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論述題怎麼答
歷史論述題怎麼答:如果只是問方法,第一步,歷史問題還是要厚積薄發,多看看歷史。看多了就會有些自己的理解,到時候就答歷史題目的時候就只恨篇幅太少。第二步,就是要精簡答案,要知道那些是重點,歷史問題無外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這些要全。要公平公正的給予歷史評價。最好是背一些固定常見的歷史評價。
2. 歷史考試論述題答法
高考歷史簡答論述題匯總
一、先秦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
2、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
3、兩者互為表裡。
二、分封制與宗法制對當時社會產生的影響(意義)
1、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
2、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三、秦朝設立郡縣制的影響(意義)
1、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各地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
2、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四、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1、創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襲;
2、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獨攬大權;
3、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皇帝控制官吏的任免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五、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不斷加強和完善;②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於民族大融合,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極影響:君主專制的易形成暴政統治和導致腐敗現象的出現,易激化階級矛盾。
六、元朝創立行省制度的意義
1、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2、行省制度是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七、唐朝設立三省六部制的意義
1、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加強了中央集權。
2、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為歷代沿用。
3. 近現代史論述題怎麼答
我是高中歷史老師,你的問題提的好,我回答一下,僅供參考。
論述題
1、首先回答要有條理和層次性,編上①②③④序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教、思想文化……按條答。
2、論述一件事要有:背景、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可略)、結果、意義,切記!每方面都不要說多,點到即止,1句話足夠,但能有的都要有,閱卷老師是數點給分,多多益善。
3、辨證性的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回答,即先說利的一面,再說弊的一面,最後總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4、最後要有給自己(或者國家)的啟示。
5、還是多做題,多見題型,做多了就有感覺了。
最後祝你成功。
4. 歷史論述題答題模式是什麼
論述題肯定是有論有述才行!我認為應該分點答題,首先是個總論,然後再展開分論,在這里一定不要忘記事實論述,最後是總結!在答題時也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邏輯感!希望對您有用!
5. 初中歷史綜合題具體答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哪些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經濟特徵型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特徵要注意三點: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徵;其二,分析其特徵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其三,揭示特徵語言要精闢,高度概括,要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7、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有個性到共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合起來,形成帶有規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8、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9、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麼」類型的問題
基本方法:回答說明了什麼,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是空想。
10、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餓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建議報班學習一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初中歷史課程就很不錯。
6. 如何做歷史論述題
步驟一: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正確、錯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步驟二: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以時間為線索選取史實論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步驟三:結論。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或評價性升華。(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
7. 考研歷史論述題怎麼給分
論述題分值較大,每題40分,因此在答題的時候就必須要對答題要點適度展開,保證一定的字數,不要過於簡略,在論點的基礎上務必加入具體的史實和相關內容的評述,以便使內容更加充實、具體
論述題的答題材料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所需的歷史基本理論和基本認識。「收集」指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關的史實和理論,否則就無從下筆,成了無源之水。
理清答案的基本結構,篩選要點。設計好先答什麼?後答什麼?什麼程度?相關要點如何組合等等。在明確答題思路,組織好材料的基礎上,可根據題目要求,迅速編寫好提綱,提綱力求簡約,自己明了即可,以確保在答題的過程中不會漏點,也不會思路不清。
一般來說,歷史學的答題思路分為兩種:一個是按照時間脈絡將史實講清再加上自己的觀點、評述,
8. 高中歷史論述題答題思路是怎樣的
解題過程應把握好五個環節:讀(審題)、找(相關信息)、接(嫁接)、轉(轉換)、答(組答案)
1、讀(審題):審題是解題的前提或解題的基礎,審題一旦出錯,則整個解題都毫無意義。審題分兩步:
第一步是讀材料,建議帶著問題去讀,讀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處」(引言包括題頭、屬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哪一類;正文包括表格的標頭、圖片內的清晰字跡;括弧內的註解;明確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關鍵詞等限定詞,同時最好對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處包括文章的出處;出現的年代時間;涉及的事件人物)
第二步是審問題,審問題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審中心詞,即答什麼(要將試題設置的比較復雜的設問,轉化為自己能夠理解的簡潔明了的而且符合試題要求的設問;是答原因還是影響意義等將試題「對號入座」);其次要審限定詞,主要指根據材料、依據所學知識還有時空等限定詞;問題內部的關系:並列、遞進、因果,後一問是前一問的答題依據。再次要審分值,正如量體裁衣,我們答題也要根據分值寫要點。文綜歷史科一般一個要點2--4分
9. 考研歷史學:論述題有什麼答題技巧
論述題的答題材料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所需的歷史基本理論和基本認識。「收集」指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關的史實和理論,否則就無從下筆,成了無源之水。
10. 歷史論述題格式是怎麼樣的
歷史論述題格式:
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
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
1、亮明觀點。
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
正確、錯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煉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2、用事實來論證這個觀點。
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以時間為線索選取史實論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