認識和把握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
唯物史觀在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時堅持了如下原則:
1、唯物史觀立足於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探究歷史創造者問題。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雖然離不開個體的人的活動,但整體的社會歷史並非個體的歷史的簡單堆砌。「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就每一個人而言,他在一定意義上「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即通過自己的人生譜寫了自身個體的「歷史」。但社會歷史就其整體而言,是一定的群體(集體、階級、民族乃至全人類)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及其產物的演進過程,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形成和演進過程。
2、唯物史觀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入手來考察和說明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體現在一定的歷史主體的活動之中,一定的歷史主體是社會歷史發展動力體系的載體。社會歷史的變化發展是社會領域中各種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在這些縱橫交錯的力量中,既存在著符合經濟運動必然性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推動和促進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力量;也存在著違反經濟運動必然性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阻礙歷史前進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種力量的人才屬於創造者之列。
3、唯物史觀從人與歷史關系的不同層次上考察人們歷史活動的作用及其性質。它不是對歷史表象的經驗描述,而是對歷史本質的邏輯把握。人與歷史的關系具有類與歷史、群體與歷史、個體與歷史三層關系。當把歷史主體當做類來看待,從最抽象的形式上考察歷史主體的活動時,無疑應該肯定總體的人在總體的歷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
(四)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革命的主力軍,他們在充當「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的角色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要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經濟條件對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有著首要的、決定性的影響。政治條件對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動也具有直接的影響。精神文化條件也是制約人民群眾創造活動的重要因素。
(五)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群眾觀點就是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以及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在群眾觀點的指導下形成的,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
二、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
主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並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一)普通個人與歷史人物
唯物史觀主張在考察個人的歷史作用時,要具體分析個人及其作用的性質、大小。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存在著差別。有的人的作用大些,可稱為「歷史人物」,有的人的作用小些,稱為「普通個人」。
(二)歷史人物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
按其發揮作用的性質,歷史人物有些起推動歷史前進的進步作用,有些起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作用,有些歷史人物起作用的情況應做具體分析。
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都要受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制約,而不能決定和改變歷史發展的總進程和總方向。
(三)從必然與偶然的辯證統一中理解個人的歷史作用
任何歷史人物的出現,特別是傑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現,都體現了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時勢造英雄,傑出人物的出現具有必然性。傑出人物的作用僅僅是歷史進程中的偶然性現象,只能夠成為社會發展的個別原因。終究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
(四)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科學方法
唯物史觀主張評價歷史人物時,應該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
J. 簡答題「為什麼說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並改造著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替,最終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但卻不會隨生產力的發展自發地實現和完成,而必須藉助人民群眾的力量。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要求改進生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